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提按?

张润平190


这个问题问到书法的根本上去了[赞]

书法就是笔法,笔法就是提按,这是古代用笔的不传之秘。

六十年代初见到沈尹默的手写体书法著作,第一感觉就是那字写得一个笔画很粗,一个笔画老细,不知为什么,看起来很不舒服。后来见到孙过庭《书谱》,也是这样写,有的笔画细如钢丝,有的笔画粗如铁片,很反感。

几十年后略知书法,才知道这就是提按笔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作书须提得笔起。凡笔画粗细差不多的字,往往就是书写,不合笔法,无提按用笔功夫也。

如何练习提按?运腕!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往往少人听。






王乃栋说书画


说说硬笔提按的练习技巧。硬笔的提按,原理与毛笔相同,即通过指腕之力的增减赋于线条轻重肥瘦的变化,不同之处是,毛笔是以力控软,硬笔是以力控硬。

提按既是整塑笔画的需要,也是结体取势、促生行气、服务章法的需要。一般意义上按就是加力增重,使线条形成钝重及张力,比如顿笔、折转、截笔、挫笔等;提就是减力去重,使线条轻灵飘逸,比如运笔中的弧转、自然拖笔以及笔的滑行与收迄。

提按练习的重点并不止是笔画的本身,而是先要放到单字的结字技巧中去。在结字中去指挥调控点画的形态,从而引导指腕之力去增减力量,也就是引导提按。这样的提按,才不是孤立的呆板的提按,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提按。

单纯的提按的动作练习,应主要抓住起与收的关节,以顿笔、回笔、折转、弧转、逆笔为重点,精确掌控控笔力量变化与线条形态的关系,特別是力的变化对线条形态的影响,反过来以目标形态为牵引,调整用笔的力量。

这个过程很敏感很微妙,是需要在大量的书写实践中总结归纳的。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一看这个网友问的问题,就知道有水平。

提按是书法中最重要的书写概念之一。

它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提按决定线条的质感,提按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根基。

那么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提按?

以行书为例,其他书体大致相同。

1、多花时间

首先心态要好,不要急于求成,好的提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积累,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并不需要我们每天花大量时间,你只需要每天一两个小时,坚持一、两个月就会有效果。不能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手感需要持续保持。

2、肌肉记忆

我们要在意识形态上知道,好的提按需要肌肉记忆,即书写是一瞬间完后的,这一瞬间就是自己的肌肉记忆,就像打乒乓,唯有不断重复练习,才能有精准的肌肉记忆,理解了这点,你就不会那么悲观了。

一般三到五年才会形成较好的肌肉记忆,如果你中途断了很长时间没写,肌肉记忆会更长。

3、从慢开始、从当代开始

刚开始我们肯定不会怎么写,但是不要气馁。

先从慢动作开始,找当代国展、书展中的作品,练练他们的线条质感,他们获奖的作品线条质感都不错,如下三张作品局部:

之所以拿当代开始,是因为容易学,而且看得清楚,把当代作品当跳板,之后上追古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不要迷信一直学古人,偶尔学学当代,完全是可以的。

写的时候,可以慢慢的写的,不要忽略每个动作的细节,尽量像。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用锋的变化,用笔如同用锋,笔锋的走向自己一定要有感觉,所以要仔细观察笔锋的变化。

4、尝试加快书写速度

拿着当代的作品,慢动作差不多了,就可以尝试加快速度,手像弹簧一样,一刷而过,越快越好,就这样,快慢互相结合着练,反复练习,当然慢动作练习时间开始要长一点。等你慢动作很熟练了,写快就比较轻松了。

在这个时候你应该对提按有了一定感觉,按是为了蓄力,提是为了出力,一提一按中就能变现线条的质感和书写者的发力情况,这个讲起来很费劲,你需要自己体会,我这里只告诉你大致方法。

5、大量临摹,如王羲之

下图是王羲之平安帖,提按丰富

照着上面的线条描,越像越好。
当你能够快速、稳定、轻松的完成这种有弹性、有张力、有质感的线条时,只能说明你有了初级肌肉记忆,因为如果让你随意创作,可能还会出现线条质量不高的现象,所以,还需要大量练习,至少几年时间。

书法学习就这么漫长,没有捷径,网友们加油!!!


云艺斋


所谓提按,顾名思义就是提笔和按笔,这是运笔过程的基本技法,也是书家必须掌握的技法,只有善于提按,才能让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产生美感。

提按必须具有连续性,要按下便提,提起便按,处处结合运用。

正如清刘熙载所说:“凡书要笔笔提,笔笔按。”

我们平时进行提按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首先,提按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练习。

第二,提按也确实存在着差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

我们通常说用笔要提的起,放得下。线条有粗细的变化,细的笔画向上提笔,粗的笔画向下按笔,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提是将毛笔提起,令笔锋轻触纸面,或若即若离。但即便如此,笔尖书写也有提按的变化,也要有力,不能是描,否则非但不能产生轻快、淡雅的效果,反而会让线条显得浮滑。

而按则是将毛笔按压下去,使笔锋在纸面上产生涩重、浑厚的笔锋效果。虽然笔画厚重,但也要见笔,笔画要表现出质感,否则,线条会毫无生气,肥厚不堪,变成一团“墨猪”。

整体而言,提按的难度重点在于“提”,提笔所要产生隽秀、轻盈的效果更难以掌握。提按笔笔相生,始终贯穿于起笔、行笔、收笔的整个运笔过程,要做到“随提随按,亦提亦按”,使书法的线条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我是写字吧,期待你的关注!


写字吧


提按是练习书法或书法创作中惯用的技法。既然是技法,这就离不开练了。其实,技法的练习就是练习心手合一,进而达到笔为心用,在书写过程中,细则提,粗则按。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熟练掌握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大脑要时刻提醒手的提按动作,哪一笔画或笔画的哪一部分的粗细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时间长了,心手逐渐会达到统一。不知说的对不对,请书友指正。谢谢!


青溪书画


笔画的提按在于写字✍️的手感,这种手感来自于长期坚持的书写练习,不可言传,说白了,所以的书写技巧都要靠自己多谢多练中获得[祈祷]





黄小疯


不论是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提按都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法。有提按才有起伏,才有节奏,才能生动。以下分毛笔和硬笔两个方面,分别说明。

第一,毛笔的提按。毛笔的笔法有很多,中锋、侧锋等等,这里我们就讲中锋的提按,其他笔法的提按大同小异。中锋的提按,当你用力下压笔锋,把笔毫铺开,这就是简单的“按”的动作;当你把握住中锋的状态,微微提起笔管,使得笔毫借助自身的弹性自动收拢的过程就是简单的“提”的动作。

一般而言,笔锋按下之后,写出来的笔画更粗;笔锋提起之后,写出来的笔画更细。毛笔的提按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绞锋,也就是笔锋乱成一团,缠绞在一块。特别是转折的地方,不管是方折还是圆转,提按过程容易出现绞锋,这个时候就要注意适时地调转笔锋了,要么摆腕换面,要么时刻调成中锋而行。

那么毛笔的提按怎么练习呢?一是画直线,先画一排粗细一样的直线,中锋用笔,线要直,间距也要均匀。接着,画更细一些的一排直线,同样是粗细相当,间距均匀;照这个方法,把线画得越来越细,体会不同的提按力度下出来的线条的质感是怎么样的。

二是画曲线和折线,不连接在一块的曲线、连接在一起的圆圈以及四边形,同样要求同一个图形中线的粗细相当,尤其是转折的时候,要顺畅,过渡自然,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体会方折和圆转时毛笔笔锋的变化情况,从而体会转折时提按这一技法的运用。

第二,硬笔的提按。硬笔的种类比较多,这里主要说一下钢笔和中性笔。钢笔的笔尖富有弹性,所以按下的时候不要停留太久,否则容易滞墨,导致在纸上洇成一团;提起的时候,不要一下把笔尖提离纸面,这样容易留下很多飞白。

中性笔的笔尖弹性较差,所以提按的时候可以停留的稍微久一些(如果前期不大熟练的话),前提是你选择的中性笔没有严重的泻墨问题。在收笔时,同样是因为二者笔尖弹性的差异,用钢笔书写时,收笔时常常用回锋动作,而用中性笔书写时,常常可以顺势提锋而出,这也是二者提按上的细微差别,值得引起注意。

硬笔的提按,也可以参考毛笔提按的练习方法,在纸上画直线,画折线以及画曲线。具体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书法谈


看到以下的回答都是非常不错的。稍微得跑题一下。毛笔的笔法是一个比较“法”的讲究一般,不要过分以法驱动。但是,从一个以浅入深的说法开始,或许我们更好理解。练习也罢,作品也罢,关键取决于我们对笔的控制能力,在一个舒适度内的合理控制下。控制越好,轨迹就会在我们的腹稿内。如同我们的手指头一样。我们对我们的手指的控制,几乎所有人都得心应手。如果您要问我手指头在日常中如何提按的话,这个问题,其实您自己就可以解答。

个人浅见。多熟悉毛笔的软硬侧正速度角度等。所有的笔法都会迎刃而解。

看到很多欧体上教的一种叫竖勾。它是在纸笔墨三者共同合理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是生宣,1/2水兑的墨,估计那样的教学就不存在了。





艺术传承时代


提按、使转是书法创作生命线。如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有了它作品才生动感人。否则,不提不按,线条直来直去,无粗无细,呆板僵直,会使作品给人以不成熟的感觉。

但过分"提",会使作品发飘:过分"按",会使作品发坠。这也说明,提按之法操作起来还要讲点技巧。

我们在临帖或看书家书写过程中,只要用心你会发现,他每一笔画,都有入笔、行笔和收笔几个环节,都是有提按的,按下去就粗就重,提起来就细就轻。你再细看,其笔画线条也是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充满节奏感。

古人讲,用笔关键在调锋,调锋的核心是提按;控笔原则是,"提着笔向下按”。实际上,就是把笔提起来,按下去,关键在起笔逆入、涩行、紧收,皆须着力,依笔势而变换提按、折锋,如此作品才有形质,出性情。


牛鸣霄汉


你可以去某宝买一本名家描红字贴来练习,有些东西要靠实践中去领悟去体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