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感觉20年后能有多少年轻人在家种地呢?要不要鼓励种地呢?

阿贵生活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方向就是农业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减少,很正常的事。作为普通老百姓,这样的事,不去想,不去问。


仝玉景22世


你好,我是芳子,做为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的年青人历经了城市生活的洗礼,曾经的故乡会不会在内心深处已经变成了熟悉的他乡?曾经,为了过上好日子,许多年青人纷纷背井离乡。他们坚信:土地产出管温饱,外出打工才致富。

对年青人来说,重新适应农村生活并不难,“不想种地,也不会种地”是绝大多数农村年青人普遍面临的难题。即便会种地,对年轻人来说也不合算。城里打工一个月随随便便就有三四千的收入,可是种一亩地一年下来也就能收入千把块。虽然打工辛苦,可比起种地还是轻松多了。

对年青人来说,留在农村,婚恋也是难题。许多农村年轻女孩全都出去打工了,年轻小伙子不出去,连个媳妇也娶不上。

外出年青人,流水线工人居多,枯燥的工作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除了见过世面几乎别无所长,想要创业并不容易。 即便有技术,创业也有风险,最大的困难还是缺资金。

20年后,老了还要回家不是?还得在农村留个根。根深蒂固的返乡观念,让一部分年青人并不想融入城市。回乡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现实的选择,更是内心深处的认同。

我是芳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我是芳子


个人认为20年后在农村种地的年轻人不会太多,就拿现在来说,随着农村的人口不断增加,而那些固定面积的土地不会增长,现在有好多地方的每亩耕地都不够平均在每个农民身上,而农业无非就是粮食,水果和蔬菜三种。但现在人均耕地面积所产收益根本就不够生活所用,所以才有农民外出务工,现在的农村普遍现象是每个家庭都全心全意为孩子的教育下足了本钱,就为了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以后好在城市有份好的工作,不在农村这一亩三分地苟活,这也是农村衡量孩子有出息的标准,别说二十年后,就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在地理干农活的,现在都是大学生,毕业后都在城里参加工作,只要家里帮着点,在城里买了房子就都定居了,走出农村毕竟对下一代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再说现在由于机械化的普遍,农村种植都是机械化处理,种一点半点的地就挣不了钱,所以就要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而有限的土地被大面积承包后,不种地的农民就越来越对种地失去兴趣,就会少量的人有机会大量的承包,就会导致以后农村只有这些承包户种植耕地了。这也是农村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政策的推广。


劳动大众


不要等二十年了,到那时五O六0七O已种不了地了,地该叫荒了!

现在就去农村看看,家里地里还有年青人的身影吗?五0六0守于无奈,七0部分打工农忙两头跑,八O以后的恐怕自家地块在哪都不关心了!

土地流转承包早己部分实施,能不种的外包,不得不种的承包,吸引年青人回乡创业愿望不错,愿景却不可及,路很长!


兵山一角C


我的看法和大多数人相反,我觉的20年后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回农村种地,我来一一说为啥年轻人会种地。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在中国的人口总量14亿人口,现在老年人,人口数量达到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专家预估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3.5亿,老年人丧失劳动力,没人种地大家吃啥。这么多人口对于食物的需求也是巨大的。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真正种地的还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能够从事农作物种植这一方面的工作,现在的这个时代,不管是否读书都知道在家种地的生活没有什么发展,所以很多年轻人宁可去城市中作为廉价的劳动力打工,也不愿去种地。因为种地的利润真的是很低的,每天都还要很辛苦的工作,既劳累又挣不到太多的钱,性价比这么低自然就没有年轻人愿意做了。

2、、现在很多工厂,建筑有的都用机器人了,买卖也可以不需要面对面了,更别说20后会事怎样的,人力劳动自然不需要那么多,大量人口失业,不回家种地那吃啥。

3、那么如果等到20年后,现在种地的中年人们都已经老了,又没有年轻的一代接替他们的工作,我国的粮食供给会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呢?而且20年后谁能够来种地呢?

4、国家就会出台一些政策,没满足啥条件的就不能来城市打工,又或者鼓励年轻人回乡种地,给予回乡种地优惠政策,20年后种地肯定又和我们现在种地完全不一样,现在很多播种收割都机械化了,就更别说20年后了。

5、所以在20年后农业生产也不会是什么体力活,农作物统一播种,依靠高科技的耕种设备进行,日常的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收割的时候也是采用机械统一收割,之后统一处理后供给市场。

6、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是在不断的提高的,各种新型的育种方式层出不穷,农作物的质量也是越来越好,相信在20年之后,由机械种的地,种地不在是又苦又累还挣不到钱,会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回农村种地的。这是我个人看法。





农村爽妹儿


中国现在所走的路,是西方国家经历几百年才走过的路,只不过中国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整个中国处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留下的都是孩子和老人,大量人口进城务工,农村人口空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要走返城市化的道路,也就是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聚集,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不便,而随之变化的乡村,会成为大家的向往之地,农村土地也要走合作化道路,节约人力物力成本,20年以后应该是全部机械化操作,国家鼓励有志青年投入乡村振兴,家庭农场模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神魔小霹雳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大家感觉20年后能有多少年轻人在家种地呢?要不要鼓励种地呢?对于你提出的问题,个人建议如下:

一、人生起伏,事态变迁,都是循环性的,在发达的国家,也会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农民伯伯,民以食为天,世世代代也离不开辛勤劳作的种地人。

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都比较安逸,他没有对土地,那种亲切感,也受不了种地的那份艰辛与辛苦,所以,有些年轻人,愿意去打工,也不愿意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去种地。

三、现在农村种地的方法都是,科学化、机械化。

首先、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就是跟随导师的指导,科学的去种地,这样更好的发挥农作物的收成,提高效益,才能双丰收。

其次、机械化,在我们平原农村,收割春耕季节,秋收季节,都是机械化进程下,完成的收割收种,更好地提高收割春耕,节气时间,较好的帮助农民伯伯春耕秋种。

四、今后农村土地发展会更好,农村合作社,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并做到技术指导,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等规划布局,提高了效益,更提高了收成,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





鲁西北波波


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下我的看法:20年后年轻人在家种地的应该相当少,我觉得不应该鼓励很多年轻人回家种地,而是应该鼓励农村有经验有能力的年轻人经过土地流转搞规模化种植,并且政府对农业得有好的政策。理由如下:

1.农村除平原地区而外,土地都比较零散,都是小块儿梯田比较多。若是鼓励年轻人都在家种地,且面积又少,紧靠那点儿种地的收入难以养家。而是应该鼓励有能力的年轻人搞规模化种地,才是出路。

2.愿意守在农村种地为生的年轻人,是非常少的。一是无经验,二是资源、资金等各方面能进行规模化种地的年轻人才也很少,所以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让有能力的年轻人来种地。

3.农村贷款融资搞农业,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有政策支持,但是实际操作中也是有各种门槛限制,普通人根本无法通过此途径获得资金。

综上所述,所以我觉得20年后年轻人回家种地的人数肯定是相当少的,而是应该鼓励有能力的年轻人进行规模化种地。





鄂东北阿峰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 20年后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现在就比如我们这边 我家在安徽亳州 和河南省是碍着的 这边的天地比较多 我家这边有很多地方的天地有被国家收购征收了然后应该是对外承包 分区域 有专门种地的这一块 还有温室大棚 养殖之类的 意思就是分个类别 当然现在有很多的人不想种地 包括我也在内 因为我是90后 说大不大 说小 马上也快25了 很尴尬的一个年龄段 因为这 家里的父母没少说我 包括老一辈的爷爷没少给我上课[捂脸]


回头想想也是老一辈的长辈们靠着种地耕田生活肯定即使说再辛苦 受理在是多么的不尽人意也是要种地的 像问题上所说的这样20年后 我认为 国家会出更官方具有合理性说服力并且使咱们广大群众农民收益的政策制度 那个时候应该会给大家相对应 比较好的一个扶持手段 所有 我认为 20年后的我们还是一样有人愿意去种地的 因为像我爷爷说的 田地是咱们农民的腰杆子
种上庄稼咱们的腰杆子才能硬起来 不会担心饿肚子 也会有收成的 嘿嘿😁
以上文字是我个人的看法与认知
如有不足不到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批评[祈祷]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握手]
下面视频是我爸爸今天会农村干农活拍摄的视频[呲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1a000194905826d8c0\

亳州老赵头


20年能有年轻人种地吗?

我认为是肯定的,年轻人一定会种地的

第一我国家大力发展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普及农业是国家号召,年轻人肯定听从国家号召!

第二我给你打个比方,年轻人在大城市打工,一年普遍存个5万多,都是很不错的,然而现在的农村的农民,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你知道农民一年的种植收入有多少吗?告诉你只多不少。你们瞧不起农民,然而大部分农民比在城里打工挣得还多,人出门打工不就是为了挣钱吗?在农村,不用背井离乡就可以挣得到,国家大力发展农业,所以不用担心种植的农作物卖不出去。

我认为未来20年种地的人绝对不会少,国家会大力支持!

关注我,新型职业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