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是用汉字,为什么不学韩国人废除汉字?

这个历史很正


日本历来为自己崇尚中华文明而自豪,不管从统治艺术或者是庶民生活,处处裹着中国气息,而韩国缺少生活自信,有时去汉字,有时争端午,如同鲁迅笔下孔乙己形象。一个国家缺陷,总是左右见失。这就是日本和韩国的距离。


闵林之春


很简单,日语是为本民族文化服务的,日语只有这样使用才契合自己独特的文化。

你去看看日文句子中的汉字,是不是都是属于每一句话中最关键的字词,即语言语法结构里面最重要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日本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强烈,结果就养成了日本民族礼大人不怪的好习惯,礼数周全的日本人为此还特地发明了有礼貌的敬语,专门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敬语的语法又很繁复,光是“我”就有二十多种表达,如果用错会十分失礼的。

因此要是直接拿其它语言或者文字替代,只会比古往今来,日本人改编到如同再造一般的汉字汉词更加麻烦的地步。


颤动的丹田


汉字方正之美,深邃之蕴,力透纸背;作为一衣带水的日本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古至今应该是根深蒂固,这种热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不仅使用汉字,也仿汉字造出不少日式汉字,也把汉字通过书法形式表现出来予以鉴赏;而且他们还掠走拥有不少的中国古藉文献,都如宝珍藏;说明中国文化的传播源远流长。

作为日本本国自己的文字,片假名与平假名符号,都显得单调乏味没有字蕴,怎么也显不出立起来的架势,审美上完全无法与汉字的端庄大气相比;如果在重要场合使用日文,无法比汉字横平竖直来得正,来得醒目,意义传达得明显,见字即明意的效果实在见拙于汉字;因此,只能委屈自己的日文,采用汉字。而且,汉字也名正言顺的是日本国通用文字,所以,他们并不认为是用他国文字来撑劲,因为他们拥有汉字非一天两天,己融入其自己文化之中,自然也就用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谢谢。


正道行953554


这种做法体现了日本对来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向强者学习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民族,这是由其生存环境所塑造的民族性所决定的。历史上,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央之国,物产丰饶,文化高度发达,是很多周边民族争相学习模仿的对象,这其中包括其中。日本人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团到中华大地学习借鉴中华文化,然后引进到日本列岛,改造自己的国民,摆脱愚昧和无知,书写自己的历史。后来,把中华文化与自身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

日本在很多重要场合使用汉字,和重视对华关系没多大联系,最为重要的深层因素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肯定。试想一下,如果日本抛弃了汉字,精神上彻底“脱亚入欧”,那无异于把自身文化连根拔起,无异于否定回去。那样做引发的代价,精明的日本人是承担不起的。

韩国在民族意识觉醒后,为了所谓的民族独立性、主体性及满足他们的虚荣心里,抛弃汉字,斩断传统文化,以一种可耻的逻辑重塑自己的历史、定位自己的未来,实在可叹,可笑!


王小王大


主要有两个原因:

日本近代开始自认汉文化正统,大肆宣扬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以后就是称支那一类的言论,为他吞并中国做准备,要是把汉字都废了,如何确立其正统地位。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汉字的影响已经进入了方方面面,二战后,日本加大了假名的运用,减少了汉字的运用,但实际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又不得不制定规范使用汉字的制度。长时间使用汉字形成的习惯,并非简单废除汉字就能解决的。废除汉字,新一代的日本人可能都看不懂日本的历史文化古籍,都不明白日本的历史源流,这对统治也是不利的。


小明是我本人


韩国和日本古时都是用汉字的,日本根本没有什么古代文化全都是从中国古代学来的,日本的和服也是从中国古代汉服改装过去的。韩国废除汉字,想同中国划清古文化界限,朝鲜战争后更如想划清,不想被别人说是中国的付属国


玲147919278


此题作者用心叵测 —— 是为韩人废除汉字欢呼?还是为倭人沿用汉字抱憾?

汉字随儒遍东亚,

隋唐以来世代夸。

鼠目寸光韩朝越,

一经废除便成渣。


闻鲁生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汉字确实很美,汉语言,古诗词确实优美,这种美,是日本自身的文化羡慕不来的。


海蛎子很新鲜


日本人的祖先本来就是从中国迁徙而去的。起初全是中文汉字。

后来才慢慢演变为今日的日文。所以还保留了大量的汉字。


天际流星


日本人是非常务实和精明的。他们知道,金子不论产自何方,都永远是金子。不像韩国人,宁愿为所谓的民族自尊,丢掉到手的“珍宝”。他们的轻率让子孙后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