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名人

鄂托克旗歷史悠久,名人倍出,只說幾位我瞭解的。

馬良誠

在察漢陶勞亥住的朝力孟其其格,她有兩個兒子,老大是寶日,漢名叫馬良誠。

馬良誠三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五歲開始放牧,七歲就給牧主馴服烈馬,很早就成為鄂托克草原上能騎善射的牧民。

16歲時,馬良誠在阿拉廟參加賽馬比賽中奪得第一,被章文軒看中,收入鄂托克保安大隊。他在和土匪的作戰中異常勇敢,不久便被提為中隊長。他當官不忘百姓,常常教育士兵說:我們都是貧苦牧民的子弟,百姓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當兵怎麼能欺負我們的父母呢?所以他的部隊紀律非常嚴明,深受百姓愛戴。

1936年7月,紅軍把寧夏軍閥馬鴻逵霸佔多年的北大池、苟池、敖包池等多個鹽池奪回,交還了鄂托克旗,馬良誠深受感動。在交接儀式上,看到紅軍官兵沒有高低之分,態度和謁,對蒙古平民視為兄弟,讓他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解救貧苦牧民,他決心跟著共產黨幹革命。

1946年1月,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支持配合下,他和顧壽山、馬富綱率部起義,成為了鄂托克旗第一支革命武裝,馬良誠擔任第二團團長。在之後的革命戰爭中他戰功赫赫,威振草原。

1947年革命受到挫折,許多戰士犧牲,高平副司令員也負傷,他臨危受命,和一大隊教導員只帶領著170多名戰士,抗擊著700多名馬鴻逵的騎兵。他隻身爬入敵人前沿,一槍擊斃敵指揮官,無頭的敵人銳氣頓挫,扔下幾十具屍體逃了回去。可在1948年的一次戰鬥中,馬良誠光榮犧牲。

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名人


羅布桑全波勒

羅布桑全波勒,出生在蘇米圖木章幹,是鄂托克管旗章京敖其爾巴圖的兒子。他自幼聰明好學,當喇嘛後跟老喇嘛普仁齎學習藏文,沒幾年功夫便可用藏文誦經,並能用藏字對聯賦詩。成年後由廟中出走,到貧苦牧民中瞭解飢寒痛苦,對官府出賣土地的做法深惡痛絕。寫下了《可憐的人》、《三怪》等詩,揭示了底層牧民的生存狀況,諷刺了封建上層。當得知“獨貴龍”是抗墾組織後,他前往烏審旗尋找,終於見到席尼喇嘛。在參加獨貴龍的戰鬥中,用親身體驗寫出了《孤獨的明沙梁》、《雅片的毒害》等長篇史詩,並將創作的《獨貴龍戰歌》獻出。不知誰給譜曲後成為《獨貴龍進行曲》,在鄂爾多斯草原廣為傳唱,吹響了戰鬥號角,鼓舞了獨貴龍戰士,成為抗懇隊伍的戰鬥進行曲。此後他跟隨席尼喇嘛參加多次戰鬥,其間又創作了《火之賦》和長篇史詩《世界之體》。還為《西遊記》畫冊配上蒙文譯釋,深受牧民孩子們的喜歡。在跟席尼喇嘛在包頭組建內蒙古人民革命軍鄂托克支隊時,勞疾成病,年僅28歲就去世了。


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名人


扎拉僧敖斯爾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阿爾巴斯山上的第亞廟,主持是扎拉僧敖斯爾喇嘛,他是在舊社會時走的最遠的鄂托克人。

扎拉僧敖斯爾清朝末年出生在瑪尼圖阿如布拉格,是牧民那順德力格爾的大兒子。在八歲時就孤身遠行塔爾寺,學習藏文和經書,成年後進入西藏學習藏醫和哲學。然後雲遊北京、上海,直到南端海南島,一路學習漢族南北語言和中醫文化,用蒙藏醫術為漢族同胞看病。

回到鄂托克後,扎拉僧敖斯爾常與滿巴拉僧仲廟的大師們探討研究醫學,親自在阿爾巴斯山及賀蘭山上採集草藥,用學到的中醫術為附近旗和阿拉善地區的牧民解決疑難病症。他的最大貢獻是用藏文著出《甘露臨床驗方》,書中歸納有溫病、傳染病、外傷、婦、兒、五官、雜病等。還把中醫的鼠油鼠皮療、驢骨療、白馬骨敷,以及八寶散、三黃抱龍丸等中藥方編入其中,成為了蒙藏漢醫學的典書。

那順胡圖克

鄂托克旗包樂浩曉的那順胡圖克,從小就跟著母親學唱鄂爾多斯民歌,跟老藝人們學會了笛子、揚琴、三絃,是鄂托克的民間歌舞大師,他跳的筷子舞和盅子舞歡快幽默自然,誰家辦喜事必請他無疑。

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名人

草原


沙木騰

當您走進鄂爾多斯鄂托克草原時會看到,在平緩的山坡和樑上,綠草茵茵,各種野花點綴其上,爭奇鬥豔。放眼遠望,茫茫原野滿目青翠,山頭上雲裹霧罩,虛幻飄渺,有時形如荒原野炊,有時似紫雲升騰,今人陶醉。

雲朵般的羊群在綠海中游動,騎馬的牧人手裡握著長長的套馬杆,雄鷹在空中盤旋,鳥兒在清脆的歌唱,這一畫面如同奇觀異景,讓人難以忘懷。

在草原的邊緣和蘇木(鄉)通往嘎查(村)的黑色公路兩旁,楊樹、柳樹、榆樹鬱鬱蔥蔥,微風吹來,林濤聲聲,伴隨著嘩啦啦的溪水流聲,讓人心曠神怡。

可您不會想到,在五十多年前這裡還是荒漠,由於早些年人們在草原上無序的開墾,使本來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的傷害,毛烏素沙漠面積在不斷擴張,氣候變的越來越乾旱少雨,肆無忌憚的風沙吹到了牧民的家門口,牲畜無法牧養,牧民吃水都成了問題。

1956年春天,在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哈達圖嘎查,一位叫沙木騰的牧民,對狂風漫沙開始了挑戰。他在自家門口一棵棵的種起了沙柳,儘管成話率很低,可他沒有失去信心,只要聽說有人去陝西,他就託人家往回捎樹苗,不管是楊樹、榆樹、槐樹,他什麼樹也種。

當第二年春天,沙木騰看到自己種的幾百棵各種樹只活了十幾棵時,笑著對家人說:“這就是希望,種一百棵哪怕只活了一棵,我們就成功了,就這樣一棵一棵的種下去,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我老了,讓我兒子、孫子繼續種,沙漠會有樹林的,草原會回來的。”

就這樣,沙木騰在缺水、風大、缺少資金的情況下,年復一年,憑藉著堅強的毅力,把樹種的越來越遠,成活的越來越多。

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不但他家四周已經有了廣袤的樹林,整個哈達圖嘎查也變的綠樹成蔭。到七十年代後期,沙木騰綠化沙漠1.5萬畝,還種植成活了蘋果、杏、桃等果樹,併為國家提供各種樹苗10萬多株。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使牧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請大家在享受今天的草海綠樹時,不要忘了治沙愚公——沙木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