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平安度过孩子的叛逆期?

管理那些事啊


1.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表要做好表率,你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曾经讲过八个字:父母善做,子女善学!

2.0到5岁期间的感情依赖陪育,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做好。

3.讲真话,说话算数。给孩子的一切承诺要兑现。

4.要有适当的家训和家规,为孩子分阶段制定激励措施。

5.8、9岁的孩子基本都有独立思想了,很多事情要以理服人。

6.如果孩子已经进入逆反期,只能以真爱和良知唤醒,直到他觉悟。这种状况要慢慢来,急也无用!





唐王紫苏


乖乖的宝贝像你手里的小“玩具”,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宝贝开始说“不”,他不再对你唯命是从。这就是所谓的“可怕的两岁”,宝贝在这一阶段,进入了自我意识敏感期,往往通过“反对”强化自己的个性,并发展出一种独立精神。面对这种情况,妈咪们该怎么办?借鉴法国心理学家让-吕克·奥贝特的实用建议,让这段日子成为宝贝成长的契机。

设立规矩,限制他主宰一切的欲望

大约18~24个月大时,宝贝会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进入了自我意识敏感期,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大约三岁半。当你反对他的意见,或对他提出要求时,他生气是很正常的。但是理解并不意味着要一切顺从他。相反,在这一阶段,你限制他主宰一切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这阶段,成长中的宝贝,他的角色就是反对;而父母,作为教育者,有义务在必要时,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休息时间、饮食、午睡、游戏、洗澡、安全、卫生、社交礼仪、禁令,等等,这些都是由你决定怎样做才最适合他。必须表现得有说服力。让宝贝明白,在你和他之间,谁才是真正的领导。永远不要忘记,你才是导师,是教育并帮助小小人儿成长的重要人物。

勇敢做个“坏人”吧

如果一个小孩对着父母大声喊:“你是坏人,我不爱你了!”那父母很容易感到内疚和崩溃。在宝贝的话语里,“讨厌别人”意味着“我要独裁”。当父母违背宝贝意愿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反抗的。因此不必介怀,必要的时候请勇敢做个坏人吧:“到点了,该睡觉了”,“你必须吃肉和蔬菜,因为你得长大”,“系上安全带,这是必须的”,等等。教育孩子不是每天告诉他“我爱你”,而是教育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强调重点,规则别琐碎

宝贝还年幼,消化不了太多的“禁止条例”。请强调你的重点要求。有些规则是基本的,但是也有很多“约束”是不必要的。比如,如果宝贝想每天都穿着他最喜欢的红色毛衣,这其实无所谓!再比如,他要是没有吃完盘子里的豌豆,也不要大惊小怪,地球并不会因此而停转。如果规则太多,你会激怒他的。

确立“三不规则”

从12个月大开始,宝贝开始渴望新的体验,他到处走动,接触一切,想探索周围的环境。这些愿望难免让他面临各种人身危险。因此,必须阐明和运用让-吕克·奥贝特的“三不规则”:不要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不要让他人处于危险之中;不要成为“家庭小霸王”,即学会尊重他人及其财产。这些基本的禁令必须在宝贝刚开始与外界接触时便加以强调。

倾听需求,但不要什么都答应

倾听宝贝的需求,并不意味着答应他的任何要求。倾听,是要理解他的痛苦,体会他的焦虑,安慰他的悲伤,让他表达愤怒,并在他违反规则的时候加以纠正。退让太多,最后会让父母失去耐心,变得暴怒,并容易粗暴地拒绝宝贝的要求。而宝贝并不明白原因,这会让他相当不安。

有的父母会认为要尊重宝贝的一切,但这是自我欺骗的想法。即使再聪明,婴幼儿也无法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并成功做到自律。你是家长,是负责任的成年人,因此你知道什么是为他好。每当你拒绝他的要求时,可以尝试安慰他,说:“你是我的宝贝,我爱你,但是我的角色是正确教育你,并严格要求你!”

解释规则原因,更易被遵守

规则每天重复两次、三次甚至四次,这都是正常的,这是让宝贝记住原则必须要花的时间。学会遵守规则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解释给他听,为什么你要求他这样做,禁止他那么做。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被要求做一些事情之前,被告知原因,那么他会更愿意做。宝贝也是一样的。这意味着他有提问的权利。

花时间去解释为什么睡眠是很重要的,吃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刷牙和洗澡,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良好的礼仪,为什么必须走人行横道……如果把遵守这些规则的好处都讲给他听,那它们会得到更好的遵守。而一些社会准则,比如说尊重他人,可以这样解释给他听:“如果我们想要有朋友,那就必须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缓冲规则,但别心血来潮

有时,出于安全、健康等角度,有些家长会断喝宝贝的行为。比如,宝贝要爬梯子,对他说“停下来,我早就跟你说过了!”这时,不如将规则做一定的缓冲,对他说“你太小了,长大了就可以做了”;或者“你一个人是不行的,但是我可以帮你”。当然,宝贝不会微笑着感谢你阻止他,但是当你把规则的普遍性告诉他时,他更愿意遵守。

权威建立在公平的普遍适用的规则上。如果一个父母对宝贝说“我不允许你穿蓝色的大衣出门”,这种规则建立在家长的心血来潮上,那么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一定会遭到宝贝的反抗。相反,如果父母说:“外面很冷,我不允许你不穿外套出门。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这么做,这是我们照顾你的责任。”那么,这样的建议宝贝会更乐于接受。

明确要求,然后坚持

当你说出一个要求,确保你的信息是明确的,以便宝贝能够理解。你可以要求他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如果他不服从,你需要重复要求,或者解释一下理由。如果被再次拒绝,请不要妥协,直接说:“是时候上床睡觉了,我数到3,你必须上床了。我会给你讲故事,并给你一个香吻。1,2,3!”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进入谈判模式:“你为什么不想要去睡觉?”一定不能妥协,睡觉时间不能随他的意志而左右。经过两次拒绝,他只剩下最后的一个机会—服从你的要求。因为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所以最好解释你的期待,并给他一定的时间执行。例如:“现在是时候上床休息了。两分钟内完成游戏,准备好的时候告诉我。”这样小朋友会斟酌他的选择,也保留了一定的面子。两分钟的耐心比尖叫声和泪水更好。

说过的惩罚要兑现

如果宝贝连续三次不听话,那必须采取行动。如果你重复说同样的事情十次而没有任何结果,那你是在暗示—可以不遵守规则。请坚决地让他上床。告诉他:“作为你的父母,我不能让你玩个通宵。确保你睡好觉,吃得好,身体健康,这是我的责任。要听话!”

处罚要“趁热打铁”

如果你告知宝贝,他要为他的不听话接受惩罚,那就请立即惩罚吧!但是他正在成长期,要用适合的方式。惩罚必须“立即”执行,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迅速的反应才能让他印象深刻。

使用“双赢”策略

这里的双赢策略很简单,意思是:给宝贝一个选择的机会,如果不这么做,还可以那样做。

比如,你的小淘气在客厅里面练习射点球。一般情况下你可能会说:“放下你的球,不要在家里玩,会碰坏东西的!” 但是,如果使用双赢策略,可以尝试这么说:“不可以在屋里玩球。午睡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去外面玩。”或者说:“你立刻放下球,我们出去玩,否则我就把球没收,随便你选。”要化解冲突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让他服从你的时候,给他一个另外的选择。

宝贝情绪失控时,别粗鲁

试图在宝贝愤怒的时候教育他是没用的:最好等他冷静后,告诉他被拒绝的原因。请避免使用“铁腕政策”,因为这会激起他更大的反抗。如果你强迫他吃完盘中餐,他会将怒气迁往别处:拒绝穿衣服或者洗漱。所以,为了避免危机四伏,永远不要用粗鲁的方式对待他。

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小叛逆

说“不”的这个阶段其实是宝贝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经常说“不”,这是正常的!请注意,这种面对大人的“叛逆”要一直持续到3~4岁。这期间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叛逆期还会延长。所以我们最好要做些准备,以便更好地面对突发情况。

那要做哪些准备呢?首先,不要大惊小怪:“他之前是如此的乖,我不明白……”其次,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把宝贝的“叛逆”理解为故意反抗你。当宝贝拒绝牵着手过马路时,他并不是在“从中享受乐趣”,也不是“为了激怒你”,更不是要“毁了你的生活”。

妈咪放轻松,宝贝更快乐

其实,提高嗓门,让宝贝服从要求,这很容易;但能保持冷静,理性对待孩子的叛逆,却不容易。妈咪们在这个阶段,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多一些耐力,多一些平静,纠结的心情就会好一些。就像3岁的小孩,我们无法强迫他完全自理一样,作为家长,我们也不必要求一切事情都遂自己的心愿。把握原则,轻松对待,你自在,他开心。

规则统一,前后一致

这是他信赖你的基础。可信赖意味着要有前后一致的观点和态度。规则不应该常常改变。做到前后一致是建立权威的基础之一。有的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允许宝贝在沙发上蹦来蹦去;第二天心情不好,就会对同样的行为说“不”。宝贝当然会迷惑,究竟跳沙发的行为是被允许还是不被允许?!

此外,父母必须保持同一立场,如果一个说“不要说脏话,这很粗鲁”,而另一个回答“没关系”。这也会削弱教育的效果。父母要多商量,确定共同的立场,不要采取前后不一致的行为,因为如果总是听到前后不一致的规定,最终宝贝会决定不再遵守它们。


妈咪宝贝传媒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是需要智慧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做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亲子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愿望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肯定!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人看,家长要跟女孩谈谈心,做孩子朋友式的家长,不要老跟孩子制造紧张的气氛。

家长要有平常心,家长自己曾经也年轻过,努力过,也不可能成为生活中最好的,现在也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家长时常要想的,应该是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只要孩子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角色,只要他具备了健康体魄和健康心态,就会对家庭,对国家有利,有些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人的性格扭曲了,结果又能怎么样呢?

只有了解这些,父母才可能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她的那些青春期的表现究竟怎么回事,只有了解了这些,女孩才能亲近父母,与父母分享她的快乐与苦恼,父母才能正确地高效地培养出杰出的孩子。


明霏如月


讲一个故事,老母鸡和小鸡仔的故事,有一只老母鸡孵了一群小鸡仔,带着他们出去玩,它们走到水边看到一群小鸭子在游泳,老母鸡就说孩子啊下去和他们玩一玩,小鸡仔说妈妈我们不会游泳啊,老母鸡说笨蛋,你看人家比你们都小都会游,你怎么就不会游呢?老母亲一直骂小鸡仔们,我生你们有什么用啊?我花了21天才把你们孵出来,又对着你们这么辛苦,没想到你们连水都不敢下,太让老娘伤心了,小鸡仔们很委屈,他们很想问老母鸡妈妈你会游泳吗?可是他们又不敢问,因为如果问了老母鸡就会大发雷霆,扑打着翅膀骂道:敢跟老娘顶嘴。孩子在逆反表示他在成长,表示父母没成长或者成长的速度不够,因此我们今天真的要培养孩子,就必须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在长大,而父母没长大,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是孩子逆反,所以我可以保证的说孩子没有逆反期,他是在今天的社会,在现实中自然的成长,而父母没有跟着成长,没给孩子空间,我们总是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总说孩子必须听话,不正确的话也让孩子听能行吗?正确的话孩子也有自己的看法,因为他自我的意识长大了,懂得了很多的东西,懂得很多知识,有很多见识以后他就不一定同意我们的看法了,所以当他反对我们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给他扣个帽子,逆反,然后大棍子就过去了,我发现有一种永远不会逆反的孩子就是弱智,从来没看到弱智逆反,他没法逆反,懂了没有?所以孩子在逆反表示他在成长,表示父母没成长或者成长的速度不够,因此我们今天真正要培养孩子,就必须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光想让他成长,我不成长,跟那个老母鸡叫小鸡仔下去游泳一样,你老母鸡会游吗?怎么光叫孩子去游呢?小鸡仔如果稍微长大一点,老母鸡再叫他下去游泳,小鸡就会说你游游我看啊,然后老母鸡就会骂小鸡仔,逆反,逆反期到了………这段话是被人们亲切称为最有办法的老师,教育和尚寂静法师说的。父母愿意改变自己,孩子就能自我成长。同所有的朋友们共勉。







梦中可曾又一秋z


近两年,网上经常爆出孩子叛逆打骂父母、打骂长辈的视频与文章,大家看了都很痛心,为什么现在孩子都变成这样了?到底是谁之过?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代家庭中的一些独生子女身上,这种美德似乎很少表现出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酒足饭饱之后,孩子就离开餐桌看电视或玩耍去了,留下父母忙碌的收拾一桌子的碗筷;父母买回好吃的,总是不忘先让孩子品尝,而孩子却很少拿他的零食去分享给父母;孩子生病了,父母昼夜难眠,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令人堪忧。

子女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仅体现的是亲子关系之间的情感,也反映出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在家里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关心同事,出门在外就能关心他人。

孩子的孝敬观需要父母的培养,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专家给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一、要从小事入手。孩子孝敬父母具体来说表现在听父母的话,关心父母健康,为父母排忧解难,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不给父母添麻烦。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比如:引导孩子在父母上下班离开家或者回到家时要问候父母。当父母劳累时,主动帮父母按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提醒父母不要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做父母的温馨小贴士。在父母做家务时,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父母也要对孩子的帮助和关心给予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二、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现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阳”,父母也如众星捧月般地百般呵护,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识,叛逆、不高兴时就与父母顶嘴、吵架,甚至动手。完全没有尊敬长辈尊重父母的观念。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生养自己最亲的人,不能颠倒主次,不尊重父母,在家里胡闹。更不能与父母顶嘴、吵架。

当然,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需要民主和平等,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时,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意愿。

三、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有些父母习惯把一切苦和累都自己扛,而不让孩子吃一点儿苦。以至于不少孩子养成了浪费、奢侈的坏习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不了解父母的辛苦,只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并认为父母供自己吃喝穿戴是天经地义的。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的。所以,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外的工作和收入情况,说的越具体越好,从而使孩子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明白任何财富都来之不易。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感激和尊重父母。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会受到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这么一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一下:

从前有一对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只用一只小木碗给老人送去一点残羹冷炙。

一天,夫妇俩看到儿子在雕刻木头,就问他刻的是什么,男孩说:“我在刻木碗啊,等你们年纪大了,给你们用。” 夫妇俩听了后羞愧难当,于是连忙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他们扔掉了小木碗,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给老人吃,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相处。

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现实生活中,忽视长辈的事情很常见。这些做法深深的影响着下一代。因此,及时距离再远,工作再忙,也要在节假日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天长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好习惯。

五、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识。这个看起来平常的事情,但却是很重要的细节。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在为孩子过生日的问题上,大部分父母都走入了误区,认为孩子的生日一年才一次,于是大把的花钱为孩子过生日。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总之,孩子孝敬父母的观念要从小培养,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在适当的时候能向父母送上一句“谢谢”、一张贺卡、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份礼物……


奶爸辣妈谈育儿


欢迎关注我,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与成长!

没有平等的尊重怎么会有真正的了解,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教育者,很多父母始终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觉得自己是“老子”,便可以不顾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打骂。很多父母都反映和孩子相处很困难,因为你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有的时候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

父母应该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尊重孩子。之所以我们不理解孩子,是因为我们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问题,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对待孩子的叛逆,这里有几点或许可以借鉴:

不要总是强迫孩子

压迫和反抗总是在一起的,越压迫反抗越强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强迫孩子去学习,把知识强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便学也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老师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很多!”

父母应该懂得强迫孩子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填鸭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顺着孩子更智慧的讲给孩子,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去做,比强迫要好。

有的时候温和比严厉更有效

寒冷的北风与温暖的南风打赌,看看谁能让行人先把大衣脱下来。北风想,我这么冷,开始呼呼地向人猛烈地刮起来,可是,行人却把衣服越裹越紧,任它怎样狂刮也无济于事。而南风则不然,只是饱含着温情,轻轻地吹拂着那个行路人,行人越走越热,不一会儿就热得自觉脱掉了大衣。

温和的对待孩子比冷酷严厉更能收到成效。这要求你在面对孩子时,不要一味的严苛,要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改变孩子!

宽容的力量

说实话,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宽容父母,觉得做父母非常不容易。可是在孩子眼中,在他那么大的时候,他觉得父母也不理解他,他活的也好累,父母不宽容自己。

你是孩子的榜样,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不仅要对孩子宽容,更要对别人宽容,如果仅仅是对孩子宽容,而对别人是另一种做法,你的孩子也许不会对你宽容。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士兵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

儿子又说:“可是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 ,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的残疾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

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这样让他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接着,儿子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知他们自己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

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学会理解孩子

正如孩子了解你的过程,在你对孩子发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这么做后会有什么感受,他期望别人怎么看他,他想从所做的事情中获得什么。

尽量多抽出些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尝试着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尝试着做孩子的朋友。

学会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不要使冲突加剧

别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过多的苛责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在冲突面前你是榜样,你是首先要做出调整的人。

我们大人也不是完人,也会做错事,何况是孩子呢?不犯错的孩子是没有的,当他们犯错时你可以平心静气的,很正式的同时用很坚定的口吻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在正式的气氛下向孩子灌输是与非的观念孩子会很容易感受得到,接受的也快。虽然他们还小,一次两次不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坚持这样做,日子久了,孩子的心中一定会留下一个印象,对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打孩子和大声的训斥孩子都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小的时候可能孩子会怕,但到大了以后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从长远来说也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部分孩子还会形成暴力倾向,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旦孩子表现出合作与变通时,要给予他正面的表扬和鼓励

表扬和鼓励的是孩子的行为,是过程,要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做的好,因为什么被表扬和鼓励。

父母要很具体地指出孩子什么地方做得好,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不能走过场一样泛泛地说:你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孩子对于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是来者不拒的,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从而产生真正的满足感。

如果孩子用积木搭了一个很漂亮的作品,夸奖孩子“你真聪明”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研究并认真搭建。因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无法改变,而努力认真却是孩子可以通过自律做到的,表扬强化了他认真准备的行为,下一次他会再接再厉。

请尊重孩子的成长

作为家长你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孩子也参与家庭的管理;

自尊不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不存在。自尊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孩子自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在他们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很多父母会说:“你这个孩子,这么笨,啥都干不好?”、“这道题目做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会?”、“真完蛋,再这样要打你了”……在这样的话语中,孩子会逐渐对自己作出一个不利又消极的判断:如自己很笨,不如别人;孩子就会形成自卑感:做事不积极、不主动、对自己总是产生怀疑态度等等,孩子的发展可想而知。

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

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