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常聽人說,“歷史都是騙人的。”其原因是:人寫的東西怎麼會完全客觀的記述事實?這種強烈的懷疑精神,看似非常有理。

按理說來,當然沒有完全客觀的歷史,所謂真實的歷史也只能無限接近歷史本身而已。正如,某件事情,不同的媒體報道其內容可能大相徑庭!那麼,如何瞭解以前的歷史?

欲知歷史,則在考證與考古。史前和史料缺乏時代的歷史,有賴於考古。結合相關史料,以科學的方法來分析出土文物,最大限度的還原歷史本身。

今天介紹張其昀先生髮表於1936 年《地理教育》的一篇文章,該文藉助當時最新的考古發現,對中國先秦史作了一番新的解讀,彌補了傳統文獻的不足與缺陷。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張其昀(1900—1985)

張其昀,字曉峰,浙江省鄞縣人,著名史學家、地學家及教育家。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畢業(中央大學前身)。曾任國立浙江大學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1945年在哈佛大學講學一年。1949年隨國民政府到臺灣,曾任國民黨教育部部長、國防研究院主任等職。1962創辦私立中國文化學院擔任董事長。著有《本國地理》、《中國人地關係概論》、《中華五千年史》等。

本文原名《中國曆代疆域的變遷》,正文如下:

先秦考古

時代愈新,知道太古的事情愈多,近來賴考古學的進步,“洪荒草昧”時代的中國地理漸漸有了線索可指,並且可以經書上的傳說互相發明,這實在是學術上的快事。據現在所知道最古的中國人曾經住在北平西南約50餘公里的周口店。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民國十八年(1929)地質調查所在該地發現頭蓋骨及大批粗製的石器,用火遺蹟也非常顯著,可見當時已有文化,這代表中國最古的文化。考古學家稱之為中國猿人或北京猿人,當他們生活之時,北方黃土層還未造成,年代之遠可以想見。據地質學家所推定,當在20萬年以前,當時華北氣候似比現在溫暖多雨。

中國遠古文化可分為三大段,一為始石器時代(Eolithic age),北京猿人即相當於此期,其二為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 age),其三為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age),後兩者均屬於黃土期。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鄂爾多斯大鹿角

民國十二年(1923)綏遠省鄂爾多斯地方發現舊石器時代(即薩拉烏蘇遺址)之器物,如尖銳器物,為穿孔之用;刮磨器,為刮磨石器之用;及扁杏狀武器,為防禦及獵獸之用。與此等石器相伴之生物群,如犀、象、駱駝、野牛、鴕鳥等大抵為洪積統(洪積層是由山洪急流搬運的碎屑物質組成的)之亡種。以此證明當黃土生成之時,河套以南長城附近曾有人類繁殖其間,其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惟此時時期之人骨尚未有所得。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遺蹟,以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掘所得者為最豐富,故稱之為仰韶時代。此外如遼寧、甘肅、青海等亦有相類之發現。河套舊石器時代與仰韶時代之初人遺蹟,兩相對照,不但其器物大相懸殊,即二時代之環境亦絕不相類。論器物:一則單純簡陋,一則豐富繁複。論環境,舊石器時代之人類似於鄂爾多斯獵取現代絕跡之巨大動物,而仰韶時代之人類,其環境森林密佈外,與吾人今日者無大差異。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仰韶彩陶

仰韶期石器、陶器極多,而毫無金屬器物可見,其時代當在銅器未發明或未普及以前。而陶器形態多與商周銅器形狀相似,則其時代又未必過於遂古,當屬於新石器時代之末期,考古學家暫定為紀元前三千年。仰韶文化大抵仰給於農業,其陶器之繩紋表示當日已有麻之栽培,村落遺址有豕骨之多,則表示當日畜豕之繁,此種情形均為農業社會之明證。

又仰韶陶器中已有穀米遺蹟,此為中國考古學中所知種稻之最古遺蹟。仰韶期之人民已有犁鋤之使用,大都為木所制,此項輕便之器具,頗宜於黃土之耕種。

翁文灝先生謂仰韶時代或已當唐堯時代,其單色與彩色陶器精美絕倫,堯號陶唐,或即為陶器盛行之證。要之,黃河流域為中國人種發祥之地,仰韶文化為中國文化之基礎,仰韶陶器為商周銅器之雛形,這些都是確定的事實。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安陽殷墟遺蹟分佈平面圖,中間為洹河

殷墟古址的發現,使中國古代地理亦大放光明。河南安陽縣洹河兩岸之黃土丘陵多有文化之遺存,殷墟乃其中高崗之一,《史記·項羽本紀》所謂“洹水南殷墟上”是也,其時期上起盤庚之遷(前1400年),下至帝辛(前1122年)。

殷墟遺址分兩大類,即地上之基礎與地下之穴窖,可見殷之末世,實為穴居學轉變為宮室之過渡時期,其搜得之遺物以陶器為最多,次為動物骨,骨料多用於制器,兼有武器用器與裝飾品。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玉象,1979年婦好墓出土

又曾發現象之遺骸,殷人服象,由此可得實物之證明。骨用於兼祭祀與占卜。骨卜實為龜卜之所出。石器之多亦不亞於骨器,可見殷商晚期尚未脫離用石器之習慣。貝類有兩種,鹹水貝為當時之通用貨幣,淡水貝多做裝飾品之用。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殷墟青銅箭鏃圖

民國十八年(1929)中央研究院發掘時,又有銅鏃出土,商末已進入青銅時期,由此始得切實證明。殷人制造銅器有範疇而成,其原料為銅與錫制合金(即青銅)而非純銅。銅器中箭鏃佔大多數,尚有矛、刀、釘、錐等物。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卜骨,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坑出土

殷墟所獲諸遺物中,其最有價值者莫如甲骨文字。殷人占卜用牛骨較用龜甲為多,目前出土之甲骨已有10萬片,統計有2000字上下,在公元前14至公元前12世紀之時,中國的象形文字已經完備,殷商文字所表述之農產物,不但有麥且有稻米;遺存中獸骨,不但有旱牛且有水牛;不但有絲桑等字,且有蠶字,蠶桑業在殷商已成專業,此完全為中國所發明

據李濟先生的意見,殷商文化中稻米當為南方成分,其銅錫原料大約亦來自南方。李先生因此推論:殷商以前黃河流域與他處交通,謂殷民族能探採南國銅錫與東海之蚌貝,稱雄於大河南北。而從事於征伐、文學、禮樂等事,全東亞莫敢與之抗衡,實在非偶然而致的。

已故王國維先生又就卜辭所載地名考據,謂今河北省淶水、易縣之間,為商邦畿之地,而其制度、文物全與商同。

關於周初,箕子之立國朝鮮,成王冊封肅慎,可見商之國勢已遠達今之東北。

殷墟與仰韶不同之點,即殷墟文化已入歷史時代,故地下之新材料與紙上之舊史料,得以互相補證,此即所謂二重證據法。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太史公《史記》所述商代世系,以甲骨文證之,大致不誤;帝王師傅如伊尹傳說之論,皆明見於卜辭中,可見太史公所據之商代史料全是實錄,而由殷商世系之確實,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確實,這是當然的事實。

王國維先生嘗謂地下的材料有兩種,一為甲骨文,一為金文(即鐘鼎文)。春秋之世,齊秦兩大國之金文,無不信禹為古之帝王,且先湯而有天下。民國十五年(1926)李濟先生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發掘所得器物均與仰韶遺物相近,彩色陶器尤絕相類。夏縣由地名沿革而論,正為有夏之墟,西陰村史前的遺存,不妨假定為夏后氏的遺物。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夏國相當於部落盟主國,實際控制僅中間灰色區域

夏代都邑自禹至桀前後8遷,殷人都邑自契至帝辛亡國,可考凡11,周自後稷至平王東居洛邑,其遷地可指者有10處。夏之區域以山西汾水下流與豫西洛水流域為中心,蹤跡所至,不越黃河兩岸,顯然為中原固有的民族。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夏商周三代圖

殷人蓋起於東北,其遊牧所及,北抵易水、南達商丘、東迄鄒魯、西至太行,周人顯然為西北民族,其都邑之洛陽外,皆在今陝西渭河流域。當殷人已用銅器,周人似尚在石器時代,傳世銅器不下數千,但求王季、文王時周人之製作,絕未見。以殷墟文物與經傳傳聞相對證,又以經傳傳聞考周初歷史,周在三代向為文化落伍之民族,殆無疑義

黃河流域之地形,東部為大平原,西部較複雜,有丘陵、盆地及高原。殷人居東部,夏以河東為本,周以岐渭為本,皆在西部。因地形差別而形成東西兩系統,其經濟生活有異,因對峙而爭鬥,因爭鬥而混合,因混合而文化發展。於是政治之演進,亦漸由部落之組織而形成帝國之規模。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伊尹

以文化論,東部平原發達較早,除殷墟外,山東曲阜一帶,在遠古為一極重要之中心。此地土著伊尹,用其文化所賦之智謀以事湯,遂滅夏;孔子亦此地土著,憑藉時勢而成為中國文化之中心人物。

歷史學家常以礦產之利用劃分時代,繼石器時代而起者,前有銅器時代,後用鐵器時代。其變革之或遲或速,往往視人文程度而異,若論其先後次序,則全世界殆無不同。

張其昀|史書中的先秦史都可靠嗎?考古發現給出了新的回答

越王勾踐劍

我國始用鐵器時代在春秋戰國之際(即公元前5世紀),吳楚諸國冶煉漸精,始制鐵兵,惟戰國末年列強所用兵器仍以銅為多。據翁文灝先生的意見,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南北均已用鐵,北方以量勝,南方以質勝,南方以鐵製兵器,北方則僅用於製作農具。

南北鐵礦不同,固由於自然生成,但南方用木炭鍊鐵,北方用煤,因原料、燃料不同,故南方之鐵較佳。南京有冶城,莫干山有劍池,都是戰國時代之史蹟。

古稱“亡秦者楚”,其後項羽果然以江東八千子弟而入咸陽,這種史地關係當不是偶然的。秦漢之世,始立鐵官,鐵之為用已明,至東漢而武器用鐵乃愈盛,下逮在唐宋之世,耕戰及日用諸器具,殆全取之於鐵。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