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在赤壁之战后华容道放走曹操对刘备集团是好是坏?

倚楼听风雨209167325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陷入“死地”的曹操,对刘备集团来说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有人说:历史既是一本清清楚楚的书,又是一本稀里糊涂的账。用来摆对赤壁之战后关羽在华容道放走当时已经完完全全陷入“死地”的曹操,再恰当不过。

按照许多人的想法,在华容道上只要关羽把曹操当作自己战场上的对手,吆喝一声:“奸雄曹贼!”,然后手起刀落砍下曹操项上人头,曹操阵营其时就会作鸟兽散,当时的格局就有可能被简化,从此变得简单多了,就会去掉一个强劲对手,刘备集团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省事多了。

但是,真的会是这样吗?我想未必!

第一,一个“手起刀落”,曹操小命没有了,关羽也得到自己的一时痛快,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一系列的麻烦接着来了!

1),曹操被杀,有可能导致曹操军团“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形成更强大的力量,成为刘备集团发展道路上更大的障碍;

2),曹操被杀,有可能导致曹操军团分崩离析,加上那些早就蠢蠢欲动的地方势力,形成多股力量,重新回到过去群雄并起,天下混战的局面;

3),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还是相对好处理和解决的,最怕的就是曹操被杀,汉献帝逃出囚笼落到刘备手上,变成一个“烫手”的山芋,到那时刘备可就难办了。

第二,一个“手起刀落”,曹操小命没有了,关羽也痛快了,但是,副作用与后遗症也可能随着来了。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图了一时痛快,一个“手起刀落”把曹操给咔嚓了,世界就会多了一个命短的曹操,关羽自己好不容易“塑造”起来忠义形象也会被那一刀给咔嚓了,就少了一个武圣人关羽,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岳圣人或者什么圣人了。


油茶丝语


关羽重情重义放曹操

历史是一本清清楚楚的书,也是一本糊里糊涂的账,对于很多历史的真相是永远没有真相的。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写的是孙刘联盟打败曹操的故事。

曹操大败赤壁后,仓惶逃窜,路过华容道,看地势险要,暗自庆幸自言自语:如果刘备诸葛亮在此设伏,我必死无疑!还没有来的及高兴,关羽立于他面前。老谋深算的曹操一看面前之人是关羽,于是煽情怀旧,重情重义的关羽闪开一条道,让曹操逃跑而去。

今天回过头看一看、想一想,如果当年关羽不放过曹操,也许历史要重新书写。就当时来说,关羽放走曹操无疑是赤壁战役中的一个败笔,否则赤壁之战会取得全面的胜利,魏国也许一会半会缓不过劲来,三国鼎立的局面会长一些。关羽放走曹操对刘备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错误,没能“宜将剩勇追穷寇”,痛打落水狗。

关羽放走曹操对刘备集团来说是坏事,而对关羽本人来说,却是表现他重情重义的有力例证,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三国演义》突出的主题就是刻画智慧和忠义,华容道放走曹操,成就了后来的曹魏,更成就了关羽的美名。他被历朝历代尊为忠君爱国的典范,被老百姓尊为“关公”“武财神”,才有了今天遍地全国的关帝庙,才有了海内外华人祭奠“关公”的民俗。





泰安碧玉


按照《三国演义》的剧情,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对刘备来说肯定是好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三纲五常。他是罗贯中笔下刻画最完美的人物形象。如果说这件事对刘备没有好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肯定不会让关羽去驻守华容道。

华容道义释曹操,实则是诸葛亮有意为之

诸葛亮七星坛祭风,敲定了赤壁胜势后,立马返回蜀国,安排堵截曹操一事。

他先让赵云埋伏在乌林之西、宜都之北,然后让张飞埋伏在葫芦口。最后让大将关羽坐镇华容道口的最后一关。诸葛亮的排兵布阵,看上去设计的天衣无缝,实际上是故意放走曹操。

利用昔日曹操对关羽有恩,以及关羽“忠义无双”的性格特点,让整件事看上去更像是自己的排兵布阵失误。一来给关羽报答曹操的机会,使他今后面对曹操无所顾忌;二来派关羽放走曹操,然后再假装怒斩关羽,不会落东吴口实。

起初刘备非常不解,当面问清了孔明的用意。孔明对刘备说道:

亮夜观乾象,曹操未合身亡。留这恩念,故意等云长做个人情,亦是美事。

那么?是孔明夜观乾象曹操命不该绝,还是诸葛亮主观的认为曹操不能杀呢?

——实际上是诸葛亮主观的认为曹操不能杀,夜观乾象只不过是他的托词。

事实上不光诸葛亮认为不能杀曹操,东吴的周瑜同样不想杀曹操。

整个堵截曹操的过程中,东吴诸将,都是在把曹操往诸葛亮的防区内赶。而且无论吕蒙、凌统,还是甘宁,他们都只打杀了一番,进行一个消耗,并没有奋力追赶。他们只不过想把曹操消耗残了,赶到诸葛亮的防区去,借诸葛亮之手斩杀曹操。

因此!不是他们杀不掉曹操,而是曹操真的不能杀。

曹操命不该绝的原因如下

如果曹操被刘备杀了。那么曹魏内部,短时间内会上演一场继位之争。但是不管怎么去争,这个位置肯定不会落入外人之手,毕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都在,而且“五子良将”对曹操也非常忠心。所以曹魏政权仍然会由曹操的儿子接替。

但是!这里就牵扯到一个另问题,就是曹魏内斗的时间长短。

第一、如果是短时间的内斗

刘备的实力非常弱小,相当于寄居在孙权麾下。如果他杀了曹操,曹魏的复仇利剑就会由东吴转向刘备。因此,刘备会成为曹魏的头号大敌,会处在非常被动的境地。

第二、如果是长时间的内斗

这种可能,是诸葛亮最担心的。如果曹魏陷入长时间的内斗,那么孙权在曹魏边境的危机就解除了。那么!培养刘备做江东屏障的策略就不会再实施。相反,对东吴来说,刘备存在下去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因此!孙权会借此机会壮大孙吴,争夺周边的领土。刘备则是他消灭的第一个目标。


因此!杀了曹操,对刘备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爱尚文史


馆主来了 ,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無月看来,华容道曹操逃出生天,无论是对刘备集团,还是对天下苍生,都是一件幸事。

如果曹操丧命在华容道,意味着什么?

曹操虽然在赤壁大败,但归根究底,曹操的底子并没有伤到,赤壁一役,曹操损失最多的还是水军,那主要是收编来的荆州水军。

马步军有所损失,但不大,大部分溃散官兵事后在樊城也逐渐收拢集结。

但假如曹操没能逃出赤壁战场,那么曹操的后方就会大乱。

汉献帝一系肯定会借此机会谋求重新掌权,曹操的宗族势力,朝中的文武也会分出几个派系。

简单来说,就是曹操系会分裂成几股割据势力,可以参照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在本能寺殒命之后,织田家臣的动向,而曹操系只会比织田的家臣乱上百倍。

势力分散割据,彼此间就会爆发战争,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而刘备集团,简直就是作茧自缚了。

本来曹操大败北逃,天下形成三分势力,江东孙吴为了能制衡曹操,自然会对刘备集团进行扶持和联盟。

而如果曹操系分裂,那么就不存在三分天下,刘备集团的势力还不如曹操系分裂出来的势力,而作为杀掉曹操的罪魁祸首,刘备集团会遭到曹操系的围攻。

但更可能的情况,便是孙权先把刘备集团吃掉了。

所以说,关羽在赤壁之战后华容道放走曹操对刘备集团是好事。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我认为:如果说官渡之战是曹操

这辈子的荣耀,那么赤壁之战就

是他的耻辱。失败之后曹操和丧

家之犬没有什么两样,追兵咬着

不放,前方又不知道有没有埋伏。

诸葛亮也不是吃素的,早就算好

了曹操必走华容道,于是,早早

就设好了伏兵。这支伏兵的将领

就是关羽。诸葛亮知道曹操对关

羽有恩,也算准了曹操不会灭亡。

但是,实际上关羽被诸葛亮利用

了一把。诸葛亮何尝不知道曹操

和关羽的故事呢?而且还把关羽

有恩必报的这一点吃的透透的。

换句话说,华容道要是让张飞把

守,曹操既使有10条命也死的不

能再死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关羽放走了曹操

是对刘备集团有利的。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成全

了他自己的大义形象,暗中刘备

集团自己也是受益不浅的。

其实,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安排,

因为,当时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

也是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但是,

如果杀掉了曹操对于刘备集团来

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刘备

当时的势力实在太过弱小了。假

如,曹操被杀了那么江东孙权一

定会乘机扩张自己的地盘,刘备

自然难以幸免,道不如让曹操压

制孙权,这样刘备才会赢得有利

的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申卜元



渔樵之人W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对于刘备集团来说,绝对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关羽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情重义,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而并没有派其他的人去守华容道。因为诸葛亮知道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曹操也知道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肯定会放走曹操。

从表面上看是关羽放走了曹操,实际上是诸葛亮放走了曹操。因为放走曹操对刘备集团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如关羽没有放走曹操,曹操死在了关羽的手上。对于曹魏来说,赤壁之战中虽然曹军受到了重创,但是曹魏的根基稳,家业大,比刘备集团不知道强多少倍。杀了曹操,让曹魏成为刘备集团的头号敌人。这样的傻事,诸葛亮绝对不会做。因此是诸葛亮故意让关羽放走了曹操。

假如曹操死了,最大的受益人不是刘备集团,而是东吴的孙权。刘备和东吴的联合实际上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只有曹操存在,才有刘备和东吴的联合,否则什么都无从谈起。东吴的势力非常强大,只有曹操的存在才可以制约这股力量。

因此关羽在赤壁之战中,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关羽一生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对刘备集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文众说易经


肯定是好事。

如果杀了曹操,北方群龙无首,可能会再次陷入混乱。这对东吴是最有利的,因为刘备集团此时没有多少实力,想趁乱分一杯羹,能攫取的利益也有限,估计大部分好处都落入东吴的口袋里了。等东吴肥了,回头再收拾刘备,也很容易。

所以说,刘备不能杀曹操,放曹操回去,由于刘备相对弱小,所以曹操仍然将东吴视为心腹大患,而不会优先选择收拾刘备,这样,曹操和孙权相争,刘备才有精力偷偷地发展。

所以说,关羽放走曹操,一方面是让关羽还了一个人情,另一方面,从形势来讲,对刘备集团也是有利的。


历史都付笑谈中


关羽放走曹操是对刘备集团极其不利的。

先来看一下原文关羽为什么会义释曹操,原文是描写如下:操被关羽拦住,曹操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可是曹操麾下众将不敢上,纷纷说:“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

此时,程昱向曹操提议,请曹操出面向关羽求情,曹操只能听从。

(曹)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

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曹操三句话就让关羽勾起往事,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又看到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于是关羽“一发心中不忍”,于是宣布让路放走曹操。

根据《三国演义》中关羽义薄云天的形象,他欠曹操一个很大的人情,是必定要还的,曹操求情,必然会放他归山。

回到问题上来。如果关羽听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指挥,杀了曹操,结果会怎样。

可以换一个等价的问题,也就是赤壁之战曹操战死,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来看一下赤壁之战之前天下大势。

北方有马腾,公孙瓒,南方有孙权,刘璋,刘备。如果曹操战死,那么曹氏集团必将大乱,而曹操的儿子必定会为了继承曹操的位置而互相残杀,曹氏集团的内乱,毕竟会引来其他割据势力的分割。

马腾和公孙瓒都不是吃素的。曹操还在的时候,马腾就可以一路杀到潼关,差点灭了曹操,可想而知,曹操不在了,他的儿子争权夺利,马腾地盘会扩大很多。汉中张鲁也会趁机出兵占领重要位置。四川刘璋会偏安一隅(性格决定),孙权这时候更是兵强马壮,刚打完胜仗,肯定会趁机夺取徐州重镇。

刘备刚得到赵云诸葛亮,又有关羽张飞这等猛将,一定会尽全力夺取荆州被曹操巧取豪夺所丢失的土地,实力大增。由于荆州本来就是刘备所在的根据地,曹操死之前还能压制刘表的老部下,曹操死后这些人势必反弹,而且没有谁能够压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联合刘备赶走曹氏集团(纵然不联合,诸葛亮一定会帮助刘备夺取回来)。然后北上争夺南阳,襄阳,以及洛阳。成为一个大军阀。等待刘备收服益州(四川),就成为比肩孙权的大军阀。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没有掌权,按照三国演义,诸葛亮智计无双,大可以图谋天下。

孙权应该会竭尽全力进攻徐州,而不是荆州。毕竟有羊肉吃,两头狼不会相互厮杀。最终曹操集团剩余势力会退居幽州,冀州,剩余地方被几大势力划分完毕。

等到刘备占领益州,就是雄居一方的大诸侯,天下恐怕只有孙权能和他相争了,大可以称王称霸,恢复汉室江山。

所以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对刘备集团是非常有利的。

相反,他因为一己私欲放走了曹操,贻害无穷。

如有疑问,欢迎指正。




吴子玖


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飘逸故事汇,我是飘逸,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关羽没有杀曹操,对刘备集团是好是坏,我的看法就是好,非超好,超级好。

首先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带了20万军队号称80万,而且当时的孙刘联盟加起来才刚到5万,关键曹操当时统一了北方除了曹操带到荆州的20万大军,各个州郡加起来还有30到40万大军,就算带到赤壁的军队都打没了,曹操也只是摔了一跤而已,不至于伤元气。

而诸葛亮与刘备让关羽把守华容道的意义就是不准备杀曹操,关羽重情重义,一定会放掉曹操的,如果把守华容道的是张飞,那么曹操已经被捅了一万个窟窿了。

如果曹操被杀,那么忠于曹操的一些文臣武将,会推举出曹操的儿子来做主公,他们会把怒火转嫁到刘备集团,当时的刘备集团,只有江夏郡,兵不过万,实在太弱小,扛不住曹魏的怒火,我们举个例子,吕蒙杀死关羽的时候,曹操就用了这一手,只追不进身,把关羽赶到东吴的地盘去,这样人困马乏的关羽就被吕蒙就顺理成章的杀掉了。

这样刘备悲痛欲绝,结义兄弟被杀害,怒火心中而来,于是发动了三国第三大战役〖夷陵之战〗。

那么如果当时的关羽杀掉曹操的话,曹魏集团会不希任何代价,毁灭刘备集团。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