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詠:加強公共衛生法治建設 健全突發重大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中國網北京2月24日訊(記者 和海佳)近日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有力開展,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建議,進一步提高突發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強公共衛生法治建設,健全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沈德咏:加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 健全突发重大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要提高突發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必須加強公共衛生法治建設。

連日來全國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沈德詠表示,應強化法治意識,將突發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同時加強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突發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法律體系。

沈德詠進一步表示,從立法層面看,目前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是缺少憲法相關法層次的法律,比如《緊急狀態法》。二是現有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一些關鍵條款過於原則和抽象,不夠詳細、嚴謹,一些法律條文之間存在相互不一致的情況。三是現有的法律法規較少關注生物安全問題。

嚴格執法、依法防疫,是公共衛生法治建設的重中之重。對此沈德詠表示,應堅持嚴格執法,確保突發重大疫情防控法律法規有效施行。

第一,依法做好疫情預防、報告、預警和發佈工作。堅持防治結合、分類管理,各級政府要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活動,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佈傳染病疫情信息,並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佈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公佈傳染病疫情信息應當及時準確。

第二,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的執法司法力度。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置措施。

第三,對不依法履職人員嚴格問責。法律法規已明確有關職能部門在疫情防控各環節的具體職責,如果因履職不到位造成嚴重後果,必須對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嚴肅問責。

第四,在法律框架內嚴格執法,把握好執法尺度。依法防疫必須防止出現借疫情防控之名、行違法犯罪之實的行為。其中居民外出限制等一系列防控疫情措施必須在《突發事件應對法》《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授權下進行,實施起來必須做到主體適格,措施適度。

對於不斷完善依法防控突發重大疫情的體制機制,持續深化改革,沈德詠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議。一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界有序參與的防控工作格局。沈德詠表示,應建立健全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共同參與的疫情防控體系,提高全民防範公共衛生事件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加強軍民融合,完善軍地聯合應急響應運行機構,推進軍地衛生防疫力量聯合訓練,統籌規劃軍地衛生防疫聯合保障。

二是尊重規律和科學,發揮好專業部門和專業人員的作用。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決策環節,既要遵循必要的專家諮詢程序,又要保證專家組構成中科研和臨床專家的廣泛覆蓋,還要高度重視專家組之外的傳染病專家、醫生、病毒科研人員等專家人士的意見建議。

三是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明確各層級防控責任,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機制。沈德詠建議,國務院、國家衛健委統一部署地方公共衛生相關工作,明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上的職責,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疾控中心等應互聯互通信息,做到信息透明、暢通、及時共享,爭取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尤其是重大傳染病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能及時發現並採取措施,遏制其傳播擴散。

四是發揮制度優勢,實行群防群控,打好防控工作人民戰爭。要高度重視社區在防疫工作的基礎性作用,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只有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五是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充實戰略儲備,夯實防控工作物質基礎。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此外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儘快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

推薦閱讀:敲警鐘!還沒到摘口罩撒歡兒的時候 | 戰“疫”關鍵詞2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