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仙桃人睡覺的“床”,讓人看了心疼

“腳傷已愈,請讓我上防控一線……”戰“疫”正酣,排湖泵站職工馬雄偉手寫一封“請戰書”。

關鍵時刻,市水利系統黨員幹部迅速集結、火線馳援,把“防汛搶險”的水利精神,凝聚到戰“疫”情的最前沿。

戰“疫”中,處處可見水利人“逆行”的身影

改了8次的值班表

2月20日晚,彭楊公路五峰卡口。夜色下,黃紅相間的塑料擋板把馬路隔斷,路邊一頂帳篷透出微微燈光。

“麻煩下車登記信息,檢測體溫。”一輛貨車進入卡口,排澇抗旱服務中心值守人員胡丹和另兩名工作人員上前核實信息,檢查車內貨物。臨時搭建的帳篷內,放著還沒來得及“享用”的晚餐:泡麵。

這群仙桃人睡覺的“床”,讓人看了心疼

此時,在楊林尾、沙湖等地鄉村小道,在社區樓棟間,在城鄉卡口處……水利系統近240名黨員幹部,正奮戰在一個個抗疫戰場。

“緊急通知,抽調20名同志支援長埫口防疫一線,希望大家踴躍參戰。”2月6日23時59分,市水利和湖泊局工作群內,一則簡短的倡議書打破“寧靜”。

“周幫泵站報名!”“我參加!”“收到,隨時待命!”。次日凌晨3時,人員選配完畢。早上8時,22人的抗疫突擊隊出征一線。

關鍵時刻,不講條件,不打折扣。

一線缺人,12個駐村工作組奔赴楊林尾;社區難度大,36人增援沙嘴;服務大局,所有水管站工作人員就地“參戰”。

“人員陸續上一線,值班表改了不下於8次。”眼下,市水利系統24小時值班四班倒改成兩班倒,除生態調水和機關樓院值守人員外,騰出所有“力量”沉到一線。

會議桌鋪成5張床

晚10時的花溪村,靜謐之中,時而響起悅耳的銅鑼聲。

“今天又是兩萬多步,等下要好好泡個腳。”村黨員群眾活動中心門口,駐村隊員張帆巡邏歸來。

張帆是該局水利工程管理科職工。1月28日下村開始,他和4名“戰友”就沒有回過家。會議室內, 深紅色的長桌收拾掉表格、稿紙,鋪上被褥,就是5張床。“擠在一起很熱乎!”白天辦公、做飯,晚上睡覺, 這張會議桌“記錄”了他們的戰“疫”日常。


這群仙桃人睡覺的“床”,讓人看了心疼

楊林尾鎮花溪村,坐落在聯合垸中,東荊河在此分成三支,“擁抱”著村子。

從集鎮到村裡,需要翻一道堤、過一座橋、渡一條河,交通不便,成為防疫的“天然屏障”。

這群仙桃人睡覺的“床”,讓人看了心疼

“1個渡口,3個陸路卡口,24小時值班值守。”進村開始,工作隊就實施最嚴格的封閉措施,同時對全村返鄉人員摸排登記,天天測量體溫。

封了渡口,群眾生活怎麼辦?工作隊發動老黨員,成立志願服務隊, 率先開展代買代辦服務。

每天巡邏宣傳時,登記群眾生活所需,第二天一大早到集市採買,再戶戶分發。

封村不封生活,鄉親們由最初的“站著看”,漸漸“跟著幹”。

防守戰線長,鄉親們就義務巡邏、值守。一名老漢從對岸洪湖“偷渡”進村,巡邏隊員迅速舉報,隔離了老漢,並鑿沉木船。

這些天,銅鑼聲聲,成為村子裡最“安心”的聲音。

水利“老兵”的新戰場

起床洗漱,合衣出門,趕往集市買菜。不知從哪天開始,楊明質的手機鬧鐘調成了凌晨3時半。

今年58歲的楊明質,是楊林尾水管站站長,在水利基層工作近40年。防疫的日子裡,他主動接下“新任務”——61個駐村工作隊的生活保障。

這群仙桃人睡覺的“床”,讓人看了心疼

“人家來楊林尾幫忙,不能餓著肚子啊。鎮村的情況我最熟悉,交給我沒問題。”楊明質迅速招募志願者組成後勤服務隊,用手機建立微信群採集信息,提前一天摸查生活物資需求,次日早上足數配送到各個工作隊的駐地。

一天夜晚,花溪村駐村工作隊員呂保英因過度勞累,導致血壓突高,急需服藥。“我馬上送過去。”剛剛入睡的楊明質,急忙起床趕往鎮衛生院買藥。

夜已深,趕到渡口時輪渡已經停運。楊明質藉著手機燈光,徒手拉縴繩過河。

朦朧夜色,看不清方向,他只能憑著感覺用力拉。上岸後,再摸黑步行將藥送到。

“老楊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楊明質患有高血壓,愛人勸他做好水管站的駐村工作就好,不要“操別人的心”。2月8日,駐鎮督導組進駐楊林尾鎮後,他又向鎮領導提出義務擔當嚮導員。白天陪同督導幹部進村串戶瞭解疫情,晚上則趕回包保村開展防疫工作。

“我是一名老黨員,非常時期要帶好頭!”楊明質說。

致敬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你們

我們堅信,這場戰"疫"一定會取得勝利!

(文、圖/記者胡純波 通訊員 付主權 詹雲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