肾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制品?

肾博士


一直以来,很多肾友都误以为,肾病患者一定不能吃大豆和大豆制品。

而研究已经证实:

<strong>

和动物性食物相比,大豆和大豆制品更能保护心脏、大脑、肠道和肾脏。

所以,临床医生应该建议他们的患者将大豆食品纳入日常饮食当中。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营养师就为你全面解读。


不能吃豆制品的说法,源于这三个误区

1. 大豆蛋白“质量差,伤肾”

肾脏不好,蛋白质摄入要「质优、量少」。而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质量差不能吃。

实际上,各国医学专家都已经证明:大豆和大豆制品是优质蛋白质,

能够被人体很好的吸收、利用。


2. 豆制品富含嘌呤,会引发痛风

豆制品是高嘌呤食物,食用后会让痛风发作,甚至很多痛风朋友就吃过豆腐的亏。

事实上,豆制品不是高嘌呤食物,也不足以引发痛风发作。


3. 大豆、杂豆傻傻分不清

豆类分为大豆类和杂豆类。大豆只包括黄豆、黑豆和青大豆三种,其他如蚕豆、豌豆、绿豆、芸豆等统称为杂豆。

杂豆含有的是非优质蛋白质,质量差、不利于吸收利用,才是不建议食用的。

<strong>

<strong>

能吃豆制品,有这三点理由


1. 降血压、降血脂

豆类中的大豆多肽、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膳食纤维等功能成分,有降低血脂、血压、保护心脏的功能,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2. 降血磷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大豆蛋白摄入显著降低了血磷水平,对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肌酐和血清磷浓度具有保护作用。


3. 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

临床试验表明,大豆蛋白摄入有明确的减轻蛋白尿和降低血肌酐的作用,能保护肾功能。

同时,一项对亚洲人群的膳食研究表明:

<strong>

用大豆及其制品代替猪牛羊肉,可以降低50%的尿毒症风险。


豆制品,你该这么吃

<strong>

豆腐

豆制品的首选!

豆腐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大部分的嘌呤、钾、磷,各类肾友都可以食用!

和肉相比,豆腐所含的蛋白质中等,所以推荐每次2两老豆腐(北豆腐)或3两嫩豆腐。

<strong>

豆浆

<strong>

自制豆浆最好。

称取黄豆(黑豆)20-25克,打成豆浆直接饮用即可,也可以放些白砂糖调味。

如果在外面购买,尽量选择原味豆浆。有水肿、无尿等情况,控制饮用量不能过多。

<strong>

豆芽

首选,黄豆芽。

黄豆类发芽后不仅去除了一定的钾、磷和嘌呤,还让更多的钙、铁、锌等矿物质被释放出来,大大提高矿物质的利用率,同时生成了大量的维生素C。

食用时,控制好全天的总蛋白质摄入。

这么好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如果你仅仅是因为一知半解就错过了,就真的吃亏了。


有更多肾病问题,欢迎微信关注【爱肾网】,提问三甲医院肾内科医生及营养师!

参考文献:

[1]Rafieian-Kopaei M , Beigrezaei S , Nasri H , et al. Soy Protein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 Updated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7, 8(1):105.

[2] Messina M , Messina V . Soyfoods, soybean isoflavones, and bone health: a brief overview.[J]. J.ren.nutr, 2000, 10(2):63-68.

[3] Zhang J , Liu J , Su J , et al. The effects of soy protein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4, 68(9):987-993.


爱肾网


大豆蛋白与肾功能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能够减轻肾脏负担、延缓肾功能恶化。

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均证实:大豆蛋白饮食后, 肾血浆流量和GFR 并无明显增加。

-01.健康人群

通过每日给予1g/kg蛋白的动物组和大豆组观察发现,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率过滤(GFR)变化大不相同。

1)动物蛋白组,肾小球滤过率(GFR)从116ml/(min·1.73m²)升至158 ml/(min·1.73m²);

2)大豆蛋白组,GFR不变

研究表明:动物蛋白加重肾脏负担,但大豆蛋白没有!

-0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通过对低大豆蛋白组和低动物蛋白组长达6个月的观察发现:

两组肾小球滤过率相似,但大豆蛋白组的24小时尿肌酐、尿磷酸盐排泄率、血尿素氮、蛋白代谢率均低于动物组。

这表明,大豆蛋白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为安全、有效!

大豆蛋白与血脂

——降血脂

近年来,研究发现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能降低血脂浓度, 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通过对5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观察并比较,低大豆蛋白和低动物蛋白饮食对血脂的影响, 研究发现:

血肌酐>6mg/dl(530μmol/L)时,低动物蛋白饮食脂蛋白异常78%;而低大豆蛋白组脂蛋白异常仅38 %。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对脂蛋白代谢的改善作用优于动物蛋白。

大豆蛋白与血压

——降血压

大豆蛋白包含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药的一种), 虽然其含量极微, 但有利于抑制肾小球高滤过及高压力状态。

此外,大豆多肽、大豆异黄酮也有一定的降血压功效。有研究发现,随着大豆异黄酮浓度的增加, 女性患者舒张压有下降的趋势, 而男性患者无改变。

目前,关于大豆蛋白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存在样本量少、持续时间短的缺点,没有形成普遍性的结论。但并不影响其对慢性肾衰的有益作用。

从蛋白的角度,肾病不但可以吃豆制品,反而鼓励在蛋白质不超标的基础上多吃豆制品!

参考文献:

[1] 孙莉静, 袁伟杰, 张国兆. 大豆蛋白与肾脏疾病[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2, 22(1):16-19.


爱肾营养师萧医生


豆制品中含有的大豆蛋白质与某些动物蛋白质相比,对人的肾功能并没有不利的影响,反而对人的肾功能的恢复有益。肾病患者每天的豆类摄入量应依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而定,处于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摄入的豆类的量也是不同的。

1.患者肌酐、尿素氮不高时,可以适量食用大豆,用量约在每天30克左右;患者肌酐、尿素氮偏高时,需要尽量少吃,用量约在每天5克以下。

2.患者有水肿的情况(有低蛋白血症),应该适量多摄入一些大豆,用量约在每天10-20克。


3.当患者已经透析时,应该适量多摄入一些大豆。

4.高尿酸或痛风的人群,每天可食用20g左右的大豆,按比例换算成大豆制品,吃大豆的同时减少肉类摄入量即可。

5.如果你不存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只是慢性肾炎,大豆制品可以吃,但是适量不要吃太多就行;如果进入到慢性肾衰期,大豆制品就要权衡着吃,你要考虑尿酸、磷的情况。


但是需要指出,干黄豆和鲜黄豆中含有的嘌呤、磷和钾比较高,肾病患者要慎重摄入,更推荐食用经过加工的大豆制品:豆浆、豆腐、豆干都是可以的,注意适量食用,不要吃太多就行。


章教授讲肾病


先说我的观点,可以吃,适量就好。

下面详细解答下。


为什么肾病患者要吃优质低蛋白食物?

一般蛋白质是不会随着尿液排出,肾病患者肾脏受损后滤过重吸收能力下降,这样蛋白质会随着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长期蛋白尿是很危险的,也是尿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医生会建议肾病患者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

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这种蛋白质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称为优质蛋白质,一般认为动物蛋白是优于植物蛋白的,传统的优质蛋白主要包括瘦肉、蛋、奶等。


大豆蛋白是优质蛋白么?

大豆蛋白是很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获取容易,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代,各种豆制品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蛋白质来源。

在2017年8月16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九项《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其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明确推荐慢性肾脏病人可以吃大豆蛋白,指出:“将适量的奶类、蛋类或各种肉类、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既然大豆蛋白是优质蛋白,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豆制品呢?

我的理解有这两点:

1、大豆蛋白虽然属于优质蛋白,但是大豆中嘌呤、磷的含量也较高,对于肾病患者来说,更容易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

长期、过量食用也可能诱发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导致高磷血症等;

2、许多豆制品的都是属于多次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盐和油等添加剂,这些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所以从这两点考虑,医生大部分都会建议肾病患者别吃豆制品了。


其实适量豆制品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大豆和肉类等传统的优质蛋白食物比起来,胆固醇更低,能降低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要知道绝大部分的肾病患者死亡都是因为并发的心血管疾病,而不是尿毒症);

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减轻肾脏压力。

所以适当的吃一些大豆蛋白能改善一直以肉类蛋白为主的不健康因素。


食用大豆蛋白注意事项

1、大豆指的是黄豆,其它的红豆绿豆等不包括,另外豆芽豆角等不属于豆制品,属于是蔬菜,这些肾病还可以放心食用;

2、豆制品以豆腐、豆浆为宜,加工程度较低,添加剂少,能比较好的保留营养成分,豆皮、豆干等深加工的要避免;

3、尿蛋白有加号的患者最好不要吃了,等病情稳定后可以适量吃一些豆腐豆浆,豆腐控制住50-100克,豆浆在200-400ml左右为宜。


肾友天地


首先回答你,肾病患者是可以吃豆制品的。肾病患者食用强调优质蛋白,主要是动物性蛋白(瘦肉、鱼、奶等),大豆蛋白属于优质蛋白与动物性蛋白相似,但是不能多吃。而且要与动物性蛋白搭配食用(建议大豆蛋白占总量1/3)。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

这是因为,肾病患者会有大量的蛋白从尿中流失。如果给予高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大于1.6克),患者的肾小球功能没有恢复,蛋白质大量漏出,会加速肾小球的硬化,对肾脏不利。

但是患者摄入蛋白过少(比如每天每公斤体重少于0.3克),只能使血浆中的蛋白含量进一步下降,使患者营养不良,更容易感染,水肿也会反复加重。

因比,主张肾病患者要适度摄入蛋白质,进行低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0.7-1克)比较适宜。正常的血浆白蛋白数值是40,如果低于30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抵抗力下降、水肿、甚至会加快尿毒症进程。所以在低蛋白血症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1.2克),来保持血浆蛋白正常。

不过,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已达200微摩尔/升以上的患者要谨慎。


药师华子


肾病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应控制蛋白质的质和量,原则上要求“优质低蛋白”饮食。注意是优质低蛋白,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区。所谓的优质蛋白是高生物价蛋白质,人体利用率高,比如我们最常见的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蛋白。虽然说大部分的植物蛋白(米、面、坚果等)因为含有非必须的氨基酸不易被吸收,但大豆确实一个例外,大豆以及黑、青豆及其制品等植物性蛋白也是优质蛋白。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了,大豆的完全蛋白约占35%到50%,是球蛋白类,是营养界的“绿色牛奶”。

适量吃豆制品不仅不会给肾脏带来负担,反而可以延缓病情,改善应激氧化状态和系统性炎症。


肾病医生杨彦芳


这里是肾上线,肾病患者最喜欢的肾病交流平台!一个认真做肾病科普的平台!

根据各种传言和以往的经验,几乎所有的肾友都被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得了肾病,禁食豆制品!

不只是网络上各种不靠谱的帖子,还包括一些并不太懂肾病营养的医护人员,也在向咱们肾友传播这样的理念。

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脑、豆腐丝,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十分喜爱、日常不可缺少的健康食物。

对肾友而言,被禁食豆制品,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肾病营养学问题,更成了大家的一块心病。许多肾友偷偷吃一点儿豆制品,就十分懊悔、焦虑害怕!

然而,事实上,长久以来,肾病患者禁食豆制品,是十分错误的做法!

肾上线希望能把科学的营养理念,传播给更多肾友听!

2017年11月2日,发表在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系统讲述了目前最前沿的慢性肾脏病营养学研究进展。 肾上线截取了其中有关豆类的部分:

饮食中富含豆类食物,有助减低慢性肾脏病发生及恶化风险。

豆类食物,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顶级医学期刊“点名表扬”。就在去年,AJKD同样发表了一篇有关肾病营养学的系统性论述。

下图是肾上线截取的有关豆类部分:

饮食中大豆类,是一种特殊的高生物效价的植物蛋白,是肉食的良好替代品。饮食中富含大豆类,能降低血肌酐、磷、蛋白尿的水平。

大豆类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平时咱们喝的豆浆是黄豆或者黑豆制成,豆腐、豆腐脑、豆腐丝是以黄豆为原料,这些食物都富含满满的大豆蛋白,肾友不但可以吃,而且常吃也满足饮食的均衡,帮助延缓肾病进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为含冤不白的豆制品伸冤,包括今年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中国顶级医院起草的慢性肾病饮食指导,都在强调,肾友日常是可以吃豆制品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可以放下心里的芥蒂,可以不用理会那些老旧的说辞了,肾炎患者是可以吃豆制品的!

喜欢我们就动动手指,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吧!


肾上线


肾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腐?答案是肯定的,能吃!

长久以来,肾病病友间一直流传着“不能吃豆腐”的说法。而究其原因,听到最多的解释是:“豆腐是黄豆做的,属于植物蛋白质,肾病患者不能吃植物蛋白质”。那么问题来了,肾病患者不吃豆腐的“传统”是否靠谱呢?

实际上,肾病患者不能吃豆腐是个误区。为什么呢?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肾病患者通常都会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情况,当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量,并在此基础上要尽量选择“优质蛋白”。

那什么是“优质蛋白”呢?

传统认为的优质蛋白主要是指瘦肉、蛋、奶、鱼等动物性食物(肉食)中的蛋白质。这些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高且产生的代谢废物相对较少。

而将水果蔬菜豆类等植物性食物(素食)中的蛋白质定义为“非优质蛋白”,简单理解就是此类蛋白质没那么好被人体吸收利用,产生的代谢废物相对更多。

豆腐是素食,因此被简单粗暴的打上了“非优质蛋白”标签。

而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里已明确指出,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氨基酸模式,富含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属优质蛋白。

敲黑板!!!肾友们被要求日常饮食尽量选择“优质蛋白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优质蛋白”包括蛋、奶、肉、鱼等动物性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

别再笼统的划分“动物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植物蛋白质”=“非优质蛋白质”。

而我们常吃的豆腐是由黄豆制作而成的,富含大豆蛋白,营养好吸收。(大豆类主要是黄豆、青豆、黑豆。)因此,肾病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豆腐的。

根据图表,肾友就可以按照蛋白质需要等量的原则,用2两豆腐来替代1个鸡蛋(约重60g)、一盒牛奶(250ml)或者1两精瘦肉、鱼肉。

另外,豆腐在富含优质蛋白的同时,胆固醇含量远远低于鱼、肉、蛋、奶。对于合并有高血脂的肾友来说,豆腐是补充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


小球医生


首先划重点,:慢性肾病患者没有必要禁食豆类食品,可以适量食用。



肾病患者之间经常口口相传不能吃豆制品,名曰对肾不好。

有些患者还跟我说,邹大夫,听别人说肾病患者主要以动物蛋白为主,包括鱼、肉、蛋、奶之类,豆制品是植物蛋白,不能吃。

我……



其实,肾病患者应当选择的是“优质蛋白质”,而不是单纯以“动物蛋白质”或“植物蛋白质”来界定。

已有研究证实:大豆蛋白中除蛋氨酸的含量略低外,其余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均与全蛋蛋白和猪肉所含蛋白接近,是一种优质蛋白。

因此需要明确的是优质蛋白质是包括动物性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大豆是肾病患者可以食用的优质蛋白,那么,肾病患者是否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豆制品呢?

这个答案却是否定的。

因为大豆中嘌呤、钙、磷的含量也较高,对于肾病患者来说,更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导致高钙血症、高磷血症等;

并且豆类如果生吃或者加工方法不对,吃了以后容易腹胀、产气并且难以消化。

但是对大豆进行研磨、加热后,嘌呤和钙、磷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导致胀气的成分也会被破坏。

因此,肾病患者是可以适当食用豆制品的。



大豆是指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三种才是优质蛋白质。

而剩下的红豆、绿豆和赤小豆等都属于杂豆,其主要成分为淀粉类,杂豆的蛋白质属于非优质蛋白,而且钾、磷、嘌呤含量高,要少吃或者避免食用杂豆类食品。



大豆中不但含有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大量植物激素(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延缓动脉硬化等作用,对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肾脏受损的前提下,大量服用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也会加重肾脏负担。

大家明白了吗?


肾病专家邹顺连


民间一直流传着“肾病不吃豆”的说法,引得许多肾病患者对豆制品很抵制。但事实上,近年来研究发现,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限制≠不能吃

早些时候“肾病不吃豆”的说法在民间一直流传。许多医生也强调这一点,认为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氮质血症期)便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尽量吃肉类、牛奶、鸡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而不吃黄豆、花生等富含植物蛋白质的食物。于是,肾病患者不吃豆类食物的说法便逐渐形成了。

但是,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不吃植物蛋白质,肾病患者食物种类的范围变窄,很多食物不能选择,容易导致食欲差、贫血加重、营养不良、生活质量下降、免疫力降低、感染增多和死亡率增高。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发现,豆类富含支链氨基酸,对肾病并没有害处,所以不主张肾病患者严格戒食豆类食品。有研究发现,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摄入量在 3︰2 时,对肾病患者较有利。

每天应该吃多少

虽然豆类对肾病患者有益处,但还是不能放开食用。专家建议,肾病综合征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以40~50 克为宜,在肾病综合征的早期、极期可适当额外补充 5~10 克蛋白质;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总量不要超过 40 克,不要再额外补充蛋白质;如果已经是终末期的肾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则更要严格限制

喝豆浆的学问

  1. 豆浆不能加红糖调味。因为红糖含有多种有机酸,能和豆浆里的蛋白质结合,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2. 煮豆浆时必须敞开锅盖,只有敞开锅盖才能让豆浆里容易使人中毒的有害物质皂毒素(煮开煮透后消失)随着水蒸气挥发掉。
  3. 不宜用保温瓶长期装豆浆,因为保温瓶温湿的内环境非常有利于细菌繁殖。

以上内容摘自《章友康 刘玉宁 养好肾养好命》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