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

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

只有青山不改。

——明代杨慎词《西江月》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公元690年-705年在位。登基时已经是67岁高龄。82岁去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高寿皇帝之一。

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打破了传统禁锢,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地位,可称为一代传奇。

武则天不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而且智略过人,颇通文史、精于文学书法。

但她做人又过于心狠手辣,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不放过,可谓杀人不眨眼。且工于心计,生活糜烂。略述其轶闻一二事,权当笑谈。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 天生吉相,女主武王

隋末唐初的玄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纲曾为武则天母亲看相。说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天生贵相,能生贵子。

杨氏领出武则天的两个哥哥武元庆、武元爽,袁天纲说二子能官至三品,足以保家。杨氏又叫出武则天的姐姐武顺,袁天纲说:“此女虽贵但不利夫。”

最后,抱出男孩子打扮、还在襁褓中的武则天,袁天纲一见大惊,说此子:“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的说:“若为女子,前程不可限量,将来必为天下之主!”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 金星频现,武代李唐

贞观初年,武则天已被唐太宗召入宫中。

当时的易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是李世民的太史令。他观察太白金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占卜为“女主昌”。

当时民间也在流传一本占卜、预测未来的书《秘记》,书中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私下问李淳风《秘记》所说是否可信。李淳风说:“臣仰观天象,俯察历数,发现此人正在陛下宫中,是陛下的妻妾,不出三十年将成为天下之主,把李唐子孙屠杀殆尽,已成定数。”

李世民说:“把凡是有嫌疑的人统统处死如何?”

李淳风回答说:“此乃天命,不能违背。未来称王的人杀不了,再杀也只能徒增无辜。况且三十年后此人已老,也许心存善念,祸害小些。现在即便找到并处死她,那么上天或许会降下更为强大的人,那么恐怕陛下子孙将无一幸免。”

太宗认为李淳风说的有道理,便不在多问。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 失宠太宗 专情高宗

武则天在太宗时并不得宠,太宗病重时武则天和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当太宗驾崩后,武则天也被安排到感业寺出家为尼。

正是在感业寺时,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以此寄托对李治的思念之情。乃至武后晚年,仍常常默诵。

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写的祭文也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陵墓也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 至尊所居,大修明堂

武则天迫害王皇后、萧淑妃之后,据说曾数次见到二人做崇,被发沥血立于面前。

于是武后长期到洛阳居住。

在洛阳所建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九龙捧之。顶部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号“万象神宫”。 明堂落成后,“铁凤入云,金龙隐雾”,“去都百余里外,遥望见之”。

使得天下百姓云集城外,呼吁入内参观。武则天顺应民心,公开放任百姓参观明堂,但凡参观者都被赐予酒食,参观活动持续了九日才停止,揽尽天下民心。

吐蕃等国听闻明堂建成,纷纷遣使来贺。名堂正殿成为了武则天的政治中心。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 凤凰来仪,天降祥瑞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690年9月5日,有凤凰从明堂飞出落于上阳宫的肃正台梧桐树上,武则天率百官观看,凤凰看到武则天后向东南方飞去,身后数万只朱雀云集朝堂。

于是,有大臣趁机上谏,请求武则天趁此祥瑞登基。武则天决定顺应天意,登基称帝。

但据说此事是武则天自导自演的,以便制造舆论顺利登基。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 上苑催花,铿锵牡丹

公元691年,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正值寒冬腊月,朝中有大臣意图谋反,便说神都苑有百花盛开,请武后到上苑赏花。

武则天识破轨迹,写了一首催花诗《腊日宣召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并将此作为诏书到上苑宣召,告知花神。谁知上苑名花竟然真的一夜开放,致使群臣折服,认为武则天是真命天子。

上苑名花齐放,唯独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花连根拔出,从长安贬至洛阳邙山,邙山偏僻荒凉,但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

武则天遂下令火烧牡丹,牡丹花枝被烧成焦炭,谁知到第二年春季牡丹反而开的更盛。

牡丹虽遭烈火焚烧,仍然刚强不屈,后人便称其为“焦骨牡丹”。

唐代徐凝有诗为赞: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 宠幸男宠,乱点鸳鸯

《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宠幸男宠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这些男宠均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由于男宠数量日增,公元698年武则天还成立了控鹤监,便于对男宠的管理。

不仅如此,武则天最宠爱的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因有老母阿藏寡居在家,武则天竟然给阿藏物色情人。最终百里挑一,选中了丰神俊朗的凤阁侍郎李迥秀。

李迥秀怎么可能看上黄脸老太太阿藏,无奈之下只得结婚。婚后悲愤抑郁,被张氏兄弟告了枕头状,武则天把李迥秀贬为兖州刺史。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 除罪金简,妄赦于天

武则天连自己的亲生子孙都杀,深知自己杀伐太过,罪业深重。非常害怕自己死后不能升天,而堕入地狱,于是把罪过刻在金简上。武则天于公元700年4月游历嵩山时,参拜上天乞罪,求上天免其罪业。并派道士胡超将金简放在了嵩山最高峰。

据说,大约在1982年,嵩山附近的居民上山采药,在武则天赦建的登封坛石缝中,发现了一条长方形的金属片,后上交国家文物局,经鉴定正是武则天的除罪金简。

金简刻字:

“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一代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历史轶闻

一代女皇,英雄落幕之时,知道大势已去,遂听从狄仁杰的建议顺应民心,把江山又传给了李唐王朝,而没有传给武氏一门,免去了多少刀兵。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编断简记英雄。

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

恰似南柯一梦。

——明代杨慎词《西江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