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成语俗语典故史实传说神话组诗(二)

七绝 成语俗语典故史实传说神话组诗(二)

六、一诺千金

为人诚信贵长期,许诺一言不可移。

既掷千金何所吝,于情在理总相宜。

注释与说明:

1、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道做到。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唐 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2、季布: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他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

七、东山再起

东岸指石曾问天,山林隐者有何贤?

再兴江左战淝水,起掌兵权保晋安。

注释与说明:

1、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

2、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浙江上虞曹娥江东岸有东晋谢安曾隐居的东山,山麓江边有指石一块斜指天空。东山再起的典故即出于此地。

3、江左:地理名词,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东晋的首都建康(即南京)的位置属江左。东晋偏安于江左。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在谢安的指挥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东晋得以保全。

八、图穷匕见

图穷匕首闪寒光,直欲行凶反命亡。

只是藏头难匿尾,功亏一篑枉心肠。

注释与说明:

1、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荆轲: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其受燕太子丹之托,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结果行刺不成,反而命丧当场。

九、纸上谈兵

纸上焉能捕战机,空谈迂论不时宜。

论兵赵括脱实战,害己损军国祚疲。

注释与说明:

1、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将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熟练于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2、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结果在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不但自己被秦军射杀,四十余万赵兵也被秦军坑杀。

3、迂论:言行或见解迂腐陈旧不合时宜。

4、国祚zuò:国运。宋 陈亮 《箴铭赞》:“国祚若旒,谁任其责。”

十、负荆请罪

将相失和国运衰,明白此理负荆来。

勇于改过英雄汉,再创辉煌奉庙台。

注释与说明:

1、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讲述了发生在赵国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2、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被封为上卿,任以为相国,又封为信平君。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