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为何达不到《寄生虫》的奖项成就?

李依舅


楼主你好!

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佛普拉斯》这是一部看完让人觉得比较丧的电影,影片开头是办丧事,结尾还是办丧事。看完之后,难以不相信佛家所讲的众生皆苦,看起来欢乐的有钱人的人生,虽然是彩色的,但他们实际上都是在单纯的追寻欲望,沉溺在欲望的河流中无法自拔,并且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自己可以沉溺欲望的特权。生活在底层的人,更是疲于奔命的保证生存的基本条件。当菜埔在结尾工厂的废墟中找到肚财送他的色情杂志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也许一切皆空这句话对于菜埔这样的人也许含义是另外一个层面,其他的角色也只能流连于欲望的河流中,佛,对于他们来讲就是空,他们不相信佛,认为佛的意义和佛的身体一样是空的,只有肚财这个内心装满可爱小娃娃的人,渡过了那片水,是不是佛祖渡了他,可能。

本片全程黑白,把善与恶倒置,反讽和黑色幽默也是相当正点。比如,把罪恶的杀人尸体藏在最善的佛体内,极度失败的屌丝,每天只能吃一顿饭的人,花那么多钱夹娃娃睡在飞碟里,满是纯真与幻想。还想帮助捡垃圾遇到的轻生的人。更不要说那些道貌岸然,衣冠禽兽的政界精英了。总得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而《寄生虫》能在美国获奖,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关于富人和穷人,核心是讲资本主义,而美国是资本主义的中心。还表示演员们强大的魅力能让美国观众也很快对该片感到亲切。





创驿站


首先这两部电影都是非常优秀的电影,也是我所喜欢的电影,两部电影也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都是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然后为什么《大佛普拉斯》没有达到《寄生虫》的那个境界呢?其实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第1个原因就是《寄生虫》的导演呢,他其实是属于国际化的一个导演,除了拍这个《寄生虫》之外吧,他还拍了很多其他很经典的片子,像《杀人回忆》《雪国列车》等多部影片,所以他不仅在韩国有一定的名气。另外,就是在国际上也是有一定的名号。但是《大佛普拉斯》的这个这个导演在国际上的名气并没有那么大。

第二个原因奥斯卡颁奖为什么要一次给《寄生虫》4个奖呢?一方面是给这个这部电影的,然后另外一部分原因呢,主要是颁给就是这个导演的。同时奥斯卡盛典也是想要去开拓一下这个亚洲的市场,毕竟关注度高了,给它赞助的企业才多!所以这次是商业行为,目的就是借着《寄生虫》造成轰动效应!所以一般电影即使获得奥斯卡大奖,但是也很难再取得它这样的成绩。

第三个原因呢,就是《大佛普拉斯》它所呈现的这种影片文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众。而《寄生虫》它所展现的呢,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问题,所以它能够引起,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共鸣。这也是他能够获得这项奖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贫富差距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能够体会的。有了共鸣,拿奖也是比较容易!

最后一点呢,就是《大佛普拉斯》拍摄手法也能够对人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很难形成更多商业行为,让更多的人去影院了解,本质属于文艺片的范畴!《寄生虫》这部电影的票房很高,色彩搭配,视觉冲击力也是ok,而且还是商业类型的电影,票房也够高,又有共鸣。所以大家才会如此的安利和推荐!

最后希望中国电影能够涌现出更多像《大佛》这样有张力的电影,这样奥斯卡获奖迟早会是我们的!






影视任我行


大家好,我是3A影视,影视领域创作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从主观上讲,《大佛曾拉斯》并没有比《寄生虫》差。

这个主观,不仅是我的看法,从豆瓣的评分上也可以看出。此时去查,两部影片的豆瓣评分都是8.7分相同。当然,《寄》一度豆瓣历史曾达到过9.1的高分,逐渐在下降,而《大佛》则是从8.4慢慢升上来的,这则说明了某种程度上“近大远小”以及历史可以拉平影片大致的真实水准。

特别是大佛的黑色幽默、黑白夹杂彩色的影像,以及现在还能哼出来的林生祥的配乐,更是让我主观上感觉,感觉被它播到痒处,回味无穷。但这个主观,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华语本身的理解便利以及同种文化的共鸣放大加持。我们可以get到很多只有同种文化同种语言下才能领会的隐晦的嗨点。从客观上讲,《大佛+》确实没有《寄生虫》有奥斯卡相。

其核心原因可以解释为不“普世”。相信非华语母语和了解华人文化的观众,很难去领会《大佛

+ 潜在的华语文化畴点。而《寄生虫》则不然,用主流的表达语言来讲述一个放之东西方皆可能

发生的社会寓言故事,基本上可以说拍摄和制作的很直白,以一种“菁世”的手法拍给西方、东方主流文化圈去看的。就好似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昆曲,高则高矣,终究还是不如京剧那样,可以让大家都听得懂啊。

下面列举几方面:

1、名字上,大佛普拉斯,这个plus什么鬼。我们自然知道是在短片《大佛》基础上加长创作的,直接命名plus,还用“普拉斯”文字表达出来,会是一个很有趣的华语梗。可是外人。。。

2、导演本人作为画外音的配音,夹杂着台普和闽南语方言,听上去好像是拉家常,我们自然觉得有趣和新鲜。可是对于外国人。。。

3、人物名字隐喻的黑色幽默。主要人物穷人分别叫:释迦、菜埔和肚财。我就不知道你用英文怎么翻译出这种中文自带的泥土气息。。。

4、人物阶级的黑色幽默。释迦是一名流浪汉,菜埔白天工人晚上保安,肚财抬破烂的。你这个是歧视保安不是正经工作么?再有两个主人公凑在保安室看黄色图片之类的笑话,大概率也会引起某些评委观众的道德层面不适。。。

5、金装大佛的庄严肃穆感,对比最后诡异的“惚咯”声响,大概率让佛教文化不那么盛行的西方观众比我们更少体会到这些镜头带来的强烈对比性。

《寄生虫》的各种表达和强烈的阶级对比,则相对直接的很。它的重点不是让你去分散精力找那些隐喻而获得快感,而是用另一种直白的荒诞,让观众去震撼。以上,所以《大佛普拉斯》没有《寄生虫》在奥斯卡这么风光,可以理解了。


最后,说起来对比《大佛普拉斯》和《寄生虫》,其实不如去和《罗马》对比。《罗马》也是一部黑白片,并且正好是同一年和《大佛普拉斯》代表不同地区选送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最终获得这一奖项的。


3A影视


非常欣喜题主能把这两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较,自从《寄生虫》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我看到很多盛赞这部电影的评论,寄生虫确实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是很多人的影评超出电影本身,要去把中国电影,中国导演打击一番,说中国没有自由自在的创作环境,中国导演永远拍不出来这样的片子,说实话中国导演拍的比《寄生虫》好的多的去了,《大佛普拉斯》就是其中之一

 

题主的用词非常准确“奖项成就”,从奖项上来看《大佛普拉斯》仅仅获得过台北电影奖最佳剧情长片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这些奖项的影响力远不如《寄生虫》所获得的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的四项奖项, 但抛开奖项成就,《大佛普拉斯》对底层的描绘和阶级的刻画远比《寄生虫》深刻的多。

回到题主问题,因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奖项不在中国,所以文化差异是主要原因,有很多电影中国人都说话,外人压根看不懂,中国导演在技法和艺术表达上不比任何人差,但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现状本身是复杂又难以理解的,而且现在又是被世界主流文化围堵的,这座山十分难翻越,拿娄烨导演《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举例,电影里面有个印象深刻的片段,唐主任家暴林慧后自己报警,警察来了认出他是唐主任的那个搭话,就这一段,不在中国生活个十年八年根本不知道唐主任演的出彩在哪,中国电影处处都是这样演绎,但拿到国际参展,精髓能被理解十分之一都不到。

 

虽说奥斯卡是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但它不是标准答案批改一份试卷,获奖了就黄袍加身十分厉害了,电影的划坏绝不是获奖多寡决定的,我们的观影感受不要它任何光环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寄生虫》非常一般,也仅能算上一部比较成功的商业片,说他深刻,穷人不择手乱和富人冷漠不仁之间社会矛盾?我不觉得,因为它不真实,不真实的东西就深刻不到哪里去,情节设定不合乎逻辑,如果你是电影你的富人,你会蠢到那种地步吗?如果你是电影里的穷人你会穷横到那种程度吗?完全不会,他讲的不是穷人和富人的故事,讲的是蠢人的故事,电影大多数都是虚构的,这没问题,但是你把虚构到离谱的东西,往“深刻揭露社会现实”上去标榜,说不过去。在看《寄生虫》的前一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国产电影《半个喜剧》,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讲猜到结局了,一个事,一帮人知道,一帮人不知道,然后马上有一场婚礼,这样的剧情往后面发展,百分之八十都会给你安排一个大聚会,让矛盾爆发,让所有人都知道,《寄生虫》也是这个套路,一件事,一帮人知道,一帮人不知道,最后在一个聚会上,矛盾爆发,真相大白天下,为什么一定要在聚会上呢,就是为了让你爽,迎合你前面压抑已久的情绪,安排一大帮人跟你一起见证,哇,太爽了,也不说他不好,就是太普通,太常见了,如同公式一样,这种刻画底层矛盾的题材的像早些年《树先生》,《天注定》哪个不比这深刻且更加具有艺术感


李新羊


(寄生虫)这部电影好在;一方面真心为这部电影鼓掌,这绝对是近期最棒的现实主义佳作;一方面又遗憾,这部片子要是中国人拍的该多好。

在楼主看来,这是一部将商业和艺术融合得相当完美的作品。工整的叙事,紧凑又环环相扣的剧情,加上电影对一些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观众极易获得“高潮”体验,没有什么观影门槛。

影片探讨的主题很清晰,是全世界都存在的一个广泛议题——“贫富差距”,或者说是“阶层分化的问题”。

而《寄生虫》则是以一种生猛的、直白的形式来呈现,它在悬疑叙事和故事节奏上近乎完美,极具冲击力

另一面特别迎合中国现在这种情况、所以大佛普拉斯这方面略低一筹。





啃葡萄不吐橘子皮


一部电影的好坏,不是一个奥斯卡就能决定的,没有得奥斯卡就不是好电影了?

《肖申克的救赎》难道不是经典电影吗?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任何一个奖项,但在我看来它就是无冕之王!

张艺谋的《活着》,我觉得那才叫历史、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才叫好电影![赞]比那些什么好莱坞的拯救世界、拯救宇宙的特效片好看多了!

只是历史、文化的差异罢了,但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哈尼德德


这问题有一个基本逻辑,是否拿到奖项,就证明是好片?是否拿到奥斯卡奖,就是有成就?我认为,电影是不可以用奖项论水平的,原因有三:一,巜大佛》和《寄生虫》在题材上有可比性,都是反映社会底层的犯罪问题,但是处理手法各不相同,前者走艺术片路线,后者偏商业类型片风格,很难说两者之间在艺术上有高下之分;二,奖项只能证明制作国影响力,不代表水平高,台湾电影人在国际电影圈的影响明显不如韩国人,韩国电影产业整体的国际化程度在亚洲都是领先的;三,奥斯卡奖的获奖有很大偶然性,《寄生虫》此次的获奖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放在好莱坞历史看,都是一次外国电影逆袭的意外。


涛哥观澜


《大佛普拉斯》这部片是一部十分出色的电影,但相对于《寄生虫》来说,就相对逊色了许多。

首先,黑白片很容易影响我观影。这部片里很多场景又复杂又没有对比,真的会看不太清楚。另外旁白贯穿始终,这种电影内容比较容易被理解,观众也比较容易被说服,表达难度也就更小。对导演和演员来说都很讨好,演员不错,导演也不错,不过都仅仅是不错。我比较惊喜的一点是,这部电影太接地气了。我到过南部的农村,闻过田边夹着粪便臭味的空气,骑摩托车在雨里赶路,但是它展现的比我们了解的更简陋粗鄙,没有滤镜的一个地方一群人一个故事。黑色幽默讽刺的对白还有社会底层的民众生活。

有点意思可以一看,略微有些刻意。不过有钱人彩色,穷人黑白,这个就太幼稚了



LG视频


大佛普拉斯,没有一点颜色没有一点光的苦中努力求一点点乐,却连最后这一点乐都要被剥夺。连自救都很艰难了,遇到同病相怜的苦友用尽力气也就只能给一个不那么冷漠的眼神。

或许这就是命,可是是谁,凭什么轮到“我”,来承担这样的命呢?

相比之下《寄生虫》就只是一个“商业化”之后的底层。细节是反映出社会的残酷冰冷,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并不相通,但也只不过就是这些表面上的、大家随口都能说出来的道理。一个具有偶发性的故事,只是个故事。可能也正是因为没有实实在在的真实感,才让大家没有失去那种安全感,欣赏完了还能津津乐道。

“对他们来讲,不论是出太阳还是下雨,都会有困难,但他们没办法想生命的困难,因为光是生活里面,就有解决不完的困难,社会常常讲要公平正义,但是他们生活之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的,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没力了,哪还有力气去讲那些有的没的。”

这才是真相。




长歌儿是大腿


大佛太文艺,风格也太小众。注定就是高分口碑好得片子。可能会收到小奖的青睐。

寄生虫就是那种能得大奖的文艺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