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伪科学吗?

韩奕飞


初学冥想者最先抛出的问题常常就是“冥想有用吗?”

因为似乎只是闭着眼睛打坐,不知道是否真的对自己产生什么改变。


首先冥想的有效性是建立在长期练习的基础上,其次,不能只学其形不学其神。也就是说不是坐在那里闭上眼睛听着冥想引导音频就是在冥想了,关键要跟着引导语实实在在地练习。


接着回到提出的问题,冥想是伪科学吗?

我无法给出是或者不是的答案,但是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心理学界对冥想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参与者长期练习的基础上,观察冥想对练习者大脑的影响。


波士顿会议上有一项关于冥想对睡眠的作用的研究,正念冥想被证明可以改善参与者的睡眠质量。20名患有失眠症的退伍军人(25%的人同时患有以下至少一种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恐慌、疼痛/疲劳)参加了8至10周的正念治疗失眠症。研究人员发现正念疗法改善了睡眠,尤其是在减少睡眠潜伏期(从躺下到入睡之间的时间)和减少做噩梦的频率方面。


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扫描了正常睡眠以及睡眠不足的人的大脑,接着观察他们对陌生人的反应。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个陌生人从远处接近他们的视频,并在他们觉得陌生人太近时按下按钮,同时监测他们的大脑活动。


结果显示睡眠不足的参与者相比正常睡眠的参与者选择让陌生人在距离自己更远的地方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睡眠不足者的大脑中与社会排斥相关的回路激活更为强烈,而与心理理论(我们衡量他人意图的能力,例如:我觉得他想要打开那扇门)相关的大脑回路的激活减弱。这个研究结果可能意味着缺乏睡眠会导致个人变得更回避社交,与他人保持更大的社交距离。


这些实验只是冥想研究中的冰山一角,虽然目前冥想改善身心健康的机制还没有被完全揭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相信我们会逐步揭开冥想的奥秘。


轻松入眠


冥想,通过调整姿势,云深细长的呼吸,进而由外影响到内,由形影响到心,镇静左脑,使得右脑潜能更显现出来。身心的放松,静。左脑太强大,主管语言,计算,逻辑,分析,推理,右脑则是形象,直觉。平时左脑太强大,右脑的潜能不好开发,犹如白天太阳下,开日光灯显得灯也不亮,所以要镇静左脑,回归到心平气和,身心放松,开发蕴藏着人类祖先智慧的右脑。

冥想,不同于昏昏欲睡,也不同于清醒,而是半睡半醒。气功,瑜伽,等可以属于此类。

广义来说,想你开心的,想做的事情,在脑子里绘画理想的事物,比如有人散步脑子活跃,老人想小孩,飞行员想象着遨游于蓝天之上,喜欢钓鱼的谈钓鱼,都是冥想。体内分泌的激素都差不多。

但是要深层次的来达到冥想,还需要身体力行,体悟。


电动汽车配件


冥想,不是伪科学,它只是一种通过呼吸来调节人体情绪的一种方法。至于,脑海中想的情景,个人理解就是一种心理暗示,通过呼吸平稳情绪,通过脑海中轻松的画面去释放压力。

1、关于心情

都知道,发怒的时候,人体的呼吸速度比平静时快,血液会涌上头顶,所以才有了一句描述:怒发冲冠。而冥想,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引导放缓呼吸,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的呼吸,相对的心情会变更的更加平和。

2、关于免疫力

之前大家都知道的心情可以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也都知道保持心情乐观的人,身体会更好。而冥想,在让人保持心境平和,也间接增加了人体的抵抗力。

听说过一个故事:蒙住犯人的眼睛,在手腕上割一个浅浅小口子,再配合滴水的声音,最后犯人以为自己流血而亡,而死亡症状也和流尽鲜血而亡的症状一样。可见,心理的暗示是很重要的。当心境平和,觉得没有什么困难的时候,自然会竭尽全力的去努力,结果一般情况也相当不错。

惯例,奉上自己画的瑜伽小人儿镇楼,这次很应景哈。

关注瑜伽小美人儿,一起瑜伽,一起为自己拼搏出一片碧海蓝天。


亚方的瑜伽时光


什么是伪科学? 伪科学就是打着科学的招牌,披着科学的外衣,但实际上根本不是科学。

冥想什么时候打过科学的招牌? 什么时候披过科学的外衣? ——都没有,所以提问者的问题根本站不住脚。


常行居士


冥想不是伪科学,它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法。

科学探索宇宙真理同样也在探索人类本身,比如人体生物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冥想就是在感知自己的身体 情感 思维 去探索 去理解 去把握 慢慢的会越来越了解自己

从而明心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