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都读不到高中?

程万慧


现在回老家经常看到十五六的孩子在大街上转悠,我很纳闷,这么大的孩子不是正在读高中吗?怎么还在家玩呢?

回弟弟家吃饭说起此事,弟弟说现在村里很多这么大的孩子都不上学了,打工又不到年龄,工厂不要,上学又没有考上,只有赋闲在家。没事几个孩子凑在一起打打牌,逛逛街,这样的还是好的,很多不知深浅的孩子经常出去干坏事,村里已经有两个男孩被拘留了。

造成很多农村孩子不能上高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与村里的发小聊天了解到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学校的教学水平太差。

乡镇学校和县城学校的教学水平真的不能比,不论是在教学环境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师资力量上,农村学校老教师现在是混日子,年轻有为的教师通过关系调走,学校内只剩一些老弱病残的和碌碌无为的老师在坚守岗位。他们的教学水平真的不敢恭维,更没有创新意识和教研能力,只是按课程表把课上完即可。每年的期末成绩评比,都是乡镇学校倒数。

第二、学校的教学设备太差。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真的很差。我朋友的妻子讲优质课,在学校没有找到10个一样计量的烧杯,连普通的小钥匙,玻璃棒都没有。最后没有办法,到我们学校借的。

有一年下乡镇参加实验技能测试,看到他们的实验室,真的很破旧,最常用的电流表电压表都没有几个是好的,导线还是最落后的白色电线解开用,想准备一个班级的学生实验都准备不出,实验技能设备都是东拼西接才准备好的。至于其它方面的设备也很陈旧。

第三、孩子的整体水平也差。

现在的人比较重视教育,自己孩子学习稍微好的,父母感觉孩子在乡镇学校上学没前途,就找关系把孩子送到县城中学,只不过父母辛苦点,每天都接送孩子。在农村上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学习不行,家庭经济不好,父母管理不上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学习是一年比一年差。

现在孩子的成绩不仅拼孩子,同时也拼家长,家庭条件不好没钱上辅导班,父母管理不上辅导不了作业,成绩也上不去。所以在农村上学的孩子整体水平差。

第四、周围环境所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天和一群爱学习的孩子在一起,本身不爱学习的孩子潜移默化的感染就爱学习了。每天和一群天天调皮捣蛋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在一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学习了,天天在一起玩耍,逃学。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不好,造成更多的孩子不学习,从而成绩越来越差。

第五、中考制度所致。

大家可能不了解,现在国家规定每年的高中录取率不能高于初中毕业生的60%,原则上不能高于50%。这样就有一大批初中毕业的学生没法上高中。这些考不上的学生,要求是上职业高中和技术学校,可是很多孩子和家长不认可这样的学校,宁可在家玩也不去这样的学校上学,导致很多孩子十五六岁就在家务农。

本该上学的年龄却在家闲逛,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能说是孩子的不努力造成了自己的现状。可是这群不谙世事的孩子处在没人管的状况下,是社会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孩子还没成年,正处在懵懂状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妞妈教育心得


笔者是一名乡村教师,我来谈一谈乡村孩子读高中的有多难。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我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全班一共39名学生,后来为了让我更好地接受教育,父母让我五年级的时候转校到县城小学读书。当年和我一起读小学的这39名学生,后来读高中的只有8位,这8位学生读大学的只有3位。当然这只是我身边的个例。

我在乡镇中学教书6年,再谈一谈我们乡村学校读高中的大概有多少。记得有一年,学校九年级一共三个班,其中重点班一个,班级人数50人;普通班两个,每个班级有80人。其中重点班考上县城重点高中的有16人,普通高中的有30人。而两个普通班参加中招的只有不到30人,考上普通高中的不足10人(农村高中),考上县城重点高中的0人,县城次重点高中的0人。普通班的160人,参加中招的只有30人,这是为何?其余的130人到哪里去了?我们知道,现在中招分流,一部分读高中,一部分读职业高中或者技校学技术,被分流走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没有读高中的打算,一是因为成绩不高,二是因为就不想读书。能读完初中已经算谢天谢地了。

后来我调入了另外一所乡镇初中,这所初中虽然是农村初中,但是距离县城很近。我有一年教九年级普通班。班里学生有83名。后来参加中招考试的一共有55名,考上县城重点高中的0人,次重点高中的9人,农村高中的有20多人。也就是说班里83人,参加中招55人,读高中的有30人左右。当然最有可能读大学的就是那9位县城次重点高中的学生(县城仅次于县重点高中的学校)。

由此可见,离县城较近的学生读高中的机会更大,家长也对孩子的期望也更大。上图是某乡镇初中的标语,因为学校生源较差。学校提出的口号竟然是“读不完初中,不能去打工”意思就是你不读完初中,去打工,人家不要。所以必须要先读完初中。

造成农村乡镇中学读高中的比例太低。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父母文化水平低,不重视教育,“读书用处不大”的思想在作怪。

现在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有的农村家长自己学历不高,但是敢打敢拼,经济实力比较强。觉得自己文化低也能挣很多钱,孩子没有必要那么高的学历,上个初中就行。

记得有一次,一个家长找到我,告诉我,不要把他的孩子教太好,他不希望孩子读高中,担心孩子将来考上高中,没有人给他搭把手。他是一个养殖场的老板,家里几百头猪,收益颇丰。真的是闻所未闻,还有家长找到老师,希望老师不要关照他的学生,担心孩子成绩好……

2、愿意学习的学生不太多,没有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好多乡镇中学不得不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如果不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估计乡镇初中的学生读高中的会更少。就像我文章开始说的210名学生,分成了一个重点班,二个普通班。重点班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读高中读大学,普通班的任务就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班级的定位不同,家长也没有意见,因为有的家长就不希望自己孩子读高中,他自己的孩子自己也了解,用一句土话就是“不是上学的那块料”。

我只是一名乡村教师,虽然挣的钱比不过有些不读大学的。但是我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还记得放羊娃的故事吗?其实还有后续呢。后来放羊娃考上了大学,开了养殖场,养的羊更多了,而且懂得了科学管理。别人问他,你读大学,现在还是放羊,读大学有啥用?放羊娃说:读大学让我知道了为什么放羊,以及如何扩大规模,开阔了眼界!

“读不完初中,不能去打工”义务教育虽普及,为何大部分农村孩子读不到高中?大家来聊一聊,为啥农村孩子读高中的越来越少呢?


一师者


两个原因:

(1)农村孩子父母的眼界受限,不重视教育。

(2)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主观能动性不强。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通过考大学进入了城市。曾经儿时的玩伴,很多都在初中之后辍学了,有的从初中毕业后,进入了中专技校。确实有很多农村孩子没有读到高中。

我总结了一下,有这两方面的原因。

(1)父母的眼界受限,不重视教育。

农村的孩子,最终考上大学的数量非常少。我小学在我们村办小学读的,一年级时候有60个同学,都是一个村的,互相都比较了解,但是,后来能考上大学的不超过10个。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父母不重视学习。

很多父母世代都是务农,祖上几代都没有出过大学生,就不知道大学生毕业之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也感受不到供出一个大学生带来的好处。

所以很多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学认字儿就够了。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上学,还不如早早的下学打工。


我最好的玩伴儿,在初中毕业之后去了技校,然后学了两年就分配到工厂里干活了。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不光不挣钱,还得花家里钱。

每年玩伴儿的父母,都去我家里炫耀孩子一月能挣多少钱,进到工厂里工作多么好。我的玩伴儿也是去我家吹牛,手里管着多少大学生,哪个大学生不听话了踹两脚。

这是,那个年代甚至是当代,农村父母的主流思想!如果家族里边出了一个大学生,他们才能切实的感受到读书上学的好处。


(2)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自学主观能动性不强。

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农村孩子自己也不主动去学习。

很多农村的孩子在放学之后,就在村里到处玩儿了,不然就是回家看电视。周末的时候,还要帮家里人干农活。

并且,很多家庭连一张看书写字儿的书桌都没有。那时候还经常停电,电费还比较贵,所以不舍得让孩子点灯看书。


我记得上小学时候,还挺爱看学习的,每当放学之后都不走,跟班里的学习委员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做作业,一直看书到天黑才回家。

我们那农村的老师,都是自己村儿的民办教师,大部分都是初中学历,有个别还是小学学历,都是建完学校之后临时被招聘来的,当了老师,可以不用参加劳动挣工分,后来老师的工资待遇也是非常低。

现在想想,还是很感谢父母的督促,和学伴的带动。

因为我伯父家早早早搬离了农村,他的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虽然不生活在一起,但是我父母一直拿他们作为榜样来激励我,一直督促我好好学习。

也给我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尽量不让我参加农忙,给我做了一个单独的书桌,晚上停电的时候就给我掌上蜡烛。有时候还陪着我一起学习…


平时学习的时候,也有一群好的学伴。尤其是在上初中的时候,约好了一起考高中,天天晚上一起努力。

也感谢初中的班主任,没有为了 拿技校200元钱/生的招生奖励,而劝我们去读技校。


牵牛花牵牛郎


结合本人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题主的感觉确实很正确。

事实上,农村孩子不仅上高中困难,就算是上了高中,考取重点大学也越来越困难!下面,就简单的评价一下这种情况。

第一、农村地区小学的师资力量、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普遍很差。

以本人农村老家的小学为例,之前的老师大都是临时代课老师。

甚至,好多老师都没有教师资格证!

当然,不可否认的事实,少部分代课老师,包括无证的那种,教学能力非常不错。

但,小概率事件没有代表性。

今年行情不错,这个小学的所有老师都有了教师资格证,但正式在编老师还是屈指可数。

最重要的是,绝大部分代课老师都把精力放在考取在编老师上,教学不是很上心。

有了这种前提,可想而知,农村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大都会落后城市孩子一大步。

具体在考取高中上,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并且能努力学习的孩子外,农村孩子普遍会比较吃力。

为此,一些有想法的家长,会咬牙在县城买房,从而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小学教育。

第二、因为个人见识、眼光一般、部分大学毕业生混的不好等原因,好多农村家长很相信读书无用论!

本人经常接触到这种情况,好多农村人言必称读书无用论,并且老是把少数学历低但比较成功的人,和少数学历高但混的不好的人相提并论,从而证明读书无用论的正确性。

他们不知道的是,或者是后知后觉,时代变了,没有本科学历这种敲门砖,绝大部分合适的工作都没有应聘的机会。

部分家长老是宣扬读书无用论,孩子老是接触这种负面消息,因而学习不会用功,从而增加考取高中的难度。

第三、高中的录取率普遍很低。

不仅农村地区,就连城市,包括小县城,高中的录取率普遍不高,都不一定能达到50%。

总结。

好多农村地区的孩子确实读不到高中。原因好多,外因不可忽视,但学生自己的内因影响也很大。

如果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话,考取普通高中,甚至是重点高中的希望很大!


天问鱼


首先强调一点,农村孩子读不到高中跟智商没有关系。这与大环境有关,农村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无贬义),导致对教育也不太重视。还有一点是读高中考上大学概率过低,不上高中这也是博奕的结果。农村孩子说上课听不懂,不想学了,家长会说那出去打工吧。城里孩子说上课听不懂,不想学了,家长会说请个家教吧。



过年去我姥姥家走亲戚,我表弟才上小学三年级,也就是我舅舅家的儿子,非要跟着去我家玩。来就来吧,临走前她妈把作业给他带上了,故意当着我的面对他儿子说,研究生给你辅导作业,好好学。

来我家第一天要求他做三页计算,还算听话趴在桌子前就开始做起来了,刚想夸两句,突然说要喝水,喝水咱不能拦,那有可乐去喝吧。喝完老实了大约5分钟,又要尿尿,好,去吧,我倒要看看你今天还能整出什么幺蛾子。看他心思完全不在作业上,假装生气地对他说,今天写不完不准出去玩,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手机。又过去了10分钟告诉我写完了,告诉他说我来检查一下。刚看第一页,差点没气晕过去,几乎全错,根本没算就胡乱填的答案。



我从第一道题开始讲,告诉他怎么做,反问了一句你们老师没讲过吗?告诉我说没讲过,我说不可能,一定是你没学。讲了几题我就没耐心了,我自己学还可以,教别人就容易控制不住想发火。正好我妈看到了,说:“算了,指望你教这几天也学不了什么东西,回去再给他妈告状,能记你一辈子”。

农村孩子不读高中是因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几百人的一个村庄,几年才出一个大学生,就算读到高中也没几人能考上大学,换作你还能坚持吗?假如现在的高考升学率降到2%,即100人有两人能考上大学,在利益博奕下,城里坚持读到高中的人肯定也会骤减。



考研小秘书


我家就是农村的!说起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和环境还有家长的观念有关系,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教育,那么后代几辈人都得过平平常常的生活。我家俩孩子,从小我就重视他们的学习,喜欢给孩子买书,一直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比如表现好的时候,奖励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控制他们玩电脑和手机,儿子初一的时候,玩游戏,手机被我摔得四分五裂,从此没再给儿子买过手机,闺女也是,教育她哥哥的时候,她也能耳濡目染。儿子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我特意领他去给玉米施肥,给儿子累的,从玉米地里钻出来就大声喊:“我发誓要好好上学!”[捂脸]现在儿子高一,闺女五年级,学习状态都不错。儿子高中没进去实验班,我就想办法给他找实验班的老师补习,我儿子也知道妈妈不惜一切代价供他读书,所以儿子有时和我聊天说不好好上学对不起妈妈花的那些钱。



冋眸凝朢惔看迣簡薄涼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是农村出来的80后,在我那个年代读书其实和家庭条件和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读小学的时候基本上一个班有三四十人,而且几乎是每个村都有小学,但是上了初衷之后,一个乡都只有2所中学,小学升初中这个阶段,就有同学因为家里没条件辍学了,这个阶段主要以女孩子居多,但辍学的是极个别的。

但到了初中升高中这个阶段,辍学的同学就很多了,基本上一个班四五十人,大概有10多个同学会辍学,另外的同学就是上高中或者上职业高中。

而到了高中到大专或者大学阶段的同学就更少了,我高中毕业时班上有四五十号人,但是能去读中专或大学的仅仅只有一半的人,而且在高中三年的过程中,也有同学从中辍学跟随父母做学徒打工。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那时候高中考的是我们当地的一中,但是为了节省钱就去了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免伙食费这些,可到了高二的时候我这同学就辍学了,因为他家是两兄弟,父母是普通农民根本负担不起,他自己也明白,上大学也需要一笔不菲的学费,索性就辍学了去做司机去了。

我有一个发小也是,重点中学的,到了高二的时候辍学去读了培训学校,放弃了高考,原因就是觉得自己离挣钱还很远,即便是考上大学了也不太好就业,索性去读了培训学校提早走进社会工作。

其实这种现象在80后90初的农村很常见,很多是因为观念的问题,觉得不用读多少书,但即便是有些家庭相信读书的也因为条件放弃了。


楼盘网


这个问题问的好,为什么农民的孩子们上高中的少,第一条件不好,长辈们对上学没有正确认识。第二家教跟不上,每天忙忙碌碌哪有时间管孩子,文化程度低,大多数人孩子们的作业教不了,农活忙时,孩子们都要放下作业帮忙,能有好的成绩吗,这是农村现状,是近期很难改变的问题,我是农村人,在培养俩个孩子上学,都读完大学完成学业,但当时被乡亲们不认可,说把钱都浪费了等等,现在认为我的孩子有出息了,经常的夸奖,我还是哪种思路,只有通过学习更多知识,农村孩子们才能改变命运,农村只能靠知识科技求发展,而不是有一把为气,但贫穷的农村能解决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就不错了,重视教育的意识只能慢慢来!


大帅642


在以前我总认为得在日益发展的祖国,这种高中辍学离我们很遥远。

现在身处乡镇基层工作,才发现初中辍学都离我很近很近。

大部分农村孩子辍学还不至于,但是也不少,完全超过我的心里预期。

多亏国家的补助,现在乡镇教育硬件设施完全够,电脑、钢琴、图书尽然还有实验的器材,都配备,我高中时可还没有摸过几次,可惜都在库房封存。

乡镇教育的大衰败,个人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1、我觉得辍学的最大原因就是原生环境不好,其他都是衍生出来的

这里不主指“经济贫困”,因为它不是主因,更主要是指孩子的父母精神的“愚昧”。

这些辍学孩子的父母,就是只管生不管养,极端不负责。

有在外打工离婚的、不给孩子按时做饭的、招蜂引蝶的、吸毒偷盗的等,完全都是负能量。

这些孩子上课看小说、谈恋爱,爱八卦、玩快手、厕所抽烟、聊鸡逗狗,跟老师干架,现在大环境老师完全没招,因为跟家长没法相互配合。

2、师资弱,考好成绩难度大

3、周围好好学习的榜样没有了

因为有条件的都走了,走的大部分都是学习好的。

取而代之的是做生意、快手带货、直播发家对孩子们影响很大。

老师讲的好学生榜样,都是好几年前的,影响力低太多。

4、学习氛围差

5、快手、抖音、直播、手游。


文艺私塾


这个问题不全面,至少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情况!


我不知道题主所说的“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都读不到高中”是说的哪个地方的情况,又是什么时候的情况?其它地方的情况我也不太了解,但我所在的地方现在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在广东的粤东,我自己也是农村的。我们这里的情况,在乡村中学初中毕业的学生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上全日制高中,另外一部分是上职业学校(中专)。这两种情况的比例大约各占一半,上高中和中专的加起来,起码占到毕业总人数的95%以上。在我们这边,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的人越来越少了,应该不到5%。


按国家的规定,中专学历应该和高中是一样的,甚至比高中还要高一些。就算不计算上中专的学生人数,我们这边初中毕业上全日制高中的人数也不少于50%,因此不会像题主所说的大部分人读不到高中!


以上是我们家乡的情况,欢迎大家说说自己家乡的情况,一起来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