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古詩詞:李白《望天門山》

閃亮古詩詞:李白《望天門山》

閃亮古詩詞: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高高的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切斷,從中間豁然斷開,洶湧的江水從斷口奔騰而出。浩浩蕩蕩的一江碧水東流至此更加激盪澎湃,掀起滔天的波浪,迴旋著向北流去。兩岸巍峨險峻的青山相對出現,彷彿是迎面撲來,我駕著一葉孤舟順流而下,有從天地之間飛速飄來的感覺。

李白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歌色彩瑰麗,想象豐富大膽,喜用誇張,比喻的等手法,語言優美豪氣,他一生遊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寫了許多讚美大好河山的優秀詩歌,這首《望天門山》就是他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一首七言絕句詩。通過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表現出“詩仙”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開頭兩句用平鋪直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回旋的氣勢,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躍然紙上。特別是“天門中斷楚江開”中的“開”字的妙用,逼真地描寫出一瀉千里的長江,勢如破竹,撞開天門,形象地表現大自然雄偉壯麗的景觀。“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把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到的遠景描繪得活靈活現,“相對”二字看似平淡,實則用得巧妙,不僅使原本靜止不動的山有了動態美,還把詩人舟行江上,順流而下,夾江對峙zhì的天門山撲進眼簾,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 用愈來愈清晰的身姿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賦予兩岸青山以生命和感情,大大增添了詩的藝術魅力。末尾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豔,層次分明,把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得大氣唯美。


詩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將進酒》《蜀道難》等。

字詞解釋

★天門山:位於今安徽省當塗縣西南長江兩岸。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出:突出,出現。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盪迴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江水,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迴”,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可比較《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的情景,但作為一首七言古詩,寫得淋漓盡致。從比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門山》作為絕句的崇尚簡省含蓄的特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成的意境優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詩人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裡,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李白的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願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裡的廣闊胸懷。


偉大的文學家總是賦予作品以靈魂,這種靈魂來自於詩人內在的功底和對生命的熱愛,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在他們的筆下都會有巨大的生命力。讀李白的詩,總能被他的豪放和摯情所感染。在這首七言絕句中,詩人用“孤帆一片日邊來”,這樣傳神地詩句,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欣然目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青山似有情,張開臂膀將客迎;遠客自多情,乘舟御風破浪行,陽光灑在江面上,若融金,似鋪銀,駛入天門山,眼界頓時開闊,心胸更加壯闊!這樣意境開闊,氣象雄偉,氣魄豪邁,動靜虛實,相映成趣的詩作不愧為古詩中的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