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洪流中,時代在奔跑……

覺得自己就像一面鏡子,跟誰在一起,自然就投射出這個人的樣子。這世上有三類人最纖敏、孩童、女人還有就是藝術家了。

孩童最敏銳,他會直接投射出父母的樣式,像複製品一樣一筆一劃地印出父母的樣式,無意識地全盤接受,而後再用很長的時間去思考修復。


意識的洪流中,時代在奔跑……


個人如此,民族如此、家族亦如此。集體無意識說,是說在每個人的意識深處,保存著全人類的意識形態,再通過意識篩選機制,過濾選擇成為自己的樣式。

個人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所謂內心。而意識的形成在於環境、教養的影響,即誘發的外因,東方人稱為外緣。

斯以為,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中,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保留了太多封建倫理綱常的信念。封建王朝已推翻數百年,但個人覺得國人的意識形態仍有很大程度保留了上個世紀或者更久之前的意識觀念,尤其在農村經濟不發達地區,人們地視野閉塞,意識落後。

社會結構和經濟發展的變革,以及國門的開放,為國人的觀念帶來的一定的衝擊,尤其傳播的自媒體化與平民化,加速了全新觀念的傳播。

意識形態,人們的思想在轉變;但是那融入血液深處的無意識形態,恰恰仍舊在影響著一大批人或者說大部分的人。所以,有人會猛批90後、00後的思想形態,感嘆”道德滑波或者人心不古之類;也有許多人進入城市多年,卻並沒有被城市的文化同化或融入,仍舊承接著封建及小農意識形態之中——他們沒有被同化,因為覺得不該不同化,那逝去的是自己所熟悉的祖宗瑰寶,承載著文化信念以及歸屬價值;對於新的觀念,他們不認同,也不願意認同,因為,情感上那代表著背叛,對祖先的背叛,對民族的背叛,這違揹他們已有認知裡的“道德”體系,所以是一個怪圈,很難跨越的怪圈,不如呆在裡面安全。

而恰恰相反的是,社會在變革,不可阻擋地變革。意識流最終會向前匯入新的領域,80、90、00後們,正是這變革中的轉身著,處於激烈的分流與裂變中,有人選擇了向左,有人選擇了向右,朝著不同的宿命奔跑而去。當然,更有許多人在這種歷史變革中左右為難、舉棋不定、糾纏不清。

每一個王朝的更迭,對人的同化與改變最難的不是外在法律的要求制裁,而在於內心深處的觀念意識的改變。正如清王朝入關後,面對很難強行改變的漢文化形態,只能選擇了主動融入——力量對比及歷史趨勢博弈結果。

提及道德,斯以為需要重新審視這個概念。跳出體系來看,恰恰,國人曾經喜愛奉行的道德的反面,恰恰才是現在女性所追求的。女性的“犧牲”“遵從”等傳統美德,恰恰嚴重抑損了女性的特質,上一輩或上上輩的女子形象,不多是負重和包裹的,美其名曰“偉大”,實際上是被剝削壓迫,和美感匱乏的。

近年來,一直在倡導“文化自信”,個人覺得如何自信?倒行逆施,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復辟?斯以為,還不如以開放的心態勇敢接納與擁抱這種改變——從人的天性的角度,人本、人文的角度去重塑一個真正適合時代、適合人心的文化氛圍——更加全球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類視角的文化理念。

從個人層面來看,需要通過內在覺知/醒力,從內心深處的各種觀念中進行篩選、優化。那些觀念,是祖先一代代留下的集體無意識,更是真實的父母、師長在尊尊教誨與耳提面命中,強行或無意識灌輸的觀念/信念,在下一代內心深處保留的信念痕跡。在曾經的時代,這些信念系統曾經保護了在那一輩人的立身處世,然而在新的時代下,那些所謂“好”的觀念,反而成了一種束縛。覺知力,成了從重重信念、觀念中開闢道路的工具。沉下心來觀照己心,在那些束縛的、釋放的;消極的、活力的;沉重的,輕盈的心念中作出選擇——從此,自己便有了可以選擇的能力。

靈魂有的時候會趕不上身體奔跑的速度,文化之於社會,同樣如此。在群體沉睡時,需要先知/鋒文化來喚醒這群人;而當變革開始時,群體又將會在現實層面實實在在地塑造出流行與主導文化來!



七月,金融圈資深編輯,優質內容創業者,喜愛舞蹈、建築、社會人文,關注社會變遷下的個人成長。心懷美好前行,穿梭於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願自己活成一道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