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在同一个时代,谁能做皇帝?

老板别加香菜


就比较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奋斗史来说而言,朱元璋能当皇帝。朱元璋出身最低能力最强先从小兵干起后得到领导赏识进一步升官,最后统领一部人马拿下南京以南京为中心逐渐统一全国,刘邦因为异性王造反平叛受伤而死,而朱元璋没封一个异性王,那些侯爵有也没有敢起兵造反的,有几个是有造反之心但也没敢起兵就被全部干掉了,震慑力绝对强。曹操更不用说了虽然也是一位雄主但手握重兵竟然赤壁战败没能消灭孙刘,造成三足鼎力之势。李世民也是一代仁君(把兄弟全杀光了)朱元璋也很仁政和勤政(杀了不少功臣和很多贪官)李世民不是创业之君算是二代,老朱是创业之主,但老李没解决辽东高句丽问题,最后由儿子解决的,朱元璋就解决了辽东问题占领辽东设卫所,解决了蒙古高丽联系和附属国关系,封李氏朝鲜为属国,赵匡胤也是小兵干起后黄袍加身篡位得国,虽然国小但也有根基平了四周小国,未能把大理,西夏,还有燕云十六州解决,朱元璋灭大理并封沐英镇守大理后代守了二百多年,朱元璋北伐占领河套地区和大都巩固了中原传统的农耕文明的地盘,后又5次北伐把北元打散打成游牧部落。赵匡胤是死于黑手还是自然死亡还不确定。



追风vov逐鹿


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这五个人,都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人,除了曹操生前没有做皇帝,李世民是二世外,其他三个人都是各自朝代的开创者,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赵匡胤建立了大宋。五个人在各自所处的时代,也建立了丰功伟业,都可谓人中龙凤。



假如他们五个人同处一个时代,要说最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人,我觉得应该是曹操。对于我的答案也许很多朋友并不认可,而且可以用最直接的理由来驳斥我,因为曹操生前根本没有做过皇帝,而且当时还是三国鼎立局面,并没有统一。事实确是如此,曹操是没有建立大一统的政权,也没有称帝。但我认为曹操是这五个人中能力最强的一位,有他在,其他四个人根本没有机会。不信大家可以来看看我说的理由。



1、雄才大略

五个人之中,曹操是最有雄才大略的人,李世民次之,刘邦、朱元璋和赵匡胤三人就差远了。曹操能够只身一人刺杀董卓,未遂后,顺利逃脱。回到家乡后变卖家产,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武装,并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虽说当时曹操的势力比袁绍、袁术差很远,但他却可以脱颖而出,成为核心人物,足见其雄才。李世民虽说也很不错,可他毕竟还是依附父亲李渊的势力。刘邦创业之初,根本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是后来在身边人的推动下,才登基称帝的。朱元璋是生活所逼,投靠郭子兴后,因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郭子兴的青睐。赵匡胤是背叛了周世宗的信任,窃取了政权。他们四个人与曹操的奋斗历程相比,区别还是很大的。



2、知人善用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广揽人才,他能慧眼识关羽,他能同刘备论英雄,荀彧、郭嘉等谋士都尽为他用,手下武将也是数不胜数。刘邦在用人方面也还不错,且刘邦有哥们义气,以至于张良、萧何、韩信都为他所用,但他的痞性并没有得到‘’商山四皓‘’的认可,人家并不愿意出来辅佐他。李世民用人基本上是拿来主义,父亲和兄弟身边的人,在他夺得皇位后,也是尽力拉拢使用,并伪装成虚心纳谏的明君。朱元璋也想利用天下名士成就自己,如‘’浙西四贤‘’被他强征,可朱元璋疑心太重,对身边的人并不信任。赵匡胤身边除了忠心耿耿的赵普外,其他人他都不放心,那些把黄袍披在他身上的兄弟们,在他做了皇帝后,以‘’杯酒释兵权‘’的游戏给打发啦。曹操用人是用心,看看对降将关羽的态度,大家就明白,另外四个人无法相比。



3、驾驭能力

曹操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实际的统治者,而且能够把握复杂的时局,重创对手,管理和驾驭能力非常出色。反观李世民为了皇位,不惜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为不义,逼父退位为不孝之举,曹操实在比他高明很多。刘邦和朱元璋则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后,登上皇位,做了皇帝后,又怕自己江山不稳,大开杀戮,铲除功臣。赵匡胤则直接欺负小孩。对于大局的把控能力,曹操无疑最强。



4、才华

曹操虽说武功不咋的,但他文采飞扬,有气吞山河之势,文章写得也是气势滂沱,大有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李世民也有才,但更多的才能是体现在武功方面。刘邦和朱元璋的才华同曹操相比,那更不在一个级别,这两个人大字都不认识几个,时势造就了他们。赵匡胤好像也是除了打仗,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要是他们五个人处在同一时期,曹操绝对碾压他们四个,曹操也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他们能偏安一隅就相当不错啦,根本别谈做皇帝,所以说曹操才是他们五人中最优秀的领导者,是最有资格做皇帝的人。


一本夏


性格决定命运,五个人的性格各有千秋,但都具备了当帝王、成大事的因素。

从性格上看:

刘邦脸皮厚,被称为厚黑学的鼻祖,他的字典里没有“不好意思”几个字,而且能屈能伸,今天当爷,明天做孙子,他都能接受。刘邦相信,只要有命在,就有翻盘的一天。

曹操深谙用人之道,但是他用人的标准是重“才”,“德”是退而求其次的东西,如果在二者之间做个选择,曹操必选前者。曹操做事态度是务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朱元璋坚韧不拔,很自我,敏感而多疑,自卑而暴躁。但朱元璋很善于借鸡生蛋,借力打力,以四两之力去搏千斤重物。所以,朱元璋是个太极高手,既可以把人哄的团团转,为他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又能眨眼间将其打入地狱。

李世民是位为卓越的军事家,打仗有一套,还会笼络人心,但有时候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错觉。李世民心狠手辣,做事不留余地,心思缜密、步步为营。他凡事要求尽善尽美,达到极致,所以活的很累。

赵匡胤很会投机,善于捉摸人的心理,而是武功最棒的皇帝。战场上他自己可以冲锋陷阵,独挡一面。但缺乏远见、保守内敛。也正是他苟且将就的立国精神,致使整个宋王弥漫着一种男人填词,女人裹足的绵柔之气。

从待人接物方面看:

刘邦大气,尽管有时候是装出来的,但他明白“舍”与“得”的关系,还具有能把给出去的东西再要回来的自信,这样的人最容易获得成功。

曹操奸诈,他能得到一部分人,但同时为一部分人唾弃。如果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么他最缺人和。所以他只能分得到三分之一的成功。

朱元璋勤奋,不放权,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他不相信任何人,而且只要觉得对方是个威胁,那么他一定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这样的人能共苦,不能同甘,所以团队之间离心离德,难成大事。

李世民勤俭,能吃苦,而且号召所有人跟他一起吃苦。他以圣人、完人标榜自己,而且还要让别人学习自己。李世民克制了人性的许多欲望,但不明白人无完人,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他把所有人都搞的很疲惫,竞争自然处于劣势。

赵匡胤多疑,胆怯,小家子气。跟着他混,越颓废他越高兴放心,但是前景暗淡无光,没多大出息。所以,他们那帮人都在不知不觉废了武功,也就谈不上大的成功。

综上所述: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同处一个时代,能当皇帝的是刘邦。因为跟着他混,什么样的梦想都能实现,刘邦最大的优点是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会成就别人。

感谢朋友的点赞、关注!观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而从秦朝到清末,中国一共有过422个皇帝。而如果在这422个皇帝中挑选出四个综合能力不错的皇帝,毋庸置疑就是:秦始皇、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假如我们脑洞大开,穿越时空,将秦始皇、刘邦、李世民和朱元璋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么谁将是皇帝呢?

或许这个问题有点痴人说梦了,但小编还是相信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还是很有兴趣的,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先来说一下秦始皇。

秦始皇他结束了奴隶制社会。正是由于秦始皇的改变,才将中国进入到了封建时期,并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在他的统治下,国富民强。政治方面,他设立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和管理;经济方面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在文化方面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改革,将原来的大专简化为小篆,钱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在军事上,他修建长城。可以说秦始皇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小的功劳。

其次,我们再来说刘邦。刘邦虽然文不能书,武不能战。但是他却利用秦末动乱提供的机遇,成为了历史中的弄潮儿和幸运儿;再来说李世民,李世民可以说是出自于高干家庭,后来李世民精心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最后我们来说朱元璋,朱元璋从底层出生,他完全是靠他的勇敢和智谋,才艰辛的坐上皇帝的位置的。

而我们分析一下,假如她们四人生活在同一个朝代,又会有怎样不同结局呢?我想需要将他们四个人分成两组,秦始皇和李世民一组;刘邦和朱元璋一组。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前二位都是出自高干家庭,成功相对于容易。反观后二位,他们都是普通人逆袭,成功的阻力非常大,所以最终能够称上皇帝的,我想就是秦始皇或者是李世民了!


五五195885070


最近有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这些皇帝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谁能一统天下?

说实话这些人可都是人中龙凤,都是自己那个时期的佼佼者,但要说谁能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在我个人的想法当中可能就是李世民。

首先在知人善用方面李世民可以说是众多君主当中最出色的一个。

虽说刘邦的脸皮最厚,但当自己的机缘来到的时候,也就是韩信投奔自己的时候,却因为自己的高傲,或者说根本就看不起韩信,所以错过了韩信。

如果韩信依然还在刘邦的时代,或许因为天下英雄就刘邦与项羽,他没得选,只能再次被萧何给追了回来。

可如果韩信知道整个天下还有李世民、曹操、朱元璋、赵匡胤这样雄才伟略的君主之后,也许刘邦就不是唯一的效忠者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刘邦能创立大汉王朝,跟韩信的功劳是分不开的,如果刘邦没了韩信,就相当于老虎没有了牙齿一样,也就是说刘邦在自己的时代可以犯错,但是在天下雄主并起的时代,几乎没有犯错的机会,因为错一次就会掉入万丈深渊。

曹操很有能力,对人才更是求贤若渴,但是他的名声不好听,说白了就是屠城事件。

对于一个有可能成为天下君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也许很多人表示曹操这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报仇。

但是报仇没有错,可跟屠城挂上了钩,自己这辈子算是直接掉进了泥潭之中,再也没有机会爬出来了。

不管当时的曹操是因为生气,还是说之后的发展趋势已经严重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反正恶名是出来了。

不论任何人,在听到曹操当自己的君主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他会不会不开心的时候,再把自己治下的百姓给屠掉呢?

虽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大家的性命可是只有一次,为何数十万的百姓会跟着刘备一起亡命天涯,就是害怕自己成为了第二个徐州。

可以说就这么一个缺点,曹操就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民心。

朱元璋虽说是赤手空拳打拼出了自己的大明王朝,但是在自己成功的道路上,却是接手了别人的势力,也就是郭子兴的势力之后,才有了自己的地盘。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起点不太好,别人都是自己当家作主,而他却是为别人卖命,虽说运气好得到了遗产的继承,但只能说朱元璋的运气好而已。

并且我们可以在朱元璋的多次战役中都可以看到,他能打胜仗的几乎都跟运气有关,但凡其中有一次出现意外,所谓的大明王朝也就不存在了。

相对于说这些君主都是真命天子,谁的运气会差呢,只是单纯的赌运气不一定可以走到最后,所以朱元璋也算是出局了。

最后就是我们的接盘侠赵匡胤,可以说整个大宋王朝就是赵匡胤接手了柴荣的地盘。

虽说赵匡胤能文能武,可他的江山却不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也就是说根基不稳

可以说大宋正是因为从赵匡胤的手中成立,所以北方的燕云十六州一直都属于放弃的状态当中。

说白了就是赵匡胤的基础没打好,但是却又因为柴荣的去世,直接让赵匡胤继承了一大批的遗产,直接跳过了初期与中期的过程,直接上手就是天子之位。

所以说赵匡胤的大宋从某个方面来讲,他是不成熟的,因为赵匡胤不像李世民、朱元璋、刘邦等人,是从头打到尾的,相当于直接花钱买了一个成品大号。

对于赵匡胤来说,他只会关注高层次的东西,而一些基础的东西全部扔掉了,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注重基础,因为对他来说基础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辛辛苦苦修炼出来的,所以说赵匡胤在这几个人当中可能是最失败的一个吧。

从以上这些理由当中,我个人认为李世民可能属于从头到尾都是自己打拼,不论是名声还是实力都属于上上之选,所以我选择李世民。


虎头山小妖


这几个人中,都不是啥好枣。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李世民还算好一点,他只是杀了建成元吉两个兄弟。

要是再加上秦始皇和成吉思汗就不一样了。秦始皇很会用人,他也很有想法,应该算是雄韬伟略了。可他在的那个时代很有局限性。成吉思汗比他晚了一千年,和秦始皇来比,不是很公平。我想,论战斗力还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吧!这些人曾经打下来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


雪夜de惊鸿


曹操

乱世之枭雄

能力,兵法,计谋,判断都是第一的,刘邦一个小亭长,朱元璋一个乞丐,李世民一个执垮子弟,赵匡胤忒爱文化,秦始皇不过质子之子,铁木真一个小部落头头,都打不过曹操。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取得天下,或者是考手下厉害的大臣,或者靠运气,或者靠趋势,或者靠对手犯致命错误,都不抢。

唯独曹操是自己强,带手下,他的手下,能力都在他之下。

所以别说这些皇帝遇到曹操,就是古今中外所有皇帝,国王,法老,哈里发,苏丹,酋长遇到曹操都要哭。

这也看出大耳朵刘皇叔真不容易,孙权和他哥他爹是真有本事。


王涉


假设5人都是从0开始。可以讨论讨论玩。

1,第一个排除的就应该是曹操。事实证明三国时期,曹操几乎是一手王炸的牌,都没有大一统,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2,第二个排除的应该是赵匡胤和李世民。这二位皆是世袭,那二人的人生经历和聚拢人才的方式,几乎不可能从0开始发展起来。

3,第三个应该是刘邦,刘邦虽然从0开始创立汉朝,但大家都知道刘邦是有很多机缘巧合的,而且刘邦随知人善任,但大家也都知道刘邦自身能力一般,常说一句”若奈何”,刘邦前期称王称霸的意愿本身也不足。

4,再说朱元璋,朱元璋只有从军是机缘,后期都是自己有奋斗目标,汤和千总一样尊新兵朱元璋为大哥,王霸之气尽显。朱元璋被郭子兴逼走后,又一次从0开始,在亳州又迅速发展壮大。朱元璋自身统兵打仗也不一般。有勇有谋,善于把握时机。

所以,此5人,我认为必是朱元璋。


迭代版呐喊


论开国之君成功的原因


每一个帝王能成为一个帝国的开国之君与他们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特定的时代来决定的。以上的帝王都是某个王朝的开拓者,可以分类进行具体分析。

刘邦、朱元璋——出身草莽,率领农民起义夺得政权

这类帝王的优秀代表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1. 出身寒微,尝遍人间冷暖,熟知百姓疾苦。

刘邦出身农家,起事前是沛县泗水亭长。相当于乡里的村镇小干部,债台高筑,四处蹭饭,最多算是中农。

朱元璋出身农民,做过放牛娃、云游僧、乞丐。母死无地可葬,是彻彻底底的流浪贫农。

他们长期在底层为了温饱而苦苦挣扎,心硬脸黑,是彻彻底底的厚黑学大师。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睚眦必报,不讲道德。

刘邦为了逃命可以置妻儿老小的安危不顾。

《史记·项羽本纪》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腾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朱元璋送给大将常遇春宫女的手被常妻砍断,于是派人把她切成碎片,赏赐大臣,名曰“悍妇之肉”。

《龙兴慈记》

“外命力肢解其妻,分赐功臣,上写曰悍妇之肉”。

2.知人善任,善于御人之术。手下有一大帮谋臣武将帮其打天下。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与他的身边有一大帮顶尖人才的帮衬有着极大的关系。萧何、张良、韩信、周勃……他们各司其职,共同辅佐刘邦取得了天下。

朱元璋的周围有李善长、刘基、徐达、常遇春……他们为大明立国立下汗马功劳。

3.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女人。

刘邦的妻子吕后在刘邦取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稳定后方。其政治手腕和心狠手辣不亚于其夫。

朱元璋之妻马皇后温柔贤惠,对其体贴入微。在朱元璋被囚禁期间,为了给其送热饼把胸口都烫红了。

4.“故人集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所谓“故人集团”是在其发迹的家乡有一大帮人对其尽忠竭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刘邦的身边有“丰沛集团”。成员有萧何、樊哙等。他们是起事前的旧相识。樊哙在鸿门宴上逼退项庄,救了刘邦的命。

《史记·项羽本纪》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即带剑入军门。”

朱元璋的身边有“淮西集团”。其成员有李善长、朱元璋儿时伙伴汤和等。李善长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坚强后盾,为开国第一功臣。

5.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暴政肆虐,天灾不断,百姓揭竿而起的王朝末世。客观上为他们取得天下提供了契机。

《史记》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疫,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民不聊生。”

《明史》

“民一年之所得,除田主分受外,尽数偿之,还本利更有不敷。官吏腐败,惘然不知廉耻为何物。”

嬴政、曹操、李世民、赵匡胤——出身富贵官宦世家,夺天下的起点高,基础牢固。出身高、起点高。

嬴政统一全国前已经是诸侯国君了,秦国经过历代贤君的励精图治,已经是战国七雄中整体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

曹操生前虽然没有称帝,但作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被后世遵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二十岁时便被朝廷征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武皇帝,汉相国参之后,父嵩官至太尉。”

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之君,但其在协助父亲夺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东征西讨,功劳最大。是唐朝立国的奠基人。

李世民的出生更是富贵官官之家。其父是隋朝的唐国公,其家族在西魏时便是武将世家。

《新唐书本纪·卷—高祖》

“西魏时,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

赵匡胤投奔郭威,任东西班行首。黄袍加身前是后周的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掌握了后周的军事大权。

如果把他们放在乱世,刘邦、朱元璋更容易成功。如果靠宫廷政变夺天下,李世民、曹操之辈更容易当皇帝。赵匡胤导演陈桥兵变更是宫廷政变的教科书。

总结语:历史没有假设,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能登上帝位,开一代功业,是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的完美结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眷顾。以上分析全是戏谑之言,不可当真。


埋首故纸堆


刘邦军事能力稍微差一些,与强者对战赢得少,项羽和匈奴之战就体现军事竞争力不足。

曹操属于军事天才,也善于用人,但是容易骄纵,宛城赤壁就体现他的缺点

朱元璋也是位传奇人物,军事上更注重实力,谋略稍显不足。

赵匡胤综合能力都很优秀,但是遇到强者稍弱些,北宋疆域也不是很大。

李世民是军事奇才,也善用人才,性格也很沉稳。

这五人在同一个时代,李世民更有可能做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