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二你们当地都有什么习俗啊?

花晓素儿


大家好,我是在河南驻马店,俺家这个地方二月二是这样过的。第一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人们要去理发,图个好彩头。第二,二月二,蒸布袋条馍,如果男人能吃上几个布袋馍馍,表明身体好,干活有劲。第三,在农村院里,要用土木灰撒上几个大大的圆圈,圆圈里面再放上粮食,预示着今年大丰收。各地风俗不一样,不管是什么风俗,都是希望来年丰收,希望身体健康!谢谢大家啦!





清泉明月的幸福生活


问好!

我居住在山东省的农村地区。我所了解的我们这里的二月二习俗如下:



首先是用草木灰围粮囤。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还清晰地记得我小时候,早晨起来,看到院子里和屋子里都有父亲用草木灰撒成的灰色圆圈,母亲告诉我说这是粮囤和钱仓。
圆圈有的是一个圆,有的是大圆套小圆,旁边还立着一架灰撒的梯子,一格一格,我沿着梯子,一步步走近圆圈中心,相当于爬进囤里去。我喜欢来来回回反复“爬上爬下”。这个游戏,就像小孩子玩跳房子。
圆中心都有一个新挖的、又被土埋起来的小土坑。我好奇地扒开小土坑,看看里面是什么——原来里面埋着的是小麦粒、玉米粒、豆粒、高粱粒等等五谷杂粮,还有硬币。
当时只是感觉好玩,现在回想起来,才深深地感受到父亲撒灰囤,是希望家里大囤满,小囤流,充满对富有生活的企望。


其次,就是吃炒豆粒。母亲说炒豆粒是“炒蝎子肚”。这是我最喜欢吃的。也是二月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母亲炒的豆粒又香又酥,豆粒越嚼越香,常常吃起来就停不下嘴。至今回忆起来,还好像齿颊间仍有余香。现在蝎子已不多见,但是我认为这是对人身安康的一种祈愿。


另外,就是剃龙头。二月二,龙抬头。理发,就是剃龙头,母亲说是“理赖毛”,希望我不生病,不生灾。这仍是对身体安康的一种期盼。
最后,祝亲爱的朋友们二月二安康吉祥!

世俗流利说



在我们那,二月二前一两天,会去地里割艾叶草回来晒干,然后,二月二当天会把它做成一个火把;家里会买猪肉回来,拿艾叶草和煮熟的整块猪肉,去拜庙;拜完庙回来的时候,会把艾叶草点燃(要有烟出来,但是不能带火苗)一路拿着回到家,把家里黑的地方(比如:牛棚、猪窝)都用艾叶烟熏一熏,希望把蚊虫赶走,夏热来了家里少点蚊虫;

爱漂亮的女孩子,这天去找会打耳洞的老人,帮忙打耳洞;打耳洞是免费的,但是打耳洞的老人,得用新的缝衣服针;然后把针和线穿过拿去拜庙回来的肥猪肉,这样才能给小女孩子们打耳洞。


我那当地的习俗就是这样的,你们当地的习俗是怎么样的呢,留言给娇姐哦!

在此,祝大家身体健康!


娇姐77767


我是山东农村的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二月二这一天给孩子理发,二月二龙抬头嘛!有一个好的寓意。
还有就是用蝎子土


炒豆子,记得小时候每当二月二,我们都会提前去挖蝎子土,把豆子泡好再晾干,一块用大锅炒炒炒,等二月二这一天小伙伴们把豆子装在口袋里,见了面分着吃,想想都好幸福啊!
不知道你们那里是什么习俗呢?


天边の云(⊙_⊙)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二月二,就起的早些,拿个小棍敲梁头和门枕:

二月二敲梁头,大圈满小圈流!

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

还要用草木灰撒几个大麦圈,寓意丰收年;

还要用草木灰撒在房前屋后的墙根边,用来防虫;

早上还要煎馅食饼吃,说是把蚰蜒的爪子给煎了,就没有蚰蜒了;

最重要的是给小孩子剃头,寓意龙子龙孙龙抬头!



用户58532186354


在我们豫东地区农村,关于二月二的习俗还真不少。

“二月二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说明了二月二是中国传统节日,因此,全国各地习俗丰富多彩。

一、剃龙头

过去,讲究正月里不能剃头,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老百姓过大年前,都要剃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特别是有舅舅的小孩子,正月里剃头被舅舅看见会不高兴的。

出了正月,到了二月二,一个月没有剃头了,头发长长了,在龙抬头的日子里理发,也是为讨个吉利,沾一些龙的吉祥喜气,祈求鸿运当头,有一个美好前程的寓意。

二、围仓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在这一天的傍晚,家里的大人们都会带着孩子在自家的院子里、场地里“围仓”。


掏出来厨房灶台里烧火做饭剩下的草木灰,用扬场的木木锨铲满草木灰,从圆点开始,围着圆点用草木灰“画”出一圈一圈的圆形来。院子、场地大的,在大圆圈的四周,还可以多画几个小的圆圈。然后,再在每个圆圈的中心位置,挖出来一个小坑,埋进去五谷杂粮。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粮仓”,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

三、农事节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使耕牛”。从这一天开始,农村就要逐步进入农忙季节了。“春雨贵如油”,春天是农民播种的季节,而春季又多风少雨,倘若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大丰收。二月二是与龙有关的节日,龙掌管着雨水,因此,这一天人们敬拜龙,祈求龙能够保佑他们风调雨顺,来年大丰收。

四、敲碗碴

二月二傍晚,村里的孩子们都会拿出来家长早已准备好的碗碴子,三个一群,五个一簇地聚拢在大街小巷,一手那一块碗碴子,有节奏地敲打起来。一边敲打,一边蹦着、跳着、唱着:“二月二,敲碗碴,十窝老鼠十窝瞎。二月二,敲碗碴,蝎子蚰蜒不回家”。

二月二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冬眠的昆虫包括毒虫活动开始频繁。据说,小孩子们二月二敲碗碴,可以避免蝎子蜇人、蚰蜒爬进耳朵、毒蛇咬伤等伤害。

过去,在没有电、没有任何玩具的情况下,大人们为孩子利用碎碗碴,经过打磨加工,制作成小孩子们玩耍的玩具,满足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儿时的敲碗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幸福的回忆。


五、煎腊肉

过年煮肉的时候,人们要留下来一块五花肉,放进一个瓦罐子里面,用咸盐腌起来。还要留下来一个过年时蒸的馒头,预备着二月二这天吃。

二月二这天,人们拿出来春节留下来的腊肉,切成薄片,挂上面糊煎着吃。把春节留下来的那个馒头,用水泡开,再加进点白面,摊煎饼吃。老百姓认为,只有吃了煎腊肉,大年才真正过完了,应该收起贪玩的懒散心,投入到春耕农忙中来。

六、“要好”

要好即要媳妇。在农村,订了婚的男方家里,要想为儿子在今年结婚办喜事,就要在二月二这天,拿上礼物,到女方家里去要好。女方父母看到男方父母这天拿着礼物来了,就会明白是打算今年为儿女办理结婚。如果女方家长同意今年嫁女儿,就会答应下来,那么,男方父母下一步就可以选择儿女结婚的吉日。如果女方父母没有今年嫁女儿的打算,就会趁着这个机会,告诉男方父母。男方父母要想让儿子结婚,只能等待来年二月二再到女方家里去要好,要媳妇了。


守望写作小园


老麦与诸位先来掰扯掰扯一个问题呗,那就是二月二的来历问题。

民间之于二月二有诸多的传说,总结下来说的比较多的有几个,一与三皇之首伏羲有关,伏羲对于农耕特别重视,每年二月二,伏羲都会御驾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个传统就流传了下来。所以,二月二也叫:春耕节,农事节。意思是这一天,即将开始农耕了。

既然农耕开始,自然少不了雨水,于是紧接而来的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因为自这一天,青龙结束了蛰伏,开始一年的行云布雨。人们认为,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所以在这一天要敬龙祈雨,而后就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

而这一天,也有着诸多的习俗,在老麦老家,除了吃炒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这个习俗,还与一只违逆天条,不忍百姓受苦,私自降雨的龙有关。玉帝囚禁此龙,并颁下法旨: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感恩龙王恩德,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炒豆——金豆开花,龙王得以免罪。


在老麦老家,这一天还会撒草灰(也就是灶房里做到烧柴的灰),把灰撒在门前——拦门辟灾;撒在墙角——祛除百虫;院子中间用灰撒出一个个圈圈,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称作“打粮囤”,象征着五谷丰登。

当然还有习俗,二月二,剃龙头。在这一天理发,以求一年的好运势。


老麦说说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早在昨天晚上就有同事笑着打趣让今天抬抬头。



传说中今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表示一年里春季到来,万物开始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春耕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也称春龙节。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过“二月二”的习俗。 到了这一天,每个地方的习俗好像都有点不一样,同一个寓意的活动,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形式不同,但主要的习俗还是理发(剃头)、吃美食、祭龙神等离不开。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传说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


下面就说几个“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看看跟你家乡的习俗是否一样? “二月二龙抬头”,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天理发会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在这一天去理发店理发的人会比较多,基本上这一天去理发都要排队。孩子们都要“剃喜头”,保佑健康,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要“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能带来好运。我想全国大部分地区,这一天都要理发的吧。不说啦,我出去理个发。

期待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讨论互相提高、朋友们可以在下方评论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谢谢阅读。


独孤博文


今天是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着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此时节,大地反春,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祁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因此,二月二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我们汉族民间传统文化节日!


今天这种日子,很多人都会去理发店理头,预示着会有一个好的开始,从头再来!


知心爱人6331


古代济南府过二月二主要是打灰囤,炒蝎豆,熏虫儿。

济南:仲春月二日,打灰囤祈谷,食煎饼,炒蝎豆,熏鼠。

历城:仲春月二日,打灰囤,逆女归宁。

章丘:二日,布灰为囷仓形,实以麦豆,名曰“填仓”。

长清:二日黎明时,各家庭中及场院内以豆萁灰作康囤形,内撒杂粮,谓之共宜五谷,亦有燃爆竹者,各庄不同。

平阴:二日,谓之“龙抬头日”。以灰圈地作仓囷,内置五谷,覆以砖石,三日后始扫地去之。食煎饼,炒黄豆。

淄川:二日,引龙,填仓。布灰作囷,纳五谷于中央,覆以甓,占丰年也。

济阳:二日为“春龙节”,打灰囤预祝丰收,故农民以此日为“龙抬头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