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開啟“雲賞花”、機器人企業造測溫“神器”…… 兩江新區“智慧”助力“戰疫”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通訊員 唐會餘 兩江新區供圖

景點開啟“雲賞花”模式、機器人企業造測溫“神器”、車企搭熱成像系統、學校用“大數據”教學……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 “戰疫”中,科技為兩江新區助力不少。

測溫

“遠距離捕捉目標,有效測溫範圍可達10米,最大誤差在±0.2攝氏度,通過AI識別+雲處理,對體溫異常者快速識別”。聽到這樣的介紹,很多人以為這會是一臺高科技的醫療器械。

其實它是長安汽車將推出的熱成像防疫車,搭載了軍工級AI智能熱成像測溫系統,不受環境溫度影響,保證了人體測溫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對於體溫異常者更能夠“秒”識別、做到零誤差。

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日這款熱成像防疫車將亮相,並可免費提供給重慶市內高鐵站、社區等市政、交通、醫療服務機構使用,助力公共防疫。”

最近,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金山小學都不約而同地安裝了一款“測溫神器”。人在紅外探測鏡頭8米內快速經過,儀器1秒鐘就能顯示人體熱圖像和最高體表溫度,分辨率精確到0.05℃。當遇到可疑發熱人員,就會立即發出警報並判斷髮熱點。

它的生產商是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旭麗介紹,疫情發生以來,華數公司聯動武漢、重慶、佛山等地的研發團隊,依託平時積累的大數據、雲技術,開發並生產了這款儀器。

賞景

今年2月14日,兩江新區“熊婆婆花園”這家既是景點又是花市的打卡地,當天的訂單達到了500單。

據介紹,依託H5、小視頻、雲存儲等方式,“熊婆婆花園”將線下的參觀搬到了線上。通過網上瀏覽、欣賞美圖美景的方式,吸引網民和消費者“路轉粉”並下單訂購花卉產品,發力線上業務。通過線上直播,“我們最高同時在線看展人數達到了70多萬人次。”景點負責人應博超介紹。

景區從被動等著遊客來欣賞轉為主動“上線”、成為一個“網絡科技公司”,也是因為他們力圖通過“跨界”來實現自我突破:“疫情肯定對我們有衝擊。但是危機有一個‘機’字,就有機遇的存在。”應博超說:“疫情期間企業也需要自救,不能只靠外力,‘跨界’值得嘗試”。

景点开启“云赏花”、机器人企业造测温“神器”…… 两江新区“智慧”助力“战疫”

疫情期間“熊婆婆花園”將線下的參觀展覽搬到了線上

教學

2月10日,重慶正式啟動線上教學以來,兩江新區各中小學的新學期也正式開始。曾在講臺上揮灑粉筆的老師們,轉型成為“主播”,面向學生直播上課。

與此同時,一些學校更是主動擁抱大數據進行“跨界”。位於兩江新區的禮嘉中學就和科大訊飛合作,依託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在教學中推廣使用精準教學系統。該系統可自動生成學生在試卷及作業中知識點的錯誤率,形成針對知識盲點、誤點的“大數據”。

“老師們通過這個系統能夠更精準地掌握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該校校長唐繼東表示:“學生也可通過‘個人數據’,瞭解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知識點盲區,做到更精準地學習”。

“大數據智能化等技術助力教學是我們的一種手段。”唐繼東說,希望通過學校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提升教學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