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老人,养了不孝子,今后日子该怎么过?

6711095903096


一个家庭能养到不孝子的家庭往往都是不懂得教育的家庭,家长过份过份溺爱,使孩子养成一种霸道跋扈,自私自利的性格。这样养出来的子女不知道付出,只是一味索取,俗称“吸血鬼“,“自私鬼““白眼狼“。家长意识到已为时晚矣。

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原则,让孩子学会勤劳

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多让做事情,用过做事可以锻炼孩子,而非害孩子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养育之恩大于天。一个人可以没有才,但绝对不能没有德。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必定是德行不好的人。

一定要让孩子懂得感恩

任何人对你的帮助,我们都要加倍奉还。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没有理所当然的帮助,也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别人给你的帮助都要以其他方式对等还给别人。

一定不要过份溺爱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理解,但要有原则,过份的溺爱,只会让他觉得父母所做都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一个只会索取的白眼狼。

一定不要把所有的钱过早交底给孩子

父母手上的钱,不要过早的交给子女。即使他们经济再困难,再需要钱,也要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你需要养他小,不需要养他老。你一时给钱痛快,但失去经济支撑,父母就再也没有任何话语权。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无法改变,要么找找亲戚帮忙,给儿子一点压力,让他面对人伦与道德扛起孝道。要么请专业律师起诉儿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要么听天由命,认命吧!

所以这个是孝道的问题,同时也是值得反思的教育问题。千万别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吸血鬼。

等你垂垂老矣,后悔为时晚矣!


空空道人解君愁


遇上不孝之子,心态也要放平和。子不教,父之过。子女不孝顺,老人首先要认识到这是自己的过错。因为孩子从小就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一味的溺爱,长大了他就不认为父母对他有养育之恩。如果自己70岁了,孩子应该也不小了,还不懂得感恩。这个时候,再去怎么教育也就晚了。想到自己的过错,自己的心情就会平静很多,也就不要再指望了他能回头了。

子女不孝顺,不要生闷气。生气是没有用的。你再生气,他连一点感觉都没有,气坏的是你自己的身体。本来指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身体不行了,怎么能延长生命呢,所以,生气是不值得的。

要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对老人也有很多的关照,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举措越来越多。现在的老人生活上对维持基本生活总是可以的,即使比子女孝顺的家庭生活条件差一些,但再也不会过那些缺吃少穿有病没办法看的日子了。

退一万步说,就是孝顺的子女,很难一直陪在自己的身边。子女们他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还要抚养他们的下一代。而有出息的子女,还往往都不在身边。除了给你钱,还能帮你做什么。所以,自己的事情,还得靠自己。乐观一些,比什么都好!


最新报道与评论


子女不孝,令人心伤。

子女不孝,有人说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可为什么有的家庭有众多子女,只有部分子女能尽孝,另一部分子女却逃避?是家庭里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作为老人,心里要明白,人都是要老的,会死的,靠谁都靠不住。你把子女养大,是你尽了义务。子女孝顺,说明你积德了,子女不孝,也不要心怀不满,怨天尤人。自己造的业,有何好怪呢?再说,即使子女孝顺,也阻挡不了你衰老死亡,只是在你死亡前能开心一些。有人说去养老院养老。你去养老院看看,有几个老人是开心的。你现在70岁了,应该好好安排自己的后事。如果指望他人(包括子女),那是会落空的。


新安江畔彭泽人


在这里讲故事,我岳父有七个子女,四女三子应该很艰难的把他(她)们养大成人,大家都成家但三个末离开家,因为在父母身边不交生活费,完全靠二位老人退休工资维持十几人生活,不够找女儿借但有借无还,老岳父逐渐老去,后因病去逝,大儿媳首先找公公包和衣服,摸摸口袋是否有钱,哪知到处找片在口袋找到仅剩7元人民币,到再后墓地钱儿子们只给百分三十而剩下的四女分摊,所以老人一定要保留自已后来事,预防生老病死,儿女同样对待,这样能享受自已待遇,否则女儿好说女媳心里不舒服,别人也评论!


结红529


那就用法律解决,如果你不想这样只能进敬老院,可是敬老院也是要钱的,每个月让你的孩子交钱看他同不同意,不同意直接去法院让法律解决。

我虽然是年轻人但是也看到很多老人,能帮忙照顾孙子的时候给你吃喝,等孙子上学了帮不上什么忙了,媳妇就开始各种理由找麻烦,这是很多做父母的悲哀,都要供儿娶媳,老了让人嫌弃,

所以我想说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做父母的一定一定不能把家底全掏了,留点家底如果儿女孝顺,可以当遗产,儿女不孝顺可以自己找归宿

只希望大家都记得谁都会从少年,青年,老年发展,尊老爱幼言传身教,我相信福报自然而然会属于你的。《图片来自白图汇》


三小猪妈妈


养儿为防老,赡养早已经被纳入法律,不要以为不管不顾就能逍遥法外,对待这样的无情无义之人,一定要走法律程序,让法律主持正义,这些不善待老人的,农村亲戚邻居都会看在眼里,如果不想低着头走路,大都不会做出对于老人不管不顾的事情,也有无脸皮之人,但毕竟属于极为少数的,可以首先通过村委会、司法所做民事调解,达成赡养协议,弟兄越多,其实大都是因为相互攀比,如果达成协议,都按照协议公平对待,很多情况下都能接受,事情也可以得到解决。

偶尔也有调解不成的,也自然要对簿公堂,让法律匡扶正义,不管你是出钱还是出力,法律对于善待老人是不会姑息,真正走到这一步的少之又少,但也是没办法而为之,现在乡镇、农村也纷纷建立起来养老院,对于那些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家庭,你只要出钱就行,这样的做法,已经被很多家庭所接受,慢慢的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关于儿子不照顾老人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说出来分享一下吧。


标峰理评论


此话题已多次提出。这说明国人多数都是懒于思考。须知,世间万事皆有因,而有因方会结果。因,不明显。果,却鲜明。所有逆子之父母当自省;我,对自己父母如何?我,正身了吗?我,溺宠孩子了吗?。多想想,你就想通了!。人,凡是自作的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明越清泉


少夫妻老来伴,都七十岁了多难得呀,希望两位老人放下各自的仇恨,多想想对方的好。学会放下。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生活中出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是福是祸都得面对,是好是坏都会过去。与其背着包袱满头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与其烦恼地抱怨命运不公,还不如从容淡定地笑对人生。

放下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学会放下,放下利益、面子、身段、纷争、仇恨、私心、争执等,才会拥有更惬意的人生,才能让自己的陆因为舍得放下而越走越宽。

放下是修身养性的哲学,“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放下利益,你能活出真性情,放下面子才能活出好心情,放下身段才能寻得三两知己,放下纷争和仇恨才能活出潇洒从容,放下私心和争执才能坦然面对一切,怡然自得地面对生活。

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是升华人格的最佳方式,许多事情,放下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好。理解别人的做法,原谅别人无心的过错,尊重他人的选择,不尖酸刻薄,不斤斤计较,不为一点点的不耿耿于怀,善待他人,放下烦恼,用自己的大关和宽容,取得被人认同的快乐。

学会放下是对自己的宽恕。只有放下心中的欲望,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只有放下心中的怒气,才能看到人性的美丽;只有放下心中的不平衡。心才能够自由呼吸。

多少人因为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不肯放下到手的金钱,不肯放下郁积的仇恨而搞的疾病缠身、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为何不能放下呢?过多的身外之物对人来说只是负累,只有勇于放下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活着的美好,用一颗平静的心来享受蓝天、白云、阳光和人间的美好!



农民鸿祯


  • 进养老院(有的或叫敬老院)。五六十年前,也许更久远些,老人们心中都有一句话: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是他们从生活实践中得出的。当岁月到了今天,21世纪20年代,可能有不少老人会有赋予时代印记的新想法:养儿不一定为防老,还是进养老院为好。不是儿子不好,不是养儿孒不能防老。而是,生活上客观需求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样,人的学历、经历、文化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认识也不可能相同,谈不到一块。进养老院,和老哥老姐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聊在一起,开心快乐,所以选择去养老院好。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是依靠。

老杨145554831


这老人是个苦命人,辛苦了一辈子,值望养儿防老,有人侍候,不想养个“白脸狼”,没有人的善良,可恨呀,可恶啊,伤心,痛不欲生……

这怎么办?这样人谁也说教不了,把他告到法院,用法律强制他,出力,出养老费。

这样无道德良心的人,可能事后耍赖的可能,健议法律加上事后监督,据不执行者,应加上刑事管制;健议居委会也渗入管理,对不养老,不孝心父母的震慑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