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前幾天跟我做心理諮詢師的朋友小聚了一下,照例把最近的困惑給她說了說。

我說,我最近比較煩的是,涵涵總是想去一個小朋友的家裡。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事情是這樣的,涵涵小時候有個玩的挺好的小夥伴,那個小夥伴的媽媽,奉行的教育理念是,別人打你,你必須打回來,不然我就打你。

漸漸地那個小孩特別喜歡打人,小的時候涵涵還了一次手,那個小夥伴的媽媽就抓住涵涵的胳膊讓她家小孩打回來。

再後來,因為對方越來越變本加厲,觸犯了我的底線,我就索性不來往了。

涵涵爺爺奶奶還在老院子住,所以不免經常去。

現在放學早了,去了之後她倆會一起玩,只要小夥伴的媽媽回去,就很嚴厲地要求自己孩子必須馬上回去,不能玩。

涵涵呢,就老是要跟著人家,想去人家家裡玩。

說了幾次不聽,一連好幾天都是那種情形。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某一天,領著她去跟另外的小朋友玩,那個小朋友家是開店的,一樓店面,住在二樓,她可能被領著上去過一次,知道從哪裡進,玩捉迷藏,竟然直接就上去了。

上去了,下來後,我跟她說:“不要私自進入別人的臥室,可以在下面玩。”

玩著玩著她自己又上去了,後來她說,因為小朋友的房間特別漂亮,她都想住一夜。

但是,那天兩件事加在一起,我就火了,發了脾氣。

見到朋友後,把困惑講給她聽。

她說,你火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說,我覺著她沒有界限感,侵犯了別人隱私,人家會說這小孩沒教養。

她說,這是你的價值觀,孩子並不這樣認為,你有沒有想過她太孤單了,缺少玩伴,就是單純地想跟人家一起玩。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一語驚醒夢中人啊,我覺醒後,就想把我對這件事的思考分享給大家,但願能給你有所啟示。

人有七大主要情緒:喜、怒、哀、樂、驚、恐、思。

人還有六大欲望:食慾、性慾、情慾、佔有慾、求知慾、認同欲。

憤怒,來自於我們對這些慾望的不可得或失去。

在這件事上,我的認同欲不可得,因為涵涵的行為,我擔心她會被人說成沒教養,孩子沒教養肯定是我沒教好。

一方面,我沒有被別人認同就罷了,咱也不求所有人認同,但被別人說沒教養在我看來是大事;另一方面,我的價值觀沒有被自己女兒認同,你怎麼可以這麼沒界限感,是我最接受不了的。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很多時候,我們的憤怒,可以用三個字來解析,那就是“你應該”,我是這樣做的,你也應該這樣做。如果你不應該這樣做了,那我就會憤怒。

這時,我們憤怒的本質,源於孩子沒有根據我們的價值觀要求走,但我們要記住,咱的價值觀和處世原則未必是普世的。

更不是孩子必須接受的。注意,咱說的價值觀,跟道德底線,以及應該遵守的公共秩序,法律法規等,不是一回事兒哈~

價值觀可以不同,原則卻是必須遵守的,這點要分清。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惱羞成怒”。

當我們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往往背後是惱和羞,憤怒是一種讓我們感覺到特別有力量地情緒發洩。

比如,我會因為涵涵的行為,讓我感覺羞愧,而憤怒。儘管那是我自己的價值觀,孩子可以和我不一樣,這歸根結底也是控制的一種吧。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哈佛心理學家張璐說:“心理學上,專業的情緒管理中,憤怒是一種次級情緒,也就是這種情緒是由其他的根源情緒引起的。”

家長生氣的原因其實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家長心理底層的這三種感受:羞恥感、恐懼感、愧疚感。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我發脾氣的原因,就是羞恥感,這很好理解。

愧疚感,比如,孩子想要個什麼東西,要求是合理的,但我們沒能力滿足,這時往往會把怒火發在孩子身上。

恐懼感,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對孩子的行為上綱上線,我認為涵涵沒有界限感,其實也是一種上綱上線,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能用自己思索問題的方式要求她。

恐懼感,還表現在,這樣會不會輸在起跑線,別人都會了?你咋還不會?這時,若是孩子沒按你的要求來,很多人也會憤怒。

那麼如何遠離憤怒呢?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01理解孩子

比如我朋友說,涵涵缺少固定的玩伴,我就想到自身,總是怕打擾別人,所以很少主動去人家家裡,都是被邀請才去。

大多數時候都帶著涵涵去公園玩,但那裡沒有固定的玩伴。

經朋友點撥後,我就在涵涵放學後,主動約她要好的夥伴一起玩,或者一起寫作業。

理解了孩子的“屢教不改”,往往能減少我們的憤怒。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02將憤怒扼殺在源頭

人在餓了,累了的時候,容易憤怒。

那麼可以調整下,比如隨身帶幾塊餅乾,餓了就吃點。

晚上睡太晚,第二天工作效率不高,再遇上熊孩子,肯定憤怒,那就早睡早起,別把自己整太累。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03換位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著孩子故意跟咱對著幹,其實這是高估了孩子的“惡意”。

當媽的都知道,正常的孩子,都是非常善良的,儘管知道,我們在生氣時,還是會高估孩子的“惡意”。誤解孩子。

所以,不妨多換位思考,這樣做習慣了,就會減少因一時衝動而誤解孩子。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04延遲憤怒時間

當我們遭遇令人控制不了洪荒之力的情況時,先什麼都不想,只是在心裡默默數五秒鐘,可以閉著眼睛數,也可以看錶數。

神經傳遞信息的速度很快,只要能在情緒腦發飆之前,延遲一下節奏,理智腦就能收到需要分析判斷的情報。

這是讓理智腦發揮作用的前提。心急易生怒,嘴快多惡言。強制延遲五秒鐘,可以讓你初步擺脫情緒腦的裹挾。

總是給孩子發火,背後的深層原因瞭解下

05忍不住就發洩一下

人怎麼可能不發火,又不是聖人。

情緒不佳時,可以提前告知孩子,我可能會發火,實在忍不住,發完,告訴孩子我為什麼發火,原因是你做的哪件事,而不是我不喜歡你。

比如,經朋友點撥後,我就跟涵涵道歉了,那件事媽媽是怎麼想的,你是怎麼想的呢?噢,這樣啊,那我的建議是……,媽媽可以跟你一起努力的是……,你覺著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一起討論商量下。孩子並不是不講道理的人。

若你也有同樣的困惑,不妨試試我的方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