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太极养生
这分两个层次讲
1--健身的话是完全可以自学的。最重要的就是多看看太极拳的经典书籍。不要看现在什么一般的书,容易走偏。看经典的书甚至比你自己去找老师有时候还好,为什么呢?很简单,一般的老师比那些经典作者相差太远了,他们手把手的教很可能都是错的。现实中哪里有那么多明师?有你哪里又遇得到?还有一个,太极拳是减法,不是加法,所以还很适合有武术天赋的人自学,只要把松学懂了,完全可以自然而然出功夫。你真的讲究多了,反而就不是太极拳了。太极拳是自然拳是合道的拳,大道至简。复杂的都是人造太极拳。现在乱七八糟的太极理论那么多,古人哪里会有?一句话,把松搞懂了,自然而然出功夫,健身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太极拳的一切都是由松入手慢慢自然产生变化的,比如松沉园整四个层次,只要松对了,后面三个层次是自然从身体里面生长出来的,根本不用穷讲究。就像你种个苗,只要种对了,他自然会长大的。所以健身的太极拳是自然拳合道拳也是减法,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功夫了。现在强调必须拜师讲究身体结构的,还有什么太极十年不出门的都是骗培训费的,真功夫要是练个十年才出门那古人还练个屁啊。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功夫肯定比假的快,否则还怎么称为真传?
2 刚才说了健身太极拳,现在说说技击太极拳,自学就不行了,很简单,技击必须有喂招有实战,有交手等等,一个人肯定不行。这个问题就简单说到这里。
风麟遇
千万不要自学,如果没有基础就自学,基本上就跟学做操一样。
我是从2013开始练太极拳的,刚开始想减肥,也想自学,跟着视频做动作,做起来一点尽都没有,一个人学拳没气氛,找不到前进点,也就放下了。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太极拳老师,他让我跟着他一起学。第二天就早早起床跑到练功场,跟着他们比划,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的找到感觉。每天又能跟师傅们交流,相当于是在学习中也为生活找到一份乐趣。比起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跟视频练要有兴趣得多。这是自觉所不能产生的快乐。
我认为自学有几个不好地方,做为太极爱好者分享给大家一下。
1、在自学时,我们找不到每个拳架所包含的内在含意,也就是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到了动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显而易见,没师傅讲解永远都不知道另一层意思。
2、在自学时,找不到动作要领。拳的样子做对了,但在意、气、劲这方面没人讲解,也是自己悟不出来的
3、在自学时,也就是最最最糟糕的事,不会拆拳。
4、自学时,是自己一个人在练,错误的动作自己也看不见,如果在外面跟师傅练就不一样了,哪里错了,会有人指点纠正。
最后我想说的是,独学而无友。找一个懂太极的师傅跟着练,慢慢悟出道了,才自己摸索成长。
太极边缘人
太极拳完全可以自学。我就是自学成“才”的最好说明。开始自学太极拳那是7O年代初,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邻居他从外地出差回来,知道我喜欢运动,给我带了一本简化太极拳24式,我如获至宝。那时还在上学,我是起早贪黑,抽时间学习太极拳。先从文字再到图例,认真地学仔细地看。就这样能依葫芦画瓢了。但说实在,按照太极剑的拳理和动作要求,肯定有做的不到位的。但作为锻炼身体应该可以的。现在自学太极拳,应该好学多了。现在不光有图书,还有视频教程。电脑、手机随时可以上网查看。后来有了这些视频指导,我自我纠正了简易太极剑24式,还自学了42式太极剑竟赛套路,32式太极剑和49式武当太极剑。现在每天都坚持练习,其乐无穷。我认为,自学太极拳,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要你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去学习,去体会,再看看视频,很快就会做起来。二是,坚持。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会前功尽弃。三是,勤学苦练,笨鸟先飞。练太极拳要勤奋,要刻苦。多练多体会,动作才能记得住,也才能规范。拳谚上说: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此外,要想练好太极拳,还要练好基本功。比如柔韧练习,每天练习前,要在热身的基本上,压腿拉韧带,然后,踢踢腿。还有腰的柔韧性也要练习。只要持之以恒,你就能练好太极拳。当然,要是想参加比赛,最好还是要进正规培训班,请拳师指导。
有空乐
太极拳自学很难,除非练者有极高的悟性。
如果只是学几套拳架套路这很容易,从广场上公园里的太极队,网上的视频中就可以学到,但拳架套路只是太极拳系统功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内容,所以那种以为学会了某种套路,就是学会了太极拳的理念是不对的。
太极拳自学难,难在是否能正确理解拳理上,太极拳理,源自"易"理,即阴阳五行学说,(太极图所含的哲理),不明白拳理,太极拳运动的许多矛盾便无从解释,比如动作的松与慢,推手散手的舍与随,练功的无为与有为,养生与技击等等。正是因为对拳理的理解不同,才有了如今太极门派众多的现像,孰对孰错?有师承尚难保证所学拳法正确与否,何况自学。
太极拳技击功能的练法,由最基本的基功静功开始,步法,身法,手法,眼法,(太极十三式)套路拳架,推手,散手,闪手(凭空接劲)环环相扣,来不得半点马虎,且功成时间漫长,若无明师言传身教,时刻提醒纠正,极易误入岐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决不是虚言。
一些老拳师,大师,宗师,名师在与MMA选手的对抗中落败,且在实战中发挥不出任何太极招式,乱打一气,甚或无招架之功,足以证明其练拳理法有误,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大师都有师承和自悟自创,然而数十年的功夫在时间短暂的实战中(几秒钟至一两分钟内)被外家搏击功夫否定,你说太极拳难不难?能不能自学?
结论:太极拳养生可以自学,而真正的太极技击之术若自学是难上加难。
上善若水125944379
太极拳可以自学!
本人最有发言权!我的套路动作大多是跟着邻村老太太学的,她本人是自学的。以前,我们这里是农村,人口流动少,消息闭塞,想学拳,只能靠买几本书自学!
所以,在后来练拳的时间里,我们会不断根据体悟,看过的书,或者视频讨论遇到的问题!如今有网络,可以搜索关注的问题,只要用心,是可以自学的!
自学是事倍功半的事情,辛苦缓慢!但这都不是事儿!最大的问题,可能你练错了,自己还不自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不适症状,为时晚已,无法挽回!这或许算走火入魔吧!就像乔峰,慕容复的父亲。
为避免错误,一定要按照孔子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心谨慎对待,或可过关斩将,有所成就。
太极拳是人创立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只要努力学习,动作合规,明了拳理,在找不到明师指点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学的!
当然,有明师指点,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如同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开始的,真是求之不得啊!
百川恋大海
我学练太极拳将近20年,完全自学成材,靠读书、光碟,开头难,请教"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实说打拳多如牛毛,真正的高人大师少如牛角,有的教练主要教的肢体动作,跟师傅学,理论不行,恐以误传误,俗话说学拳容易改拳难,掌握真正的太极拳真谛,难!有些貌似高手大师把太极拳讲的玄学,其实是伪太极拳,说什么学太极拳要大专以上文化,排斥中老年"乡里巴人″。什么"太极操″啦,什么"广场舞″啦,什么花拳绣腿″啦,挑鼻子竖眼。我的体会是练太极拳最重要是贵在坚持,三分练拳架,七分悟,太极拳博大精深,综合医.哲.武.禅.体…,每天有悟感,学到老,学不了,不要追求花架子,一百人有一百样太极拳和一百人的理解,而且人生每个年令段要求不同,年纪大了,蹬腿越来越低,下势越来越高,主要是健康养生,长寿不老(松)!其它都是过眼云烟,陈云同志晚年就专练太极云手。太极拳爱好者強调太极拳规范,不要刻意追求"精气神″"一口气″,"大小周天″,任脉督脉经络,弄不好容易走火入魔,那是"大师″级,传人后辈和专家的事,"阳春白雪″少数人的东西,至于武术拳术,不宜竞技项目,主要是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特别是中老年健康与养生,北京奥运会列为群众表演项目,而且"冷兵器″时代太极拳武术功夫打天下早已不复返了,现今赋予太极拳真正意义仅仅是"增强人民体质″的内容!若有朋友圈几个拳友,切磋拳术,交流心得,互相帮助更好。
"大道至简″,太极拳好处多多,学太极拳难也不难,所以嬴得广大中老年朋友喜闻乐见和青睐!
王方显才
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自已学的,太极拳这门知识和技能也不能例外。当然,这里偷换了一个逻辑概念。也就是你自己不学,别人学了是不等于你学的。换言之,知识和技能不“自”学,难道别人学的知识和技能会是你的吗?那是痴心妄想。哈哈哈!
太极拳是可以“自学”的!但不可以盲目、不用脑子和不加勤奋地“自学”。
看视频、看书,也是可以知太极拳其一,但不可知太极拳其二。因为,学习太极拳首先得明拳理,得先从最基本、最规范的要求入手。
什么是拳理呢?我们看太极图,它由两条黑白小鱼合在一起,一条鱼头紧跟另一条鱼尾,两黑白眼睛对望,简单的图形摆出简单的道理,就是“阴阳互依”,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再做一实验,把太极图快速旋转,眼前会出现一全白的圆。
对比着再做另一实验,将圆盘等分出七个三角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满赤、橙、黄、绿、青、蓝、紫,然后把圆盘快速旋转,七色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全白色圆盘。
简单的实验不简单!原来,白色并不是单调的颜色,而是藏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甚至更多色彩。
当然,把旋转的太极图和七色图停止下来后,它们又都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
学习太极拳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阴阳转换或虚实转换)是最为简单的太极拳拳理。
明白了太极拳简单的拳理,我们学习太极拳就应从最基本或最基础处入手。
站桩(浑元桩)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基础。
要站好桩,就必须按照“舌抵上腭(搭雀桥)、下巴微内收、面带微笑、虚领顶颈、沉肩坠肘、含胸拨背、松腰落胯、膝盖微曲(不过脚尖)、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立身中正、涌泉穴窝起、百会穴向上领起、尾闾前移”这些基本要求去做好。
要站好桩,不仅要明白上述道理,还得把这些道理运用起来,并时刻体悟之,把这些道理通过自己体悟后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后,便可以继续前行并走进分阴阳转换了,所谓阴阳转换又叫虚实转换。比如说我们两脚平行分开站立,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之间,此时我们的两腿承受同等的重力,也就是两腿都实。当把身体重心偏移到另一条腿时,两腿立马就可以分出一实一虚了。承重之腿为实,另一只就是虚了。身体的重心在两腿之间转换时,也就是两腿的虚实在转换。不过,太极拳的虚实并不只反映在腿上,太极拳的虚实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它可以在腿上、腰上、手上、肩上、上中下三盘,在一动一静中和在开合之间。
站桩也分虚实,其虚实主要反映在上(腰胯以上)虚下(腰胯以下)实,也就是多们常说的“上松下紧”。
站桩是练好太极拳最好最基本最实用的筑基功之一。
而太极拳的拳架习练也是分清虚实或阴阳最有效且重要的方法。
以陈式太极拳“六封似闭”为例。
上接“揽扎衣”式。
揽扎衣:两腿成右马步,身体重心偏右脚,也是我们常说的重心三七分。两膝撑开,圆裆开胯。右手向右前方打开,左手放在左腰胯处。沉肩坠肘,两肩打开,右手指尖低于眼。立身中正,松腰坐胯,右胯有折叠之意,左胯架住。右手有向右前用力之意,背向后拨起。
现在开始做“六封似闭”的动作了。
左手从左腰胯处由下向上去接右手,
两肩由开向合处走(阳转阴),两手两肩合住后,移动身体重心,重心由偏右脚向偏左脚移动,两手同时向下划弧(注意2点,1手是被动的;2注意上下相随),当重心移到位后成左马步,两手的位置正自己裆的正前方,眼睛随手走。左胯有折叠之意,右胯架起此时,立身中正,松腰坐胯。
至此,要转腰胯了,腰胯向左约转45度角,同时两手由下向左上方划弧,左手撑开掤起,右手向左成挤势,注意左手在右手的上方,左手与肩同高,保持沉肩坠肘,眼睛随手走。
之后,身体重心又开始向右移成右马步,同时两手回收至左肩与脖子处,两肘对拉,两肩微开,眼向右前看。立身中正,松腰坐胯,右胯有折叠之意,左胯架住。
收左脚向右脚靠,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脚尖点地成虚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立身中正,松腰坐胯,右胯有折叠之意,左胯架住。腰胯微向右转,身体重心微下沉,同时,左右手向左向右螺旋朝斜下方按出并力达手腕。左右手按出的同时,注意保持含胸拨背和背有向后靠之意并与手形成对拉之态。
至此,“六封似闭”这一动作完成。
说到这里,看似复杂的太极拳拳理,一旦明白其中最基本的道理,太极拳的神秘面纱也就可以一层层给拨开了。
只不过,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不愿去动这个脑筋,不愿去吃这个苦,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太极拳练习者很难遇到一个太极拳能做能讲的“明师”。还有就是有句话在说“穷读书,富学武”,遇见真正的好老师,他或她的收费可是很昂贵的哟!
所以,自学太极拳不是不可以的。但切记不可乱练啊!而且要虚心好学,以能者为师,不耻下问的同时也要上问不羞。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最后,如果能遇到一个心怡的太极拳老师,那就是烧了高香而得到的。
祝君好运!
黄山一片云
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何要学太极拳:是一时兴趣还是只想学点招式活动活动健健身,还是想要学到太极拳的精髓?
本人三十年的实践体会不一定对,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太极拳表面看去只是一些慢不经心的动作,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感觉。而一旦介入进去,便会感到若按要求去做却一时不易达到。所谓‘慢功出细活’,太极拳的缓慢柔和只是一种状态和训练方法,目的是要达到周身相随,一动俱动,一静俱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甚至是动就是静,静就是动的境界。
就像流水,或静如处子,或动波涛:或曲折回环,或奔腾直泻……上善若水。
似乎《道德经》中关于水的境界正是太极拳的追求。
太极拳所承载的不仅是拳术,还有文化,还有境界。至于和中医、气功等的联系就不须多言了。
总之,对太极拳有兴趣者,必须明确方向,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所想。所谓‘法不择人,人在择法。’任何结果都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可比性。
太极叶剑青
可以呀,就看你能不能体会到正确的“松柔”感觉。
我一同事,50多了,平时从不锻炼,忽见其练太极拳。惊诧中询之,其看光盘学的,主要谈的,是对松,静之感受。其为了练好太极,甚至辞去工作(已退休了)
周边多见练太极操者。
吾同事却真见其松柔之势。
其实,不管学什么,体会到正确的感觉,才学得进,学得好。
中国古语有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无论何事,乐在其中,就能做好!
说个反面教材,中国男足者,乐在吃,喝,玩,嫖中,指望这样的人能踢好足球,只能,呵呵呵了。
故,学太极者,不是你的姿势有多么的标准与优美,只有内在感觉对了,才是真太极。
太极是什么,是生命的自性,不是追求姿势的完美而能找到的。
而且,只有内在感觉正确了,那姿势才会真正的完美无缺。
吾同事便是
顺便说一下,生命之自性,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比如,你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乐在其中(有时并不是为了赚多钱)这就是生命之自性。
诸君若怀疑此说,可参见成语“庖丁解牛”。
齐物行者
太极拳其实就是一种体操锻炼,因为它的古老世代相传,被很多人接受。它的内在修炼,气功的应用。这一点的突出表现,人们仿效太极拳的运动。功到自然成。哪有那么多人有这种天赋,太极拳漫长的岁月开始了唯利是图的小人的赚钱工具,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被注入到太极拳运动。记得一次打拳台上,一代太极拳宗师被拳手打倒在拳台上。
關鍵字: 格斗教练打假中国武术 经典 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