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版寒假怎麼過?除了學業,這些也很重要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進入了戰“疫”時刻。教育行業也是如此,從武漢封城、延遲開學的消息發出那一刻起,孩子們原來意義的寒假就不存在了。他們本該在多姿多彩的戶外活動中增長見識、強健體魄,在豐富的旅行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開拓眼界。然而現在,孩子們只能宅在家中度過這個加長版寒假。

加長版寒假怎麼過?除了學業,這些也很重要

即使已經開始通過網絡授課,但隨著原計劃新學期的腳步越來越近,來自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擔憂和焦慮依然不斷升溫,質疑與困惑也相應而生。針對大家對於孩子學習的擔憂,很多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既然疫情影響已經是不可更改的事實,那麼,家長們除了擔憂孩子的學習給自己增加焦慮之外,更應該在這個寒假裡對孩子進行一些更重要但是平時因為忙於學業無暇顧及的教育。

孩子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除了學業之外,孩子們更應該瞭解疫情防護,學會自我管理,學會做好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這是對孩子一生都非常重要的知識。對戴口罩、勤洗手等重點防疫舉措進行有效講解,不僅有助於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是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重要時刻。

家長們注意不要讓孩子每時每刻都接受手機上的訊息,應配合老師的線上教學,讓孩子通過多種方式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相關信息,做好防控,在疫情面前,不做僥倖者,不做恐慌者,不做圍觀者,不做獵奇者。

生活即教育。每一個重大真實的事件,對於正在經歷中的學生而言,都是培養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疫情期間,一線醫護人員的執著堅守、各條戰線上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在疫情防控中都得到集中體現,這些都是應該讓孩子感知到的事情,讓孩子們乃至全社會共同思考,在生命面前,個人、集體、政府乃至全社會的所為與應為。

今天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專家、醫護人員、公務員等社會成員,不同的社會角色究竟要如何對待生命、如何理解責任,這涉及生命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道德教育、責任教育等,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課。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理事長沈之菲建議,不要整天刷手機新聞過分關注疫情的相關訊息,而是要在這段時間裡,更多關注自身的發展,將這種擔憂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

沈之菲解讀說,學生的自身發展包括為了學業的發展和為了興趣愛好發展兩部分。平時因為學業繁忙,這些興趣愛好可能被擱置了,趁著難得假期培養的這些興趣愛好,很可能是影響孩子未來職業選擇和發展優勢的決定因素。

兒童教育專家楊傑老師說過:“當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內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於零,這時心裡時間自然是很快的。在我們眼裡千難萬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卻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樣,如果對一件事有興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這再次印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主動學習,保護他的興趣尤為重要。

在假期中,沈之菲還關注到了親子之間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隨著假期學業壓力的減少,親子之間因為作業、考試成績等衝突反而減少了,親子關係得到緩和。沈之菲建議,家長應抓住難得的時間進行“榜樣教育”。比如家長自己要多閱讀,展現“愛學習”的一面,家長自己管理好情緒,才能以身作則教會孩子管理情緒。此外,家長要利用這段時間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只有和諧的親子關係,才能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加長版寒假怎麼過?除了學業,這些也很重要

讓孩子掌控和規劃自己的時間,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很多孩子自控力比較差,不懂得設定目標,然後再去逐步實現,這其實是一個培養規則感的過程。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孩子只需按照學校的課表和父母的安排進行,但是在家裡,自主學習和個人時間規劃能力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實際上,這種能力對於往後的人生非常重要。這個寒假,父母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讓孩子能有計劃、有規律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計劃不是由家長來制定的,而是將這份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分配時間,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良好的計劃有助於孩子形成目的性和預見性,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集中注意力。諸如每天幾點起床睡覺、作業做多久、體育鍛煉多長時間等,都可以放手讓孩子自主設計。勞逸兼顧,允許孩子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一點對於維護良好親子關係十分重要。能否做好時間規劃、學會蒐集學習資料、適時請教夥伴和教師,都可以在這個寒假被改變。

父母應該在孩子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的鼓勵,從而提高孩子的興趣和意志力。每個孩子實現目標的努力都是培養意志的過程,讓孩子們學會用目標和意志力來管理自己。

教育往往是從家庭開始的,對於一些家庭來說,這段時間可能是少有的親子24小時共同生活的寶貴時光。家長通過以上方式,將正常的生活還給孩子,幫助孩子學會在看似暫時無能為力的時期裡去努力、去尋找自己的可控點,培養孩子直面害怕、焦慮的勇氣,以及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智慧。等疫情結束,未來生活還有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