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平安度過孩子的叛逆期?

管理那些事啊


1.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表要做好表率,你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曾經講過八個字:父母善做,子女善學!

2.0到5歲期間的感情依賴陪育,安全、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做好。

3.講真話,說話算數。給孩子的一切承諾要兌現。

4.要有適當的家訓和家規,為孩子分階段制定激勵措施。

5.8、9歲的孩子基本都有獨立思想了,很多事情要以理服人。

6.如果孩子已經進入逆反期,只能以真愛和良知喚醒,直到他覺悟。這種狀況要慢慢來,急也無用!





唐王紫蘇


乖乖的寶貝像你手裡的小“玩具”,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寶貝開始說“不”,他不再對你唯命是從。這就是所謂的“可怕的兩歲”,寶貝在這一階段,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往往通過“反對”強化自己的個性,並發展出一種獨立精神。面對這種情況,媽咪們該怎麼辦?借鑑法國心理學家讓-呂克·奧貝特的實用建議,讓這段日子成為寶貝成長的契機。

設立規矩,限制他主宰一切的慾望

大約18~24個月大時,寶貝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大約三歲半。當你反對他的意見,或對他提出要求時,他生氣是很正常的。但是理解並不意味著要一切順從他。相反,在這一階段,你限制他主宰一切的慾望是非常重要的。這階段,成長中的寶貝,他的角色就是反對;而父母,作為教育者,有義務在必要時,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休息時間、飲食、午睡、遊戲、洗澡、安全、衛生、社交禮儀、禁令,等等,這些都是由你決定怎樣做才最適合他。必須表現得有說服力。讓寶貝明白,在你和他之間,誰才是真正的領導。永遠不要忘記,你才是導師,是教育並幫助小小人兒成長的重要人物。

勇敢做個“壞人”吧

如果一個小孩對著父母大聲喊:“你是壞人,我不愛你了!”那父母很容易感到內疚和崩潰。在寶貝的話語裡,“討厭別人”意味著“我要獨裁”。當父母違背寶貝意願的時候,他們總是會反抗的。因此不必介懷,必要的時候請勇敢做個壞人吧:“到點了,該睡覺了”,“你必須吃肉和蔬菜,因為你得長大”,“繫上安全帶,這是必須的”,等等。教育孩子不是每天告訴他“我愛你”,而是教育他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強調重點,規則別瑣碎

寶貝還年幼,消化不了太多的“禁止條例”。請強調你的重點要求。有些規則是基本的,但是也有很多“約束”是不必要的。比如,如果寶貝想每天都穿著他最喜歡的紅色毛衣,這其實無所謂!再比如,他要是沒有吃完盤子裡的豌豆,也不要大驚小怪,地球並不會因此而停轉。如果規則太多,你會激怒他的。

確立“三不規則”

從12個月大開始,寶貝開始渴望新的體驗,他到處走動,接觸一切,想探索周圍的環境。這些願望難免讓他面臨各種人身危險。因此,必須闡明和運用讓-呂克·奧貝特的“三不規則”:不要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不要讓他人處於危險之中;不要成為“家庭小霸王”,即學會尊重他人及其財產。這些基本的禁令必須在寶貝剛開始與外界接觸時便加以強調。

傾聽需求,但不要什麼都答應

傾聽寶貝的需求,並不意味著答應他的任何要求。傾聽,是要理解他的痛苦,體會他的焦慮,安慰他的悲傷,讓他表達憤怒,並在他違反規則的時候加以糾正。退讓太多,最後會讓父母失去耐心,變得暴怒,並容易粗暴地拒絕寶貝的要求。而寶貝並不明白原因,這會讓他相當不安。

有的父母會認為要尊重寶貝的一切,但這是自我欺騙的想法。即使再聰明,嬰幼兒也無法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併成功做到自律。你是家長,是負責任的成年人,因此你知道什麼是為他好。每當你拒絕他的要求時,可以嘗試安慰他,說:“你是我的寶貝,我愛你,但是我的角色是正確教育你,並嚴格要求你!”

解釋規則原因,更易被遵守

規則每天重複兩次、三次甚至四次,這都是正常的,這是讓寶貝記住原則必須要花的時間。學會遵守規則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解釋給他聽,為什麼你要求他這樣做,禁止他那麼做。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在被要求做一些事情之前,被告知原因,那麼他會更願意做。寶貝也是一樣的。這意味著他有提問的權利。

花時間去解釋為什麼睡眠是很重要的,吃飯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刷牙和洗澡,為什麼我們要學習良好的禮儀,為什麼必須走人行橫道……如果把遵守這些規則的好處都講給他聽,那它們會得到更好的遵守。而一些社會準則,比如說尊重他人,可以這樣解釋給他聽:“如果我們想要有朋友,那就必須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

緩衝規則,但別心血來潮

有時,出於安全、健康等角度,有些家長會斷喝寶貝的行為。比如,寶貝要爬梯子,對他說“停下來,我早就跟你說過了!”這時,不如將規則做一定的緩衝,對他說“你太小了,長大了就可以做了”;或者“你一個人是不行的,但是我可以幫你”。當然,寶貝不會微笑著感謝你阻止他,但是當你把規則的普遍性告訴他時,他更願意遵守。

權威建立在公平的普遍適用的規則上。如果一個父母對寶貝說“我不允許你穿藍色的大衣出門”,這種規則建立在家長的心血來潮上,那麼這種濫用權力的行為一定會遭到寶貝的反抗。相反,如果父母說:“外面很冷,我不允許你不穿外套出門。因為世界上所有的爸爸媽媽都這麼做,這是我們照顧你的責任。”那麼,這樣的建議寶貝會更樂於接受。

明確要求,然後堅持

當你說出一個要求,確保你的信息是明確的,以便寶貝能夠理解。你可以要求他用自己的話重複一遍。如果他不服從,你需要重複要求,或者解釋一下理由。如果被再次拒絕,請不要妥協,直接說:“是時候上床睡覺了,我數到3,你必須上床了。我會給你講故事,並給你一個香吻。1,2,3!”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進入談判模式:“你為什麼不想要去睡覺?”一定不能妥協,睡覺時間不能隨他的意志而左右。經過兩次拒絕,他只剩下最後的一個機會—服從你的要求。因為這是他最後的機會,所以最好解釋你的期待,並給他一定的時間執行。例如:“現在是時候上床休息了。兩分鐘內完成遊戲,準備好的時候告訴我。”這樣小朋友會斟酌他的選擇,也保留了一定的面子。兩分鐘的耐心比尖叫聲和淚水更好。

說過的懲罰要兌現

如果寶貝連續三次不聽話,那必須採取行動。如果你重複說同樣的事情十次而沒有任何結果,那你是在暗示—可以不遵守規則。請堅決地讓他上床。告訴他:“作為你的父母,我不能讓你玩個通宵。確保你睡好覺,吃得好,身體健康,這是我的責任。要聽話!”

處罰要“趁熱打鐵”

如果你告知寶貝,他要為他的不聽話接受懲罰,那就請立即懲罰吧!但是他正在成長期,要用適合的方式。懲罰必須“立即”執行,因為對於小孩子來說,迅速的反應才能讓他印象深刻。

使用“雙贏”策略

這裡的雙贏策略很簡單,意思是:給寶貝一個選擇的機會,如果不這麼做,還可以那樣做。

比如,你的小淘氣在客廳裡面練習射點球。一般情況下你可能會說:“放下你的球,不要在家裡玩,會碰壞東西的!” 但是,如果使用雙贏策略,可以嘗試這麼說:“不可以在屋裡玩球。午睡之後,我們可以一起去外面玩。”或者說:“你立刻放下球,我們出去玩,否則我就把球沒收,隨便你選。”要化解衝突的一個好辦法就是,讓他服從你的時候,給他一個另外的選擇。

寶貝情緒失控時,別粗魯

試圖在寶貝憤怒的時候教育他是沒用的:最好等他冷靜後,告訴他被拒絕的原因。請避免使用“鐵腕政策”,因為這會激起他更大的反抗。如果你強迫他吃完盤中餐,他會將怒氣遷往別處:拒絕穿衣服或者洗漱。所以,為了避免危機四伏,永遠不要用粗魯的方式對待他。

做好心理準備,應對小叛逆

說“不”的這個階段其實是寶貝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經常說“不”,這是正常的!請注意,這種面對大人的“叛逆”要一直持續到3~4歲。這期間的衝突如果處理不好,叛逆期還會延長。所以我們最好要做些準備,以便更好地面對突發情況。

那要做哪些準備呢?首先,不要大驚小怪:“他之前是如此的乖,我不明白……”其次,不要上綱上線。不要把寶貝的“叛逆”理解為故意反抗你。當寶貝拒絕牽著手過馬路時,他並不是在“從中享受樂趣”,也不是“為了激怒你”,更不是要“毀了你的生活”。

媽咪放輕鬆,寶貝更快樂

其實,提高嗓門,讓寶貝服從要求,這很容易;但能保持冷靜,理性對待孩子的叛逆,卻不容易。媽咪們在這個階段,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多一些耐力,多一些平靜,糾結的心情就會好一些。就像3歲的小孩,我們無法強迫他完全自理一樣,作為家長,我們也不必要求一切事情都遂自己的心願。把握原則,輕鬆對待,你自在,他開心。

規則統一,前後一致

這是他信賴你的基礎。可信賴意味著要有前後一致的觀點和態度。規則不應該常常改變。做到前後一致是建立權威的基礎之一。有的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允許寶貝在沙發上蹦來蹦去;第二天心情不好,就會對同樣的行為說“不”。寶貝當然會迷惑,究竟跳沙發的行為是被允許還是不被允許?!

此外,父母必須保持同一立場,如果一個說“不要說髒話,這很粗魯”,而另一個回答“沒關係”。這也會削弱教育的效果。父母要多商量,確定共同的立場,不要採取前後不一致的行為,因為如果總是聽到前後不一致的規定,最終寶貝會決定不再遵守它們。


媽咪寶貝傳媒


社會在進步,教育也是需要智慧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作為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做法和意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親子之間才能良好溝通,建立和諧的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願望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肯定!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人看,家長要跟女孩談談心,做孩子朋友式的家長,不要老跟孩子製造緊張的氣氛。

家長要有平常心,家長自己曾經也年輕過,努力過,也不可能成為生活中最好的,現在也是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家長時常要想的,應該是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只要孩子身心健康比什麼都重要。無論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角色,只要他具備了健康體魄和健康心態,就會對家庭,對國家有利,有些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人的性格扭曲了,結果又能怎麼樣呢?

只有瞭解這些,父母才可能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她的那些青春期的表現究竟怎麼回事,只有瞭解了這些,女孩才能親近父母,與父母分享她的快樂與苦惱,父母才能正確地高效地培養出傑出的孩子。


明霏如月


講一個故事,老母雞和小雞仔的故事,有一隻老母雞孵了一群小雞仔,帶著他們出去玩,它們走到水邊看到一群小鴨子在游泳,老母雞就說孩子啊下去和他們玩一玩,小雞仔說媽媽我們不會游泳啊,老母雞說笨蛋,你看人家比你們都小都會遊,你怎麼就不會遊呢?老母親一直罵小雞仔們,我生你們有什麼用啊?我花了21天才把你們孵出來,又對著你們這麼辛苦,沒想到你們連水都不敢下,太讓老孃傷心了,小雞仔們很委屈,他們很想問老母雞媽媽你會游泳嗎?可是他們又不敢問,因為如果問了老母雞就會大發雷霆,撲打著翅膀罵道:敢跟老孃頂嘴。孩子在逆反表示他在成長,表示父母沒成長或者成長的速度不夠,因此我們今天真的要培養孩子,就必須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在長大,而父母沒長大,這個時候我們就說是孩子逆反,所以我可以保證的說孩子沒有逆反期,他是在今天的社會,在現實中自然的成長,而父母沒有跟著成長,沒給孩子空間,我們總是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總說孩子必須聽話,不正確的話也讓孩子聽能行嗎?正確的話孩子也有自己的看法,因為他自我的意識長大了,懂得了很多的東西,懂得很多知識,有很多見識以後他就不一定同意我們的看法了,所以當他反對我們的時候,我們就直接給他扣個帽子,逆反,然後大棍子就過去了,我發現有一種永遠不會逆反的孩子就是弱智,從來沒看到弱智逆反,他沒法逆反,懂了沒有?所以孩子在逆反表示他在成長,表示父母沒成長或者成長的速度不夠,因此我們今天真正要培養孩子,就必須和孩子一起成長,不是光想讓他成長,我不成長,跟那個老母雞叫小雞仔下去游泳一樣,你老母雞會遊嗎?怎麼光叫孩子去遊呢?小雞仔如果稍微長大一點,老母雞再叫他下去游泳,小雞就會說你遊遊我看啊,然後老母雞就會罵小雞仔,逆反,逆反期到了………這段話是被人們親切稱為最有辦法的老師,教育和尚寂靜法師說的。父母願意改變自己,孩子就能自我成長。同所有的朋友們共勉。







夢中可曾又一秋z


近兩年,網上經常爆出孩子叛逆打罵父母、打罵長輩的視頻與文章,大家看了都很痛心,為什麼現在孩子都變成這樣了?到底是誰之過?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現代家庭中的一些獨生子女身上,這種美德似乎很少表現出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就離開餐桌看電視或玩耍去了,留下父母忙碌的收拾一桌子的碗筷;父母買回好吃的,總是不忘先讓孩子品嚐,而孩子卻很少拿他的零食去分享給父母;孩子生病了,父母晝夜難眠,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令人堪憂。

子女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的是親子關係之間的情感,也反映出一個人能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在外就能關心他人。

孩子的孝敬觀需要父母的培養,怎樣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呢?專家給出了以下五點建議:

一、要從小事入手。孩子孝敬父母具體來說表現在聽父母的話,關心父母健康,為父母排憂解難,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不給父母添麻煩。最重要的是,要把這些要求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比如:引導孩子在父母上下班離開家或者回到家時要問候父母。當父母勞累時,主動幫父母按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提醒父母不要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做父母的溫馨小貼士。在父母做家務時,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時,父母也要對孩子的幫助和關心給予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二、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現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陽”,父母也如眾星捧月般地百般呵護,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識,叛逆、不高興時就與父母頂嘴、吵架,甚至動手。完全沒有尊敬長輩尊重父母的觀念。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知道父母是長者,是生養自己最親的人,不能顛倒主次,不尊重父母,在家裡胡鬧。更不能與父母頂嘴、吵架。

當然,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需要民主和平等,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時,父母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儘可能滿足他們合理的意願。

三、要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辛苦。有些父母習慣把一切苦和累都自己扛,而不讓孩子吃一點兒苦。以至於不少孩子養成了浪費、奢侈的壞習慣,不珍惜父母的勞動,不瞭解父母的辛苦,只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並認為父母供自己吃喝穿戴是天經地義的。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不會從心底裡孝敬父母的。所以,父母有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外的工作和收入情況,說的越具體越好,從而使孩子學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明白任何財富都來之不易。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裡感激和尊重父母。

四、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會受到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這麼一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一下:

從前有一對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只用一隻小木碗給老人送去一點殘羹冷炙。

一天,夫婦倆看到兒子在雕刻木頭,就問他刻的是什麼,男孩說:“我在刻木碗啊,等你們年紀大了,給你們用。” 夫婦倆聽了後羞愧難當,於是連忙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他們扔掉了小木碗,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拿給老人吃,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相處。

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現實生活中,忽視長輩的事情很常見。這些做法深深的影響著下一代。因此,及時距離再遠,工作再忙,也要在節假日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天長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五、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識。這個看起來平常的事情,但卻是很重要的細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最應該感謝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在為孩子過生日的問題上,大部分父母都走入了誤區,認為孩子的生日一年才一次,於是大把的花錢為孩子過生日。其實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總之,孩子孝敬父母的觀念要從小培養,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在適當的時候能向父母送上一句“謝謝”、一張賀卡、一封信、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一份禮物……


奶爸辣媽談育兒


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與成長!

沒有平等的尊重怎麼會有真正的瞭解,父母是孩子的養育者教育者,很多父母始終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覺得自己是“老子”,便可以不顧孩子的感受,對孩子打罵。很多父母都反映和孩子相處很困難,因為你並沒有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有的時候不妨聽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應該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尊重孩子。之所以我們不理解孩子,是因為我們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問題,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對待孩子的叛逆,這裡有幾點或許可以借鑑:

不要總是強迫孩子

壓迫和反抗總是在一起的,越壓迫反抗越強烈。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就跟餵雞一樣,強迫孩子去學習,把知識強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便學也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老師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將一定會好很多!”

父母應該懂得強迫孩子的學習效果並不好,填鴨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順著孩子更智慧的講給孩子,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心甘情願的去做,比強迫要好。

有的時候溫和比嚴厲更有效

寒冷的北風與溫暖的南風打賭,看看誰能讓行人先把大衣脫下來。北風想,我這麼冷,開始呼呼地向人猛烈地刮起來,可是,行人卻把衣服越裹越緊,任它怎樣狂刮也無濟於事。而南風則不然,只是飽含著溫情,輕輕地吹拂著那個行路人,行人越走越熱,不一會兒就熱得自覺脫掉了大衣。

溫和的對待孩子比冷酷嚴厲更能收到成效。這要求你在面對孩子時,不要一味的嚴苛,要探尋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改變孩子!

寬容的力量

說實話,父母經常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寬容父母,覺得做父母非常不容易。可是在孩子眼中,在他那麼大的時候,他覺得父母也不理解他,他活的也好累,父母不寬容自己。

你是孩子的榜樣,寬容別人也是寬容自己,不僅要對孩子寬容,更要對別人寬容,如果僅僅是對孩子寬容,而對別人是另一種做法,你的孩子也許不會對你寬容。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士兵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

兒子又說:“可是他在戰爭中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撼,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 ,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像他這樣的殘疾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

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這樣讓他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接著,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知他們自己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

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學會理解孩子

正如孩子瞭解你的過程,在你對孩子發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下,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他這麼做後會有什麼感受,他期望別人怎麼看他,他想從所做的事情中獲得什麼。

儘量多抽出些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嘗試著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嘗試著做孩子的朋友。

學會剋制自己衝動的情緒,不要使衝突加劇

別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在衝突面前你是榜樣,你是首先要做出調整的人。

我們大人也不是完人,也會做錯事,何況是孩子呢?不犯錯的孩子是沒有的,當他們犯錯時你可以平心靜氣的,很正式的同時用很堅定的口吻告訴他這樣做是錯的。在正式的氣氛下向孩子灌輸是與非的觀念孩子會很容易感受得到,接受的也快。雖然他們還小,一次兩次不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堅持這樣做,日子久了,孩子的心中一定會留下一個印象,對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打孩子和大聲的訓斥孩子都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小的時候可能孩子會怕,但到大了以後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而且從長遠來說也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部分孩子還會形成暴力傾向,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要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旦孩子表現出合作與變通時,要給予他正面的表揚和鼓勵

表揚和鼓勵的是孩子的行為,是過程,要讓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做的好,因為什麼被表揚和鼓勵。

父母要很具體地指出孩子什麼地方做得好,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不能走過場一樣泛泛地說:你做得不錯,要繼續努力。孩子對於真誠的有內容的誇獎是來者不拒的,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從而產生真正的滿足感。

如果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個很漂亮的作品,誇獎孩子“你真聰明”是不合適的,應該誇孩子用心研究並認真搭建。因為一個人聰明與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無法改變,而努力認真卻是孩子可以通過自律做到的,表揚強化了他認真準備的行為,下一次他會再接再厲。

請尊重孩子的成長

作為家長你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平等的朋友關係,讓孩子也參與家庭的管理;

自尊不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不存在。自尊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著。孩子自尊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那些在他們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父母對他們的態度。很多父母會說:“你這個孩子,這麼笨,啥都幹不好?”、“這道題目做了多少遍了,你怎麼還不會?”、“真完蛋,再這樣要打你了”……在這樣的話語中,孩子會逐漸對自己作出一個不利又消極的判斷:如自己很笨,不如別人;孩子就會形成自卑感:做事不積極、不主動、對自己總是產生懷疑態度等等,孩子的發展可想而知。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

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