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什麼立非親生的劉弗陵為太子?


首先,請允許我糾正一個錯誤,儘管有說劉弗陵出生前在娘肚子裡呆了十四個月(有可能是他母親故意製造的謠言)。但,沒有任何資料說明劉弗陵不是武帝的親生兒子啊!

能與秦始皇相提並論的漢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他執政期間,加強了西漢中央集權,倡導並推行獨尊儒術,進行了幣制改革,而且敢為人先首開絲路,還征伐四方,開疆拓土,為大漢建立了赫赫威名,他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


但這位文武全才的皇帝,相對中國古代其它封建帝王來說子嗣較少,一生只有六個兒子:

1.長子劉據,為衛子夫皇后所生,是嫡長子。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自己姑媽的女兒陳阿嬌,這個陳阿嬌是金屋藏嬌的女主角,她沒有為武帝生下一兒半女。衛子夫以歌女的身份被帶進宮後,在武帝28歲時給他生下 了皇子劉據。武帝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隨即立劉據為太子。後來,由於奸佞江充等人蠱惑武帝,劉據死於巫盅之禍。


2.齊懷王劉閎早夭。

3.燕王劉旦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子,他與廣陵厲王劉胥是一母同胞,母親是李姬。徵和二年(前91年),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起兵失敗後自殺。劉旦獲悉,以為自己年歲居長,便開始覬覦太子之位。在後元元年(前88年),武帝病重期間,劉旦要求進京宿衛,武帝洞察其急於謀取儲位的心理,削去了他三個縣的封地。立儲君自然沒戲了。

4.第四子是廣陵王劉胥,劉胥不能嚴以律己,生活奢侈腐化,喜好遊樂,不尊法度。也不被武帝看好。

5.第五子昌邑王劉髆,他是傾國傾城的李夫人所生。他的舅舅是征伐過大宛、威震西域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太子劉據死後,李廣利與兒女親家、身為丞相的劉屈氂趁武帝年邁多病,密謀造反,企圖立劉髆為太子。事洩後,李廣利想建立戰功贖罪,兵敗後投降了匈奴,劉屈氂被腰斬,第二年,劉髆撒手人寰。


6.漢武帝最小的兒子是漢昭帝劉弗陵,他出生時,漢武帝已62了,他母親是鉤戈夫人。

這鉤戈夫人頗有來歷,武帝在巡狩途中,路過河間國(今屬河北)時,聽“望氣者”說此地有奇女,漢武帝便下詔尋找。

不久,隨行官員便找到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這個女子天生雙手握成拳狀,一直不能伸開。漢武帝伸出雙手將這女子的手指輕輕一掰,便分開了,而在她手掌心裡還有一隻小玉鉤。武帝將其帶回皇宮,自此她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這個女子就是拳夫人趙氏。

趙氏後來晉升為婕妤,她居住的甘泉宮被命名為鉤弋宮,所以也稱鉤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鉤弋夫人為漢武帝生下了劉弗陵。據說,這個劉弗陵和上古中傳說的堯帝一樣都在娘肚子裡呆了十四月才生出來,於是人們稱劉弗陵所生之門為堯母門。

漢武帝晚年,他早先最得意的兒子劉據死了,劉旦輕狂無知,劉胥不尊法度,劉髆有一位豬一樣的舅舅破壞了自己的前程,劉閎又早夭,立劉弗陵為太子有迫不得已的成份,但他媽離奇的來歷與他被懷胎十四有的傳說(有可能是鉤弋夫人編造的)也取了一定的作用。

彌留之際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此時劉弗陵才八歲。為防止外戚干政,武帝賜死了鉤弋夫人,同時令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為輔政大臣。

劉弗陵執政期間,沿襲漢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修養休息,加強了北方戍防。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西漢王朝衰退的趨勢,使“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從而開啟了“昭宣中興”的良好局面。


希望星晨58298869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這一年,劉弗陵年僅8歲,而劉徹已經70高齡。

僅僅過了2天,漢武帝駕崩,結束了54年的皇帝生涯。

與漢武帝劉徹漫長的統治生涯相比,劉弗陵被選為太子的過程,太過倉促,以至於很多人發出這樣的質疑:劉徹是否死於謀殺?年幼的劉弗陵能夠繼位,會不會是個陰謀?劉徹為什麼不選個長君(年長)繼位?

這些質疑之外,甚至還有人懷疑:劉弗陵是漢武帝親生的嗎?

漢武帝一共有6個兒子,但是在選擇繼承人時,已經有三位過世,分別是太子劉據、次子劉閎、五子劉髆。如此,漢武帝只有三個選項,便是三子劉旦、四子劉胥,還有最幼的六子劉弗陵。

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被迫起兵造反,最後兵敗自殺。

在此之前,漢武帝的二子劉閎也因病去世,三子劉旦就成了眾皇子裡最年長的一位。根據“立長不立幼”繼承慣例,劉旦是最有可能的太子人選。

於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動,劉旦主動向父皇寫了一封“家書”,這封家書的中心內容只有一個:快把我調回長安吧,如此,萬一你扛不住了,我可以快速接班呀。

漢武帝看了這封家書,大怒!

心想:你這話什麼意思?爸爸還沒死呢,你就想當皇帝?這皇帝之位,爸爸可以給,但是兒子你不能搶!

因此,當劉旦的信被漢武帝看了之後,他就沒有爭奪皇位的機會了。

劉旦雖然被刷掉了,四子劉胥呢?

《漢書》記載:劉胥長得人高馬大,從小驕奢淫逸,喜歡到處遊玩,力氣大的能扛起一尊大鼎,有事沒事兒還喜歡跟熊搏鬥。由於在先秦時期,有一位君王被鼎砸死,還有一位君王被熊打死,漢武帝非常不待見劉胥,便沒把他考慮在繼承人之列。

如此,便只有幼子劉弗陵是最合適的人選。

漢武帝之所以會在死前2天才敲定繼承人,則與五子劉髆有關。

劉弗陵出生之前,劉髆(漢廢帝、海昏侯劉賀的父親)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因此,漢武帝格外疼他,在劉髆很小的時候,就封他為昌邑王,還讓當時最有名的大儒夏侯始昌擔任他的老師。

可見,如果沒有意外,劉髆最有可能被選為繼承人。不過,這一切,都在漢武帝死前一年發生了改變。

公元前88年,劉髆因病去世。

劉髆的死,無疑給漢武帝一記重磅炸彈!為何這麼說呢?

且不說老來喪子是人間三大不幸之一,漢武帝在太子劉據死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從中緩過勁來,好不容易想通了“劉據雖死,還有五子”,轉眼間自己馬上就要入土了,五子卻先自己而死!

劉髆死後,能夠繼承皇位的合適人選,只有六子劉弗陵了,而劉弗陵當時才7歲啊!

主少母壯從來不是什麼好兆頭,更何況,在漢初,已有呂后專權之先兆。漢武帝考慮的是,如果自己死後,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像呂后那樣,後果將不堪設想!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漢武帝找個藉口將鉤弋夫人處死。

漢武帝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鉤弋夫人之死,已經表明了他的立儲態度。

次年,即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逝,劉弗陵繼位,也就是漢昭帝。

劉弗陵以8歲的幼齡繼位,自然引起他的兩個哥哥的不滿,尤其是三哥劉旦。

從劉弗陵繼位那天起,劉旦就想著如何將篡位。

為此,劉旦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造謠劉旦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另一方面,暗中勾結其他宗室子弟,密謀造反。(後來被平叛)

而這,恰是劉弗陵“是否親生”的由來。

可嘆,漢武帝雄主一世,臨死不僅要為選擇繼承人而頭疼,還被兒子扣上綠帽子。不知漢武帝泉下有知,又該作何想?


記者李滿


首先說結論:劉弗陵百分之百是漢武帝的兒子,絕對不容懷疑。

其實根本用不著分析62歲的漢武帝是否有生育能力,也用不著分析鉤弋夫人是否懷胎14個月才生下劉弗陵,我只相信一件事,當事人的判斷能力。



漢武帝是誰啊?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鼎鼎有名的西漢最著名的皇帝,沒有之一,一生創造了無數功績。

漢武帝15歲即皇帝位,23歲就敢跟調整國策與匈奴開戰,在位54上,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第一個深入匈奴腹地與匈奴作戰的中原皇帝,第一個將西域納入華夏領土的漢朝皇帝,第一個將朝鮮半島歸入華夏管轄,第一個開創絲綢之路的漢朝皇帝,第一個將漢民族聲威遠揚的漢朝皇帝等等。



這麼一位皇帝,會把自已的江山傳給一位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如果你真這麼問,還是不懂歷史和華夏傳統,自從堯、舜、禹開啟禪讓制,到禹的兒子啟結束禪讓制,開啟血緣傳承繼承製之後,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傳承都是血緣傳承。



不僅是血緣傳承,而且還有嫡長子繼承製這樣的宗法制,這些制度是不可能改變的,一旦改變,天下必定大亂,漢武帝也不例外,他是絕對不會將自已的帝位傳承給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無論這個人是誰。

無論是從歷史上,還是從漢武帝自身的態度來看,漢武帝都認定了劉弗陵是他的親生兒子,並且安排了輔政四重臣給劉弗陵輔佐,就足以說明問題了,難道你會覺得自已比漢武帝聰明?漢武帝被人騙了,卻沒有察覺嗎?



雖然鉤弋夫人出身神秘,史書對其描寫也頗有神話色彩,比如鉤弋夫人的手從出生到遇見漢武帝之前都是緊握的,沒人能打開,除了漢武帝,這些神秘事蹟只不過是為了增添神秘色彩而已。

史書說劉邦是他媽和龍生的呢,史書還說劉邦到哪裡,就有一股白氣跟著他到哪裡的,這些都當不得真,在科學技術落後的古代,有些解釋不了的事情,用神話代替是非常常見的,哪怕是出現在史書中。



而鉤弋夫人所謂懷胎14個月也不過是為了增添自已的神秘色彩,為將來的皇帝之位作鋪墊的,要知道當年漢武帝他媽生他的時候,還說夢到肚子中有太陽呢,這些不過是為了增添神秘色彩,以及天意所為。

我相信漢武帝的選擇和判斷力,況且漢武帝又是唯二的當事人之一,對於自已62歲有沒有生育能力,漢武帝會不清楚嗎?雖然晚年的漢武帝有過糊塗的時候,比如巫蠱之禍,但漢武帝還沒有糊塗到連自已能不能生兒子都不知道。



再說了,漢武帝原本沒有打算立劉弗陵為太子的,因為原本就有個太子劉據,這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劉據已經當了幾十年的太子了,如果沒有巫蠱之禍,根本就不存在換太子的意圖,而且劉據因為巫蠱之禍而死,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並且在劉據去世之後,首先被考慮立為太子的,也不是這個劉弗陵,而是漢武帝其他的兒子們,經過一個又一個的考察,到最後,都不爭氣,漢武帝才考慮這個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立為太子。



再說了,如果沒有血緣關係,滿朝文武百官也不會答應,如果將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立為皇帝,將會天下大亂的,而漢武帝其他有血緣關係的兒子絕對是第一個起兵造反的。

漢武帝為什麼會立劉弗陵為太子呢?

簡單的說,就是劉弗陵最聰明,漢武帝覺得劉弗陵像自已,再加上其他兒子不爭氣,於是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



漢武帝的長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自殺身亡,漢武帝的次子劉閎18歲就去世,三子劉旦在劉據去世後,主動上書到京城,有逼漢武帝立其為太子的意圖,被漢武帝削地處罰,也失去太子之位。

漢武帝的四子劉胥因為喜好玩樂、搏擊,沒有法度,也被排除太子之位,漢武帝的五子劉髆因為李廣利和丞相劉屈氂密謀立劉髆為太子,並且賭咒漢武帝,而受到排斥,再加上劉髆舅舅李廣利投降匈奴,因此也不可能立為太子。



考察來考察去,只有漢武帝幼子劉弗陵有資格又有能力被立為太子,於是劉弗陵就被立為太子,同時漢武帝殺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為的就是防止母壯主幼,外戚干政,太后淫蕩的事發生,漢武帝是絕對的冷靜和高超的政治能力。

這樣能力出眾的漢武帝會弄不清楚劉弗陵是否自己親生兒子嗎?這真是對漢武帝的汙辱啊!宮中有眾多的御醫告訴漢武帝生理常識,朝中有眾多的耳目告訴漢武帝釣弋夫人是否有陰謀,這些漢武帝是絕對能判斷的。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劉弗陵就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至於懷疑漢武帝62歲沒有生育能力的人,可以去補習下生理常識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前87年,年僅八歲的劉弗陵被立為太子,旋即在漢武帝去世後即位。劉弗陵被立為太子之前發生了一件事,即他的生母鉤弋夫人被殺了,漢武帝為了不再出現呂后干政的局面,來了一個殺母立子。這本來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但有人據此認為劉弗陵並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再加上劉弗陵出生的時候,漢武帝已經六十多歲了),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漢武帝並不糊塗,他怎麼可能會讓非親生子成為太子,他甚至都不會允許非親生子成為他的兒子,留在他的身邊,又怎麼可能把江山留給別人的兒子,他立劉弗陵為太子的時候,又不是沒有別的兒子了,皇家血統不容玷汙,漢武帝這樣的帝王是不會容許那樣的事情發生的,再說,劉弗陵雖然是漢武帝在六十歲之後才有的兒子,但是古代的帝王,六十歲之後還有孩子出生的不惟有漢武帝,向李淵、朱元璋等,都能做到,這也算正常。

漢武帝一生有六個兒子,其中嫡長子就是我們熟悉的戾太子劉據,其實我們看漢武帝時期的情況,劉據就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也是未來皇帝的最合適人選,他是嫡長子,又有才幹,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偏偏漢武帝覺得劉據背後的衛氏家族會成為一支強大的外戚力量,所以才有了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牽連人數如此之多的巫蠱之禍。

劉據自殺了,衛子夫自殺了,衛氏家族基本算是沒了,但是漢武帝也失去了合適的太子人選。他的次子劉閎不到二十歲就早亡,第三子劉旦和第四子劉髆因為覬覦太子而被漢武帝放棄,第五子劉胥又是一個靠拳頭說話的不著調兒子,所以漢武帝只能將希望寄託在最幼子劉弗陵身上。

但是劉弗陵畢竟年齡太小,當初劉據自殺的時候,劉弗陵不過才是個四歲的幼童,這讓漢武帝很為難,選來選去還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選擇了劉弗陵,但是,漢武帝還是怕後戚干政,說不定在他死後,鉤弋夫人會和呂后一樣攝政,這是漢武帝所不能容忍的,於是在立這個幼子為太子之前,漢武帝決定殺了鉤弋夫人,你好,在政治和權力面前,再美的美人,再親近的枕邊人,都能夠放棄。

說起來,漢武帝的女人們,結局還真就都不怎麼樣,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氏,也就是館陶公主的女兒,漢武帝其實認真算起來就是靠妻子上位的人,但是這個陳氏在成為皇后後並沒有為漢武帝生下孩子,後來又因為巫蠱直接被廢了。而第二任皇后就是衛子夫,衛子夫從一名歌女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的確勵志,為漢武帝生下了三女一子,但後來在巫蠱之禍中自殺。

而李夫人生下皇五子後病逝,王夫人生下皇二子,後來也早早的去世了,然後還有這個鉤弋夫人,生下漢武帝最寵愛的兒子劉弗陵,同時也因為這個兒子要被立為太子,所以鉤弋夫人只能離開人世。

鉤弋夫人當時所犯的錯實在是小之又小,但對於誠心想讓她死的漢武帝來說,已經足夠了。鉤弋夫人死後不久,也就是公元前87年的三月份,劉弗陵被立為太子,兩天後,漢武帝去世,然後劉弗陵繼位。在劉弗陵成為太子之前,漢武帝早已經為他選擇好了輔政大臣。他命畫工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的圖,並下遺詔讓霍光輔政,於霍光一起的還有三個人。

周公和周成王的事蹟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資料。這裡還是繼續說漢武帝和劉弗陵,漢武帝自認為做了最妥當的安排,但是他唯一沒有想到的就是劉弗陵會英年早逝。

孩童時期的劉弗陵身體健康、聰明活潑,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兒子,但長大後的劉弗陵身體卻不怎麼樣,公元前74年,年僅21歲的劉弗陵去世了,而這個時候的劉弗陵還沒有子嗣,於是霍光等人只能從漢武帝別的兒子的後代中選擇繼承人。

劉髆的兒子被扶立為皇帝,但是這位被幸運女神砸中腦袋的劉賀並沒有在皇帝位子上坐多久,實際上他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趕了下來,然後劉據的孫子劉病已被霍光選中,這就是未來的漢宣帝。

世事難料,漢武帝怎麼也沒有想到,兜兜轉轉,皇位還是回到了劉據這一支。如果他知道會是這樣的結局,或許在巫蠱之禍中還是不會手軟,畢竟皇權歷來都是用鮮血澆築成的,漢武帝既捨不得自己手中的權力,又不肯讓自己百年之後的皇權被外戚勢力削弱,所以他的選擇不會改變,畢竟,對於劉弗陵這樣的一個孩童,漢武帝也是到了去世前兩天才讓他做了太子。


尚宮女史


公元前141年,

十六歲的劉徹登基成為大漢朝的皇帝。

公元前87年,

七十歲的劉徹在五柞宮駕崩。

劉徹在位五十四年,是僅次於康熙、乾隆皇帝,在位時長排行第三的皇帝。

漢武帝一生文治武功可彪炳千古,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子嗣稀薄,準確地說所生的兒子少,就六個:劉據、劉閎、劉旦、劉胥、劉髆、劉弗陵。

漢武帝為什麼子嗣少,用現代醫學分析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漢武帝早年孜孜不倦地求仙問道,估計被方士們忽悠沒少吃什麼玉屑、汞煉成的丹藥什麼?損傷了機體。

二、漢武帝即位之初,竇太后掌權,皇位沒做穩之前,需要依靠阿嬌皇后和長公主嫖,阿嬌不會生育,四處尋醫問藥,據說光花的藥錢就上百萬,這期間漢武帝的身體和心理不可能不受影響,因此他喜歡微服出去狩獵,甚至有龍陽之好,也就順理成章。

關於劉弗陵是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其實是存在爭議的。

第一,劉弗陵出生的時候,漢武帝已經六十二了 ,六十二高齡還有生育能力嗎?

理論上有,但是畢竟少。

第二,劉弗陵是懷胎十四個月生下來的,用現代科學技術解釋,這顯然不符合科學邏輯。

第三,燕王劉旦起兵討伐。

漢昭帝初立,皇帝的繼位詔書發佈給諸侯時,燕王劉旦不服,說詔書的玉璽蓋的比平時小,是偽造的。

說自己身為漢武帝長子不被立,大臣卻擁立一個八歲的小屁孩,重蹈呂后亂政覆轍 ,提出“立者疑非劉氏。”還四處散佈劉弗陵不是漢武帝兒子——“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

燕王劉旦還勾結上官桀和蓋長公主謀反,最後被鎮壓。

第四,有人冒充衛太子。

昭帝在位第五年,夏陽男子張延年跑到未央宮北闕,自稱是衛太子,冒充已經死去的太子劉據,在皇宮門前堂而皇之的叫囂,最後以誣罔罪,被腰斬。

當然,我相信漢武帝應該是篤信這個孩子是自己親生的骨血,老年得子,漢武帝對劉弗陵的疼愛可想而知。

而且,漢武帝之所以那麼喜歡小兒子,決定寧可棄長君而立幼子,我本人揣測漢武帝應該還有一重因素在裡面。

那就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懷念,對霍去病的兒子懷念。

霍去病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四歲。雖然他曾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但他卻留下一個兒子霍壇。漢武帝非常疼愛這個孩子,讓他承襲霍去病的爵位,把他撫養在身邊,根據《史記》記載,漢武帝在泰山舉行登壇祭祀時,身邊除了宦官,還帶著霍壇,僅就霍壇。似乎比親兒子還親。

可是就在泰山祭祀完,漢武帝到海邊求仙時,霍壇卻暴病而亡,從生病到死就一天時間。

當時劉徹漢武帝的心情應該悲痛不已,原定的行程也做了大的調整,即便他一生再冷酷,但是霍壇的死,肯定給他造成巨大的心裡傷害,而這個時候劉弗陵出生,也許在他內心,漢武帝劉徹把劉弗陵當成了霍壇再世,把劉弗陵當作是上天的一種恩賜。

這種情愫下,漢武帝對小兒子的感情自然不一樣。

當然也可能是鉤弋夫人在漢武帝身邊,知道他對霍壇夭折,有太深的不捨,想法子生一個兒子,當然這也不是她想有就能有的,但是,宮廷裡,每個人都在為權力算計,不排除有人挺而冒險。

但是,這不過是一種揣測,之於劉徹來說,他一定是篤信這個孩子是他的血脈,並鄭重其事傳位給自己疼愛的兒子,將其託付給幾個倚重的顧命大臣。

說劉弗陵不是武帝所生,後人就是不嫌事多~大家姑且隨意一聽,純屬笑談,別當真哈

不然漢武帝該衝你瞪眼了~


開涮歷史


劉弗陵是劉徹的兒子應該無疑義,之所以引出這個疑問由於二個問題存在,一是劉弗陵十四個月出生,二是武帝六十多歲才有這個兒子,加上後來燕王有意誤導而成。懷胎十四個月可能為後宮奪寵假孕,或誤診。而武帝登基之後,一直因為不能生兒子而造成人心惶惶,其舅父太尉田蚡曾因此暗中勾結淮南王劉安,直到二十九歲時,衛子夫才為他誕下長子劉據,破除了他不能生男的謠言。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劉閎劉旦等五位兒子先後出世。生育晚從而比常人生育年齡更長是可能的,並不能證明劉弗陵不是他親生的。

劉弗陵之立,得益於之前各位長兄的揣摩上意失策,劉閎早死,劉旦在劉據死後,自以為論長也該輪到他當太子了,就在燕國上書武帝,請求入宮宿衛,這是親近皇帝,隨時可以登基的距離,武帝看出他的用心,大怒,立斬來使,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違反漢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國三個縣邑以示警告。四子劉胥力能博獅虎,可惜作風散漫,難以承擔重任。五子劉髆機會最大,可惜犯了武帝大忌,有強力外援左丞相劉屈氂和舅父李廣利,而二人也不安於位,暗中圖謀擁立劉髆。因左丞相劉屈氂詛咒漢武帝事發而被疏遠。

這樣一來,劉據死後四位可以上位的兄長一一落選,劉弗陵成了唯一合適人選,因其幼小,尚沒有做事和犯錯的能力,倒成為武帝心中的首選。而對於幼君的問題,武帝應該也有深思熟慮過,就是讓霍光等輔政,執行他後期的治國方向,主要目的是改弦更張,更改用武國策,轉為文治。

劉徹劉據父子反目,事起巫蠱之禍,深層次卻是父子治國理念的交鋒,武帝以少年登上帝位,雄心勃勃要做出一番大事業,先後出擊匈奴,打得北敵遠遁,漢朝也因此大耗國力,逐漸民不聊生,等到衛青霍去病死後,後武帝時代依然崇尚武力,遠征西域,繼續攻打匈奴等,弄到國庫空虛,民變四起。太子劉據多次規勸無效,父子二人的理念衝突,在衛青生時尚能調和,至此裂痕擴大,朝臣中反戰派系以太子為中心對抗武帝的拓邊國策。武帝掀起一次次政治大清洗的同時,也起用酷吏如江充蘇文等,進行橫徵暴斂,支持征戰。在此過程,無意中在擴大化的巫蠱之禍中把太子牽入,弄至不可收拾,殺妻殺子。後來雖有悔意,已是無力迴天。但武帝的開邊國策也在此產生轉折,隨後出臺的輪臺罪己詔等,都可以看出他改變國策的心意。

劉弗陵出生時,漢武帝稱其所生之門為“堯母門”,認為年僅五六歲的劉弗陵體格健壯、聰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時,特別寵愛並對他抱有很大期望。結合上述諸子的落選,和國策後續等原因,劉徹最終選定了幼子,卻把執行他命令的希望放在輔臣身上,任命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接受遺詔輔政。還加封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共同輔助。這些人中,無疑是以霍光為主的,後來霍光在推行武帝改變國策的遺命時,還受到極大的阻力,便召開鹽鐵會議,讓賢良文學與桑弘羊當廷辯論,對漢武帝時期推行的各項政策進行總評估,才真正完成轉武為文的國策,達到讓國家休養生息的目的。


南方鵬


漢武帝這一生是聰明睿智的,但是他一生之中犯了一個最大錯誤,那就是聽信了自己身邊的小人,殺死了自己最大兒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劉據,最終是讓這個龐大帝國丟失了最佳的繼承人,漢武帝沒有辦法才選擇了自己最小的兒子劉弗陵。


這個是漢武帝親生的兒子是沒有錯的,漢武帝英明一生,不可能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分別不出來。

漢武帝之所以選擇這個兒子最好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孩子非常聰明,而其他的孩子不中用,所以最終是讓漢武帝選擇了最小的孩子劉弗陵

其實按照漢武帝這一生最好的安排,就是自己死了最大的兒子繼位,但是沒有想到自己最大兒子被奸人給害死了,還據說江青是和當時的夫人是有染的,甚至有人說劉弗陵就是他們的孩子,但是這個是不可能的。


漢武帝不會這麼糊塗的把自己孩子認錯,他之所以最後選擇劉弗陵,那就是其他孩子都已經大了,非常的不聽話,甚至對於皇帝的位置是虎視眈眈,漢武帝看在眼裡這些孩子是不可以用的,而劉弗陵從小就非常單純又特別聰明。

漢武帝給他留在身邊的輔助大臣都是非常厲害的,同時能夠互相制約住,相信在他的培養下,國家可以慢慢的恢復下來,這也是漢武帝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不希望國家再一次動亂,再去打匈奴了,最重要是要休養生息。


汪公說


這個問題有些玄,把劉弗陵確定為漢武帝非親生的兒子,這個似乎是說不過去。

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漢武帝劉徹少子,母親是趙婕妤(鉤弋夫人),西漢第八位皇帝。

漢武帝劉徹共有六個兒子,太子劉據由於“巫蠱之禍”受牽連自盡而死;

次子劉閎早亡;

三子燕剌王劉旦在太子劉據自殺後,謀求太子之位,武帝大怒,削掉他三個縣邑以示懲戒,同時也失去了太子之爭;

四子廣陵王劉胥,行為沒有法度,失去了繼承人資格;

五子昌邑王劉髆由於其舅舅貳師將軍李廣利與左丞相劉屈犛詛咒漢武帝、謀立劉髆為帝的事情被揭發,失去立為太子的機會,在漢武帝駕崩前一年去世。

前87年二月十二日,漢武帝劉徹病重,將年僅八歲的劉弗陵立為皇太子。

二月十三日,武帝詔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輔佐少主。

二月十四日,漢武帝病逝。

二月十五日,劉弗陵登基為帝,是為漢昭帝。

由於漢武帝臨去世前才確定劉弗陵為皇太子,武帝三子燕剌王劉旦懷疑新帝位是朝中大臣操縱的結果。於是聯絡中山王之子劉長、齊孝王之孫劉澤等,密謀造反。

為了製造輿論,名正言順,就造謠說昭帝不是武帝親生的兒子,並稱是奸佞之臣所立的“偽帝”。

這就是所謂的劉弗陵不是武帝親生之子的來由。

是不是親生的,除了劉弗陵之母鉤弋夫人趙婕妤清楚,漢武帝自己應該是清楚的。

據說鉤弋夫人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劉弗陵,因為與堯的出生相似,武帝十分喜歡他。

如果不是漢武帝親生,難道他不清楚嗎?

這個說不過去哦。

還有一點就是,劉弗陵出生時,武帝已經六十三歲。年齡是大了點,但這個年齡還能生兒子也不稀奇。

既然漢武帝都沒有懷疑劉弗陵的身份,後人也就不必操這份心了吧。


豹眼看歷史


漢武帝生猛了一輩子,如果劉弗陵是個野種,他居然會不知道?這也太扯了吧!不過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缺點就是太剛愎自用,他的長子劉據本來是很好的繼承人,結果硬生生地被他逼得造反了,其他幾個兒子又入不得他的法眼,最後只能立劉弗陵為帝。


說劉弗陵不是漢武帝所生,不過是因為如下兩點:一是漢武帝當時年紀已經很大了(62歲),不可能再養育子女,二是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懷孕了十四個月才生產,不合常理。

其實這兩點都不足以作為證據,即便是普通男人,六十多歲生孩子的也比比皆是,更何況漢武帝身體健康保養得當,還有當時最好的醫療條件呢!至於鉤弋夫人懷孕十四個月這件事,應該是為了神化劉弗陵而編造的,古代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不足為奇。


以漢武帝的精明及後宮管理之嚴苛,如果劉弗陵真的是個野種,漢武帝能不知道?鬼才信!

不過漢武帝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的確是犯了重大錯誤。

太子劉據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人又寬厚謹慎,本來是武帝事業的最佳繼承人,但漢武帝聽信小人之言,釀成了“巫蠱之變”,太子劉據無法向父親說明自己的冤屈,只能鋌而走險起兵鋤奸,結果又被冤枉成造反,最後無奈自盡。漢武帝后來雖然明白了真相,誅殺了一群人為兒子殉葬,但他最好的繼承人卻再也活不過來了。

漢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除了太子劉據之外,還有齊懷王劉閎、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和劉弗陵。其中劉閎早逝,劉胥整天花天酒地不著調,可以略過不提,剩下的劉旦和劉髆,卻都向皇位發起過沖擊。


劉據剛自盡,劉旦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從封地派使者去了京城,向皇帝老爸問安,順便提出要進京保衛父皇。話裡話外的意思很明顯:大哥不在了,二哥也掛了,現在我是第一順序繼位人,讓我進京等著繼位吧!

漢武帝剛剛死了兒子,心情糟糕到了極點,覺得劉旦這種行為簡直太無恥了,立刻殺了劉旦派出的使者,並且把他的封地削掉了三個縣,劉旦的繼承人美夢就這樣破產了。

劉髆卻是受了舅舅的影響。劉髆是李夫人所生,大將軍李廣利是他的舅舅。這位大將軍做夢都想把外甥推上皇位,於是和當時的宰相劉屈氂勾結在一起,“巫蠱之禍”背後,就有他們的策劃。漢武帝搞清楚了前因後果之後,不管不顧地殺了李廣利全家,當時李廣利正在領兵攻擊匈奴,聞訊乾脆投降了匈奴,劉髆驚懼之下也不久就去世了。


漢武帝選擇劉弗陵,明面上的理由是:劉弗陵體格健碩骨骼清奇,很像年輕時的自己。但實際上我們發現,漢武帝其實已經沒得選,只能讓劉弗陵繼承皇位。當然,如果劉弗陵不是他的骨肉,以漢武帝的性格,寧可選劉旦,也不會將大漢江山拱手讓給異性人,這一點是肯定的。


李飛叨


根據正史記載來說的話,毫無疑問劉弗陵確實是漢武帝劉徹的兒子。在整個正史記載來說其實沒有任何爭論的。

但是在一些野史裡就把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兒子畫上了問號,認為劉弗陵的母親趙婕妤是和別人私通生下的劉弗陵。因為劉弗陵的出生,還有漢武帝后來的舉措就有太多的謎團了。

首先就是劉弗陵出生的時候,當時漢武帝已經是62歲了,不得不說在現代來說如此高齡生孩子都是一個大問題,更別說在兩千多年前了。漢武帝這個時候有沒有生育都是大問題。其次來說懷孕十四個月,劉弗陵的母親趙婕妤,懷孕十四個月才生下了劉弗陵,按照現代醫學來說懷孕42周以上還沒有出生的那就大大的有問題了。42周也不到十一個月。趙婕妤懷孕十四個月生下劉弗陵,這十四個月是按照漢武帝臨幸趙婕妤的時間由太監記錄的,所以說這其中肯定是有問題的。還有就是漢武帝去世之前為什麼要殺了劉弗陵的母親趙婕妤,在正史上面的記載就是因為漢武帝怕外戚亂政,外戚亂政在西漢王朝確實是最嚴重的,從這點也可以解釋的通。但是也有很多的疑點,漢武帝當時已經是立了劉弗陵為太子,木已成舟。託孤霍光,殺了趙婕妤目的就是讓霍光繼續追查劉弗陵的身世。後來劉弗陵22歲就死了,而且死後沒有留下後代,更是讓原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繼承了皇位,霍光的目的難道真的就只是扶持一個沒有任何靠山的劉病已上臺嗎?

漢武帝既然懷疑劉弗陵的出生為什麼還要把皇位傳給他呢?前面說了劉弗陵已經是太子了,木已成舟。當然最關鍵的就是漢武帝沒有選擇了。自己長子原太子劉據被自己殺死了。次子劉閎早早的就夭折了,三子劉旦在巫蠱之禍之後也是覬覦太子之位,但是被漢武帝發現,早早的就不得漢武帝的寵信了。四子劉胥根本就是一個傻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而且整天遊手好閒,把江山給他那就真的完了。五子劉髆,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後來投降匈奴,而且劉髆也在漢武帝去世之前就死了。那麼這個時候就只剩下劉弗陵了,而且漢武帝雖然有所懷疑,但是沒有證據,這個時候也沒有兒子可以傳位了,所以於是只能傳給劉弗陵,然後託孤給霍光,讓他繼續追查,後來劉弗陵不明不白的死,已經劉病已不明不白的登基難道不是漢武帝事先就想好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