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引領全國的浙江“城市大腦”

浙江省“城市大腦”已形成一批成熟應用,特別是在交通、平安等領域的應用引領全國



2016年,杭州蕭山區率先在交通治理領域探索建設“城市大腦”,經過三年實踐探索,浙江省“城市大腦”建設逐步加速,2019年6月出臺《浙江省“城市大腦”建設應用方案》,形成“建設基礎好、技術支撐強、部門合力推、實踐探索早”四大基礎和優勢,在交通、平安等領域建成一批引領全國的成熟應用。


  “城市大腦”浙江方案的基礎與優勢


  “城市大腦”是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的,支撐經濟、社會、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城市開放式智能運營平臺。其核心功能在於通過對城市各領域數據資源的匯聚、整合、開發,提升數據應用價值,實現以數據資源為基礎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當前,浙江“城市大腦”建設具有良好的現實基礎和先發優勢。


  建設基礎好。浙江具有成熟的智慧城市建設應用基礎。2012年以來,浙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並加速向新型智慧城市高級階段演進,特別是近年來在“數字浙江2.0”戰略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牽引下,浙江省在全國又率先邁出了“城市大腦”建設應用步伐。


  技術支撐強。近年來,浙江省在基礎網絡、雲計算服務、物聯感知應用設備、網絡安全、典型應用解決方案等領域匯聚了一批支撐“城市大腦”建設的行業頂尖企業。如阿里雲搭建構架,提供計算服務;新華三提供完善的基礎架構硬件;華通雲提供大數據、雲計算平臺綜合運維支撐服務;海康、大華提供具備圖像視頻捕捉、智能算法的物聯感知監控設備;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提供基礎網絡,搭建雲計算數據交換中心,提供雲計算、大數據以及服務器託管服務;數夢工場、CityDO、浙大中控、銀江股份、安恆信息等企業提供各類城市典型應用解決方案。這些企業結合業務專長,在各自領域做深做實技術產品,並通過合作互補,共同助力“城市大腦”建設。


  部門合力推。“城市大腦”是浙江省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標誌性工程之一,全省各地各部門均高度重視,加快推進全省“城市大腦”通用平臺建設、“城市大腦”典型行業應用建設,紛紛出臺政策文件或推出具體舉措,助推全省“城市大腦”建設。省經信廳研究起草全省“城市大腦”建設應用指導性文件,並在全省範圍開展“城市大腦”示範試點創建工作,牽頭推進全省“城市大腦”應用;省大數據管理局編制印發《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總體工作方案》,形成對“城市大腦”的有力支撐;省發改委在《深化數字浙江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將推動智慧城市與“城市大腦”建設列為重點支持內容;省公安廳以治堵發軔,積極打造“城市大腦”杭州樣板;省生態環境廳、省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積極整合內部資源,構建行業應用平臺,開展便民服務;各設區市從市域範圍謀劃基於通用平臺開發的各類特色應用,並積極推動特色應用之間的融合集成。


  實踐探索早。浙江省內一批城市已經率先開展“城市大腦”建設探索。杭州市以交通為突破,寧波市從CityGo研究著手,衢州市聚焦平安領域,湖州市創新“兩山指數”建設,德清縣打造全域智能感知,一批城市紛紛開展“城市大腦”建設與探索。為推動“城市大腦”建設集約有序發展,發揮領跑者示範作用,2018年省經信廳、省財政廳聯合推進“城市大腦”示範試點創建工作,湖州市、衢州市和德清縣成功申報第一批示範試點,並獲得2019年省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支持,示範試點創建期為3年,地方“城市大腦”建成後要求在交通、平安、城管、經濟、健康、環保、旅遊等領域集成3個以上的綜合應用。“城市大腦”建設先行區的實踐與探索,為浙江全面推進“城市大腦”建設提供了實踐經驗,對最終形成“城市大腦”建設的“浙江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引領全國的交通、平安領域浙江“城市大腦”


  自2016年阿里巴巴創新提出“城市大腦”概念後,全國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關注並開展“城市大腦”建設。杭州從2016年啟動“城市大腦”建設,2017年發佈“城市大腦”1.0版,2018年升級為2.0版,以及2018年底發佈的綜合版,一路引領全國交通領域“城市大腦”建設。衢州自“雪亮工程”建設起步,2017年依託“城市大腦”研究城市平安應用,在全國率先實現基於“城市大腦”的平安建設應用,並於2018年獲得全國“雪亮工程”十大創新案例金獎。“城市大腦”由杭州、衢州等地的星星之火,逐漸演變成全國範圍內的多地開花。


  “城市大腦”在交通領域取得的良好成效,正吸引著合肥、宣城、海口、深圳、蘇州、北京等城市加緊佈局建設,並紛紛開始在交通治堵領域嘗試應用。合肥“城市交通超腦”根據道路交通擁堵情況提供包括警力配置、繞行引導、信號燈配時調整等為內容的實時優化方案;宣城“交通大腦”實現路網承載力計算、車輛軌跡重構與出行特徵研判、錯峰出行精準誘導、假套牌車輛跟蹤佈局、卡口數據自適應信號控制等功能;海口“交通大腦”實現自動分析道路流量、擁堵情況,自動調配紅綠燈、搜索路面數據等功能;深圳“城市交通大腦”實現實時交通流量檢測,全城交通流量感知,高效支持數據打擊專項行動,大幅提升違章圖片的識別能力。


  同時,“城市大腦”在平安領域的應用也在深化。2018年上海進博會期間,上海通過“城市大腦·智慧公安”項目,實現監控視頻智能化、全天候覆蓋公共區域,監控效能等同於4500名警力,進一步築牢安全防線,為進博會保駕護航。


不斷開拓創新中的浙江“城市大腦”


  杭州“城市大腦”以交通治堵為突破口,逐步延伸至平安、城管、醫療、旅遊、環保等領域,推出交通全域應用、優駕自動容錯、重車全程嚴管、泊位全城共享、先看病後付費(富陽)、華數智慧生活、桐廬智能旅遊、建德數字專列、公園卡郊縣遊等9項惠民舉措。隨著《杭州市城市數據大腦規劃(2018—2022年)》《城市大腦建設管理規範》等規劃和標準的出臺,進一步強化了“城市大腦”杭州首創地位和引領作用。


  2010年,寧波率先在國內系統部署智慧城市建設;2014年,率先在國內啟動市政務雲中心建設;2016年,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吳志強提議下,依託寧波市智慧城市規劃標準發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聯合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開始CityGo“城市大腦”平臺研究。CityGo平臺主要通過聯通城市要素,在平臺中實現資源匯聚,進而形成城市信息資源的大共享體系。2017年10月,CityGo率先在環保領域開展應用,隨後在市政務雲部署測試。


  衢州“城市大腦”起步於“雪亮工程”建設,目前已形成2.0版本,建成“城市大腦”計算平臺和數據資源平臺,主要服務於社會治理,特別在人臉識別、計算機視覺、通用算法、自助建模等方面積累了較強能力,並積極運用到新型智慧城市的各類應用中。自衢州“城市大腦”在平安領域應用以來,在刑事案件偵查、不文明行為曝光、隱性吸毒人員排查、流動人口和出租房精準化管理等方面起到積極輔助作用,一舉改變因圖偵警力成本高,導致案件偵破受阻擱置的情況。此外,衢州通過藉助物聯網感知能力,利用北斗高精定位,開展交通領域的示範應用,也取得成效。


  穩步有序推進 “城市大腦”建設


  雖然浙江省“城市大腦”建設的實踐探索走在全國前列,但同時也更早地遇到了一些問題與瓶頸,需要妥善應對、加快解決。比如如何避免或減少重複建設、低效建設;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原有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有效地往“城市大腦”通用平臺整合吸收、遷移升級;如何在政府數字化轉型與“城市大腦”建設中互相促進、形成合力,避免基礎平臺的重複建設;如何進一步發揮交通、平安等通用型的應用,在基礎環境相似的城市間複製推廣,特別是模型算法的共享借鑑。為穩步有序推進 “城市大腦”建設,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聯合印發《浙江省“城市大腦”建設應用行動方案》,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由省經信廳、省大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全省“城市大腦”建設,指導地方“城市大腦”通用平臺和特色應用示範試點建設;省級有關部門根據工作職責加強條線業務的調研指導、應用推廣。強化設區市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成立本地“城市大腦”建設協調推進機制,結合當地實際,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建設實施,強化考核監督,研究解決“城市大腦”建設應用中的重大問題。


  第二,加強應用示範。推進“城市大腦”示範試點建設,鼓勵設區市以及基礎條件好、應用需求突出的縣(市、區)率先開展示範試點,在統一通用平臺、統一開發標準、統一應用框架下錯位發展,結合當地實際,聚焦10大重點應用中的部分應用先行開發建設,推動個性化、有特色的試點創新、實踐創新和服務創新;原則上,重點應用形成“最佳實踐”後,要加強在全省複製推廣,省內其他地區要注重學習引進,不再重複自行開發建設。


  第三,加強政策支持。開展“城市大腦”建設的地方政府要保障“城市大腦”建設資金投入和持續運營,研究制定支持“城市大腦”建設的財政、人才、科技、金融等政策措施。發揮省科技專項資金作用,加大省重大科技專項對“城市大腦”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力度。加強財政專項激勵,統籌省工業與信息化財政專項資金,給予“城市大腦”示範試點省級財政專項資金補助,積極推動設區市、縣(市、區)共同支持“城市大腦”建設運營與深度應用推廣。


  第四,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營造“城市大腦”良好發展環境,推進政府與企業深入合作,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建設運營模式,鼓勵與吸引可控的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支持企業利用開放的公共數據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提供新服務。鼓勵成立本地“城市大腦”建設專家諮詢委、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負責政策、技術、業務、安全和標準建設等方面的諮詢和指導,提供方案論證、技術指導、安全測評、成果評價等方面的服務。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產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第五,加強區域合作。加強長三角區域城市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城市大腦”建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快數字大灣區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推廣,鼓勵區域內城市開展“城市大腦”數據資源、應用服務、標準規範、安全保障、運營模式的探索與創新,不斷拓展應用領域。依託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寧波)智慧城市博覽會等平臺,加大全省“城市大腦”建設應用優秀成果案例的宣傳與推廣力度。


  隨著城市發展理念和信息技術體系的日益成熟,“城市大腦”正在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數字基礎設施。“城市大腦”從杭州起源,未來還將拓展到更多城市;從交通治堵開始實踐,未來還將拓展到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和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