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有哪些风俗民情呢?

山东松子a


二月初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春龙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在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中,东宫7宿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所以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恰逢雨水节气前后,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农民开始农耕。

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春节前理完头发,整个正月都不会去理发店,直到“二月二”这一天,才会去理发店剪头发。直到现在,家人还保持着这个习俗。

在我们本地,还有一个习俗是吃猪头肉,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在朋友圈里看到,卖熟食的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戴着口罩,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也比往常大,疫情之下,大家选择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在这一天吃上猪头肉,讨个好彩头。

也有吃饺子的,我爸说,这一天吃饺子被称作“吃龙耳”。以前医学没有这么发达,吃完“龙耳”就能会镇住一切病症,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现在还流传着“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体外跑”的顺口溜。


礼诺涵


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有的地方也叫作“春耕节”,就是因为二月初二一过,农民正式进入春耕,开始忙碌起来了,而且正月里的各种禁忌,在这一天也就破除。传说中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二月二这天之后,雨水将逐渐多起来,因此民间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俗语。

我们河北这边,二月二还有吃驴打滚、、春饼、猪头肉的习俗,驴打滚我们都知道是要用糕点在粉里滚动而成,寓意着“沾龙气”。而猪头肉在我小时候每年过年杀年猪,猪头肉都会保留起来,到了二月二这天全家人一起吃猪头肉,从头开始,事事顺心。


总有晴空1314


我们临沂这主要是理发,吃糖豆。 二月二,龙抬头嘛,图个吉利,大都这一天理发,正好也出了正月。 另外,就是吃的了,小时候一般是把过年炒的花生没有吃完的,扒了把红衣去掉,然后锅里熬糖,就和做拔丝地瓜一样,等到扯丝的时候把花生放进去,放到案板上凉透了就可以吃了,又香又甜,这是第一种,第二种就是把黄豆放锅里炒熟,也非常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超市里又有很多样式的糖豆,虽然方便了,品种也多了,但是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那种高兴劲,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还互相换着吃,虽然都是同样的食物同样的配料,但是味道却各不相同,现在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了,也许我们真的老了?。


盛夏的猎户座


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对于农民来讲,是一个大日子。这一天农谚讲叫做:二月二龙抬头。又被人称作为农耕节、农事节或者春龙节,也是以前农耕时代的重要传统节日。

那么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民间都有哪些风俗和禁忌呢?

剃龙头理发,又称之为“剃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会带来一年的好运,还有鸿运当头的寓意。因此在二月二这一天,不管是大人小孩,都会去理发,这一天也是理发店生意最好的一天,大家都在排队理发。民间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正月里不能理发,不然的话会死舅舅,只能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才可以去理发,人们为了讨一个吉利,赶在二月二这一天去理发。

吃饺子

饺子也称之为“龙耳”,以前的长辈们都会在这一天吃饺子,二月二吃水饺,百毒不侵身体好。所以大家想好今天吃什么馅的饺子了吗?

忌动针线

二月二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时候,所以民间这天忌做针线活,因为有怕扎着龙王爷眼睛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生活也比较随意,有些习俗也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

二月二在你的家乡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女王朱琼


今天是二月二,我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下面说一说我们这里的风俗民情。

一、吃料豆

我们这有吃料豆“不害眼”的说法。什么叫料豆?就是把豆子泡一晚上,沥去水份凉好,再用砂土去炒,这样炒出的豆子酥脆可口,非常好吃;另一种做法还有的是用油炸,也很好吃。说起吃料豆,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的儿童时代,几个小朋友在一块挨家挨户的去要料豆,穿上个有大布袋的上衣,到邻居婶婶、大娘家去要料豆吃,每一人给上一大把,装在布袋里,连着要七家,说是吃了一年不害眼的,想想当时的天真,实在是太可笑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小孩要料豆的几乎没有了。

二、吃荠菜水饺

“吃了荠菜扁,一年不害眼”,我们这儿水饺也叫扁食,二月二水饺馅,要吃荠菜馅的,可能是荠菜含胡萝卜素的原因吧,吃了对眼睛好。从前,生活条件差,一到夏天,有好多得红眼病的,眼通红通红的,这种毛病老百姓称害眼,吃荠菜水饺也是人们对一年美好的向往吧,希望自己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灾。

三、属龙的吃面条

面条称龙须,属龙的早上都要吃面条。我儿子是属龙的,每年二月二的早饭,都是要吃的,早上不动菜刀,说是动刀怕弄断了龙须。

四、围囤

“二月二的囤没围下”,就是说这个人为人处事不好,没为下人,人缘差,可能二月二没围囤,也是人们流传开玩笑的老俗语。方法是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围个圈,这样就叫围囤,老一辈人都是用囤来装粮食,因后来没有囤了,人们就画个圈儿来代替,这说明了人们都希望把乡邻乡亲团结好,能互帮互助。

除了以上这些风俗民情,二月二理发,剃龙头,在大门口烧香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谢谢!





真真生活录


1.剃龙头 “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2.吃出好运 为纳吉,龙抬头这天的食物也与龙有关。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吃猪头肉称“挑龙头” 吃面条是“扶龙须” 吃水饺叫吃“龙耳” 吃米饭是吃“龙子” 春饼又称“龙鳞饼” 3.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所以便有了"引钱龙"的习俗。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 龙抬头禁忌 1,忌针线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传说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2,照房梁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3,忌洗衣 有的地方妇女禁忌洗衣服,怕伤了龙皮。 龙抬头开运法 一、踏青:龙抬头之际,正处春旺之时。踏青可以改换自己的心境与运势,解胸中积郁,给人带来好运与吉祥。 二、穿红:国人喜红,吉祥旺运,传说可驱逐邪恶。龙抬头穿红,寓意整年都好运吉祥,无病无灾。


冬木依旧


二月二龙抬头,春耕节,龙一直被誉为吉祥尊贵的象征物,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万物开始生长了,一年的劳作可以开始了。

二月二这天我们老家老人们都会前一天跟我们小孩说明天要早点起床,不然会被牛借力气,接下来的一都会疲累或者生病。小时候是爷爷跟我说这大事的,妈妈说她是从外婆那听得来的,这也提示了祖辈们是从二月二开始春耕劳作的。小时候平时大人的话不怎么听,但这种充满了正义感的和神奇色彩的事情总是毫无疑问的相信的,这一天都早早的起床,以免被狡猾的牛借了力气去。现在想想那牛挺冤枉,白白得了那么多怨气。

二月二还有剃头剪发的风俗习惯,沾沾龙的吉祥福气,小孩这一天理发寓意着一年里快高长大,健康聪明。姐姐在这一天里也意思意思地帮三岁的小外甥女剪了一小截头发,虽然说这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这也算是传承传统文化,做了也不会有害,也不算是盲目的迷信行为,讨个好意头。大家也挺高兴的毕竟是从祖辈那把这项传承民族文化的任务接过来了,也标志着我们真的长成大人了。

我们希望更多像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得到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下去!





凌淩柒


二月二龙抬头,也是传统的民族节日,我们这里有以下几种风俗:

一.剪龙头.正月里不剃头,都等到二月二剃,这一天小孩子比较多一点,所以理店生意很好,要排队等候。

二.围仓.太阳没出来之前,用家里做饭时,烧锅时遗留下的草木灰围仓,代表粮食囤,人站在中间,用铁锨铲满灰画圆,最少三圈,最外层再围一个梯子,意思是粮食囤太高,要踩着梯子去拿粮食,然后圆中心挖个坑,里面放点玉米,大豆,和高粮,鸡看到了,一下子吃光了。还有,用草木灰撒在墙边上,或床下,不会生虫子或有害动物。

三.煎腊肉,煎鸡蛋.我们这里的腊肉是,腊月里买回来的肉,煮熟了撒上盐,用纸包着用绳子系住挂起来,等到二月二吃,怎么煎呢?把腊肉切成簿片,用水和面调成糊状,放上调料,不要放盐了,把腊肉片放在里面,粘上面糊,锅里放油烧热,用筷子夹着一片一片地放在锅里,煎至两面金黄,非常好吃。煎鸡蛋也很简单,同样调成面糊,把葱或韭菜切碎放在里面,放进盐,调料,打几个鸡蛋搅匀,舀一勺子放在,烧热的油锅中,煎至两边金黄即可。

今天,我做了很多,孩子们都吃撑了,这就是我们这里的风俗。





MXM一生平安


二月初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春龙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在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中,东宫7宿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所以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恰逢雨水节气前后,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农民开始农耕。

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春节前理完头发,整个正月都不会去理发店,直到“二月二”这一天,才会去理发店剪头发。直到现在,家人还保持着这个习俗。

在我们本地,也有吃饺子的,我爸说,这一天吃饺子被称作“吃龙耳”。以前医学没有这么发达,吃完“龙耳”就能会镇住一切病症,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现在还流传着“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体外跑”的顺口溜。


生哥看风水文化


山东地区

  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家里要停止一切家务,尤其是要停止针线活,免得“伤了龙目”;要停止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洗衣,恐怕“伤了龙皮”。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来,据说是不要影响了“龙抬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不过,二月二最不可缺少的,则是在山东流传甚广的吃炒豆习俗。清晨,家家用盐或糖炒豆,谓称“炒蝎子爪”。很多地方还在用很古朴的方法:用提前筛好的沙土炒黄豆。

  在山东,许多超市内大半个月前就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炒豆,包括蚕豆、黄豆、玉米花、青豆、豌豆等品种一应俱全,还有用面粉、鸡蛋等做成的炒棋子块,口味各不相同。

北京地区

  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春饼,名曰“咬春”。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春饼

春饼

  在北京,还有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经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虎占福)做的最有名气。

山西地区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阳城县志》记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吠天犬的嘴边。

  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慰问妇女。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

  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芮城合河

  有一种坚持千余年的古会,可称为奇俗。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1800多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又称“三社典”。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的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骑马坐轿、乘牛、抬杆;或赤身裸体,腰系野布;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冰凌、粗檩、石磨,大展阳刚之气。当地戏称“合河二杆”。社火氛围由锣鼓组成并渲染,打击法古朴、原始,俗称“撇锣鼓”。传统节目尚有耍狮子、跑旱船、高跷、背人等等。整个活动从村外出发,浩浩荡荡,一直到泰山神庙旧址结束。

沿海地区

  一直流传着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这天大人、孩子都剃头,叫“剃喜头”。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剪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黄河三角洲

  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山东内陆地区对“二月二”的讲究更多,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那就是围粮仓。农历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其他地区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