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評清史小說大手筆


閒評清史小說大手筆

高陽 清史小說大家首推臺灣的高陽。他著述之多,視野之廣,學識之豐,都旱有其匹。他是少見的能夠兼顧清代早期與晚期的小說家,《胡雪巖》、《慈禧全傳》等早已廣為流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建立在“紅學”研究基礎上的系列作品:《紅樓夢斷》、《曹雪芹別傳》、《三春爭及初春景》和《大野龍蛇》。

他以曹家的衰敗、力圖振興、夢想破滅為線索,勾畫出整個“康乾盛世”的圖景,上至帝王后妃、名公巨卿,下至江湖幫會、販夫走卒,歷歷在目。一個個歷史謎團,被他舉重若輕地做出瞭解釋。


閒評清史小說大手筆


唐浩明 唐浩明與一般熱衷“盛世”的作家不同,他的《曾國藩》、《楊度》、《張之洞》,視點全在晚清。唐浩明曾經說過,他關注晚清,是因為這個時代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關係最為密切,是中國許多現實問題的源頭。因此,他的作品流露出知識分子式的經國濟世的抱負,對歷史人物的塑造,服從於對歷史的認識和對現代化進程的思索。至於語言的文學性,恐怕是內地歷史小說家普遍未能克服的一個難題。


閒評清史小說大手筆


二月河 二月河關注“盛世”,“康雍乾”寫遍,電視劇《雍正王朝》播出後,他的聲名更為顯赫。與其說高臥南陽的二月河關注歷史,不如說他更重視權謀。《雍正皇帝》中的鄔思道耐人尋味,這位老謀深算、處處有道的幕府先生似乎寄託著作者的某種理想。至於雍正與喬引娣亂倫的情節,是歷史的想象與男性的慾望合二為一。在諸多歷史小說家中,二月河的“雄性”特徵最為明顯。

閒評清史小說大手筆


凌力、林佩芬 凌力的《少年天子》是比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當年在報紙上連載曾經引起過廣泛的關注。《少年天子》以順治皇帝為主角,寫他治國的雄心和才幹,不過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他和董鄂妃的愛情。臺灣作家中寫清史的除了高陽,林佩芬也自成一家。她是滿族人,對祖先的業績念念在心,她用18年時間寫成《努爾哈赤》,刻畫英雄的同時也勾勒了明清之際的大變亂時代。女作家觀察歷史的角度,總是與男性有所區別,而且普遍在文字上要睛致一些。

閒評清史小說大手筆


(所思/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