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的一个连阻挡日军一个联队八个小时的进攻,在实战中可能吗?

江东帆影611


从剧情上看,是有可能的。

一,李云龙在到达赵家峪后,把部队化整为零,分别派出去扩充队伍。到攻打平安县城之前这段时间,独立团各单位都有不小的壮大,比如张大彪的一营,竟然扩充到两千多人,相当于扩充前的两个独立团。相信打阻击的这个连也经过了扩充,估计不会少于正规编制一个营。再加上协同的县大队区小队,估计差不多有五六百人。

二,从装备上看,独立团在打平安县城时也有长足进步,就是这位黄连长在见到老战友时,很得意地说“你那儿机枪够不够,要不要我给你调几挺九二式”。这里的九二式可是重机枪,所以这个连的轻重机枪应该不少,轻武器火力不次于日军。而日军急于救援山本,基本上算是轻装前进,重型火炮未必会随队携带,可能也就是掷弹筒和轻型步兵炮。火力方面相差不悬殊。

三,八路军占据有利地形打伏击,鬼子仓促攻击,不利于展开火力和兵力。

总和这些条件,单从剧情看,独立团六连拖住日军八小时有可能,但如果按扩充前的标准,一个连估计很难做到。


夜风


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纯属剧情需要?一个连阻击日军一个联队,作者懂点儿军事常识吗?虽然明知自己的观点可能不受欢迎,但我还想说:是,正常情况下绝无可能;但是八路军可能,李云龙手下的连,可能性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八路军的一个连与日军一个连队的军事力量对比。抗战中,八路军的编制不是很固定,因为兵源和编制的问题,有时多的离谱,有时少的可怜。正常情况下,一个连也就100多人。装备基本上就是步枪、手榴弹。炮在连队就不要想了,能有一挺重机枪就不错了。


那日军的联队呢?通常情况下,日军一个联队有3800人左右,即使有差异,也在3000人以上。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步兵大队(装备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装备6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及一个通信中队。在那个年代,可以算得上是武装到了牙齿。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八路军的一个连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显得寒酸,与日军的联队根本没有可比性!所以,我说正常情况下,别说是阻击8小时,可能日军的一个冲锋都顶不住。但为什么又说八路军可能,而李云龙的连队可能性更大呢?理由如下:

首先,我军的连队在战斗中创造过阻击日军一个联队8小时以上的战斗记录,而且不止一次。1938年2月20日,朱德和左权率领八路军总部机关与日军第108师团104旅团6000余人遭遇,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就创造过指挥一个连阻击日军步骑兵3000余人马一昼夜的记录。1943年3月18日,刘老庄连(共82人)为掩护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主动阻击日军第17师团步骑兵3000余人,先后打退敌人5次冲锋,毙伤敌500余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以上两个战例,用事实证明了八路军一个连阻击日军一个联队8小时的可能性。


第二,我军创建之后就一直在用事实证明我们的部队从不缺乏创造战斗奇迹的能力!红军时期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堪称传奇;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的不败神话;解放战争时期粟裕以蛇吞象,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役”等等,很多胜利都是我军在绝对劣势、甚至是几乎没有取胜机会的情况下赢得的。所以,我想说,我军既然可以在大渡河以18名勇士进攻川军一个营取胜;我军既然可以在泸定桥以22名勇士进攻国民党两个团取胜;那么,以八路军一个连阻击日军一个联队8小时亦有可能吧?而李云龙的独立团是主力中的主力,全团都具备着亮剑精神,可能性无疑会更大!


第三,我军有着任何其他部队所不具备的精神-有信仰的战斗意志,剧中归结为亮剑精神,我认为,这是我军取得一切胜利最关键的法宝。为什么这么说?我军从创建初期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人员、装备方面一直处于绝对劣势,可我们不仅取得了战争胜利,甚至打出了很多战斗奇迹,靠的是什么?我认为,靠的就是全体指战员都具备的那种有信仰的战斗意志!它能令敌胆寒、让我军不可战胜!下面,就通过一组图片,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我人民军队为心中的信仰而树立的不可战胜的战斗意志吧!








北洋423


独立团在攻击平安城时分配给六连的任务是在城外阻击日军的增援部队八个小时,六连在黄连长的带领下以全连阵亡的代价守住了阻击阵地,八小时内日军吉野连队未能前进一步。



现实中一个连的兵力是否具有阻挡一个联队八小时进攻的能力呢?我们先来看看双方兵力对比:

独立团二营六连是一个兵力100多人的步兵连,装备主要是步枪和轻、重机枪;另外还有人数不详的县大队和区小队,主要装备是步枪和轻机枪。由于地方武装没有编制,我们姑且按县大队70人、区小队30人来计算,那么阻击方的八路军兵力就有200多人。



进攻方是日军吉野连队,日军满编野战联队一般是3800人,武器装备有步兵炮、迫击炮、轻重机枪、掷弹筒等,人数及装备与八路军相比有压倒性的优势。



再来看看战场态势:李云龙组织近万人展开对平安城的攻击,日军随即调集各路部队前来增援,但各路增援部队在途中均遭到丁伟部、孔捷部、晋绥军甚至中央军的阻击。以平安城为爆发点的整个晋西北都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态势。



此时的八路军六连接到的命令是阻止日军吉野联队向平安城靠拢,阻击时间为八个小时。六连选择的阻击阵地是四面环山中的一个隘口,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主要阵地之外是区小队和县大队配合防守;在八路军的防守阵地之外是晋绥军楚云飞的358团布置的“梯次配置”阵地。因此,六连虽然在兵力和装备不及日军,但是却扼守在险要地形上且旁边还有358团助威。



日军吉野联队接到的命令是三小时内干到平安城增援。这支数千人的部队长途急行军,途中还不断遭到地方小股部队和土匪的袭扰,当赶到六年扼守的隘口时士兵早已疲惫不堪,战斗力肯定有所下降的。而且受到地形限制以及358团的钳制,吉野连队很难发挥出兵力和火力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城攻坚战是发生在1943冬,此时的日军正在疲于应对太平洋美军攻势,正从侵华日军当中抽调大量精锐前往太平洋战场。这支吉野联队想必也是被抽调的对象,在编的士兵恐怕大部分是方参谋长所说“十五六岁的孩子和老弱病残”,昔日“不可战胜”的日军通过这次战斗暴露出明显的颓势,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我军以劣势兵力固守阵地的战例不胜枚举,“攻如猛虎,守若泰山”正是从老一辈革命战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兵器知识谱


李云龙一个连抵抗日军一个联队八个小时,只是一种电视文学的夸张。在抗日战争史中,国共两党的军队,都没有出现过严格意义上的一个连正面抗击日军一个完整联队的战例。在实际中日作战中,日军一个联队都是面对中国的一个整旅或者是一个整师。

李云龙的一个连,实际面对是日军某个联队中的先头部队,也就是一个中队的日军,日本联队的各大队兵力没有及时跟进,或者被其他八路军或国民党军队纠缠住了。电视剧《亮剑》中的剧情是,日军的这个联队主力,被楚云飞的晋绥军加强团七千人所纠缠,李云龙的这个连才抵抗了八个小时。

日军一个完整步兵联队,有三个步兵大队,一个混编重装大队,一个联队部,运输中队,通信中队,工兵中队等,合计总兵力接近5000人,最少的步兵联队也要3800人。

步兵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一个混编重装中队,一个大队部。步兵中队下辖三个步兵小队,一个机枪小队。步兵小队分三班(曹)制和四班(曹)制,40人到50人不等。

步兵小队至少配备轻机枪两挺,掷弹筒两个。机枪小队配备轻机枪4至6挺。步兵中队180人到200人,轻机枪8至10挺,掷弹筒8至10个。重装混编中队,两个重机枪小队,至少6挺水冷式重机枪,两个炮兵小队,配备6至8门小钢炮(迫机炮)。

步兵大队800人至1000人,轻机枪至少24挺,重机枪6挺,小钢炮6门。重装混编大队辖一个步炮中队、6门步炮;一个山炮中队、6门山炮;两个配属步兵中队,负责运输、后勤、保卫、冲锋。

李云龙攻打县城时,已经是1944年了,日军已经没有齐装满员的联队,就按3800人计算,火力减少三分之一,也有轻机枪50挺,重机枪12挺,小钢炮12门,步炮山炮10门。这样的火力一顿炮击之后,李云龙一个连120人左右,3—4挺轻机枪,至少出现三分之一战斗力减员。

数十挺轻重机枪压制李云龙一个连的火力,不用日军步兵大队冲锋,一个日军中队冲锋,李云龙的一个连抗住一次有可能,绝对扛不住日军中队的连番冲锋。两个小时之内,李云龙一个连都壮烈牺牲了。

抗日战争中日双方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相当悬殊,日军和中国军队的阵亡比率是一比三,日军在中国战场(中国远征军歼灭日军18万,自己阵亡30万)被歼灭233万人,中国军队战斗阵亡550万,病死、失踪上百万人(失踪者绝大部分死了)。


冷清先生


你好,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我来谈一下我的理解,先来说一下人员配备。日军一个联队,有2000多人,配备有火炮,迫击炮,还有掷弹筒等各种武器。


我们再来看一下八路军吧,迫击炮,火炮等重型武器都没有,子弹严重不足,一个人,只有几颗子弹,而且没有火力支援,不像日军,地面有火炮的支援,海上有军舰的支援,天上有飞机的支援,这些都没有。


再来谈一下单兵素质吧,我们都知道,电视上面的神剧很多,子弹拐弯爆头鬼子军官,一个人,杀鬼子几十个乃至上百个人,子弹无限用等,我想说的是这根本不现实,我在老兵访谈里面看过老兵写的,电视上面的都有夸大成分,而且鬼子没有那么傻,而且日军相对于八路军来说,人员装备精良,单兵素质也比八路军好很多,就从白刃战上面来说,平均两三个中国人,才能杀一个日本人,再从训练上来说,日军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射击训练,而八路军呢,上了战场,子弹还得省着用,完全没有可比性,而且火力方面,也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所以我认为有夸大成分,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无论从单兵素质,火力配备还是其他方面,都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我认为是不存在的,这是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春不将就523


这在实战中完全可能,只要地形有利,火力配置合理,弹药充足,别说八小时,八天都可能。国军参谋长曾说:几百人就这么完了。也就是说参与阻击的有三百人左右。日军一个联队二千多人,但都是有驻防的,可以抽出来增援的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人,除非自己防区老窝不要了。

李云龙安排通信班出去报信时有交待:马跑死了也要将命令传达到。可见防区面积之大,日军联军要穿过八路军和三五八团防区,所以增援距离应该超过一百公里,甚至二百公里也极有可能。三百多人以逸待劳防御至多一千五人,只守八个小时,说实话就算装备有差距,也有点说不过去。况且部队集结桥段,黄连长还把送人几挺轻机枪不当回事。所以说当时八路军装备己经不落后了。仗打成这样只能说黄连长不动脑子。或者剧情需要黄连长必须死。

如果亮剑中黄连长是主角仗应该这么打。

第一,发动老百姓破坏沿途道路,桥梁。日军不可能带几百工程兵,要么重武器过不去,如果想修好道路让炮兵过去,别说八小时,二十八小时也过去了。最少也可以迟滞日军行军速度。′

第二,沿途布置地雷,炸药,并不停袭扰,特别是夜间袭拢。迟滞其行军速度,疲惫日军。

第三,沿道路两端多占领至高点,险要地形,以少量兵力拖住日军。

第四,在最后防线沿道路进行梯次,纵深建立防御阵地。特别是防御迫击炮的单兵坑。

第五,不排斥友军,必要时向三五八团请求支援,特别对日军进行炮火压制,请求部分弹药。这点应该向龙文章学学。放下自己臭面子。

如果黄连长按以上做了,而不是仅仅在线形防御阵地上和日军拼火力,拼消耗,至平安格勒结束,至少有一半人可以去平安城吃刀消面,喝老陈醋。


陈严


看了许多网友的质疑的回答,多数都是在网上查的日军联队的编制和中国军队正常的编制,来进行对比,真的是好搞笑呀!首先说日军,跟世界各国都一样,都有分一级、二级、甚至三级部队,人数能差出三倍!自中条山战役后,日本在山西大多数是二线部队,一个联队能有两千人就不错了,武器的配置也差了许多,再加上已经是45年前后了,兵员还有许多是20以内的孩子(战后,358团参谋的话)。此次又是长途行军(汽车少),所以必须轻装前进,重武器就更少了。再说战斗,这场阻击战是在日军要通过的两个高地之间的道路,所以才有八路军守一侧(地势较平缓的),民兵守另一侧(地势较有利的),日军部队无法全面展开,每次能投入的兵力也就是一两个中队(两三百人),由于道路桥梁被破坏,日军的重武器是后到的,所以前期进攻也就是掷弹筒,迫击炮和九二式步兵炮。再看看李云龙部,自打分散后,各个营连都发展壮大,合兵打平安县城时,每个营都至少两千多人!担任阻击的六连人数应该是个加强连(至少两百人,到三百人也有可能),而且枪弹也不错,再加上地形有利。前后因果对比看,挡住日军一个联队八小时的进攻,在实战中很正常!如关家坳之战,日军的一个大队(500人),由于在高地,八路军虽然有八个团围攻(至少8000人),由于没有重武器,不是也打了很长的时间吗?


khl心情愉快


抗日战争中,日军一个联队至少有3000人之多,而八路军一个连队,最多不超过150人。以区区一个连的兵力抵挡日军一个联队?这纯属瞎胡闹。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在特殊时间、特殊地形下,事先做好充分的阻击准备,以逸击劳对付日军,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确实也有以小胜多的可能。在《亮剑》中,独立团6连为了给大部队进攻平安城争取时间,在褐阳沟方向阻击日军吉野联队。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6连不是一般的连队。独立团经过几年的分兵发展,各个营、连的兵力翻了好几倍,也缴获了不少日军装备,就连李云龙后来也闹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兵,当听到手下营长连长报告兵力情况时,老李大吃了一惊。

六连除了兵强马壮,他们还有县大队、区小队的友军在另一山头构筑阵地助战。这就让日军多面受敌,不得不分兵对付。所以,六连占据有利地形,阻击吉野联队进攻整整8小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六连恐怕也得付出全连覆没的代价。

这样的战斗在抗日战争中确有实例,左权将军牺牲之战就很说明问题。1938年2月20日,八路军总部机关在转移时,突然遇到日军6000人的部队,而此时护卫总部兵力只有一个营。为掩护总部机关和群众撤离,左权带着这个营摆下两道防线,苦战阻击日军。其中有个连在正面阻击日军时,依托有利地形打了一昼夜,最后还全身而退。日军万万没想到,他们当面的对手只有一个连。

回到《亮剑》,吉野联队隶属华北日军的41旅团,属于野战部队,不是普通的警戒部队,连楚云飞的358团才能和它打个平手。而6连不过是八路军一支普通的连队,居然敢与日军野战联队抗衡,他们用勇敢的牺牲诠释了什么叫亮剑精神!


兵说


《亮剑》这部电视剧可谓是经典了,题主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相信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这一段可谓是《亮剑》中最经典的片段了,李云龙的老婆秀芹被山本特工队绑走,李云龙为救老婆强攻平安县城 ,为了防止敌人增援部队,李云龙安排一个连去阻挡日军增援部队,阻挡了日军一个联队整整八个小时的进攻,在实战中我个人认为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对比一下双方人数情况吧!八路军一个连也就100多人,即使当时李云龙的部队招兵买马扩大编制,再加上区小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也不过几百人。而日军的一个联队编制在3800人左右,即使当时日军的警备师团联队编制可能不全,但一个联队也得有将近3000人,这样的人数差距太过悬殊。


再来对比下武器装备,当时的李云龙部队虽然强大了不少,但是武器很杂,汉阳造,三八大盖,甚至有人还用的老套筒,重武器也不过是缴获日军的九二重机枪,以及几挺捷克轻机枪罢了,还有几门土炮。再来看下日军,日军一向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清一色三八大盖,各种型号的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速射炮,92式步兵炮等,这还是日军只是执行增援任务没有携带装甲车,坦克等装备的情况下!敌我双方可谓是对比悬殊,无论是在人数还是装备上。




当时八路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占据了天时地利,晋西北地区大多为山地地形,八路军阵地易守难攻,虽然如此但是面对装备精良日军八小时的轮番进攻我觉得是绝对不可能。因为,八路军当时的任务是阻敌增援,和日军打的是硬碰硬的阵地战,阵地战一向是日军所擅长了,再加上人数和装备上的巨大优势,我觉得可以阻挡两个小时都是奇迹。

所以说从军事实战的角度考虑,除了极端有利的地形,用一个连加上没什么战斗力的区小队县大队去阻挡一个联队八小时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嗝壁老郭


不可能!!防御战争讲究3比一,也就是防守的一个人,必须有三个人的比例去进攻。如果进攻方人数多,比例失衡,根本没得打!这种事情上别钻牛角尖,因为战争有些自己的规律!


也别举快投降时的例子,那样不在同一层次上的对比,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战争不是儿戏!!战争不是儿戏!!别被影视剧误导!


前面大家说了很多兵力兵器对比,今天我从另一个方面说说这个不可能到底不可能在哪里?


一个名族可以自信,甚至是适当夸大提高民众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但是记住,千万不要轻视敌人!!

作为一个在部队呆过很久的人,告诉你。这只是电视剧,现实真心不可能!

你可能会说,万事皆有可能,打仗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等等。


我告诉你,现代战争,天时地利人和对于战略级的战争很重要,但对于小规模战术级的战争,作用不大。

为何这样说,请听我一一道来!

一:何为战略级?何为战术级?为何战术级战斗天时地利人和影响不会太大。


而日军满足这个条件,根据日军一个联队的人数对比我们一个连,超过十比一。

战略针对宏观问题,是高瞻远瞩而制定的,例如国家的战争方略。战术针对具体的微观问题,战术必须是具体地针对个别情况而制定的,小范围小时段的。


有人曾解释说:战略考虑打不打,战术考虑怎么打。其实这是不全面的。

举个例子,三国时期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曾为刘备,谋划战略。出了茅庐之后,却被各种战术性俗物缠的脱不开身,战术层面也出了很多问题,从而导致战略性决策的实施失败。


这样想就知道为何战略性战役天时地利人和很重要,因为时间拉的长,地域范围广,考虑因素自然多。

你比如曹操的屯田制度,短期战术上并无优势,几年之后屯田带来的“人和”注定了战争的胜利!


再来回头说说,李云龙一个连对战一个日军联队的战术性对决。且不说日军的装备有多强,狭小空间内的短时间对决,很容易分出胜负!


人命并非蚂蚁,杀一个没那么容易,不是简单的用机关枪一扫就死一大片的。一群人冲上来的时候,顾得了前面,顾不了后面,顾得了左边顾不了右边。这就是为何3比一的缘故。

二、正视日军的战斗力,正视才能打败他!


冷眼看日本,只是冷眼他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是并不是我们冷眼看待他们的一切。日本军队的战斗力绝对不可轻视!

蒋介石:“黄埔毕业的军官水平,比日军军官‘至少要差十年’。”


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侵华战争持续了长达15年,在这期间,即使有德军的训练、美方大量的军事无资源中,中国军队仍难以在正面战场取得战役规模的大胜利,更谈不上一次又一次成建制消灭日军师团。


我们说八路军战斗力强悍,但也不能否认日军的能力。要说3比一的防御,尚且可以符合战争规律。如果非要十比一来谈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简直天方夜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