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携鲁鄂情,共饮一江水

连日来,我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见申强和李宁并肩奋战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战疫一线。虽然工作岗位和职责不同,但大家同样怀着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决心和勇气。

在工作中,见申强发现部分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影响正常康复。为此,他和其他医护人员自发组织成立了心理咨询小组,引导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面对未来。李宁则在值班期间不厌其烦的提醒和帮助舱内上下班的工作人员做好防护,确保万无一失。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有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还有鲁鄂一家亲的温暖和感动。

时间:2月21日 周六

手记人: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见申强

援鄂日记二十九 | 相携鲁鄂情,共饮一江水

进入方舱医院实地工作后,我们发现由于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和来到环境陌生的方舱医院,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恐慌、抑郁等负面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非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康复。

为了帮助舱内病友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医护人员自发组织成立心理咨询小组,组内成员在舱内成立“汉阳方舱家人群”。他们胸前、背后贴着“可行走”的二维码成为方舱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心理咨询志愿者通过每天安排专人在微信群内值班,以及休息人员自愿在群内为患者答疑解惑的方式,鼓励患者抒发内心不良情绪,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情绪来面对疾病。群内的各位医护人员,出舱后通过远程咨询方式,筛选出真正有心理压力的患者。

到现在为止,群内已经有200余位患者。此外,舱内的很多患者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协助我们医护人员承担起管理任务,这令我们非常感动。患者们通过志愿服务这种方式,不仅能缓解他人的心理压力,促进病情康复,更可以随时掌握舱友的病情,为医护人员给患者治疗提供精准的信息和支持。

时间:2月23日 周日

援鄂日记二十九 | 相携鲁鄂情,共饮一江水
援鄂日记二十九 | 相携鲁鄂情,共饮一江水

来到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这段日子,不经意间就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今晚我在感控监督一脱间值班,任务是监督并指导帮助舱内下班的工作人员安全撤除身上的外层防护,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防护服、护目镜、外层口罩、鞋套等。工作看似简单,但责任重大,来不得丝毫马虎,哪怕是一丁点的疏忽,导致病毒暴露,都将会酿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

整整六个小时,陪伴我们的是高浓度的消毒液,不计其数提醒说:“请洗手。”这里并不只是医护人员进出,还有许多公安干警、保洁人员、其他工程技术人员。

每个战友出入舱时打招呼的方式都不约而同地改成了“您辛苦了”。相遇时自然会提醒一句:“小心地上滑,请慢走,别忘了洗手。”撤除防护时的配合是那样的温情与默契,“先摘掉防护镜,请闭眼,屏住呼吸,低头,小心别碰到脸。请轻放在消毒液箱里,再次洗手。脱防护服,轻轻地撕开,把拉链拉开,手不要碰衣服内侧面。您双手扯着领子两边,我来帮您。”

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进舱后的前三小时是不饮水的。反反复复的“语音提示”已经让嗓子变得嘶哑。却没有一个人省略一个字,自动进入“复读模式”。我们这样做只有一个念头,让战友们放心踏实地回去休息,确保他们的安全,确保方舱的安全。

一位战警大叔,由于长时间的劳累,身体已经极度疲乏,肢体动作不灵活,显得很僵硬。原本就不熟练脱防护服的他,更加吃力地脱着防护衣。我连忙上去帮他,他一下子手脚灵活了起来,顺利地脱掉外层防护。这时我抬头一看,他已是两眼含泪,双手合十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用带有浓重湖北口音的普通话对我说:“感谢你们,山东的好姑娘!”眼前这难忘的一幕也让我瞬间泪盈双睫。

灾难磨练了我们鲁鄂人的意志,困境中的相携相守更是弥足珍贵。生命长河中总会有那些瞬间、那些人、那些故事、那些感动,镌刻在你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临报融媒记者 汲长良 韩冬 张建峰 李依璐 通讯员 刘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