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独立团缴获大量日军钢盔,为何李云龙却从不让战士佩戴?

missja


看了几个答案和一些评论,大致上是调侃导演编剧不让戴缴获的日军头盔,还有就是说辨识度问题,辨识度这问题是问题吗?随手编个隐蔽用的树枝草环,套钢盔外面,有问题吗?以前战士戴布帽隐蔽伏击不都是戴那么个草环吗?所以八路军很少使用缴获的日军钢盔,最大的原因是部队机动,八路军比方李云龙团,主要战术是敌后游击,游击啊!物资都靠战士背着跑,钢盔虽然重要,但你算算,八路军当时靠腿不停机动的条件下,还能精简什么东西,以便带上钢盔?



所以钢盔最好的去处,也就是说送总部兵工厂,去改成边区造手榴弹了,这东西要想改成大刀片子,当时根据地都很少有能啃的动它的炼炉,时间朝后推近二十年,这一片地区的农村在和平年代,大练钢铁,也尽是炼出些鸡窝铁,抗战的战争年代,能指望有能力炼化工业钢制品?这一点对那些喜欢溯古的人有点打脸,连日本人当时的情况都一样,日本军官需要配指挥刀,而在中国战场不乏白刃战,日本军官当中,有些是出自名门望族,会带上祖传的名刀,而那些平民出身的军官,就只能带配发的批量机制生产的军刀,结果战场效果就是那些有来历的名刀,大多数不及工业制品!

那么日军当时配发的钢盔,在近代工业当中没什么技术含量,材料扎实即可。李云龙团,和所有八路军一样,虽然大致上有个固定的活动范围,可是能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停的机动,今天赵家峪,明天李家坡……随时准备战斗,随时准备撤退,弹药粮食才是重中之重,必要的行李都是说扔就扔,一换季就要考虑伏击日军伪军,抢冬装什么的,缴获辎重里面,钢盔排位绝对要朝后排!即使有条件来的及完整打扫战场,把钢盔捡回去,喊战士带个钢盔,还不如多带几匣子子弹,多带两个甜瓜手榴弹,甚至多带一壶水!


李三万的三万里


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不戴缴获日本鬼子的钢盔?这里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鬼子沿着山西一路杀来,所向披靡,无人阻挡,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没想到在平型关下,鬼子的板垣师团辎重大队的1000余鬼子,被林彪的八路军115师打了一个伏击,干净利落一个不剩地全部消灭了!

战斗完毕,八路军把缴获的辎重全部带走,迅速撤离了战场。缴获的辎重中有一些鬼子军官的黄呢子大衣,羊毛的,非常保暖。后勤部门就给师首长送来了。当年红军被国民革命军整编后,下发的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服质量一般,不如日本人的军服质量好。林彪等几位师首长就毫不犹豫地穿上了。

谁知,一件鬼子的黄呢子大衣,酿成了一件惊天大祸,差一点点不可挽回!

林彪等人自从穿上鬼子大衣后,在部队里出入,倒也安然无恙。谁知一天清晨,林彪一人带着警卫员,骑着也是缴获来的鬼子的大洋马,走出部队驻地的村庄到山边看地形。林彪正举着望远镜观察时,一颗子弹射中了他,他立刻从马上掉下,身负重伤。

谁开的枪?原来不是日本鬼子,是友军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队。据说是一个警惕性很高的哨兵,清晨发现远处有一个骑着高头大马,好像日本鬼子军官模样的人,毫不犹豫地开了枪,居然还给他打中了。事后才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得知此事,阎锡山大怒,平型关大捷的英雄你都敢打?追问下来,原来是误会,把穿黄呢子大衣的林彪当成鬼子军官给打了。此事才不了了之。

尽管国民党高层又是道歉又是慰问,也弥补不了八路军的重大损失。林彪经过抢救活了下来,后来又到苏联治疗养病,却落下难以治愈的病根。后半生身体一直欠佳,而且还时不时靠药物止疼。

林彪被误伤一事,引起了八路军的重视,从此,八路军外出基本不穿缴获来的日本鬼子的军装和戴鬼子钢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伤了自己人。



一风2008


首先,说说抗战中我军装备的钢盔。

第一张图,送给所有抗战先烈们。

这张照片在1938年被放到了美国时代周刊上,这是当时我们对外宣传的我军士兵的抗战形象。图片中,士兵所带的就是蒋介石从德国购买的德制钢盔.

到1936年蒋介石共计购买了约31.5万顶。很多国家,也是通过这张照片,开始了解我国抗战的。

除了德制钢盔外,我国滇军装备的是法国M1915 亚德里安盔。

驻印远征军佩戴的是英式M1917钢盔,又叫铁锅钢盔。这种钢盔,在西南地方部队中很流行。

当然,在美国的援助下,很多远征军和美械师(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也装备上了美国M1头盔。

那么,八路军是否也有钢盔呢?

曾经有个记者问日本老兵:如何判断遭遇的抗日部队是归延安指挥,还是重庆指挥?

日本老兵回答:打完就跑的,是归重庆指挥的;打完以后,把死人身上装备全部拿走的,就是延安的人!

八路军打扫战场,那是出了名的干净利索。如果时间允许,能把日伪军穿的棉衣都给拔了!除了武器以为,黄呢子大衣和钢盔也是“抢手货”。

八路军也缴获了很多日军30式钢盔。其中,破损的钢盔,直接送到兵工厂,当成钢材融化制造武器了。而完好无损的钢盔,就会被安排给需要的主力部队。

例如,八路军机枪组士兵,或者迫击炮班组的士兵。

(八路军机枪组战士使用缴获的日军钢盔)

不过,八路军前线普通士兵,一般不愿意装备这些钢盔,因为太重了。八路军一直打游击,经常变换驻地。带着钢盔很碍事,而且,这玩意还反光,容易暴露目标。出于对日军的仇恨,普通士兵对日军钢盔也有抵触情绪。

在《亮剑》等电视剧中,为了展现抗日精神,不让士兵带日军钢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其实,《亮剑》中还少了一件抗日神器-----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是我军抗战利器,国内生产的型号叫“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这款武器是抗战时,我抗日军队唯一优于日军的装备。其性能和火力远远优于日军装备的的九二式重机枪。而且,八路军也装备了这款机枪。

(李云龙使用的就是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

可是,在电视剧《亮剑》中,只有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却没有马克沁!这也是电视剧的一个漏洞吧。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谁都知道钢盔是个好东西,但钢盔对八路军来说是奢侈品

钢盔是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技术门槛的装备,不管国军还是八路,都没法生产,只能用外国人的。

国军可以找美国人伸手,八路主要靠缴获日军士兵的钢盔。

物以稀为贵,能缴获的钢盔有限,就只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上了。

这些钢盔一般集中给尖刀部队、特别重要的主力部队、以及关键兵种(炮兵、侦查兵等)、还有负责中央机关安全的警卫部队等等。

即使李云龙缴获了大量日军钢盔,相对于几千人的团级战斗单位,装备率也会是一个极低的数字,这时候,你李团长把钢盔发给谁戴呢?

给谁?不给谁?还不如上交总部,省的内部闹矛盾。

看看那些装备钢盔的八路军战士,比如下图,这是1944年,冀中某部进行掷弹筒操作训练。

下图为抗战后期的八路军士兵

这也是八路军主力某部

抗战后期,八路军进攻烟台,这是配属的机枪阵地,可以看到士兵们都佩戴了钢盔。


云中史记


《亮剑》是一部经典的抗日神剧,其中剧情趣点槽点非常多,为此一直都有人津津乐道。诸如当时身处独立团的李云龙把小鬼子打得丢盔弃甲之后,收获了大批日本制造的钢盔,然而面对比铁还硬的日本刚盔,李云龙却一反常态的不准士兵佩戴,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剧中的抗日独立团在刚建立时期,总士兵数为1000左右,随着南征北战不断的扩展,慢慢的就增涨到8000士兵。这些都少不了李云龙的功劳。然而在每次打胜仗之后,李云龙这个独立团都收缴到很多日本兵的战场物资,其中包括各种日式枪械、子弹、粮食、衣服、刀具还有很多钢盔。

通常这些收缴上来的日本装备都由领导安排分配给各部队的士兵使用,特别是装备武器一件不得私吞,一切以大局为重。按理说,当指挥官的都希望自己的士兵装备精良,以便更好的提升战斗力,然而李云龙果然是一个怪伽战士,作事从不循规蹈矩。

当李云龙知道缴获的是一批日式钢盔之后,马上就下令不准任何士兵佩戴。

其原因让人称赞,为何这样说?因为早期的八路军由于战备物资紧缺的问题,使得衣衫一直很朴素,所带的帽子均是布帽子,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深入老百姓的印象当中,而日本士兵每次抢掠村庄施行“三光政策”头顶戴着的都是钢盔,故此中国老百姓早就对戴钢盔日本兵恨之入骨,并且远远的看到钢盔就以为是鬼子又进村的,故而吓得慌忙往山上跑。而李云龙估计就是考虑到这个原因,才不让战士戴日本人的头盔,以免被老百姓误认为是日本兵从而被吓着。

然而抗日电视剧《亮剑》里的八路军独立团却不喜欢戴日本钢盔。但历史上并非如此,抗战期间,我国的红军战士在大大小小战役中都收缴上不少日式钢盔,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就高达15500只日本钢盔,另外还有一些国军钢盔,对于这批军事装备,红军是提倡配备使用的,毕竟我们的红军起步艰难,很多战士连基本的装备枪支都配不齐全,所以收缴并使用这些装备,无疑能给红军提升不少战斗力。

甚至有老百姓表示,很多八路军战士都衣不遮体,基本有什么穿什么,从不挑剔。当时的红军、八路军各方面补给都很少,稍微好点的装备都是靠收缴敌人得来,因此能够获得一顶钢盔,他们是很乐意佩戴的,毕竟在战场上保命比保面子还重要。

当年八路军人数众多,收缴的钢盔始终不够分配,经朱德同志了解情况之后,就曾下达命令,让其他战士把钢盔让出来优先分配给冲一线战斗的突击队士兵,这样才可以令最先冲锋的同志们减低伤亡率。

其实八路军指挥官,除了要求把钢盔先配给一线突击部队之外,其他从日本人手中缴上来的机关枪、大炮、食物、保暖军装等都会优先运给前线突击战士们使用。由此可见,电视剧里的李云龙考虑的是日本钢盔给老百姓留下的坏印象,以及坏影响。

而当年抗战时期就不同,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守护我们的国土,保护人民群众不被日本侵略者伤害,但他们的条件是相当困难的,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这些都能熬,但是想要打胜仗就必须要提升装备,所以每当红军打败敌人后,收缴上来的战场物资都会进行充分使用,而且从不会随意丢掉。


猫眼观史


亮剑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战争电视剧,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些奇特的地方。因为独立团是缴获了很多日军钢盔的。为什么没有看到一个独立团的士兵佩戴钢盔呢?

说起来也是有一段故事。八路军缴获的日本钢盔并不少。至少有15万个。装备一些部队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带上钢盔之后。再加上八路军的服装并不统一。很容易被误认为日本人,尤其在远处的时候。

林彪曾经穿着一身的日本军大衣,戴着日军的钢盔。没想到晋绥军的士兵误认为这是日本的骑兵。立刻给了他一枪。

这一枪打在他的脊椎之上。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林彪一直去养病去了,整个抗战中并没有什么表现。

所以说之后八路军就就有了规定。坚决不要让士兵佩戴日军的钢盔。

而且八路军一直是和老百姓交接触比较多的一支军队。如果八路军戴的钢盔的话,很容易让老百姓觉得他们是日军。

而且钢盔最好的去处就是融化制成武器弹药。

这样的做法显然在当时更加具有意义。


奇葩历史大观


钢盔是一种重要的防护工具,能够极大减少头部遇到的伤害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实践证明,钢盔的确是一种能够减少头部要害的防护工具,而且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钢盔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几乎成为必不可少的单兵装备。

正常来说基本没有钢盔能够挡住正面击中的子弹,能够打出几百米远的子弹的力量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但是这并不代表钢盔就没有作用,如果子弹没有打到正中,由于钢盔是一个弧面,那么就有一定概率让子弹滑飞。

另外,在战场上对头部伤害最大的往往并不是子弹,而且炮弹轰炸后飞溅的弹片和石头等,钢盔这个时候绝对是保护头部的最好防具,这一点在钢盔发明之处,法国人就已经发现。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就是一贫如洗的国军,也从德国购置了30多万顶德式钢盔用于装备,后来老蒋通过美国的租借法案从美国也搞到了很多装备,钢盔一样也少不了,所以,在我们看到的抗战影视剧中,国军大部分都带着钢盔的。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钢盔至少拯救了几十万士兵的生命。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装备一定会投入使用

八路军的抗战是小米加步枪,没有先进的火力,老蒋又不给补充,大多时候都需要缴获日伪军的装备来进行抗战。小米加步枪中的步枪,很大一部分就是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另外缴获日寇的配枪和佩剑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在《亮剑》中李云龙向后勤部部长张万和要手榴弹的时候,这个部长同意多给李云龙十箱手榴弹,但是前提是要给他缴获一把日本的军刀,可见缴获日寇的东西在我军是一种值得炫耀的事情。

在平型关大捷后,林总缴获了很多的武器和物资,林总得到一个日本军官的军大衣,穿起来很精神,结果有一天林总穿着这件军大衣去遛马,被部队中的人误认为是日军,一枪撂倒,因此在抗战中,林总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苏联养伤,说来也是缴获日本军需品惹的祸。

所以,八路军缴获的日军钢盔也一定会使用,只不过缴获的钢盔有限,并没有形成士兵的标配,日本制造的90式钢盔在整个二战中都在使用,相对于德式钢盔和美式钢盔辨识度很高。

《亮剑》是一部影视剧,对一些历史问题揭露的不够深刻

《亮剑》是一部让人看起来热血沸腾的电视剧,其中对日本鬼子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其中反日是主旋律,比如最后李云龙负伤让日本人做手术的时候,李云龙知道后差点毙了这个医生,这是一种根植于骨子里的厌恶。

因此,独立团绝对不容许带日本人的钢盔,也符合读者和观众心理承重能力,我们堂堂中国怎么能佩戴小日本鬼子的龟壳。

其实,我们不仅打仗的时候戴了小日本的钢盔,就是抗战后我们依然戴了很多年,只不过光面绿漆红五星蒙上了迷彩而已,因为战后我们缴获的最多的钢盔就是日式的,而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数量急剧膨胀,只能用缴获来的钢盔来保护解放军的头部了。当然,像李云龙独立团这样的部队,一定会认为戴钢盔是胆小懦弱的表现,所以,也会拒绝佩戴,毕竟头盔不是制式装备。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才开始着手研制我军的第一代钢盔,但是也并没有完全取代90式钢盔,至今的一些二线部队中甚至还在佩戴日式的90式钢盔。


史论纵横


八路军386旅旅长曾经大骂孔捷:“我不管这个马粪勺子下面顶得是什么狗杂种,这都不是你打败仗的理由”!独立团在杨村战斗中以200人的伤亡,才留下来鬼子一顶钢盔,可见当年的鬼子有多么难打,李云龙就算再能耐,他的部队又去哪里缴获“大量”的鬼子钢盔?



钢盔在日语中被称为“铁帽”,抗日战场上常见的日军钢盔是1930年列装的,时为日本皇纪2590年,故称“90式钢盔”。早期被划为兵器类,命名为“90式铁兜”,1932年日本军部又将其划分到被服类,正式更名为“90式铁帽”,是抗战初中期侵华日军的主要制式装备。

“90式钢盔”用铬钼钢制作,盔壳厚仅1毫米,全重1公斤,并且分为大小两个型号,主要是考虑士兵脑袋大小不同。它的防护性虽然一般,但尺寸比较适合于东方人的头型,比如德式的M35钢盔,中国士兵顶起来明显偏大。日军于1938年又升级了一款“98式钢盔”,全重超过2公斤,防护性增强,但制造数量有限。



供应短缺的原因只有一个,日本严重缺乏钢铁资源,能用的材料尽量去多生产武器。换句话说,钢盔对日本兵来说都是紧俏装备,几乎不给“皇协军”等伪军配发,八路军艰苦战斗缴获来的,难道不是宝贝?但凡数量足够,恨不得人手一顶呢,那玩意儿防枪射一般,防弹片可是非常有效。

《亮剑》独立团的战士没有成建制配发钢盔,貌似是导演军事常识不足,其实是歪打正着,反而真实地反映了八路军的装备水平。首先就是战斗缴获的数量并不充裕,根本谈不上“大量”一说,它跟缴获日军的武器是成正比的。



比如1939年2月的“香城固伏击战”,陈赓将军亲自指挥386旅主力和343旅688团数千人马,不过歼灭鬼子一个加强中队250人,打扫完战场也就得到200多顶钢盔,数千名八路军战士如何够分?平均20个人都分不上一顶战利品钢盔。

这些部队都是八路军一等一的主力,类似于独立团、新一团这样的二等团队还达不到这样的战斗力。《亮剑》毕竟是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演绎成分,就算李云龙身经百战,他率领的独立团也不会缴获太多的钢盔,这还不仅仅是战斗力的问题。



因为若想缴获钢盔等装备,其首要条件是八路军要获得战场打扫权,否则鬼子一般不会轻易抛弃任何装备的。因此除了像香城固、神头岭这样的伏击歼灭战之外,八路军很难批量缴获鬼子钢盔,毕竟敌强我弱,战场控制权大多在日军手中,其增援速度也比较快。

当然,在八年的敌后战场作战中,八路军肯定也缴获了一定数量的钢盔,但比例并不很大,而优先装备的都是绝对主力部队、突击部队和骑兵部队,比如《中国骑兵》里的八路军骑兵团,就是一色日式钢盔,再用灰蓝色粗布覆盖显示,以免友军之间发生误判误伤。



而独立团并非上述三类队伍任何之一,它只是八路军普通的团队,跟688、772团不能相提并论,能够缴获少量钢盔也得上交,集中给所需要的部队,绝大多数团队是不可能全员配带钢盔的,这是历史事实。

不过,八路军正规部队的机枪手、掷弹筒手等重点火力射手倒是普遍配发钢盔,以应对日军步兵在战斗中的精准射击,就这一点说,《亮剑》有点瑕疵,独立团装备几顶还是“可以有的”。直到1945年鬼子投降,八路军才有条件大量缴获日式钢盔,我们会发现,解放军头顶钢盔的数量可是不少。


度度狼gg


李云龙虽然出身农民,经历了枪林弹雨,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亮剑》中,他每次与日军作战都能占到便宜,所以他缴获了大量日军物资,虽然剧中没有具体说到缴获了什么,但这其中绝对包括钢盔,但我们发现,剧中李云龙率领的八路军根本就没戴过钢盔,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历史上,我军如果缴获日军钢盔,肯定是会收为己用的,毕竟八路军长期缺枪少炮,而钢盔是单兵防护道具,能够挡住流弹、碎片的攻击,可以减少伤亡,所以钢盔对于八路军来说完全就是奢侈品。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八路军的印象就是头戴解放帽,身穿土灰色军装,久而久之,很多影视剧就习惯沿袭这个形象,如果人们在看抗战片时,发现八路军个个头戴钢盔,反而觉得不太真实。

八路军在初期作战中,缴获的武器都是统一上交,然后再由上级重新分配,不过随着我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基层作战单位有了自己处理战利品的权力,但是钢盔不像别的武器装备,如果直接使用日军的钢盔,不利于敌我识别,严重时可能造成误伤。李云龙的独立团虽然也缴获了日军的90式钢盔,但是数量有限,也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列装。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兵工厂将缴获的日军钢盔重新涂层,而且还对其进行了仿制,并配发给一些技术兵种,而普通的八路军和民兵是不可能大量佩戴钢盔的,第一条件不允许,第二在打游击战时钢盔可能会成为累赘。


兵说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战士肯定是有戴头盔的,特别是一线突击作战部队。电视剧中为了整体效果,因而独立团的士兵没有戴头盔。另外从剧情上来看,独立团虽然缴获了大量日军钢盔,但是以旅长的做事的风格,李云龙肯定是“自愿”上缴大部分头盔。

虽然抗日根据地有一些兵工厂,但是能够制造的武器有限,质量也不好,很难满足广大战士的需求。这一点,《亮剑》中就多次体现了。比如独立团的战士在掩护李云龙撤退的时候,弹药不够,只能和敌人拼刺刀。

八路军的装备很差,很多武器弹药严重依赖战斗缴获。因此,抗日战士佩戴的头盔很多都是源自缴获日军和伪军。比如《抗日战争纪录片》中就说过,我军在与日军的长期作战中共缴获头盔15400顶。

当然,除了和日军作战,另外就是来自国民党的军队。毕竟蒋介石有运输大队长的美誉。虽说早期的时候双方精诚合作,但是中后期蒋介石便开始指挥下面的人搞摩擦。这一点,《亮剑》中仍然有体现。比如楚云飞派军队进驻大孤镇,为李云龙设鸿门宴。

所以,八路军的头盔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英式M1917、德式M35、美式M1。

另外,这里就不得不感谢当时援助抗日的爱国人士、爱国华侨以及国际友人。他们募集了很多资金,捐助了很多武器装备。这其中便有头盔。

当然,八路军中虽然有头盔,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佩戴头盔。原因有三个:

第一,八路军头盔数量相当有限,自然不能所有人都装备头盔。好钢用到刀刃上。朱德总司令曾经就下过命令,一线的突击部队优先使用头盔,毕竟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伤亡。这个道理和李云龙进攻山崎连队把全团手榴弹集中起来是一样的。当时,一线突击部队不单优先装备头盔,还包括轻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等。当然,如果有意大利炮,估计也得优先给他们。

第二、八路军是以游击战为主的。游击战讲究敌后作战,很多战士都是和老百姓一起,这样不容易被发现。国民党多是正面作战,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带头盔更普遍。八路军佩戴头盔的时候,甚至还出现过友军误伤。抗日战争中最有名的误伤就是一个晋绥军的小兵差点打死穿日军大衣的林彪。

第三、八路军防护意识相对来说,还是较差的。一些人认为使用头盔这些护具是懦弱的表现。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