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覺醒,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

編者按:疫情面前,沒有什麼歲月靜好,總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樂清很多幹部、群眾衝在第一線,有的夫妻搭檔,有的全家上陣,演繹著一曲曲動人的抗疫“戰曲”。

崗位不同使命相同

在蒲岐鎮華一村,有這樣一個家庭,面對疫情,一家三口共赴防疫一線,崗位不同使命相同,只為守護更多家庭的平安。

“疫情一定會被我們打敗,蒲岐加油,堅持就是勝利。”王秀微是華一村網格員,1月26日上午參加村裡召開的防疫部署會議後,立刻投入防疫工作中,對武漢返鄉人員進行統計排查。1月28日開始,她在華一村卡口值守,對岀入人員進行登記、量體溫。

1月31日,有群眾反映華一村一出租房內,有湖北籍人員返樂。她立馬前往,經核查,該對象是從溫州坐滴滴返樂的雲南人,她通知責任醫生前來量體溫檢查情況,醫生要求其居家隔離14天。在此期間,她每隔一日與其電話聯繫,解決其生活所需。王秀微說:“說不害怕是假的,家裡有不到2週歲的孫女,可我是一名網格員,不退縮,勇往直前是我的職責。”

王秀微的兒媳謝傳玲是樂清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的一名護士,疫情當前,她主動申請到樂清市人民醫院特九危重新冠病人病區。2月初,她進入該病區,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下不停歇工作,讓往常最簡單的操作都變得困難重重。

最讓謝傳玲牽掛的是家裡年幼的女兒,“許久沒有見到家人了,許久沒有抱抱女兒了,許久沒有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了……希望團隊的齊心協力,萬民同心,讓這場戰役的勝利號角早日吹響!”謝傳玲說。

王秀微的兒子王崇是蒲岐鎮消防隊員,他在前線保駕護航,曾多次護送隔離對象到集中隔離點。(記者 陳海燕 通訊員 黃宇楓 胡云青)

一家三人各守陣地

病毒來襲,北白象鎮小港村的餘小添一家人選擇“逆行”,用實際行動阻擊疫情蔓延,用自己的愛去守護更多的人。

“90後”餘小添是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溫州市中心醫院南白象院區)感染科的一名醫生。

1月 24日上午,餘小添通過網絡注意到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人數在不斷上升,加之冬季流感發熱與普通感冒發熱的患者眾多,料想到醫院發熱門診的工作量會劇增,便收拾好行李匆匆趕往醫院。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雖然擔心,但一家人還是選擇默默支持,正如他母親所說:“作為家人,我們肯定緊張、擔心,但是碰上疫情,我們覺得有更多的家庭等著我兒子、需要我兒子,容不得我們去擔憂太多,我們要全力支持!”

在醫院,餘小添穿上了防護服與同事們一起接診發熱病人,夙夜奮戰。確診病例一天天增加,他一直守在隔離病房為患者檢查,開導、鼓勵他們,幾個小時下來,護目鏡起了霧,額頭上也佈滿了汗珠。懷孕的妻子因為擔心給他發消息,他也只能隔著屏幕報平安,並囑咐妻子照顧好自己,也要照顧好肚子裡的寶寶。

2月11日,餘小添接到母親帶著哭腔的來電:“小添,你奶奶走了。”從小就疼他的奶奶再也見不到了,堅守崗位十幾天的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因為疫情嚴峻,沒辦法回家盡孝,重新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他又投入到了工作中。每每換班休息的時候,他就會在心裡暗暗鼓勁:餘小添加油!溫州加油!這場“戰役”,我們必勝!

餘小添的妻子範奕佳是南華寄宿學校的一名教師,懷孕的她還衝在前、做在先。範奕佳表示,近期“報表”就是他們的“主戰場”,假期裡裡學生流動性較大,全面排摸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班級的學生名冊,她逐一打電話詢問家長近期的情況並登記在冊,然後統計各種數據,核對後上報。她經常會接到新的任務,然後又按“群裡詢問-全面統計-核對上報”的流程再走一遍。

餘小添的父親餘承新積極響應號召,主動請纓參與村裡的志願活動,加入到疫情防控的宣傳和排查工作中,協助社區、村級幹部輪流值守卡口點。

餘承新坦言:“看到鄉鎮幹部最近這麼辛苦,他們也是冒著風險奮戰在一線,我們能為他們分擔一點是一點!”(記者 鄭望喜 通訊員 陳妮雅)

葉彩娣:“十項全能”網格員

葉彩娣是龍西鄉仙人坦村的網格員,同時是黨員、巾幗志願者。疫情來襲,她第一時間在戰“疫”一線掛帥當先鋒,日行三萬步,挨家挨戶講解疫情防控知識,排查市外返鄉人員。

“新型病毒惡浪濤,齊心協力心一條,白衣天使最可愛,逆行前線逞英豪,萬眾一心救同胞,花開春暖在明朝……”這首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順口溜,創作者就是葉彩娣。

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一直熱愛文藝,業餘時常會給龍西的山水景色創作生動的打油詩。想到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是提高群眾意識,她腦子一轉,很快就創作出了一首疫情宣傳的順口溜。在走村入戶宣傳時,她就給大家一邊念順口溜,一邊倡議大家加以重視。

在村裡,她排查、巡邏、測量體溫、訂菜、送菜、買藥、送病人、傳遞信息,每天為組裡343人測量體溫,早晚兩次,風雨無阻,駐村幹部稱她“十項全能”。

前陣子,村裡有一名密切接觸者結束隔離期滿回家,因要繼續居家隔離,生活物資告急。葉彩娣得知後,二話不說,冒著大雨去後山自家菜園裡摘了一麻袋的蔬菜。當她把菜送到對方家門口時,她藍色的網格員制服已經溼得可以擰出水來。

剛返回家中換好衣服,她的手機屏幕又亮了起來:“彩娣,幫我買點胰島素”“彩娣,幫我買幾斤豆腐”……一個多月來,她的兩部手機每天都會收發無數信息,一天起碼要充兩次電。

面對村民的需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開著她的小車逐戶送藥送菜。遇到緊急情況時,她飯都來不及吃,就匆匆換上防護服送村民去醫院,有時候回來已是深夜。 (記者 蔡甜甜 通訊員 史亞琪)

幹金龍:“黑臉”幹部辦法多

2月21日一大早,清江鎮渡頭村駐村幹部幹金龍早早帶著封條來到村裡,根據手機裡存有的最新監控照片,核實村民聚集情況,兇巴巴地把村民勸回家:“道路卡點撤銷了,但我們村是重點村,還是要‘硬隔離’。現在還是防疫關鍵期,都快回家去!”一個上午,他貼了十來張封條(該村2月15日起針對擅自出門的村民進行口頭、紅色、封條“三警告”)。

“現在正是大家蠢蠢欲動的時候,這幾個帶頭的更要嚴重警告,跳過口頭警告和紅色警告,直接貼封條!”他“黑”下臉來。

據瞭解,渡頭村這五六日共貼出約300封條。除了警告村民外出,還有230多條被一一貼在了出租房的單間房門口。

接著,他來到渡頭村村樓,該村黨員、網格員、巾幗志願者組成的紅色代辦小隊正在分揀生活物資。該村位於清江鎮中心,是清江中心菜市場所在地,菜場休市後,該村紅色代辦員統一代購生活物資,但本村的個別商戶還是會私自為村民送貨。機智的幹金龍早早地手寫好一張商戶聯繫方式單,他說:“我們原先一個個電話打過去,警告他們不準私自送貨。但很快發現,堵不如疏,治理不如懷柔,商戶有貨,就讓他們也加入我們的紅色代辦隊伍。既規範了人員流動狀況,節省了執勤幹部的人力,又解決了商戶滯銷問題,大家的物資也更加豐富了。”(記者 陳清清)

周星法:一個月沒見到兒子

為村民送菜、卡口值守、電話對接防控工作……一個多月來,城東街道後所經合社駐村幹部周星法總是忙不停。

後所經合社是城東街道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該經合社居住人口有7000多人,外來人口集聚,疫情防控任務較重。周星法與村幹部們連續加班加點,通過實地走訪和致電聯繫,第一時間就把人員底數徹底摸清。

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後所經合社實行了全封閉式管理。周星法帶領村幹部和黨員志願者們以黨員網格為戰,層層壓實責任,全面做好宣傳。每隔50米就有一個黨員志願者,點面結合,形成輻射圈,勸導村民居家。為讓居民安心居家,後所經合社成立了送菜小分隊,把貼心服務送到每戶的家。“管人先穩心,做好村民的服務工作很重要。”周星法說,把新鮮蔬菜送到村民家中,雖然比較辛苦,但為了大家的安全一切都值得。

周星法家住芙蓉鎮,以往上班都是樂清城區和芙蓉鎮兩地跑。此次為專心投入一線的防控工作,他從正月初一至今,一直以單位為家,9歲的兒子近一個月沒看到爸爸,父子倆只能偶爾抽空打個電話,但往往沒講幾句話,周星法又要忙著溝通工作了。

即使由於長期在一線抗疫被要求隔離期間,周星法也不曾停歇,一直通過電話、微信等遠程方式對接有關工作。在“熬”過隔離期後,他又重新投入工作,近期積極引導村裡的黨員幹部給孤寡老人及生活困難戶們送去慰問品。(記者 陳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