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消費放緩,疫情之後可否迎來報復性消費?

足不出戶,消費放緩,疫情之後可否迎來報復性消費?

餐飲業受傷嚴重

消費的核心主體是人,有人流量的地方才有消費。而受此次疫情的影響,家家戶戶足不出門,整個消費池形如一灘死水,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冰凍。

足不出戶,消費放緩,疫情之後可否迎來報復性消費?

此次受疫情衝擊力最大的行業無疑是勞動密集的生產業和服務行業。

餐飲行業首當其衝,旅遊行業也好不到哪裡去,錯失了春節黃金週的大旺季,整個旅遊產業鏈都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一石激起千層浪,交通、酒店、建築、房地產、石油乃至電影行業都是一片哀嚎。

足不出戶,消費放緩,疫情之後可否迎來報復性消費?

可見,這人呀一旦靜止不動,幾乎整個社會經濟都被冰封。

特別是現在社會,很多年輕人都沒有學會做飯,他們早已經養成了飯來張口的快餐式飲食,甚至很多家庭的家長都嫌自己動手做飯太過於麻煩,於是近些年的餐飲業迎來了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外賣也異常紅火。但是今年全民宅居近一個月,餐飲業自然掉到谷底。去年我國的餐飲業毛收入是46721億元春節期間毛收入超過7000億,而今年,這7000多億幾乎化成零,其損失的慘烈程度不言而喻。

報復性消費?

有很多人都會問,此次疫情之後,社會上會不會迎來報復性的反彈消費?

其實,疫情之後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極低,幾乎為零。

理由很簡單,近些年的社會儲蓄性質變了。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一個儲蓄的民族,以前家家戶戶都要存餘糧用來抗擊不可預測的饑荒,賬戶上都會有存款用來抵抗應急風險。而近40年來,我們向西方學會了超前透支消費,學會了用1分錢收入幹1塊錢的超級槓桿消費事兒。如今整個社會上有95%的家庭都在房貸、車貸和各種網貸的刀尖上弄舞。據央行信息僅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經達到711.48億元,今年我國的人均負債金額已經達到了13.34萬元,總負債金額高達200萬億,這麼巨大的負債已經超出了GDP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幾乎每個人每天的收入都歸盡於負債,如果大家都閒下來了,負債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所以在災後,大家的首要任務還是還債,並不可能出現暴力反彈消費。

像很多小餐館不能開業了,而房租、廚師服務員工資及各種開銷同樣要跟上,如果家中還有車貸房貸的,那在這一次疫情中他們可能隨時躺下;

足不出戶,消費放緩,疫情之後可否迎來報復性消費?

像房地產業靠資金鍊吃飯的,一旦在此次疫情中出現資金鍊斷裂,可能永遠都開不了業;而上班族在疫情之後面臨的是找工作彌補漏洞,花錢都得小心翼翼,首先得解決吃飯問題更別談報復性消費了。

足不出戶,消費放緩,疫情之後可否迎來報復性消費?

總而言之,因為負債太多,所以不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