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2020年“一號文”發佈 廣州打造數字領域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胡釗、記者皮澤紅報道 2月21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官網正式發佈《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琶洲地區將與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金融城和魚珠地區共同建設廣州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試驗區。也就是說,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將是以琶洲為核心、以珠江為紐帶、以產業融合發展聯動周邊區域的試驗區。

大湾区2020年“一号文”发布 广州打造数字领域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示意圖

據瞭解,今年1月,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將努力打造成為國家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以此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該方案也被作為粵港澳大灣區2020年“一號文”進行發佈。

空間佈局:一江兩岸三片區

根據方案,廣州將沿珠江東部(珠江前航道廣州大道到南海神廟段)選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較好和應用場景廣泛的連片區域,構建廣州試驗區“一江兩岸三片區”空間格局,總面積約81平方公里。

其中,珠江南岸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創新集聚區,即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西起廣州大道,東至珠江前航道與官洲水道交匯處,北至珠江前航道,南至新滘路-赤沙湧-官洲水道,約30平方公里;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約18平方公里),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依託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等重大創新研發平臺以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豐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資源,在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形成一批原創性技術研發成果,集聚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知名企業總部,重點發展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數字技術產業,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的原始應用創新示範。

珠江北岸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發展區,包括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西至華南快線,東至科韻路,北至黃埔大道、中山大道,南至珠江,約8平方公里)和魚珠片區(西至魚珠,東至東二環高速,北至廣園快速,南至珠江,約25平方公里),總面積共33平方公里。

宏偉藍圖:四戰略定位三階段發展

方案明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將打造成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的重要支撐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在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中走在前列。明確了該區域的四個戰略定位:一是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策源地,二是集聚發展示範區,三是開放合作重點區,四是制度改革試驗田。

方案還確定了分階段發展目標:

到2022年,基本構建形成與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發展相適應的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建成一批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和成果應用轉化基地,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技術成果,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數字化滲透率不斷提升,區域數字經濟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到2025年,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核心算法、關鍵技術與器件、行業應用等方面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創新示範高地,總結一批創新發展經驗,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大幅提升,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

到2030年,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創新實現重大突破,建成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體系,在多領域的技術研究和應用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建成數字領域產業集聚發展高地,為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成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全球優選地。

實現路徑:十五項任務三項保障

為此,方案中規劃了 四方面十五項任務:一是高效配置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創新要素,包括建立創新要素高效配置規則體系、提升技術創新策源能力、打造協同創新應用平臺、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二是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包括培育壯大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推動數字產業集聚發展、推動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推動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引領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三是深化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開放合作,包括深化與港澳的合作交流、建設數字絲綢之路重要承載區;四是優化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包括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優化政府管理和服務、完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高水平建設“廣州城市大腦”高效配置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創新要素。

同時,方案還提出了加強組織協調、加強財稅支持、加強風險防控三項保障措施,以確保實現規劃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