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電子產品成孩子親密“朋友”,家長無奈放大招

“這幾天我一直盯著天空,趴在白色窗口,看白色籠罩,空城裡的人都被N95籠罩著。”

  “我盯著屏幕上感染的數字不斷增長,自我隔離的每一秒空氣都散佈更多恐慌。窗外的空氣是否依舊清朗,我不敢大口呼吸,即使它無害也不髒。”

  “我為人大附中發出了吶喊,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共渡難關,千言萬語匯成一句‘加油武漢’!”

  .....

  這首人大附中學生創作的Rap《空城》唱出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同齡人的心聲,幾億青春活潑的陽光少年放棄假期的放鬆,不能外出撒歡,響應國家號召,待在家裡做“宅男”“宅女”。

  走到戶外看看藍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受一下柳條抽綠,看一看迎春花吐蕊、玉蘭花綻放的春天成為他們最大的渴望。

  疫情期間,大多數孩子由家長陪同一起讀書,在線上課,看電視或者做遊戲。不過,記者注意到,還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奮鬥在戰“疫”一線,或者因疫情與家人隔離,一直期待儘快與父母團聚。對絕大多數孩子而言,這個假期都沒辦法和同齡人一起玩耍,紛紛陷入長時間看手機,玩遊戲的局面,這樣可愁壞了家長,孩子們的視力怎麼辦?此次疫情會給少年兒童的生活學習帶來哪些影響?

  “不能抱媽媽,讓我為你跳個舞吧”

  當我們抱怨窩在家裡憋屈,不能外出透氣時,還有很多人為了更多人的安危,不能與家人團聚。渴望父母陪伴的孩子望穿秋水,眼巴巴地等爸爸媽媽回家陪他們玩。

  2月18日下午,湖北省武漢市洪山街金地格林社區書記彭文帶著志願者護工,去看望獨自居住在集中觀察點的8歲女童小韓。這些天來,社區幹部一直照料小韓的起居,陪她聊天,幫她與家人電話聯繫。

  幾天前,廣東東莞一個小女孩在醫院門口給媽媽跳舞的視頻感動了很多網友。跳舞的小女孩叫小菲,2月12日是媽媽的生日,她和爸爸一起去醫院看望當護士的媽媽。

  她的媽媽馮嘉蕙是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醫院ICU護士長,疫情發生後,她主動請纓,支援東莞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東莞市第九人民醫院。

  小菲已經快20天沒有見到媽媽了。看到媽媽後,她飛奔過去,想和媽媽擁抱,嚇得媽媽立即往後退。媽媽告訴她“我不能跟你擁抱,因為媽媽工作接觸的都是新冠肺炎確診的病人。”

  被爸爸拉住的小菲不太明白為什麼不能抱抱媽媽,委屈地哭了。在媽媽的安慰下,母女二人約定,隔著兩三米的距離聊天。小菲突然提出跳支舞給媽媽做生日禮物,這支舞的名字叫《聽我說謝謝你》。

疫情期間電子產品成孩子親密“朋友”,家長無奈放大招

  央視視頻截圖

  和小菲一樣,疫情導致很多孩子無法和爸爸媽媽一起安靜地待在家裡。

  日前,武漢洪山區6歲小女孩辰辰的爸爸因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在隔離點隔離,媽媽因發燒、嘔吐等症狀,在家中與女兒分居兩室,不敢接觸。

  辰辰的媽媽陳女士介紹說,小辰辰因擔心爸爸的身體,更害怕媽媽也被帶走隔離,不停地哭鬧,連最喜歡的動畫片也看不進去,產生了輕微的分離焦慮症。

  在新冠肺炎這個特殊時期,少年兒童不瞭解外界發生了什麼,長時間的居家隔離會讓他們變得焦躁不安,更渴望父母的親情陪伴。

  全國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數據分析中心副主任吳瑞林表示,隔離是一種極端特殊環境,目前,疫情隔離時長還無法準確估計,這種情形會讓孩子和家長們感受到更多的無力單調和無望焦慮。

  他建議,一天之中最好讓孩子既有獨立的空間和時間,也有與家長共處的分享時間。家長應放下手機和電腦,多與年齡小的孩子一起做遊戲;與年齡稍大的孩子,討論抗“疫”進展、生老病死、人類歷史等較深刻的話題,使突發疫情成為孩子的特殊成長期。

  手機遊戲代替玩伴 成為親密“朋友”

  從年前的1月23日,武漢封城消息傳出,大家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居家不出門成為最安全的方式。

  時至今日,大人、孩子足不出戶將近30天,學生規律的學習和生活被打亂,全天候24小時宅在家裡。

  有人戲謔“鼠年春節的最佳旅遊線路是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臥室”,這的確是很多居民每天的活動路線。

  一直以來,家長最擔心孩子玩手機遊戲。如今,受疫情影響,各大中小學延遲開學,少年兒童沒有辦法與小夥伴外出玩耍嬉戲,手機、電腦、遊戲機、電視就取而代之,變成孩子最親密的“夥伴”。上網、玩遊戲成為不少孩子打發時間,緩解壓力的最愛。

  於是,手機、平板不離手,不是躺著看電視,就是坐著玩pad,簡直成了“沙發土豆”。

  看電視、玩遊戲、刷抖音、瀏覽班群等,不僅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而且,若家長監管不到位,有的孩子還面臨沉迷上網玩遊戲、網上交友的風險,甚至引發不良的親子關係和青少年逆反心理。

  家長們現在最盼的是“學校儘快開學,把家裡的小怪獸們收走”。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絡遊戲認知與態度研究”調查分析顯示,親子關係越差,孩子越喜歡玩遊戲;親子關係較好時,父母能更好地滿足孩子的各方面需求,關心和陪伴能降低孩子對遊戲的需求。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建議家長主動與孩子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親子關係,與孩子有效溝通,給孩子適當的幫助和引導,避免孩子通過沉迷網絡遊戲的方式來彌補自己在情感、精神生活上的空缺。同時,家長要做好示範,充分認識並幫助子女認識到網絡遊戲的負面功能。

  擔心電子設備影響視力 家長八仙過海

  除了沒有同齡人一起玩,熱衷於玩電子遊戲,再加上在線學習的需要,所有的課程學習都是利用網絡在電子設備上進行,毫無疑問,孩子們接觸最多的是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

  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視力必然會受到影響。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孩子長時間看手機、電腦,她與兒子約定,“除了必需的在線上課和完成作業,他每天用手機、平板的時間加起來不得超過2個小時。”

  可是,這位家長髮現,從早上八點上課到晚上十點睡覺,全天十四個小時中,兒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超過了12個小時,不用的時間還不到2小時(包括吃飯時間)。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高中生為81.0%。青少年初次接觸電子設備和網絡遊戲均呈現低齡化趨勢,青少年視力狀況存在隱憂。

  為了把電子產品對少年兒童視力的影響降到最低,家長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人為孩子買防藍光護目鏡,有人把手機投屏到智能電視上,還有人買投影儀,把電子課程直接投影到背景牆或者專業背景布上,使畫面和字體變大,避免孩子長時間看電子設備影響視力。

  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還有一位“別人家的媽媽”更厲害,直接手繪課本。

  2月17日,河南省南陽市一位媽媽馬女士因擔心電子書損傷孩子的視力,親手為孩子繪製了課本。她用A4紙和彩鉛,照著電子書課本,抄寫內容,還把課本上的圖畫也照著畫了下來。而且,乍一看,與普通紙質課本非常像,引來網友一致讚歎。

疫情期間電子產品成孩子親密“朋友”,家長無奈放大招

  截圖自河南省教育廳官方微博“河南教育”

  “太厲害,剛開始沒看出是畫的。”有網友表示,“要是我,這書我得收藏一輩子。”

疫情期間電子產品成孩子親密“朋友”,家長無奈放大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