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楚汉彭城大战,韩信和刘邦谁更有指挥权的问题?

夏目历史君


彭城大战韩信不在主战场。是刘邦带领众反王的联军,由于被胜利冲昏了头,各个部队又各自为战,被项羽的精锐骑兵一下子就给冲垮了!这是个以少胜多的战例。事实证明刘邦不适合指挥大部队作战!正如韩信说的刘邦适合带将,而韩信适合带兵,韩信带兵多多宜善!


宜佰佳家具定制


估计提问者的意思是:彭城之战,汉军的指挥权在谁的手里。这一点可以肯定,指挥权在刘邦的手里,刘邦当时是联军的最高指挥官。

从五月开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刘邦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能够指挥的兵力高达56万,并攻入了项羽的老家彭城。

我们看这一年刘邦都干了什么?

刘邦自四月回到了汉中之后,五月即开始了对章邯的军事打击,此次打击主要是占领三秦之地为主要目的。章邯战死,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整个陕西纳入了刘邦的统治范围。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详细投降,陕西、河南、四川、山东、安徽等地基本上纳入了刘邦的范围,对项羽的老家江苏地域形成了地域上的包围。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事:项羽把义帝给杀了。刘邦迅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为义帝举丧,打着为义帝报仇的口号,号召天下诸侯响应。“天下公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不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孚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项羽在这一年干什么?

二月分封诸侯,四月开始“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五月刘邦造反,还没等项羽做出反应,六月份齐国犯乱。齐国犯乱可是大事,不仅是因为齐国的军事实力强大,更重要的是与江苏毗邻,直接威胁项羽的统治。项羽二话没说,发兵进攻。并令郑昌为韩王,阻挡汉相东方向发展。令萧公角攻击彭越,平叛梁地,但是没成功。并在阳夏(河南太康)布防,阻止王陵派兵接走刘邦的家人。十月,项羽杀了义帝,并成功击败田荣,田荣逃到平原(山东德州),被杀死。田荣的弟弟田横聚兵继续造反,项羽因为这个事一直停留在山东,未能与刘邦开展正面交锋。

韩信这个时候干什么?

自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之后,《史记》就没有再记载,再出来就是开始了东线征伐。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聚集了章邯、司马欣、董翳、魏王豹、韩王昌的兵马,彭越的兵马在齐国兵败的时候投降了刘邦,总计56万,集结在彭城里面。韩信当时虽然是大将军,但是距离一个“王”还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可以说这个时候,韩信基本上是没有话语权的。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刘邦率领的大部分是步兵,彭城不可能屯这么多的兵马,有大部分人是屯守在城外。按照韩信的军事实力,东面、南面、西面应该不是韩信的防区,韩信的防区应该设在了彭城的北面。项羽从东面进攻,联军往南逃跑,如果韩信在这个防区的话,肯定会和项羽正面遭遇,结果毋庸置疑,肯定败。但是《史记》并没有记载,所以推测并没有在东面、南面。如果从西面的话,按道理可以迅速接应刘邦,因为西面是刘邦形式上的统治区。故推测在南面最为合理,迅速回到河南布防,防止项羽继续西进。最终结果也是刘邦逃到了河南,刘邦的大舅哥在下邑驻防。

所以说,韩信在当时是没有指挥权的,顶多就是某个点的军事将领。从结果上看,韩信应该是撤防到了河南。以刘邦的流氓脾气,后来没有找韩信算账,应该这场战役中,韩信撤防措施是正确的。

因此,彭城之战的最高指挥官是刘邦,在诸侯王面前,韩信是排不上号的。







傲虎楼主


你这个问题表达不是很清楚,是想问谁的指挥权更高还是谁更有资格拥有指挥权?

如果是前者,毫无疑问是刘邦。他是汉王,是最高统帅。

如果是后者,那么毫无疑问是韩信。

彭城之战,刘邦联合诸侯王共计五十六万联军,结果竟然败给项羽三万精兵,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军事案例,项羽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在这一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因为这一战,先前汉王刘邦和诸侯王的大好局面,急转直下,由强转弱,联军畏惧楚军威势,诸侯王纷纷背汉投楚。

彭城之战中,韩信并没有参与到刘邦的作战中。《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前205年四月,刘邦彭城兵败,韩信收复溃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兵,并在京、索二城之间阻截楚军追兵。韩信不仅阻截追兵,而且还能够组织精兵进行有效反击,在荥阳、南阳、洛阳等地区建立纵深防御阵线,以便阻击项羽下一次的进攻,随着荥阳防御阵线的建立,刘邦得以和项羽周旋,凭借着有利地势和楚军相峙。从不利转为有利,韩信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足见其军事天赋。

前206年,刘邦就已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取得陈仓之战的胜利,那么为什么在彭城之战中韩信没有指挥权。

其一,刘邦还不够重视韩信,也还不够信任韩信,不放心把这种大规模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他,反而让他留守关中。

其二,韩信认为诸侯王这次联军看似声势浩大,有六十万之众,但各诸侯之间彼此都不信任,加上这些军队不乏一些乌合之众,再加上巨鹿之战后,项羽威势更盛,所以他认为这一战很难取胜。另外,他或许也有借这个机会消耗诸侯王和楚军实力的想法。


管中窥古今


据楚汉彭城大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刘邦和韩信谁更有指挥权?

楚汉彭城之战:

公元前206年,已经收取关中的刘邦趁机挥师出关,进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刘邦眼看自己率领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潮水般涌进彭城简直有些飘飘然,刘邦在彭城享受胜利的喜悦。而远在齐地平乱前线的项羽,已经召集了三万精锐部队的人马迅速南下,怒不可遏的项羽发誓要夺回彭城。

项羽面对的是极端不利的局势,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据守彭城,以逸待劳。项羽却是长途奔袭,以弱对强。最重要的是双方的兵力是五十六万对三万,项羽简直疯了。肆意享乐的刘邦军队尚在梦中,项羽的三万军队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在意想不到的时间突然发动了雷霆般进攻。睡梦初醒的诸侯联军毫无戒备,顿时陷入混乱,战斗进行到中午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就全线奔溃了。

韩信战略:

狼狈逃出彭城的刘邦且战且退,无力阻挡项羽大军的攻击。但是刘邦的一员大将韩信则开辟了东线战场,攻占赵,齐,魏等封地,从而在战略上使项羽腹背受敌。

彭城之战,《史记》中这样记载项羽军团的战果杀汉卒十余万人,还有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两个十余万让刘邦军团受到重创。就连刘邦本人也险些成为项羽的阶下囚。

综上所述,刘邦率领五十六万诸侯联军对项羽的三万军队,都能败的那么惨。假设换成韩信指挥,应该不会败的那么惨。

想了解更多刘邦韩信的故事,《白话史记》通俗易懂,可以翻翻看看。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9916866964273267"} --}

历史爱好者LING公主


彭城大战是刘邦占领三秦后与项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结果项羽3万破刘邦56万,成就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成功占领三秦地区以后,刘邦统帅五国诸侯军队,进攻楚国。此时项羽正带领主力在齐地评判。楚国都城彭城以及以西广大疆域出现了战略空当。刘邦带领的五十六万大军进入楚地,简直好比如入无人之境,顺利占领了彭城。此时的刘邦一定志得意满,想当年鸿门宴项羽四十万,自己仅十万大军不得不仰人鼻息,将三秦之地拱手让于项羽。现在不足一年,自己就带领五十六万大军占领了项羽都城,让项羽无家可归。于是,刘邦“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每天饮酒作乐。胜利来得太过突然,冲昏了刘邦的头脑,他忘记了项羽的威胁。教训也是深刻的,让他尝到了自己毕生以来的最惨重的失败。

项羽在听到彭城失守的消息后,当机立断,把齐地未完的战事留给了手下的将军们打理。自己带着3万精锐,杀向彭城。他从城阳出发,经鲁县,下胡陵,过沛县,到达萧县,来了一个大迂回。早晨从萧县向东开始向汉军发动攻击,向东打到彭城,中午打败汉军。这时汉军已经完全溃不成军。当汉军被楚军赶到瀔水、泗水时,已经被杀的有十多万了,赶到灵璧的睢水边时更是死伤惨重,十万人被赶入睢水,睢水为之断流。此时,楚军将刘邦重重包围,如果不是一场及时的沙尘暴,让刘邦得以逃脱,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将不复存在。即使这样刘邦的父亲、妻子、哥哥、侄子都被项羽给俘虏了。

这一战,充分证明了多年以后,韩信与对刘邦评价的正确。在楚汉战争结束后,已经从齐王、楚王被贬为淮阴侯的韩信与刘邦谈论军事,刘邦问韩信,像我能够统领多少兵马?韩信问答,陛下不过统帅十万人而已。刘邦又问,那你如何呢。韩信回答,对我来说,多多益善。刘邦问道,你既然带兵多多益善,却为什么被我所擒。韩信回答,陛下不善将兵,而善于将将,这就是我被您所擒的原因。随后,韩信又拍了一下皇帝马屁,您的资质是上天授予的,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从彭城之战中,也确实看到刘邦是不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从此战往前看,刘邦确实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进攻关中时大致在三四万之间,到鸿门宴时才达到十万人。而从汉中反攻关中之时,整个战役是韩信指挥的。也正是这一战,让刘邦清醒自己在打仗方面确实不如项羽、不如韩信,于是他就放手让韩信开辟第二战场,而自己发挥长处,大力开展统一战线,联络诸侯,牵制项羽。

韩信并未参与彭城之战,当时关中章邯还未平定。韩信正在包围章邯。但是在楚汉战争最后一战垓下大战中充分显现了韩信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此时刘邦手中有六十万大军,但他自知没有能力指挥这六十万大军与项羽决战。于是,就将指挥权教到韩信手上。六十万大军在韩信的统一部署下,摆成三重纵深,第一道是韩信统帅的三十万大军,韩信的两名部将孔将军、费将军分列左右;第二道是刘邦的中军有十万人左右;第三道是周勃、柴武统帅的二十万大军。兵仙决战战神,虽然史书用笔简洁,我们也能想象到战争的惨烈。韩信率先与项羽交战,面对项羽的冲击,韩信不能取胜而撤退;但出乎意料的是韩信撤退后,队列整齐的后备军,两翼的孔将军、费将军压迫过来,压制住了进攻的楚军。这时,韩信指挥大军趁机打动总攻大败楚军。之后,四面楚歌,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从中也可以看重,但就大兵团作战,刘邦确实能力有限,而韩信不愧是多多益善。这一点刘邦也是早有明证,“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正是刘邦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将大军指挥权交予韩信,才有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一壶清茗品春秋


楚汉彭城大战,以刘邦的兵败如山倒而宣告结束,项羽以三万人击破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歼灭汉军十万人。

这场大战,韩信并未参与其中。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问:韩信统兵的话,彭城大战是不是就不会败得这么难看?

以韩信后期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如果用韩信统兵的话,的确不会造成大败。然而,此时的韩信,名声不扬,军事才能只是被萧何看中,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并非全部都是汉军,而是由西楚霸王分封的五个诸侯国联合组成的反楚联军。除了刘邦之外,没有谁有这个威望统领这支军队。

在楚汉彭城之战之前,韩信并无多大的战功,没有什么名望。即便刘邦再看得起他,也不可能让韩信指挥这支联军。即便刘邦脑子进水,非要把指挥权给韩信,联军的其它诸侯也不会同意。

总的来说,楚汉彭城大战,韩信没有任何可能拥有指挥权。根本不存在韩信和刘邦谁更有指挥权的问题。因为只有刘邦才能统领五国联军发动彭城之战。何况,当时的韩信不在刘邦身边,而是另有任务。

刘邦采用大将军韩信的计谋平定三秦之后,感觉自身的实力可以和项羽叫板了。于是,乘着项羽正率领楚国的主力在山东打齐国之时,刘邦便东出函谷,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发丧,联合反楚的五国联军进攻楚都彭城。

彭城之战,实际上也是韩信谋划的。根据韩信的谋划,刘邦进攻彭城,而韩信则独领一支大军进攻赵国。到时候,可以南北呼应,将项羽的大军困死在山东齐国。

初期的战略,基本上是完成了的。因为楚国的大军已经被项羽带去山东打齐国了,彭城十分空虚,刘邦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彭城,随后将五十六万大军摆开,为围堵项羽作准备。

韩信也进展顺利。因为魏国遭到赵国的攻击,魏王豹向刘邦求援。韩信便谋划借道魏国,抄赵国的后路,顺便还能灭掉魏国,从而接管魏赵两国,从西北围堵项羽。于是,在刘邦进攻彭城之时,韩信率领另外一支大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正在韩信攻打邯郸的关键时刻。项羽封锁彭城被攻陷的消息,独自率领三万骑兵精锐,穿过了刘邦布置的围堵大军,进入了彭城地区。随后,从背后突然向刘邦的五国联军发动了进攻。项羽紧紧咬住联军的中军不放,让联军陷入混乱,成为待宰的羔羊。

刘邦也被裹挟在乱军之中。韩信谋划将项羽围堵在山东的计划破产,韩信不得不放弃继续攻打邯郸,南下救刘邦。

《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四月,至彭城,汉军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也就是说,韩信是在荥阳遇到了刘邦的残兵,随后整合军队,击败了楚国的追兵,救了刘邦。


文明有历史


刘邦的自信:我有六十万军队,还怕项羽么?

刘邦出关中后,很快招降并结盟了一众的大小王,联合对付项羽。因为项羽当初分封时不公平,让很多大小王心存不满,所以这些王很容易联合起来。刘邦自认为率领六十万大军足以打败项羽,当时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

于是,韩信的军事指挥权被夺,他没有机缘指挥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如果韩信断定这次战役能胜的话,他肯定会去争取指挥这次将要名垂青史的战役。唯一的解释就是,韩信认为赢不了。这些大小王们各自为政,阳奉阴违,各怀鬼胎,不听从命令,都是日后被灭的货。人多不一定办好事。

韩信不看好这次战役。最大的原因是,韩信认为汉军的实力还远不是楚军的对手。

于是,韩信躲在了背后,远离了这场战役,他要靠这些大小王们消耗楚军的实力,也借楚军消耗他们的实力,也顺便观察这些大小王们指挥军队的真实水平。

韩信早已有了为项羽挖好坑的设想,每步棋怎么走,他早就设计好了。这些大小王,将来都要被他收拾,然后整合他们的有生力量再去打败项羽。韩信是那个时代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刘邦等大小王占领彭城之后,一下子好大喜功起来。原先他们是多么地惧怕楚军,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楚军的老巢被他们端了。于是,他们开始在彭城纵情声色起来,并放松了对项羽的警惕。

正陷入与齐军交战的项羽,听说自己的窝没了,尤其是自己的女人虞姬有了危险,马上意气用事,留下大部军队继续攻打齐军,他自率一军攻打刘邦的联军。

联军有五六十万,项羽只带了精兵三万。

(二)项羽的高傲:我只有三万人马,一样收拾刘邦这个无赖

这是项羽天生的自负。自从巨鹿之战后,项羽从来没有把任何军队放在眼里。他傲视群雄,睥睨天下。一次战役的胜利,滋长了他的自负。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勇气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惜,项羽不明白,也不会知道,他是古今最厉害的英雄,而他的手下不是。他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累,他可能体验不到疲倦的滋味,因为他是个异类,因为他的身体素质是天生的强悍,可惜,他总是认为自己这样,他的手下将领和士兵也应该是这样。

应该说,项羽的失败从巨鹿之战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

结果没有韩信指挥的联军,果然如韩信所料,大败。联军败在内心深处对项羽的恐惧,他们可以不再怕楚军,但是惧怕有项羽出现的楚军。项羽是楚军的灵魂。被三万人马打败的大小王们,更加害怕项羽了,他们马上纷纷投降,以示忠诚。

而项羽也更加轻视刘邦了。

这场战役,表面上是项羽胜了,但是实际上,刘邦捡了一个大便宜。项羽应该明白,轻视自己的敌人,就是无视自己的生命。清朝的权臣鳌拜轻视小皇帝康熙,结果被一群小太监擒获。

(三)韩信的得意:其实我只是捡了一个落地桃子

坐山观虎斗的韩信很快收拾起了败军,稍一规整,就打败了项羽的追军。

韩信所收拾的败军,主要是汉军,其他王的军队根本不会听他的。

在这些王中的军队,只有汉军实力最强。人少不一定办坏事,就像项羽的三万精兵一样,韩信指挥汉军的这些精锐,打赢了楚军。

韩信的这次表现应该能给给项羽一个提醒,依靠败军,韩信也可以打赢楚军,可惜项羽依然不感冒。因为千里奔袭的楚军,被韩信以逸待劳打败,也纯属正常。韩信也断定项羽肯定会这般认为,而项羽也确实这样认为。韩信再次骗过了项羽。

项羽继续不重视韩信,认为只是被韩信捡了一个便宜而已。但是刘邦从此非常重视起了韩信。当然他以前也非常重视,只是这一次韩信的表现,让韩信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了。


御前带刀侍卫


彭城大战是项羽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项羽带领清一色的三万项家军,有绝对的军队指挥权,虽长途奔袭但是在项羽的带领下战斗力那是刚刚得,没有排兵布阵而是搞了一次非常规的突袭战。反观刘邦虽然带领的是五十六万大军,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军队是多国联军,本就不好组织、不好管理。联军又沉浸在彭城大战胜利的歌舞升平、吃喝玩乐之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军队战斗力大大降低,与其说是五十六万的联军,不如说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样的对战那能不失败啊!项羽的胜利是毋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