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过于求的房地产市场下,为何开发商还在盖房?

new2js


不存在供过于求,所谓的供过于求是理论家按全国商品总数除以家庭数或人口数得出的结论,而事实上,由于房子在持有环节成本很小,加上房价只涨不跌,购房子成了最好的货币保值增值手段,有钱人持有几十套、上百套并非个例,而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却一套没有。结构性矛盾在总量接近平衡的前提下又滋生出新丽需求,而且,需求还很大(农村出来的学生及高收入者在城市无房产可继承成了刚需),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当然要继续盖房!


lq732


首先,供过于求言过其实。自98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步入发展快车道,到如今,就全国而言,人均住房套数接近1.2套,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米。但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我国房地产就供大于求了。一方面,一二线城市人口吸引力不减,住房需求依然强劲。而住宅供大于求的往往是人口外流严重的三四线城市,所以应区别对待。另一方面,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当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时,房地产市场才会进入存量时代,增量开发开始减少。而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尚不足60%,可以说未来的城市建设仍要需要增量的地产开发。

其次,要看到开发商也在转型。碧桂园开始搞农业,恒大开始搞机器人等等,在当下产业更迭迅速背景下,开发商也在积极谋求转型,不再是完全只做地产开发。

最后,地产开发仍然是房企主业,不开发哪来的利润?虽然目前楼市调控空前严厉,限价等措施严重压缩了开发商的利润,但是注意到,虽然房价受调控,但不少城市的土地容积率较高,同样一块土地,开发商可以造的房子多了,这也是夹缝中求生存,谋取利润的方式。同时,要知道,所有的政府调控都不是永久的,都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所以,现在盖好的房子不好卖,不代表未来3年、5年也不好卖。同理,为了为未来打基础,即使现在地价高,开发商还是要在有潜力的城市不断拿地。



三土君经济观察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要弄清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到底是不是供大于求。如果说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房子肯定会滞销,但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国家将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原则,目的就是通过这一定位来稳定房价,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有所反弹。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5月18日,住建部再发房价预警,佛山、苏州、大连、南宁4个城市被公开点名。其原因就是近3个月来新建商品房、二手住宅价格同时增幅,指数累计涨幅较大。在刚刚发布的4月70城市房价中,有67个城市新房价格上涨。但就全国来看,一线城市稳中微涨,二线城市则整体回升,只是三四线城市略有回落。不管是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还是从个别地方来看,房地产市场不但沒降温,反而是升温了。房地产市场的升温表明,市场还有一定的空间,不能盲目下结论,市场供大于求。

如果真是供大于求,开发商不惜高价拿地,那就是开发商看准了政府在不断出让土地,而金融政策又相对宽松,融资的难度减轻了,他们就会一直开发建设。有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和苏州土地收入都超过了300亿元。而且大部分省会城市都想加快发展,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开发商正是看准了这一机会,使本来就热的房地产行业越来越热。

从公布的有关数据得知,中国人均住房达到了1,2套,人均面积40平米,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从数字上看好象有矛盾。但不管怎样,房子是越来越多了,人口数量沒跟上,单从数据着,确实是供大于求了。而且房价又那么高,房子卖给谁呢?可能问题就出在这个‘平均’上。一方面老百姓想买房,由于价格高买不起,另一方面有钱人还在不断的买房,为开发商提供了市场。

开发商不是傻子,如果没有市场,即使转型再困难,他们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想甩给银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平淡如水5343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城镇人均面积已经从6.7平米升至36.6平米,其实已经达到了人均一套房子的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也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人均面积的水平,开发商为什么还要盖房?在其看来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城镇化的加速,供需关系。而我们之前有名的开发商去三线四线拿地盖房子,就是因为供需原因,而现在大的开发商还在盖房子,却已经不在四线五线,而几乎都又转移到了一线二线,以后一线二线开发商还会在盖房子,而三线四线盖的情况就会相继减少。

城镇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这40年以来,创造了中国城市奇迹,中国经济也在这40年蓬勃发展,而自从房地产在1998年正式成为商品化这20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也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8%,而城镇人口也从1.7亿人增加到8.1亿人,而达到发达国家的70%,还需要将近10年的发展。而在这期间,又将要进城2亿人左右,这2亿人的住所需要保障,所以现在开发商还需要盖房。而在城镇化加速的情况下,其一线二线在其他方面也比三线四线上都要强的很多,如教育,资源等方面。李嘉诚之前就说过,买房子最主要的三点就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而在刚才所说,一线二线至四线开发商还在盖房子同时也是为了供需关系,那就有人说,三线四线的供需是因为什么?在我看来,开发商在四线五线拿地盖房,是因为2016年的去库存而开始的。

去库存+棚改一刀切

2016年的去库存期间,棚改货币化实行了一刀切,直接就是不给房子,直接给现金,让拿着这些钱自己去买房子,这就导致了供需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加大了房企的拿地激情,而我们也知道,开发商从拿地到交房周期比较长,差不多需要3年的时间,而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显示,50家百亿代表房企2017年在一线城市拿地约1800万平方米;在二线城市拿地约18000万平方米,在三四线城市拿地面积17000万平方米,所以在三线四线看到现在还有盖房的。

刚刚在上面我们也说了,从1998年后,中国的房子开始实施了商品化,而我们也应该知道,什么是商品,商品通俗来讲就是可以自由买卖,房子在成为商品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需要产出,我们就拿生活中的手机,电脑,汽车等来说,也是商品,每年的生产也是会过剩,但还是会接着生产,因为人们的需要。而房子作为居所来说,是占重中之重的,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是需要居住,只要居住,就会需要盖。只是看城市的发展来看,是需要盖的多还是少。


阿朝说房


供过于求的房地产市场下,为何开发商还在盖房?其实供大于需,不能光从表面上来看,现在网上很多统计数据都显示中国其实不缺房子。前两天潘石屹还说,20年前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7平米,这是不够住的,因此,房地产是刚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37平米,“这和发达国家的水平一样的。”

但实际情况呢,中国人还都在红着眼买房子,开发商还在不断的盖房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01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需要房子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接近60%,而美国的城市化率82%,我们相邻的韩国84%,日本高达93%,按照这些标准来看,我们还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人们要逐渐转到城市来工作生活,从农村来到城市,小城市来到大城市,人口的迁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房子来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这就需要开发商不断的去建造房子,为提高城市化打好基础。

02

中国人可能不缺房子,但绝对缺好房子

现在每个城市都在热火朝天的盖房子,不同年代的居住要求决定了建筑风格,像一些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子,现在基本上都属于老破小了,无论是居住面积还是房间格局都渐渐的满足不了当前的居住要求了,而且随的时间的增加,家里添人口了需要换房子,生活条件好了也需要换房子,而房子不少,但好房子实在是不多,处于城市中心的好房子就更少了,而城区的房子供应有限,也导致了要想住进更好的房子就要不断的建造新房,建造更符合当前时代的好房子。

03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很多城市的存活还得靠房地产,卖地历来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地都卖给谁了呢,肯定大部分被开发商买走了;而开发商拿到地肯定就得盖房子,盖好了卖出去,然后再拿地,再盖房子。这不光是老百姓需要,开发商也需要,政府财政更需要,要不财政赤字怎么填?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房地产业绝对不能倒,要活着,就必需得拿地盖房子;看看一些四五线的小县城,当地产业一般,人们生活收入水平也一般,但也在盖房子,盖了还有人买,奇不奇怪?难道中国人都这么喜欢买房子吗?其实还是一个价值的问题,过去几十年的楼市告诉我们,房子不光保值还升值啊。看看房企碧桂园,在很多小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而且每到一地盖房很快就能把当地的房价拉起来,这就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房价是要涨的,没房的要买房,有一套的还要再买一套,还有一些老房换新房的,小房子换大房子的,这也是开发商盖房的信心。


所以,供大于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是不是还需要房,如果需要,就永远都要盖房子。


小崔聊房


如果把开发商作为一个工厂,那么商品房就是他们的产品

这就好比,一家食品企业他的主营业务就是生产方便面和小食品,而他们只有通过生产和销售方便和小食品才能获得利润和维持企业运营一个道理。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并没有绝对的生产过剩这一说,为什么这样讲几点愚见: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都会出现生产过剩,但有没有过剩还得由市场说了算。一个简单的例子,拿手机来说你说生产过剩了没?根据数据显示,仅仅2018年我国智能手机的出售就达到了3.98亿台,从2010年开始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手机的生产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人数。为什么还在继续生产,继续销售?原因很简单,市场上对于手机的反馈还是积极的,销量还在继续增加。所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存在绝对过剩,有没有过剩得有市场做出直接反应。这点体现在房产上也是如此,虽然说我们通过数据计算来看房产确实是过剩了,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40.8平米,但是房产仍然在不断被人购买和再出售,也就是说市场反馈还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商品房是依附于土地而存在的特殊商品,按照市场规律来说并不会存在过剩一说,实际情况却不是,因为时代在变。土地资源就好比煤炭和石油等资源,按照道理来说是越来越少的,其价值会逐步上升。但是实际情况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变化,已经意识到煤炭和石油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选择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已经是趋势。包括房产也是一样,房地产火热的20年来人们都习惯于买房,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租房或许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呢?当购房已经不能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候,房产过剩或许才是真的开始。

所以,作为开发商来说“生产”商品房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如果不生产了那么这个行业怎么办?哪怕是他们已经意识到或许要产能过剩,但是目前的市场情况还是比较稳定,不是吗?

没有一个行业会主动改革的(都是被逼改革),房地产行业更是如此

第一、房地产行业政策推动和融资支持力度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房地产行业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责任,可是谁知道市场经济下,商品房的投资属性却发挥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房地产行业已经从过去政策支持发展到如今的不得不支持发展的情况,因为房地产行业如今深入到人民的各个行业中,说其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可以说,如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可以跟房地产行业相比。有这样支持的力度下,如果是你,你会轻易放弃吗?这就好比一份朝九晚五,月薪上万的工作,却不用干多少事!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轻易放弃吧(基本没有一个行业可以仅仅通过模型就可以获得大量现金销售吧)。


第二、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融资、高负债率的行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拿地、盖房出售再拿地才能获得不断的融资。相信大多数关注房产的朋友应该知道,大多数房企的负债率在80%左右,这么高的负债率就使得这些企业必须加快资金流动,否则就会资不抵债。而土地和房产作为最佳抵押物无疑为开发商企业提供了所有可能,而大多数房企的资金来源都是来自于土地抵押和房产抵押。

综上,虽然说如今房产供应是事实,但是介于目前的市场反馈还是比较稳定的,这也是大多数房企不愿意放弃的根本原因。因为无论如何房企的高利润率也不是其他任何行业能够媲美的,仅仅这一点就会使得房企坚定不移的继续盖房。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房产和经济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勇谈房产壹贰叁


总有结婚买`房的,新的一代人长大了有需求量,有一些有钱孩子才几岁就买房了,按需求量房子早已超过人口的三倍,人们被对房涨价怕了,居住的分散性使每个开盘房区都能卖得好,一个城市有十个行政区,可这一个行政区最低50个居住小区,而在这50个小区里有很多没有出售的房子,就按一个小区有十套未出售的房子,50个小区就是500套,十个区就是没有居住的房子是5000套,再加上两套房的现在占老城市居民的一半以上,还有炒房的手里的现房,这样加起来有很多空房,所以那些房在市场里积压,就象超市卖东西,存货会越来越多,房子降不了价的,因为市场经济不允许降价,出台房产税只能让两套房的户主和炒房的出手房屋,对于房价起到稳定作用,城市都有大量的流动人,这些流动人口不回老家只能在外买房,再加上当地需要买房的人,所以房地产市场停不下来


乡野真人


不降50%以上,坚决不买,大家挺住,坚持就是胜利。让房产商和炒房的还债的日子到了。


简单自然51


暴利的诱惑,赚红了眼


用户965901413121


因为发展 就是盖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