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轻阅读时代,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了?

谢小呆照实说



戴家圩


看到这个问答,真是一言难尽!

以前年轻的时候,特别爱看书,记得小学时候借到同学的《高玉宝》,看的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因为答应第二天给人家,当天通宵就看完了,那时候还没有电灯,还是油灯,可想而知是多么爱阅读,静静的读,静静的感受,静静的感动!

再后来一次借到外甥的《射雕英雄传》,也是因为要急着还给人家,挑灯夜战不止,二个通宵看完了还是意犹未尽,余味悠长!

这几年,玩手机,聊微信,看头条,不亦乐乎,已经忘了阅读了,前天和老婆说很多字认识,但是单独写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了,成了认识字的文盲!

以前很多书来来回回搬家已经丢的差不多了,最近又买了不少书,特别是中外文学名著,可是不知道怎么了,总不能安安静静地读着,也是有时间也是想读,就是读不进去,不知不觉就来到头条,进去西瓜视频滑来滑去,对联翻来翻去,点赞上上下下,一本《红与黑》已经看了差不多二个月了还没有看完,悲哀啊,这还是爱看书的我嘛?

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了,坚决不能丢了这个爱好,不然就没有灵魂了,最后会魂都没有了!


美润美幻


说起来确实惭愧,每每看到央视主持人董卿老师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总恨自己读书少,知识储备不足,更不能像人家那样那么有思想、有逻辑、有条理的进行表达,收放自如。

我虽然也比较喜欢文学,大学期间经常阅览一些书籍,整理稿件,在我们学校广播台投稿播诵。但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到2015年,由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文学没有直接亲密的联系,又加上平时工作很忙,还要照顾家庭,真的有将近十年时间没有好好阅读一本书了。

不过还好,在2016年,自己从事了自由职业,有幸接触到了周易传统文化,现在潜心研究易经,大大激发了我的兴趣,让自己找到真正喜欢的职业,自此笃志好学,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自己也研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可谓受益匪浅。

就像问题所说,现在是轻阅读时代,之所以很多人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书籍,也是时代进步的原因和客观体现。现在手机、网络等非常发达,生活节奏也特别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已经没有那么局限了,大大超出过去的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变得异常广泛。仅仅从手机客户端来讲,就有今日头条,樊登读书会等等各种阅读博览的APP,供人们在短暂的休闲之余去获取新闻资讯。

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在舞台上侃侃而谈的学者,所以还需要博览群书,摄取更多广泛的知识面,不然在大家面前,真的是没有墨水,会耻笑于大方的,所以接下来,自己订阅了比较喜欢的杂志,比如《青年文摘》、《读者》、《牧野》等等,活到老学到老,更上一层楼。






周易研究与应用学者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小时候喜欢看童话故事,童话里的故事情节很是唯美,也占据了孩童时代的心里,明白了一定要做个善良的人,不要做恶毒的皇后,坏人终究没有好下场,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幸福的回报。童话书看的多了,对我的影响是要做个善良励志的人,不能贪慕虚荣,同时对我写作文帮助也是非常大,写作文要条理清晰,情节生动,最终感人至深,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耐人寻味。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不多,然而,我们虽忙于工作,在社会这个大家庭还是要努力去学习,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历史故事、天文地理都可以去学一学,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小编我也要认真开始读书了,最近读的是《上下五千年》。





仪征升力土工膜厂家


很久了,真的很久了,上一次看完一本书还是10年前,读的是搜神记,一本玄幻类小说,挺多本,写的不错,用了大概一个多月看完的。

因为现在有手机,很多书都是看个大概,没有认真去阅读了,而且手机里有很多新闻都看不过来,更别提书了!


中国真话人


一直坚持读书,因为自己是教中文的大学老师,所以算是兴趣与专业的合一。最近读胡适的传记。胡适是一个很会写文章的人,他的传记以《四十自述》为代表,当然如他的中国哲学史一样并没有写完。《四十自述》有一篇《九年的家乡教育》,最初发表在《新月》杂志,写于1930年11月21日夜晚。

文章回忆儿时的读书经历与母亲的教诲很感人。其中写道母亲受人欺负而忍气吞声含恨茹苦,让胡适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文章结尾胡适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写到这儿是动了真情,我也一直怀疑胡适回忆至此是不是流下了眼泪。因为纵观胡适绝大多数文章风格,一般是理性明白清楚,很少这样感情直露,就算《四十自述》后面章节的写法都是渐趋理智。


民国滋味


2014年以后开始匆匆忙忙地进入两人世界、三人家庭、N人“生活”圈,几乎没有过长时间地一个人独处,所以有了好几次和别人说起我一个人吃着煎饼果子站在风中等十几分钟的公交、一个人开车回家在地库听歌的那种满足感,不是什么装X,只是觉得这种“只想静静”状态怎么就变得这么奢侈。这些年光顾着陪伴了女儿的成长,却失去了太多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最近刚看完《末代皇帝》,然后试着去了解了主演尊龙的演员背景.....大量文章写着“他无名无姓,无父无母,孑然一身,踽踽独行...”的故事,又燃起了我对精彩人生的感慨和斗志。就像从小就很喜欢各式各样的人物访谈节目,浅显的深刻的,龙套的泰斗的,每次都看得很有代入感,觉得他们的人生真的太拍案叫绝了!当下都很燃,很理想抱负地自我反省,最后还是在回家后,还是被女儿的叽叽喳喳声音瓦解粉碎。我不知道其他妈妈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没有太多作为的时候,都喜欢拿孩子当幌子了。

最近看了王朔的《知道分子》,他给知道分子的人生画了幅像:“拿来主义,无真见识,抄惯了别人的宏论,放眼望去天下事无所不知,却终究不知自己真正知道什么”,那会互联网“干货”一词还没有到蔚然成风,甚至还没出现,王朔就如此清醒地揭穿皇帝的新衣了。2020年,马上30岁了,挺可怕的一件事。不想只当个知道分子,当然更不可能成为知识分子,希望当个“知己分子”,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然后也希望头条号的开通,能督促自己多读书多分享多记录。不要辜负了我的书架。



王小满满满


好几年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忙忙碌碌又一天,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一来二去的就没有精神看书,只想好好歇一会。



广东中山钟姐


零零碎碎算下来已经半年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了,在这之前自己是每周必阅读一本书的,因为那时对于书是真的爱好,时间也多,加之交际不是很广,阅读就成为了唯一爱好。

但是自半年前阅读完那一本书之后,就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了,而这两天才把放了半年之久的《胡适文存 四》阅读完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也问我自己,更多的时候,是将书拿到了手中,看了两页,但是突然又不想继续阅读下去,因为没有阅读的欲望,继续阅读下去也没有意义,只是完成作务而已。

说现在是轻阅读时代,这一点我很赞同,因为我已经没有精力去深入阅读那么世界名著了,太累了,想到书中的人物关系,并且去理解作者到底想要说个什么东西,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什么东西,就真的好累。

我也想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生活问题,我发现静下心来阅读真的是奢求,因为往往想阅读的时候,你的心 已经飞走了,往往只是草草收场。


愆之行


多少会受身边人一点影响吧,看着他看书,也会翻翻看。励志的看不进去,挺爱看协和医院张羽医生的“只有医生知道”。JD搞活动时买书还是很划算的,PS是我这个春节的目标,学了抠图和图片融合[黑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