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社區|快遞小哥禁入小區,快遞怎麼直送樓下?東方城市花園二期有妙招

“我要給阿拉小區點贊!快遞直接送到大樓下,不用到大門人擠人了……”最近,這樣的點贊出現在東方城市花園二期(以下簡稱“東方二期”)居民的朋友圈裡。

令人疑惑的是,當下快遞小哥已禁入小區,快遞又是怎麼直接送到大樓下的呢?記者從浦東南碼頭街道獲悉,這要歸功於居民區黨總支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齊心協力,在特殊時期主動跨前,共同解決居民收取快遞的“最後一公里”服務問題。

快遞管理問題突顯

別人家談的是快遞“最後一百米”,到了東方二期成了“最後一公里”,一點也不誇張。東方城市花園二期是南碼頭社區最大的一個商品房小區,共有3648戶,超過10000位居民,87個門棟。從最邊遠處到小區大門步行來回的確長達一公里,年輕人走走10分鐘,年長者至少要走15分鐘。

業主年輕人居多,快遞自然也多。2月7日起,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問題就凸顯了。據不完全統計,東方二期每天會收到大大小小2000多份快遞。小區門口的快遞臨時堆放點每天都是“堆積如山”,加上不斷有人翻找,極為混亂。不少居民抱怨:“拿個快遞走10分鐘也就算了,找找還得10分鐘。”

抗疫在社區|快遞小哥禁入小區,快遞怎麼直送樓下?東方城市花園二期有妙招

圖說:電瓶車駁運快遞。受訪者供圖

“三駕馬車”共破難題

居委、物業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快遞的無序堆放翻找,無形之中造成了人員的相對集中,與政府號召市民不出門、不聚集極為不符,對控制疫情相當不利。同樣焦急的還有小區業委會,“快遞堆積、拿取不便”一時間成為了業主在各個微信群裡討論的焦點問題。

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俊立即召集居委、物業、業委會負責人,召開會議商量對策。“防止人員集中必須從源頭解決,必須將快遞分散。”形成共識之後,業委會主任高曉怡當即提出:“業委會可以購買置物架到每個門棟,以分散大批集中的快遞。但是,這麼大的量誰來搬?”物業經理陳庭新馬上接口:“如果業委會能落實置物架,那物業一定承擔責任,負責將快遞分運至門棟。”居委主任王馳表示將牽頭做好各方的協調工作。

抗疫在社區|快遞小哥禁入小區,快遞怎麼直送樓下?東方城市花園二期有妙招

圖說:門棟前的置物架。受訪者供圖

100多個置物架就位

簡短的會議後,業委會隨即通過相應程序,在取得業主同意之後開始購買貨架。100多個貨架的安裝也得到了各方的支持,物業人手緊缺,居委會、業委會通過層層發動後,許多居民自發前來幫忙。

物業方面也沒懈怠。別看這“最後一公里”,但每天約2000多個快遞的量是明擺著的。“駁運工”同樣要做細做好,為此,陳庭新也花了一番工夫。在確保門崗、小區的保潔的基本力量後,物業調配了7位工作人員、2輛電瓶車專門負責快遞的短駁。與此同時,在和居委的商量下,出臺關於快遞領取的友情提示,在樓組、微信群裡廣而告之。

不再扎堆找快遞

2月15日起,東方二期大門再也看不到扎堆找快遞的現象。物業公司將所有快遞統一集中到會所,按照門棟進行分揀,每天中午12時、下午4時前分兩次將快遞分送到各個門棟貨架上,居民只要下樓就可以拿到快遞。考慮到下午4時後依然會有快遞,物業公司專門在會所旁安放了貨架,供居民自取。

陳庭新介紹,為了更好地方便居民,物業在自取點按樓組進行編號。遇到居民買的是生鮮食品或者是桶裝飲用水,儘量做到及時送到樓下並通知居民儘快來取。為避免快遞丟失,物業還派專人看管當天未被領取的快遞。針對北區的近千戶,因小區內部通道電瓶車不能通行,因此快遞還不能送到每棟樓下,目前還只能集中放置。為此,有關部門還在進一步商量對策。

“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後,快遞亂堆取件難的問題已成為當下小區、尤其是大型住宅區的通病。東方二期物業‘零距離’服務得到了小區居民、業主的高度認可。”居民區書記陳俊說。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通訊員 張嬰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