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認為看一個家族興敗只須看:子女是否早起;是否做家務;是否愛讀書。你怎樣看?

醉臥西湖18


曾國藩,一個被諸多牛人奉為“國人精神之典範”、“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的晚清權臣;一部《曾國藩家書》,對於傳統文化之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乃至為政、用人予以行文從容的深入淺出,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中國近代史研究權威學者徐中約先生認為“曾國藩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很少有人能與匹敵”。而這些集中體現在《曾國藩家書》中,修身、齊家的要求標準、執行標準直到現在仍然是具有極高參考價值的所在。

在《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對於關係家族興衰之子女教育問題的評定,歸納為三方面的問題:子女知否早起、是否做家務、是否讀書。這看似極為簡單的要求,卻道盡了現今子女教育的所有問題。

早起乃健身之妙法

在《曾國藩·修身篇·致九弟十弟》一信中,曾國藩告誡:“家中後輩子弟,體弱學射,最足保養,起早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

現今社會對於子女的教育往往會忽略乃至刻意忽略孩子起床時間的要求,從科學層面上講,早起有助於孩子造成優良作息習慣,對於身體健康的裨益良多;對於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早睡早起、醒來後立馬離開床鋪更是杜絕不良習慣、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從修身層面上講,每日定時早起能夠保證孩子堅持、耐心品行乃至自律性的養成,這對於將來的生活、工作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際則在於自律!每日定時早起,能夠保證一整天的最佳狀態,否則渾渾噩噩、糊里糊塗,將會直接影響到這一天的所有事情的處理、情緒的發展。有些人說,放假了、休息了可以適當賴床或者偷懶,但一定要記住,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有更多次。保證定時早起,遂養成一生之優良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得到饋贈!

戒怠惰、宜勤勞

在《曾國藩家書》中,用以要求家中兄弟乃至子侄輩“須清廉謹慎勤勞,切勿焦躁懶惰”的書信多達數十封。時任兩江總督、內閣大學士,官至正國級幹部的曾國藩,並不贊成給老家寄送財物。箇中原因,曾國藩在書信中也給出來說明:“吾不欲多寄銀物至家,總恐老輩失之奢,後輩失之驕,未有錢多而子弟不驕者也,吾兄弟欲為先人留遺澤,為後人惜餘福,除去勤儉二字,別無做法。”

啥意思?家族之興衰,為後人留福澤的唯一辦法就是勤儉二字,而且“勤”和“儉”必須同時保持才可。甚至對於家中成員的勤儉之道,還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並直接將其歸結到家族興盛之由:“內間妯娌,不可多講鋪張。後輩諸兒,須走路,不可坐轎騎馬。諸女莫太懶,宜學燒茶煮飯;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

隨著物質條件的逐步提高,現代人似乎忘記了讓孩子保持勤儉的教育內容,讓孩子做家務、為家庭有所力所能及的付出,更是不可能。殊不知,這在刻意剝奪孩子生存能力學習機會的同時,還會直接泯滅孩子對家庭、家族乃至社會、國家的奉獻觀念。

勸學

得知自己的侄子,“得取縣案首”,也就是童生參加縣試取得第一名者。對此,已經位極人臣,可以直接提攜侄子進入仕途,換一個大未來的曾國藩難抑欣喜之情。《曾國藩家書·勸學篇·致四弟九弟》一信中,明確記載到:“紀瑞侄得取縣案首,喜慰無已!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諄囑瑞侄從此奮勉加功,為人與為學並進,切戒驕奢二字,則家中風氣日厚。而諸子侄爭相濯磨矣。”

曾國藩認為若不讀書,則“年歲日長,科名無成,學問亦無一字可靠,將來求為塾師而不可得”;要想成身立命,就必須“或經或史,或詩集文集,每日總要看二十頁”。

如果有人以工作繁忙為由,拒絕讀書,那麼請看一下晚清時期絕對算得上第一忙人的曾國藩,是如何做的:“今年以來,無日不看書,雖萬事業忙,亦不廢正業”。你比曾國藩還忙?

在曾國藩看來,只要一個家族的子女擁有較高自律性、克勤克儉並保持學習勁頭,才能改變並延續家族興盛之狀。現今來看,尤為至理名言之所在!

參考文獻:《曾國藩家書》、《清史稿·曾國藩傳》


正說清代十二朝


我從27歲開始做一個家庭主婦,每天早上不需要早起,開始混混沌沌的過日子,不修邊幅,每天睡到10點多,中間一直持續到我生完二胎,二胎開始上幼兒園,我開始朝九晚五的上班,我發現,我很落伍。從思想到行為,到穿衣打扮,我的思想和60歲的人相近。我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個曾經雖說不是最優秀的人才,可好歹是一本畢業的,想當年,也是以美女和才女聞名校內外的風雲人物。我自問,你喜歡現在的你嗎?這是你想成為的你嗎?

我經過了很多次的反思,我現在發現,人所有的成就都是由“勤”而來的,從自律來的。不管你是家庭主婦還是社會精英,你的勤和自律能讓你自信,充滿正能量,能讓你和平庸遠離。哪怕你只是一個家庭主婦,也是一個最優質的家庭主婦,一個把家庭從環境到氣質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孩子也積極向上的家庭主婦。你的丈夫出門精精神神,從鬍子都皮鞋都清清爽爽,你的孩子出門為人處世也彬彬有禮。不急不躁,因為你勤,勤就有充裕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不急不躁,井然有序。你們認同嗎


fengyueshuang


一個父親他不早起,不做家務,不講衛生,他不看書,做事失敗,思想愚蠢,他被別人欺負了就回來數落你,一切事都喜歡推給你去,比如我把飯做好了他一定固執的要我端給他,他霸佔我的床讓我坐在那睡著了感冒了,他怪我衣服穿少了感冒了,我肚子裡一股氣我不回答他一句話,不是這個病毒我早走了,我最後悔的就是回家過年。還有我賭氣不去做飯,他就去切兩塊蘋果自己吃,也不做飯。我現在半夜很生氣,我那麼我作為他的孩子能有前途嗎?我想一定不會有前途的,我覺得我應該完全與他走相反的路,所以遠離他他要我走東那麼我走西就一定是對的。


我寧願自己是一個孤兒


確實,我從小就喜歡睡懶覺,早上讀書喊多次都懶床,一直到六十歲了還是喜歡睡懶覺,睡眠一直都好,所以一生平平凡凡沒有什麼出息,不過慶幸的是我心態好,沒有什麼病痛,也沒有吃過什麼苦,就是平凡普通了點,知足常樂。


寶鑫東風店曾姐


曾國藩這番話說的非常有道理,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如此,一個家族的子女如果能自強自立,那麼這個家族一定會興旺發達,福壽綿延。反之,如果子女不自強努力,那麼這個家族的未來令人堪憂。

一、 一日之計在於晨。

曾國藩要求子女每日要早起,不可貪睡,他自己也以身作則,他每天早上天剛亮就起床,絕不賴床,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不抓緊每分每秒,一天還沒做什麼事很快就過去,這樣時間都會浪費了。

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曾國藩

魯迅先生也在自己的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就是要提醒自己一寸光陰一寸金,要惜取每一分的時間。

曾國藩讓子女早起,不僅是在節約時間,更是教導子女要學會自律,一個嚴於律已的人,以後才會有成就,這是對子女自律品德的一種培養。

二、 要讓子女學會勞動。

人類之所以能從四肢爬行的動物發展成直立行走的人,都是因為勞動的功勞。勞動不僅可以鍛鍊人的意志,更能開發人的大腦,人們可以在勞動中學會許多東西。

一個會勞動的人,他的統籌能力相對比較強。就拿做飯來講,從洗菜、切菜、下鍋翻炒,哪一步應該先做,哪一步應該後做;為了節省時間,在做一件事的同時是否可以進行其他的步驟,這些都可以鍛鍊人的統籌能力。

勞動還可以讓人懂得生活的不易和艱辛,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惜福,所以曾國藩對子女的這個要求是用心良苦,他希望子女在勞動的過程中學會更多的技能和道理,學會自力更生。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勞動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自古以來就倡導勤勞儉樸,一個四體不勤的人我們很難相信他能做出一番事業。

三、 讀書明理。

人不學不知理,古聖先賢沒有哪個是不讀書的。要想更快地學會先人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讀書是最快捷的方法。

書本中的知識包羅萬象,讀書可以開寬人的視野,獲取更多的知識,正所謂博學才能廣識,就是這個道理。

曾國藩要求子女讀書,就是要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這樣以後在事業上才能有所建樹。

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曾國藩

曾國藩要求子女多讀書是有道理的,每個時代的人,不管做什麼樣的行業,都應該多讀書。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冠軍彭敏,是個快遞小哥,平時工作非常繁忙,可這並沒有阻礙他讀書的腳步,他借用點滴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冠軍,這樣的人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曾國藩教育子女的方法,放到現在依然很實用,真理無論在哪個年代都經得住實踐的檢驗。現在有句流行的話,讀書是最容易的一件事,確實如此,比起現實生活的艱辛,讀書真的是最容易最快樂的一件事。曾國藩教育子女的方法,以及他的那些至理名言,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千水千山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問題,也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

曾國藩曾在《家書》中提道:“看一個家族的興敗關鍵在於三點,第一,子孫睡到幾點;第二,子孫有沒有做家務;第三,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

曾國藩先生曾將這三點視為一個家族興亡的標準。

人這一輩子,只要做到這三點,就算戰勝了自己,你想不成功都難。

01子孫睡到幾點?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假如太陽昇的很高了,才起來,證明這個家族都會慢慢懈怠下來。

曾國藩要求子女每日要求,不可貪睡,他自己也以身作則,日日如此,年年如是。

黎明即起,醒後勿粘戀。 ——曾國藩

最近,聽說一個朋友考研考了三年了還是沒有考上,這聽起來讓人很納悶。

這位朋友是讀大學時候的一位室友,人長得很漂亮,做起事情來也是風風火火,上學期間學習還是很不錯,也在班裡的前幾名。一直沒考上研,這確實挺讓人納悶。

細問一下,才知道,我這室友雖然是打著考研的旗號,但是每天學習的時間還不到四個小時。

其實,仔細想想,這也不奇怪,讀大學時候,每天早上八點要上課,每次我這室友都是不情不願的起來。

只要老師一不點名,她就不想去上課。更別提大學時候的早操了,六點半的早操,她每次都要拖到六點二十才起來,跑完接著回去繼續睡覺。

原來,她考研期間,這更沒人管了,每天十點才醒來,洗洗起來去吃個午飯。

吃了午飯本來打算去學習的,但是一吃了午飯就立馬瞌睡,再回去午休,午休一下子就到了下午四點左右,才迷迷糊糊的起來去學習。而她晚上卻是睡的特別晚。

旁人看來,也是哭笑不得。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是自律,自律是一個人的修養。

02子孫是否做家務?

《尚書》中曾說:“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取得偉大的功業,是由於有偉大的志向;完成偉大的功業,在於辛勤不懈地工作。

一個人失敗的根本原因,不是不夠聰明、不夠智慧,而是因為太懶惰了。

懶惰使人生鏽。懶惰會逐漸磨滅我們的理想,腐蝕掉我們的心靈。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司馬光,就是砸缸救人那個司馬光。

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特別差,別人背課文,讀三四遍就可以了,差點的多讀幾遍就行了。

但是司馬光不一樣,他每次都要讀幾十遍才能記住。

為了背文章,司馬光,經常看書到深夜,並且他白天也看書。

看書有時候會瞌睡,他就那一段圓木頭當做自己的枕頭,半夜一翻身,圓木頭就滾走了。

他就立馬就醒了,繼續讀書做學問。

曾國藩也曾說過:“勤則興,敗則懶,兩字之理。”

003子孫後代是否讀聖賢的經典

“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越是覺得自己需要學的東西越多,自己學的越少,更該時刻學習,趕上時代。

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曾國藩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20多歲就已成為名將。

但是出身貧寒,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孫權的啟發下,呂蒙在繁忙的軍旅生涯,開始利用空隙時間讀書。

隨著讀書的的不斷深入,見解也日益深刻。而軍師魯肅認為呂蒙是個大老粗,瞧不起他。

後部下告訴他,說:“呂將軍進步的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魯肅設宴招待,席間交談,魯肅聽了非常折服,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讀書的目標是養智慧,成聖賢,讀一本好書,就是得到一個好老師、交到一個好朋友。讀聖賢書就是親近聖賢。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變化氣質,漸漸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提升自己的靈性;不讀聖賢書,不懂做人處事準則,這就難免思想行為出現偏差。

“三日不讀聖賢書,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chen木頭先生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曾國藩對於子女的教育是非常看重的,這些都記錄在《曾國藩家書》裡。雖然曾國藩是晚清時代的人,但他教育子女的方式和觀點,還是值得現代的家長們學習和借鑑。

曾國藩在子女教育中的觀點

總結曾國藩在子女教育中的觀點,主要有三方面:

  • 一、自律

曾國藩在家書中認為自律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早起,二是堅持。俗語說“早起三日當一天,早起三月當一冬”,每天能夠堅持早起,時間長了就會比晚起的人多做很多事情。

曾國藩教子女們自律可不只是說空話,他自己也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幼年時期的曾國藩天資並不高,特別是讀書的時候總是比聰明的孩子要慢好幾拍,於是他給自己定了三條鐵律:早起,耐心和堅持。

每天早上“黎明即起,絕不戀床”;起床後就點燈讀書,“一句不通,不看下句”,這就是他的耐心。曾經有小偷趴在他家房樑上,想等他睡覺後下來偷東西,結果曾國藩一篇書讀了十幾遍都沒背下來,氣得小偷大罵道:“這笨蛋,我都能背下來了!”

曾國藩的這些習慣一直堅持了下來,不管是幼年求學,還是後來帶兵打仗,他始終保持著這樣的習慣。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他是做到了以身作則。

  • 二、勤儉

曾國藩教導子女要勤勞,“以勤醫惰”是他對子女們的要求。不過他所在的年代對男女要求還是不同的,他要求兒子必須要做到“看、讀、寫、做”缺一不可,對女兒的要求則是“衣、食、粗、細”這些方面。因為當時大家觀念都是男人要靠讀書考取功名,女人則要在家相夫教子。現在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大家都要一視同仁,女兒也要讀書,兒子也要做家務。

關於“儉”方面,曾國藩非常重視,他在家書中多次要求子女們“衣服不宜多制”、“有福不可享盡”等等,特別是在同治元年給兒子曾紀鴻寫的信裡寫道,世家子弟的飲食起居,都和寒門之士一樣,千萬不要沾染上富貴習氣,不然很難有成就。

在勤儉方面,曾國藩總結了十六個字非常經典: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 三、上進

曾國藩要求兒子每天要堅持讀書,其實就是要求兒子要上進。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主流書籍都是用於應付科舉考試的八股文,但他的大兒子曾紀澤並不喜歡這些書,而是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倒也不古板,他鼓勵兒子按自己的興趣去選擇書籍來讀,甚至為了兒子自己也讀了一些這方面的書,這一點很值得現在的家長學習!

喜歡讀書的人都有一顆上進的心,武俠大師金庸老先生80歲赴劍橋攻讀博士,從他這種這種上進的表現可以看出,他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我們現代的生活競爭激烈,如果不能每天提升自己,很快就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曾國藩用六個字來鼓勵自己要上進:不日進,就日退。

結束語

曾國藩對子女們的教育,不管在怎樣的時代都不會落後,特別是他以身作則的為子女們立下榜樣,這是現代父母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曾的上述看法,我深以為然。

1.早起意味著勤快。人勤地不懶,天道酬勤,勤奮是一個家庭有追求有希望的重要品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起早睡符合天地陰陽之大道,是一個人一個家興盛不衰的良好習慣。

2.做家務意味著踏實知責。九層之臺起於壘土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個人縱有經緯之才也須從身邊事做起。家務不清,公務難理。治天下如烹小鮮,從一葉而知秋,從一管可窺豹,這些都告訴我們事是做出來的,責是人擔起來的。做家務不但體現了責任擔當,也體現了奉獻愛心,更滋一養了人幹大事須從小事做起的踏實本份。

3.讀書意味著學習求新。人貴有自知之明,難得有自學之慧。而讀書,不但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偉人的肩膀。通過讀書獲取智慧的人,必然知曉書中顏如玉和黃金屋的道理,自然會快人一步找到上進求新的捷徑,這是多少歷史和事實早己證明的事了。耕讀傳家是中國人普遍的價值追求,放到今天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斤欠宇


1、子女是否早起;這一點主要是著重修身,一天之計在晨,早上的空氣是最好的可以呼出整夜體內的濁氣,當然修身,主要指修養身心,修身的具體行為表現日常生活中就是擇善而從,博學於文,並約之以禮。所以,這一點只是用早起作為一個引語。

2、是否做家務;這一點主要是齊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去出發注重細節,如果連自己身邊的細節都把控不好,那麼這個人一生也是碌碌無為。

3、是否愛讀書;這一點主要是說要正心,肅立良好的愛學習求知的習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做到這三點修身、齊家、正心平天下;從下養成這樣的生活作風和習慣,一個家族自然就會興旺了。

更多關於國學傳統文化 曾國藩 的人生智慧和經典,關注:國學趣舍


國學趣舍


扯蛋!所有加“只須”的雞湯,都只是廢話而已。

一、早起、做家務、愛讀書的家族,更容易興盛,但這只是條件之一,並非絕對

如果一個家族的子女,普遍勤奮刻苦,喜歡早起、讀書,並且還非常富有生活情趣,能夠自己動手做家務,獨立能力很強。

那麼,不用多說,這個家族的子女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花費了更多時間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會贏得更高的概率一點不稀奇。

但這只是概率問題,並不是說,只要付出了這些,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家族興敗的原因很多,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家族成員的本領問題,更多的是外部環境,是大勢所趨。

東晉時期,“舊時王謝”的幾大家族,他們的子弟不優秀、不勤奮嗎?謝安將自己家的子侄稱為“芝蘭玉樹”,謝家的孩子不僅學識淵博,想法新奇,出了謝玄這樣的傑出將領,謝道韞這樣的灑脫才女,就個人素質而言,都是沒話說的。

可隨著東晉勢微,即使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晉朝最終還是被劉裕取而代之,當年的王、謝家族也逐漸湮沒,新的世家大族相繼崛起。

縱觀歷史,除了孔子一家,很少有哪個家族能夠幾百幾千年地興盛,都是有興衰交替,甚至再也找不到它們曾經的痕跡。

有句話說得好:在歷史的車輪面前,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卑微無力的。

即使是曾國藩家族,盛極一時,但也只傳承兩三代,便再無榮光繁華。

曾氏家族的興盛不在於子女有無早起、讀書、做家務,曾國藩年輕時候同樣有很多毛病,也未必如他標榜的是個惜時如金的少年郎,他甚至並不聰明,他的兄弟更是荒唐胡鬧,無論做學問還是做官,都稱不上拔尖。

曾家興盛,不過是因為處在恰當的時機,太平天國運動,使得朝廷缺少一個力挽狂瀾的人,曾國藩機緣之下,恰好成為這個人,他的家族也因此得益。

二、子女養成好習慣,不是為了家族興盛,而是個人修養

子女成長父母只能前期引導,順勢而為,卻不能陪伴、指導子女一生。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子女將來發展如何,至少對自身而言,都是有益的。

有著良好閱讀習慣、自律性的子女,無論將來成為人上人、還是普通平凡過一生,好習慣可以讓人心境更加自由積極,不容易沉浸在膚淺的感官刺激上,能夠思考人生,尋找積極的生活態度。

一句話,好習慣是讓我們更健康舒適,至於家族興敗,盡人事、聽天命,不可過份強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