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钓上鱼容易,但为何连续难?太多钓鱼人忽视了“节奏”的掌控

会钓鲫鱼,那么钓鲤鱼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高手玩鲫鱼,新手才热衷鲤鱼;黑坑撒鱼多,只要有鱼,谁都会钓……这些是钓界常见的言论,甚至许多只玩单一环境的钓友对此深信不疑、津津乐道~

由于身边水资源的匮乏,更多的城市钓鱼人把“精力”放到了池钓鲤鱼。笔者原来钟情于钓鲫鱼,一开始主观上也认为会钓鲫鱼,那么垂钓鲤鱼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找个好钓位“屁股坐正”,饵料味型、状态差不多,再加上钓鲫鱼磨练出的一些功底,应该就“准拿”——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通过近几年黑坑垂钓鲤鱼的实践,让我总结出一个经验,要想“上岸和坑冠”,一定首先要学会掌控池钓鲤鱼的节奏和频率,这在许多时候可能比饵料还重要~

本文要点导读:

  • 抛竿频率是首先要掌握的;
  • 做窝和续窝是要有必要节奏的;
  • 上鱼并不是越快越好,甚至这很重要;
  • 生口鱼和回锅鱼,要有本质不同的频率和控制。
池钓上鱼容易,但为何连续难?太多钓鱼人忽视了“节奏”的掌控

“抛竿”频率的把控

  1. 鱼口好的情况,钩饵下去就有口,垂钓时你想慢都不行,鱼情逼着你就会保持着一定的抛竿频率,渔获自然不会太差呗?其实不一定,此时也需要掌握抛竿的频率,鱼口很快——说明鱼的聚群好,窝内存鱼多,此时要想保持,反而常见要控制抛竿频率,尤其减缓或停止做窝;因为鱼情好,聚鱼多,反而更容易出现乱口和炸窝。
  2. 能检验钓鱼水平的,还是鱼情差的情况或者是过了快鱼阶段的糗鱼期,很多钓友鱼口不好时,越钓频率越慢,有的干脆就抛竿下去糗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彻底停口。其实这种情况即使糗钓,也要尽量的“够远”来糗,而且,有效的诱鱼才是关键。比如,此时将饵料味型变淡,状态增粘,但反而需要保持一些频率的抛竿来应对
  3. 总结来说,当窝子中“雾化”过好、聚鱼过多已经频繁出现蹭线、锚鱼等鱼太燥的情况时,反而要降低抛竿的频率,甚至改用低雾化饵料;通过频率的控制,对窝点鱼情燥动做有效的缓解,并控制好鱼层,进而提高中鱼率,这才是目的。而鱼情不好,低调而有效的诱鱼就是关键,其实根据鱼情的抛竿频率控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
池钓上鱼容易,但为何连续难?太多钓鱼人忽视了“节奏”的掌控

“做窝”的节奏要合适

  • 什么叫做窝的节奏,其实这里既包括做窝的量、又包括做窝的方式,这些都要根据鱼情来定。如果是快鱼,散炮饵快频率、大窝量还是有不小的优势,这时候就不要纠结什么窝料的沉底性、平铺性了,反而把鱼抽起来钓是更快的,鱼的截口更是一种有效鱼口。此时窝料的掌握需要鱼快了,不补窝;但是感觉鱼开始慢了,就要马上补窝,千万不要等到停口。
  • 结合慢鱼,给大家说一个我经常用到的一个做窝小技巧,如果垂钓出鱼不是很快的池塘,可以做多个窝点(钓位不变,但是窝点相差0.5米到1.5米),常见的是一远一近或者靠左靠右来做两个窝点,先经营好一个窝点,然后养这个窝子的时候可以去布置另一个窝子,最后两个窝点轮流垂钓,这样相当于省去了等待发窝的时间,也相当于加快了自己的上鱼的频率,有效做到一个窝子诱鱼、一个窝子钓鱼
  • 极端慢的鱼情,尤其
    抢鱼过后的全坑停口,此时就要尽量钓远的策略了,使用拖钓法,下钩上钓饵、上钩上大饵或一团窝料,高飞铅+浮漂上移到竿稍附近,这样能有效的钓获受惊远岸的鱼,抢鱼过后,谁还能慢蹦,那反而就是坑冠的基础。
池钓上鱼容易,但为何连续难?太多钓鱼人忽视了“节奏”的掌控

控制自己上鱼的频率

当上鱼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字,那就是稳!这是经验丰富钓鱼人的操守。同样是爆连的鱼情,新手一个小时的渔获量会比“老钓鱼人”差出很多,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起鱼”的节奏问题,

只有快中求稳,才是真正的“快”

  1. 首先是抓口和摘口——模棱两可的动作不抓,基本都是抓进嘴后的浮漂动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锚鱼,防止炸窝发生,从而达到鱼获最大化。新手碰上这种鱼情,经常会状况百出,锚鱼炸窝,跑鱼切线……上鱼的黄金时间都浪费在换线调漂上了,反而自己把连竿的节奏葬送了。
  2. 不贪图双尾——鱼快也尽量不要贪求中双尾,因为双尾一是容易出现切钩跑鱼的失误,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双尾你的频率就会下降,晾窝子太久+回鱼速度过慢,会导致抢鱼期你的续窝不够,窝子里的鱼会越钓越少,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把窝子钓“苦”了,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尤其养殖鲤鱼习惯了抢食,窝子里鱼多还能诱鱼,抢食“鱼口”会更加大,更容易出现吃死口,所以大家一定要控制上鱼的节奏,这样才能让自己钓点口更多,延续时间也更长。
  3. 快鱼要等,慢鱼不糗——这其实包含咱们抓口的概念,即,鱼快,反而要等实口、抓真口,一些可能的蹭线、虚口通过“等待”都放过。但反之,一些慢鱼,尤其诱鱼不利造成的慢鱼,一定不要“等”,要主动保持一定的频率,不要丧失还可能诱鱼的时机。这方面不同于野钓或竞技,黑坑绝大多数时候,还是要诱鱼为主的。
池钓上鱼容易,但为何连续难?太多钓鱼人忽视了“节奏”的掌控

钓鱼线的战斗鲤鱼 (鲤鱼)

根据来鱼状况选择合适的垂钓频率

最后咱们针对网箱养殖,吃浮水料长大的鲤鱼为例来说明一下“来鱼前提下的频率”——如这种鱼个体小,密度大,即使糗鱼也常见要适当加快垂钓频率,高飞铅,勤抛竿换饵。这里不是要求过多的投饵量,而是创造成饵料的高频入水和半水行程。而且针对此类鱼的饵料,也多为浮水颗粒或风暴类轻质但低雾化的钓饵,频率稍快,也不会造成“雾化”的惊鱼。注意这样的鱼情往往会有较多的截口,钓着会很舒服;反之如果来鱼是普通的沉底饲料喂养,或个体较大、密度低,还是降低频率踏踏实实钓底会更加合适。

池钓上鱼容易,但为何连续难?太多钓鱼人忽视了“节奏”的掌控

最后总结

最后还是咱们经常说的那个道理,不能一味追求节奏快、窝料多;更要客观看待频率高就能多上鱼,节奏慢了就会鱼口少……只有结合鱼情的节奏,才能让您保证尽可能多的鱼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渔获,这在黑坑池钓、针对养殖鱼、回锅鱼尤其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