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簇橋,抗“疫”有我——錦城社區志願者為愛逆行(一)

“我們是錦城人,我們應該衝在前面!”


連日來,簇橋街道錦城社區的志願者們,放棄了休假,持續奮戰在一線,默默的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

讓我們來一起認識這群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錦城人。

01大年夜不休眠,全家共抗疫情

楊瑞勤,今年56歲,是錦城社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作為擁有37年黨齡的老黨員,在社區勤勤懇懇工作了13個年頭。

“從滿頭黑髮的帥小夥變成了頭髮花白的小老頭。”楊瑞勤自嘲道,“社區裡的事情紛繁複雜,大到像這次疫情防控,小到鄰里衝突、家庭矛盾,都必須及時處理。”

暖心簇橋,抗“疫”有我——錦城社區志願者為愛逆行(一)

在社區10餘年的兢兢業業,社區居民們,不管老幼,都親切的稱楊瑞勤一聲“大哥”。

“我們願意相信他,大哥做事情就是踏實。就像今年的新冠肺病預防,大哥在大年三十就帶著志願者,挨家挨戶做宣傳,剛開始好多人都不理解,畢竟過年這麼喜慶的日子宣傳這些,大家都接受不了,受了不少白眼。””社區居民鄒大姐如是說。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楊瑞勤第一時間組織了社區黨員、志願者進行了前期宣傳、排查工作。每天早上七點過就開始巡查,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一點過,才能休息一會兒。

暖心簇橋,抗“疫”有我——錦城社區志願者為愛逆行(一)

“統籌工作的挑戰性很大,要關注志願者、居民的實時情況,也要給相關部門及時做好信息反饋,責任都在肩膀上,哪個環節沒做好,都會影響防疫工作的開展,晚上做夢都在打仗。”楊瑞勤顯得有點疲憊,半個多月連軸轉、高負荷的工作量,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家裡人會有抱怨嗎?”

“我們全家都在不同的社區上班,大家都知道疫情就是命令,特殊時候我們一定要頂上去。”

02不畏艱辛,志願者團隊老當益壯

謝又紅,今年61歲,1983年入黨,部隊轉業後進入成都無縫鋼廠。退休後,一直致力於社區志願者、居民自組織工作,為社區發展治理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自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謝又紅始終關注進展,並積極的向自組織成員進行正面傳達。大年三十,謝又紅在社區居民群裡看到社區的抗疫倡導,就第一時間聯繫到社區李書記,表示願意帶領自己的團隊,參加到抗疫工作中。

暖心簇橋,抗“疫”有我——錦城社區志願者為愛逆行(一)

“這是一支平均年齡60多歲,但充滿奉獻精神的隊伍。”李書記多次勸阻,“抗疫工作有我們,讓我們年輕人先上”。“我是一名黨員,37年黨齡,當年當兵保家衛國,當工人支援建設,現在怎麼能落後,我們必須上。”謝又紅態度很堅決。

在謝又紅的影響下,僅僅一天時間,錦城社區就自發迴歸了各類自組織近十個,居民志願者30餘人。他們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守護在小區的各個關鍵位置。入戶排查、檢測體溫、隔離家庭代購採購,保衛著社區居民的平安健康。

暖心簇橋,抗“疫”有我——錦城社區志願者為愛逆行(一)

“看到居民們開始重視防疫工作,更多的人開始站出來支持工作,我們就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謝又紅面色舒緩:“相信我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03抗疫鬥士,社區的“溫馨小喇叭”

鄭成英,今年49歲,錦城社區玲瓏郡小區的一名普通住戶。作為連年登榜社區優秀志願者,鄭成英在居民中頗有聲望,無論老幼,都願意親切的喊上一聲鄭大姐。“鄭大姐是個好人。”這是居民們對鄭成英的最真切的評價。

熱心幫助鄰里,為偏遠地區募捐……鄭成英用真心換來了大家的尊重,在鄭成英的影響下,院落鄰里關係和志願氛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圍繞著鄭成英,很快就自發組成了一支數十人的鄰里互助志願隊伍。

暖心簇橋,抗“疫”有我——錦城社區志願者為愛逆行(一)

在疫情爆發後的第一時間,鄭成英就用她那頗具代表性的大嗓門,挨個給小區內認識的朋友打電話,提醒大家注意防護,儘量少出門,不信謠、不傳謠,在小區內傳播正能量。

暖心簇橋,抗“疫”有我——錦城社區志願者為愛逆行(一)

在鄭成英的倡導下,十餘個抗疫“小紅帽”奮鬥在保衛小區的最前線。勸導居民、門崗測體溫、車輛消毒等,連續二十多天,從早到晚,一分鐘也閒不下來。

“我們能力雖然有限,但是每個人都努力多一點、奉獻多一點,多大的硬仗我們都能挺過去。”


在這場“戰役”中,像這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很多……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我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向每一位抗疫一線的志願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