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是个什么人?

皮皮鲁Amelia


雄才大略!在古代所有帝王中胸怀大略者无出其右(始皇帝比他强点)!负面的污名全部是儒生们的编造诋毁,查无实据。滥用民力可以算一条,其他没有!


者之一


隋炀帝杨广是千古一帝,是个雄才大略,理想远大的人,而且执行力特别强的人。

杨广在位期间,修京杭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科举、重开丝绸之路等都是影响中国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大事件,可以说没有哪个皇帝能有杨广所做出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巨大贡献。

但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导致民怨四起,最终亡国。

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在位十四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被唐代史官和后世演绎抹黑的程度较多,中国封建社会一般继任王朝都会抹黑前朝皇帝统治残暴、无能、昏庸等,以衬托继任的合法性和笼络民心。当然后世史官不可能给前朝统治者歌功颂德的。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暴君但绝对不是昏君。隋炀帝只是没有处理好建功立业与民生的关系。

“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目标太大,想建立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确实,隋炀帝有功,但是无德。

隋炀帝无德,就是因为他不知道体谅老百姓的疾苦,没有评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不知道君、臣、民之间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关系。隋炀帝是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表现在他对于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事实上,正是因为隋炀帝盲目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业绩,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会有滥用民力的行为,才会有最终的失败。

隋炀帝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使老百姓苦不堪言,最终也没有征服高句丽,把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用尽了,造成老百姓不反抗就活不下去了这样的局面,他们不造反那是不可能的,最后全国范围内揭竿起义得不计其数,自己待在江都连长安都不敢回,最终被宇文化及杀死。


健康中国1965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目前的评价趋向于两个极端:有的人说他是千古一帝,雄才大略;有的人就要说昏庸无道,好大喜功,是一个暴君。

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情,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 参见《毛泽东说“秀才”》

当然,评价一个人,不能光听别人说他怎样怎样,还要看他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自己判断。

1、弑父夺位、淫乱后母,查无实据

很多人黑杨广的重要罪证就是弑父杀兄、淫乱后母,其实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并没有证据证实,很多的学者都提出了反对意见。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就明确为这一条翻了案。

缘由有以下几点:

1)杨广没有理由这样做。 为了得到太子的地位,杨广处心积虑,隐忍多年。杨坚夫妻,喜欢节俭,夫妻恩爱,特别是独孤氏最讨厌男人娶三妻四妾,甚至有大臣娶小妾,她都会看不顺眼。为了得到母亲的欢心,与皇后萧氏恩爱无比,根本不纳妾;日常起居,十分节俭,几乎是粗食布衣,宫中的装饰也十分的简单。而杨广却处处相反,不喜欢独孤氏给他娶正妻,偏爱小妾,还生活奢侈。

经过多年的经营,杨广被立为太子;杨勇当时已经被软禁,根本见不到皇帝杨坚。当时,杨坚在洛阳的别宫已经病重,没有人对杨广的地位造成威胁,此时杀杨坚一是风险太大,二是没有必要。更不要说去淫乱后母了,关键是杨广的后母也就寥寥无几。

2)编史的有意陷害。隋朝的历史,是唐朝修的。唐朝明君李世民有一个很大的心病就是杀兄夺位。为了美化,自己李世民对史书编撰干涉的恶例。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杨广的这个罪行就是唐朝的人给他罗织的。这个人不少别人正是他的表弟--李世民。

但是,杨广即位后,杀死了杨勇还有其他兄弟,这是不争的事实。最是无情帝王家,就这一点可以说他残暴。

2、统帅大军平定南朝,有名无实

杨广统帅隋朝大军灭掉南陈是事实。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当时的人事布置就会发现问题。《隋书》记载:元帅长史,三军咨禀,皆取断于颎。就是说,杨广的虽然是大元帅,但是他的副手高颎确实实际管理者,一切大小事务都由他来决断。正是由于这样事情,导致了高颎和杨广的不合的,为自己的死埋下了祸根。

这样的人事安排也不难理解。杨坚疑心较重,这种夺天之功,他怎么可能轻易交由外人呢;在历次的大的军事行动中,杨坚安排总是亲王挂帅。

虽然,有名无实,但是功绩也不能全部抹煞。

3、文定江南,初显才华

隋朝灭掉南陈之后,对南方的平定并非一蹴而就。

自从,魏晋南北朝分立以来,南北方的风俗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北方武力与南方比强大了许多,但是南方的文明程度更高。但是,隋文帝看不起南方士族,派杨素用强力手段在南方推行北方的那一套政策。结果立即引起强烈的反抗。所以,隋朝统一一年后,南方的汪文进、高智慧和沈玄侩等人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杨素无法安定南方的统治。

正是如此,杨广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杨广被派往扬州,坐镇江南。他一改之前的政策,采取怀柔的方式,首先在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文人才俊,并编撰了南方的书籍,组织了大批的儒学知识分子,收入到自己的幕府中。拉拢知名人士: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名,他在南方很有影响力,杨广就亲自拉拢,后来有十七个城池主动投降。南方人信佛,杨广就拜宗师智歝大师为师,他亲自请他传讲佛法,后来隋炀帝有个法号“总持菩萨”。

这是杨广出彩一笔。

4、开隋朝大运河,功过参半

隋朝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堪称千古;杨广的独到眼光是无法抹煞的。

自从五胡乱华之后,北方的衣冠南渡,大家氏族为了躲避战乱都去了南方。南方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南方。特别是在隋唐时,北方的粮食主要靠南方供给,这样运输就成了大问题。

隋唐大运河在沟通南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有着巨大的功劳。这里不多说。

但是在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急于求成,给隋朝统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给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

发动人数,达百余万。不仅有男丁还有妇女,百姓为了赶工,据说长时间不能上岸,身体上都长了蛆虫。

负责大运河开凿的人就麻叔谋,负责监督工程进展,其人而臭名昭著;北方很多大人小孩就说“麻祜子来了”,可见其残暴。

5、穷兵黩武,一意孤行

隋炀帝最大的败笔就说后期的军事行动,尤其是伐辽东。

东征高丽就征吧,你好好打仗就行了吧。可是隋炀帝不这样,为了炫耀大隋朝的国力和威风,邀请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的领袖观战。

这还不算,打起仗了,为了彰显自己能力,对前方将领处处掣肘。结果可想而知。

6、其他,如开创科举,安定边疆,都是属于不错的功绩。其本人的文采十分出众,连后来的李世民都赞不绝口。但是,后来受到征辽东失败的打击,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就有点书生意味了。


沪上聊历史


隋炀帝(于604—618年在位)

这位皇帝在位也就10几年,但在位的时候国家可不平静,还发生了不少影响深远的事情:

国内: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大兴城和洛阳城的 建造,开创科举。

对内京杭大运河开通和开创科举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时国内情况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开创科举读书人出头有望,对国内固有的贵族官僚阶层是一次改革。大运河开通对国内经济民生都是一次大的提升。

国外:三征高句丽,开疆拓土畅通丝绸之路

对外三征高句丽保证北部边疆的安全。畅通丝绸之路说明他对外经济的重视,希望加强对外交流的愿望。

单拿出来每一件大事他都足够优秀也足够称得上是一位“名君”但为什么人们称他为“暴君”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毁就毁在了用太短时间办了太多大事,修建大运河和建造新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工程一件接一件没有与民休息。开创科举又动了世家贵族的利益,三征高句丽又死掉了很多支持他的人。这些事情导致了国穷民乏,动摇了隋朝的国基。如果隋炀帝用40年办完这几件大事,缓缓一件一件的来,可称是一位“明君”。

历史没有如果,他用太短的时间办这些事只能说他好大喜功,罔顾民生,堪称一代“暴君”。读史可明得失,从他身上我们要明白尤做大事,一定要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不可好大喜功,否则功亏一篑!



言之在之


隋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报负广远的帝王,在登基后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终其一生,曾为国为民推行了无数善政,更为国家和中原百姓立下过六项重大功绩。若论贡献之大,在历代皇帝中鲜有能比肩者。纵观中国历史,唯有名声同样不佳的始皇帝方可比拟。

在继位之后,杨广巡视边塞,开拓疆土,打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605年又营建东都,洛阳的繁盛一时与他密不可分;杨广对隋初的经济、文化、民生均有重大贡献,一生中推行了许多有利于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的善政。在军事方面,杨广在即位前就参与过对突厥和契丹的战事,皆大有所获。大业五年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扩疆五万里。还先后征服了南越、流求(今台湾),迫降东突厥,一时四夷慑服,均思与中原修好。


冰镇的哈密瓜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隋炀帝杨广其实也算是个能人,做为皇帝,他的眼光也是一流的,就是性子太急,没拿捏好火候,再加上时运不佳,有点背运,直接被后来的李世民给比下去了,杨广在位,其实做了很多对后来的中国意义深远的事,比如大运河,比如科考,比如三省六部制,比如收复南海岛,而且后来对他口诛笔伐的远征高丽之战,他的动机是没错的,高丽确实该打,后来的大唐也是三番四次的对高丽用兵,也前后失败了两三次,最后才平定高丽。隋炀帝失败的根源在于,他想把这些需要三四十年时间才能做完的事,压缩到了十年之内完成,完全超出了当时的国家承受能力,而且过于放松了对世家大族的警惕,没有能压制住世家大族,这从后来的隋末战争就可以看出,隋朝的灭亡是中国各朝中,仅有的不是被农民起义击垮的朝代,隋末战争完全是世家大族之间的战争。


V蜗举钱行gg


首先感觉杨广不是个庸碌的人。史书上对杨广的评价是弑父杀兄,贪位好色,频繁发动战争,枉顾民生……的人,反正就是一无是处、无道昏君。

多年过去,对历史了解也更多了些。忽然想到了个人,那就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怎么感觉这两人的前半身何其相似。当然,有一点还是不一样的,杨广弑父杀兄,李世民杀兄杀弟,然后逼迫父亲禅位给自己,就只差没弑父了。贪位好色,都是杀兄夺位,贪位也就都占了,但杨广好歹继位前己是太子,至于是不是耍手段的结果,那不重要,而李世民是直接杀了太子大哥夺位,那就更不合法了。好色这个,那两个就都是史上有名了,杨广不屑说,李世民也同样霸占了哥哥、弟弟的女人,好不好色简直不必多说。至于说发动战争,我想说那个开疆拓土的帝王不发动战争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哪个不是。

其实个人宁愿认为杨广的史实记载有李世民.部分栽赃他的可能,他自己就得位不正,而且品行不佳,就将自己的劣迹脏水泼在杨广身上,同时也为唐代隋造势,聚拢人心,这也“是政治宣传的需求。另外,杨广修运河,这个是实实在在的造福子孙后代、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对历史有大功的。

但有一点不能回避,杨广花钱不节制,甚至可以说生活奢靡,大修行宫就是天大的浪费,另外修运河,对高利的战争都是劳民伤财的事。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杨过是想把一辈子,至少三十年的事五年就干完,这样急功近利已经不是国家和百姓所能承受之重了。在无法存受的重压之下,百姓造反也就成为必然

总之一句话总结,杨广是个能做实事,但行事太操之过急,同时缺少运气的人……



眼镜哥的新视界


应该正确的客观的看待隋炀帝(569年~618年)的功过。

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宫,从行之人多达数十万人,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他三次远征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浅谈历史6146


盖棺定论一个历史名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德事情,尤其是像隋炀帝这么一个很有争议德帝王,更无法准确的说出,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脑海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野心、残酷、能力、眼光、运气。

隋炀帝杨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暴君。这不是一个好的名词,他暴到什么程度,用远征高句丽和修筑京杭大运河,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暴。

无论后世对于这两件事,有多少翻案的言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暴君的体现。因此,在当时隋朝的老百姓眼中,隋炀帝杨广就是暴君。如果你穿越到那个时代,跟人们说未来京杭大运河会有多大的作用,或者征讨高句丽的正确性,杨广会很高兴,但普通士兵和老百姓会骂娘。眼前连命都保不住了,还有什么未来?

不惜民力,是一种暴,耗尽国力也是一种暴

,隋炀帝巅峰时期,国家户口890万户,这个数字超过开元全盛时期。但短短的十几年过后,交给唐朝的户口,只有200万户而已。十几年的战乱造成的影响,远超过东汉末年的大动乱。演义中所说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其实很符合当时的情况。

暴君杨广,成为隋炀帝的一个重要的符号,但这并不算是杨广的全部。第二个关键词,叫做野心。

杨广的野心,非常大,而且很善于隐藏,他参与了隋朝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役,低调的处理着朝廷内部各种关系。但当杨广当上皇帝之后,这种野心,爆发出强大的破坏力。

之所以说破坏力,是因为这种野心造成的,是一种毁灭,而不是新生。后来的李世民,他的野心不会比杨广小,他发动的战争,也不比杨广少。但李世民带来的是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而且灭国无数威震天下。这种野心,代表的是新生,而不是毁灭。

杨广接受了八百多万户的强大国力,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他比李世民更有优势。因此,同样的野心,却出现不同的结果,只能说是能力和运气两个方面的原因。

杨广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可以说有能力,但不够强。什么叫能力?举重若轻而已。杨广不像是一个武林高手,而是一个重量级相扑运动员,用泰山压顶的强大国力,生生压死对手。

这种打法有问题吗?如果从隋朝当时的国力看,一点毛病没有,唐朝初年就没有这样的底气。但这种打法的风险极大,简单来说,那就是一击必胜,一旦卷入拉锯战,稍有不慎被对手击中要害,很可能就失败了。

很显然,杨广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但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对于高句丽这样的国家,并不算是一个小国,而是一个地方性强国,也是一个可以调动十几万大军成熟国家。因此,杨广无法通过泰山压顶的手段,一举取胜,反而露出了自己的破绽,消耗太多国力。

在杨广气壮山河的各种政绩中,不难发现,杨广的能力,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强,甚至要比守成君主更弱几分。

至于最后的运气,不好意思,杨广的运气的确很差,但这种差,不是运气本身,而是杨广把自己的好运气一点一点的败光了。

总的来说,杨广是一个有想法,有野心,但能力不足的君主,于是,亡国也不是没有道理。


旧书斋


隋炀帝杨广算是一个文武全才,作为皇帝还是颇有建树,至于个人作风问题,我认为不能对帝王有过多要求。隋朝亡于军阀割据反叛,农民起义只是引子而已!相比秦二世胡亥而言,杨广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只是成王败寇,杨广不得不被成为“暴君”。

对杨广的暴君之名,唐朝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其一,弑父杀兄,手段残忍;其二,生活作风奢靡淫乱。身在帝王家,就是寡人,国家权力公器不容私情。历史上杀父杀兄弟登上君位的帝王不计其数,就是李世民也一样杀兄弟登位。

帝王坐拥江山,有几百个妃子很正常,就算娶父亲的嫔妃,兄弟的妻妾都很多。这种事在寻常百姓家不可接受,但出在帝王家就正常无比了,远的不说,唐太宗还娶了兄弟的妻妾,唐玄宗还娶了儿媳妇!

京杭大运河的建造确实加重了百姓负担,但是后世也受益匪浅,可以说是杨广的罪孽,但也是杨广的功劳!京杭大运河跟长城一样,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三征高丽确实劳民伤财,但同时也是扬国威的事,只是失败了,成了罪过!如果李世民征高丽失败,大家一定不会说李世民征高丽是为了贪图高丽的领土与美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