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孩子要聽話的父母,有沒有想過乖孩子的大麻煩

在二十多年的教育諮詢工作中,聽到家長抱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不聽話”。

孩子要不要聽話,什麼話該聽,什麼話不該聽,如何看待不聽話的孩子?本文“小題大做”,探討這些話題。

強調孩子要聽話的父母,有沒有想過乖孩子的大麻煩

教書二十年,我對學生最大的失望就是太聽話

近年來,國內商學院的師資和教材越來越全球化,全球排名越來越高。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國內商學院的教學質量就無法和歐美同行相提並論。我在大學執教MBA/EMBA 二十年,感觸最深的就是學生大多過於“溫文爾雅”、過於“尊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們和我唱反調,鼓勵同學之間相互辯論。考試前,我會“劇透”一道大題,請學生們對拙作《領導學——全球視野與中國實踐》中的觀點以及授課中的觀點提出質疑,並給出論據和反例。


強調孩子要聽話的父母,有沒有想過乖孩子的大麻煩

思維能力的梯度

遺憾的是,無論如何鼓勵,大膽唱反調的比例不高,和北美商學院課堂上的唇槍舌劍相去甚遠。每次考試,總有幾位學生在試卷上回答“老師,您的書寫得很好,課堂的觀點也沒問題,實在挑不出什麼問題。”即使答題了,大多不痛不癢,有價值的觀點寥寥。

在某大學的一次EMBA開學典禮上,我作為教師代表發言:

“很遺憾地告訴大家:讀完EMBA課程,大家成為優秀領導者的概率顯著上升,成為行業領導者的概率卻急劇下降。原因何在?我們原來思想自由奔放,無拘無束,天馬行空。掌握了SWOT分析、五力模型、波士頓矩陣,我們的思維可能會越來越受到束縛,因為遇到問題大腦就會條件反射冒出這些套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技術和商業模式日新月異,一切章法和套路都將成為我們登頂的絆腳石。”

猜想主席臺上學校和商學院領導們一定表情複雜,我馬上切換“頻道”: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勸同學們退學。本校的EMBA項目鼓勵學生對老師的每一個觀點、同學的每一個發言,本能地想一想有沒有反例,能不能得出相反的結論,不放棄任何一個辯論的機會。如果大家都這麼做,讀EMBA的時間投入和經濟投入就一定物有所值。”

世界,是懷疑者的舞臺

二十世紀英國傑出哲學家兼數學家伯特蘭·羅素說:“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

批判性思維,是創新的無形基礎;創新,是批判性思維的有形結果。人類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在否定前人的基礎上取得的。在任何領域,年輕人都不應當束縛於任何書籍、信條和權威。學會懷疑,習慣懷疑,是邁向優秀的第一步。

麥吉爾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亨利·明茨伯格說:“我總是對太流行或廣泛接受的東西表示懷疑。”作為當代國際管理學界最著名的離經叛道者,他並不是為了否定而否定。《管理工作的本質》、《管理者而非MBA》、《管理至簡》、《社會再平衡》.....他的著作無不洋溢著打破傳統及權威迷信的獨到見解。

另類的人不一定優秀,但是優秀的人一定與眾不同。曲高和寡,越優秀的人,理解你的人就越少,在精神層面就越孤獨,承受的外界壓力就越大。但是,正因為絕大多數人的稜角被磨平了,循規蹈矩、謹小慎微,才給少數“叛逆者”留下了極佳的機會。

強調孩子要聽話的父母,有沒有想過乖孩子的大麻煩

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伯特蘭·羅素

世界是懷疑者的舞臺,成功的路上不擁擠!

有朋友說,“施老師,你總是這麼倡導叛逆,可能會誤導年輕人。”

為人之道,千古不變;做事之術,並無定規。

做人,必須尊重社會的公序良俗準則,照顧周圍人的感受;做事,為什麼不盡可能“叛逆”,儘可能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呢?

越長大越沒個性,為什麼?

基於兩個出發點,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唱反調:一則,領導學是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的有機結合,即使領導科學也不一定是永恆真理,爭論理所應當;二則,我希望從同學們的反饋中吸取一些有價值的思想和案例,為後續教學和教材改版獲取更好的素材。

三十歲左右的MBA學員以及更年長的EMBA學員,在知識、生活經歷和工作經歷方面都具備較好的儲備,許多甚至已經走上了重要的管理崗位。但是,為什麼大部分學員不唱反調,或者唱不出高質量的反調?

人是萬物之靈,生來就有從獨特視角觀察和把握事物間聯繫的能力。知識和經驗是把雙刃劍,我們的知識和經驗越多,越容易失去孩童的赤子之心,越失去好奇心、想象力和思辨精神,越失去自我。

個性和批判性思維的缺失,也有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外部原因。崇尚求同、壓抑個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尊重長輩、老師和領導,即使有不同意見也通常藏在心裡,以免冒犯。有學員說,在某門課上提了不同看法,老師當場發飆、拂袖而去。

尊重不是禮貌,不是順從。人格尊重,才是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尊重。相比表面上的禮貌,各自坦誠地表達觀點、促進教學相長才是健康的師生關係。

哪些話必須聽,哪些話無所謂聽不聽,哪些話不能聽?

孩子的成長當然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引導。即使成年以後,每個人都需要從外部環境獲得反饋,藉助外力完善自我。問題的關鍵在於,家長在讓孩子聽話之前,需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我要求孩子聽話,出發點是希望他改正缺點錯誤,還是潛意識裡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

2. 如果是希望孩子改正缺點錯誤,那麼我的判斷是否正確?是否我自己錯了?

3. 如果我確認孩子存在這個缺點錯誤,那麼我對其嚴重程度的判斷是否正確?

4. 如果孩子的缺點錯誤不是那麼嚴重,採用適度提醒或者“冷眼旁觀”的方式是否更合適?

許多家長的潛意識中很看重在孩子面前維護自己的權威。實際上,

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必要在意自己的權威,特別是在家庭中。首先,權威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的。有實力,就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沒有實力,別人的尊重也是虛幻的。其次次,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情感是永恆的,而父母的權威是短暫的,因為他用不了幾年總能在社會上見識到比父母更有學識、更有財富、人生境界更高的人物。一個不擺譜、客觀看待自己的家長,更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如果無涉權威,確實是孩子自身存在缺點錯誤,那麼,應當視缺點錯誤的性質選擇相應的應對方式。

哪些話必須聽,哪些話無所謂聽不聽,哪些話不能聽?下表歸納了常見的幾類親子矛盾點,並對家長給出了應對建議。

強調孩子要聽話的父母,有沒有想過乖孩子的大麻煩

總結:

成年後批判性思維的缺失,是在童年、青少年時期逐步形成的。

如果不注意保持思辨精神,知識和經驗越多,越可能成為束縛我們發揮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家長們無力去影響學校、影響社會,但至少應當在家庭中避免傷害孩子的個性發展。過度強調“聽話”,將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壓制孩子發揮思辨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