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洲战“疫”人:你的眼神,是群众眼中最闪亮的光

自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在惠城区芦洲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戴着口罩,群众看不到他们的整个面目,但他们的一双双眼睛却在闪烁,不同的眼神传递出同一个信念:击退疫情,守护群众安全。

杨海燕:乡村医生坚定温暖的眼神

杨海燕是岚派村的村医,同时也是“惠州好人”“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手”。疫情发生后,杨海燕匆匆把两个女儿送到了父母家,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值守点每天都要开展防疫消杀,药水桶很重,负责防疫消杀工作的女同事背起药水桶很是吃力。见此情形,杨海燕主动帮同事做起了防疫消杀工作。她的暖心举动,大大减轻了同事的工作压力,缓和了同事紧绷的心情。


芦洲战“疫”人:你的眼神,是群众眼中最闪亮的光

疫情发生后,群众的思想都很脆弱。每天总有一两个惊慌失措的感冒患者打来电话,询问是否需要隔离,并找杨海燕看诊。每当此时,杨海燕总是轻声安慰他们不要害怕,仔细询问他们的病史、旅居史,为他们预检、分诊,告诉他们只是普通的感冒受凉打喷嚏。温柔的话语,坚定温暖的眼神,让高度紧张的患者逐渐安心下来,放心地拿药回家。

从正月初二到现在,杨海燕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由于事情很多,经常是忙到十一点多才下班。她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回家陪两个儿女:“等疫情退去,我要回家好好抱抱他们,给他们做一顿好吃的!”

钟柏通: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稳重坚韧的眼神

正月十五,当大家都在家里吃元宵、和亲人们团聚的时刻,市人大代表、岚田村党总支书记钟柏通却还在村委会忙碌着。


芦洲战“疫”人:你的眼神,是群众眼中最闪亮的光

岚田有10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口。“以最快速度完成摸排,才能把村民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钟柏通带领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迅速完成摸排工作,并对外地返乡人员逐户上门落实居家隔离措施,而这已经是岚田村的第三次摸排工作了。为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钟柏通将全村在家的150余户村民走了个遍,把宣传喇叭拖到每个村民小组,让防控知识家喻户晓。同时,他多方联系亲朋好友,采购口罩200个、消毒液20公斤,保障了工作人员和居家隔离人员的防护需求。同时,联系大米、蔬菜等物资采购,帮助村民转运物资,帮助外出务工村民联系接送车辆,保障了村民的生活需求。

杜绝人员聚集是防控的重点。通过多次上门做工作,钟柏通顺利关停了村内的多个祠堂祭拜场所、说服村民停办聚会酒席10余桌,杜绝了因人员聚集而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疫情发生以来,钟柏通带头在村入口卡口值守。值完夜班,白天还要接着忙村里的日常事务。由于太累,有时候他坐着就睡着了,同事劝他回去休息一下,他总是说,“没事,我打个盹就好了。”说话时,他的眼神稳重坚韧,给了村“两委”人员莫大的鼓舞。他们坚信:抗疫之战,胜利就在眼前!

闻屯新:工作人员疲倦执着的眼神

闻屯新是芦洲镇三洲村治保主任。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到村防压力最大的三洲路口值守。


芦洲战“疫”人:你的眼神,是群众眼中最闪亮的光

值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群众对封闭式管理不理解,对工作人员态度不耐烦、甚至冷眼相待,而这一切,他早已习惯,依然耐心地跟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劝说群众不要随意外出、做好自我防护。

值守三班倒,经常要值夜班。值完夜班回家,已是第二天早上八点多了。闻屯新简单地洗漱一下,想倒头睡上一觉,但未能如愿。他既是卡点值守工作人员,又是村治保主任,所以事情特别多。这边刚一躺下,那边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电话,都是一些群众家里的急事。为了不让群众等待时间过久,倔强的闻屯新放弃了补眠,毅然走向了工作岗位。

查询、登记、录入、调解……他那疲倦却执着的眼神,化为了群众满意而归的笑颜。


张捷芳:退役军人坚毅勇敢的眼神

张捷芳是龙颈村“两委”干部、民兵队队长,龙颈村疫情防控民兵巡逻值守队的集结者。


芦洲战“疫”人:你的眼神,是群众眼中最闪亮的光

龙颈村位于惠州河源两地交界处,村内百姓多与河源紫金人是亲戚,更有许多人在河源工作,两地往来密切,防疫形势严峻。

张捷芳1999年从部队退伍,2年的部队生活,是他最怀念的时光。疫情发生后,他超前预判到疫情的严重性,迅速发出号令,将村内的民兵集结到位,驻守在寒冷的两地交界路口,并在村内24小时不间断巡逻,有效阻断了传染源。

寒风凛冽,又是荒山野岭,但是在张捷芳的带领下,民兵队员们一个个士气高涨,誓要保卫家乡安宁。“苦不苦?”“苦,但是我们能克服!” “累不累?”“ 累,但是我们不怕累!”

“列队完毕,请各小组队员按照指令执行巡逻任务!”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他的眼神坚毅勇敢。他集结的民兵巡逻队,给了村民莫大的安全感。

黄敬川:消杀工人朴实温和的眼神

在芦洲各部门办公室、村居委会、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每天总能看到这样一个大伯:他身形瘦削,穿着消杀员的服装,背着沉重的消毒设备,不厌其烦地开展着消毒工作,有时还向过往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劝说群众不要随意外出。他就是芦洲镇环卫所消杀队员黄敬川。


芦洲战“疫”人:你的眼神,是群众眼中最闪亮的光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黄敬川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消杀工作行列。每天,他都准时到达各部门办公室、村居委会、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认真做好消毒杀菌的每一项工作。哪怕在中午的空闲时间,他也不闲着,捡拾路上散落的垃圾、清理马路边沟的杂草落叶,让圩镇这条公路变成了“最美公路”。

“人要懂得感恩,现在国家有难,也该尽我所能,回馈社会。”黄敬川的目光朴实而温和,一如他的为人。他就这样默默地守护着镇上群众的安全,以实际行动传递道德的力量。

闻光明:老党员赤诚殷切的眼神

“老爷爷,您就不用值班了,您年纪大,我们没给你排班,还是回家休息吧。”芦洲镇值守点,工作人员正在极力劝说一位戴红袖章和口罩的老人。


芦洲战“疫”人:你的眼神,是群众眼中最闪亮的光

“不,我一定要值班,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多的照顾,其他我没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只能通过值班贡献一份力量,表达一下我的心意。”老人再一次来到村值守路口的办公桌上。已经劝说了半个多小时的工作人员无奈,只好在值班表里登记上老爷爷的名字。“我是一名4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说话的时候,老爷爷略显浑浊的眼睛点点地闪着赤诚殷切的光,像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使命。

老爷爷走后,工作人员将照片发给村里确认,原来是三洲村党支部的老党员闻光明,今年已经72岁高龄了,体弱多病,经济状况并不好,却毫不犹豫地参与到值班队伍中。回想起他那赤诚殷切的眼神,让镇工作人员肃然起敬。

一个眼神,一段故事。这些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疫”线的人,他们的眼神,是群众眼中最闪亮的光,如同一盏盏明灯,汇聚成光芒照亮通往平安健康的大道,点亮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