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


首先,请允许我纠正一个错误,尽管有说刘弗陵出生前在娘肚子里呆了十四个月(有可能是他母亲故意制造的谣言)。但,没有任何资料说明刘弗陵不是武帝的亲生儿子啊!

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他执政期间,加强了西汉中央集权,倡导并推行独尊儒术,进行了币制改革,而且敢为人先首开丝路,还征伐四方,开疆拓土,为大汉建立了赫赫威名,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


但这位文武全才的皇帝,相对中国古代其它封建帝王来说子嗣较少,一生只有六个儿子:

1.长子刘据,为卫子夫皇后所生,是嫡长子。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自己姑妈的女儿陈阿娇,这个陈阿娇是金屋藏娇的女主角,她没有为武帝生下一儿半女。卫子夫以歌女的身份被带进宫后,在武帝28岁时给他生下 了皇子刘据。武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即立刘据为太子。后来,由于奸佞江充等人蛊惑武帝,刘据死于巫盅之祸。


2.齐怀王刘闳早夭。

3.燕王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子,他与广陵厉王刘胥是一母同胞,母亲是李姬。征和二年(前91年),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起兵失败后自杀。刘旦获悉,以为自己年岁居长,便开始觊觎太子之位。在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病重期间,刘旦要求进京宿卫,武帝洞察其急于谋取储位的心理,削去了他三个县的封地。立储君自然没戏了。

4.第四子是广陵王刘胥,刘胥不能严以律己,生活奢侈腐化,喜好游乐,不尊法度。也不被武帝看好。

5.第五子昌邑王刘髆,他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所生。他的舅舅是征伐过大宛、威震西域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太子刘据死后,李广利与儿女亲家、身为丞相的刘屈氂趁武帝年迈多病,密谋造反,企图立刘髆为太子。事泄后,李广利想建立战功赎罪,兵败后投降了匈奴,刘屈氂被腰斩,第二年,刘髆撒手人寰。


6.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是汉昭帝刘弗陵,他出生时,汉武帝已62了,他母亲是钩戈夫人。

这钩戈夫人颇有来历,武帝在巡狩途中,路过河间国(今属河北)时,听“望气者”说此地有奇女,汉武帝便下诏寻找。

不久,随行官员便找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这个女子天生双手握成拳状,一直不能伸开。汉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的手指轻轻一掰,便分开了,而在她手掌心里还有一只小玉钩。武帝将其带回皇宫,自此她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这个女子就是拳夫人赵氏。

赵氏后来晋升为婕妤,她居住的甘泉宫被命名为钩弋宫,所以也称钩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为汉武帝生下了刘弗陵。据说,这个刘弗陵和上古中传说的尧帝一样都在娘肚子里呆了十四月才生出来,于是人们称刘弗陵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汉武帝晚年,他早先最得意的儿子刘据死了,刘旦轻狂无知,刘胥不尊法度,刘髆有一位猪一样的舅舅破坏了自己的前程,刘闳又早夭,立刘弗陵为太子有迫不得已的成份,但他妈离奇的来历与他被怀胎十四有的传说(有可能是钩弋夫人编造的)也取了一定的作用。

弥留之际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此时刘弗陵才八岁。为防止外戚干政,武帝赐死了钩弋夫人,同时令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为辅政大臣。

刘弗陵执政期间,沿袭汉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修养休息,加强了北方戍防。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西汉王朝衰退的趋势,使“百姓充实,四夷宾服”,从而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


希望星晨58298869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这一年,刘弗陵年仅8岁,而刘彻已经70高龄。

仅仅过了2天,汉武帝驾崩,结束了54年的皇帝生涯。

与汉武帝刘彻漫长的统治生涯相比,刘弗陵被选为太子的过程,太过仓促,以至于很多人发出这样的质疑:刘彻是否死于谋杀?年幼的刘弗陵能够继位,会不会是个阴谋?刘彻为什么不选个长君(年长)继位?

这些质疑之外,甚至还有人怀疑:刘弗陵是汉武帝亲生的吗?

汉武帝一共有6个儿子,但是在选择继承人时,已经有三位过世,分别是太子刘据、次子刘闳、五子刘髆。如此,汉武帝只有三个选项,便是三子刘旦、四子刘胥,还有最幼的六子刘弗陵。

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迫起兵造反,最后兵败自杀。

在此之前,汉武帝的二子刘闳也因病去世,三子刘旦就成了众皇子里最年长的一位。根据“立长不立幼”继承惯例,刘旦是最有可能的太子人选。

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刘旦主动向父皇写了一封“家书”,这封家书的中心内容只有一个:快把我调回长安吧,如此,万一你扛不住了,我可以快速接班呀。

汉武帝看了这封家书,大怒!

心想:你这话什么意思?爸爸还没死呢,你就想当皇帝?这皇帝之位,爸爸可以给,但是儿子你不能抢!

因此,当刘旦的信被汉武帝看了之后,他就没有争夺皇位的机会了。

刘旦虽然被刷掉了,四子刘胥呢?

《汉书》记载:刘胥长得人高马大,从小骄奢淫逸,喜欢到处游玩,力气大的能扛起一尊大鼎,有事没事儿还喜欢跟熊搏斗。由于在先秦时期,有一位君王被鼎砸死,还有一位君王被熊打死,汉武帝非常不待见刘胥,便没把他考虑在继承人之列。

如此,便只有幼子刘弗陵是最合适的人选。

汉武帝之所以会在死前2天才敲定继承人,则与五子刘髆有关。

刘弗陵出生之前,刘髆(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的父亲)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因此,汉武帝格外疼他,在刘髆很小的时候,就封他为昌邑王,还让当时最有名的大儒夏侯始昌担任他的老师。

可见,如果没有意外,刘髆最有可能被选为继承人。不过,这一切,都在汉武帝死前一年发生了改变。

公元前88年,刘髆因病去世。

刘髆的死,无疑给汉武帝一记重磅炸弹!为何这么说呢?

且不说老来丧子是人间三大不幸之一,汉武帝在太子刘据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从中缓过劲来,好不容易想通了“刘据虽死,还有五子”,转眼间自己马上就要入土了,五子却先自己而死!

刘髆死后,能够继承皇位的合适人选,只有六子刘弗陵了,而刘弗陵当时才7岁啊!

主少母壮从来不是什么好兆头,更何况,在汉初,已有吕后专权之先兆。汉武帝考虑的是,如果自己死后,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像吕后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汉武帝找个借口将钩弋夫人处死。

汉武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钩弋夫人之死,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储态度。

次年,即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刘弗陵继位,也就是汉昭帝。

刘弗陵以8岁的幼龄继位,自然引起他的两个哥哥的不满,尤其是三哥刘旦。

从刘弗陵继位那天起,刘旦就想着如何将篡位。

为此,刘旦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造谣刘旦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另一方面,暗中勾结其他宗室子弟,密谋造反。(后来被平叛)

而这,恰是刘弗陵“是否亲生”的由来。

可叹,汉武帝雄主一世,临死不仅要为选择继承人而头疼,还被儿子扣上绿帽子。不知汉武帝泉下有知,又该作何想?


记者李满


首先说结论:刘弗陵百分之百是汉武帝的儿子,绝对不容怀疑。

其实根本用不着分析62岁的汉武帝是否有生育能力,也用不着分析钩弋夫人是否怀胎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我只相信一件事,当事人的判断能力。



汉武帝是谁啊?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鼎鼎有名的西汉最著名的皇帝,没有之一,一生创造了无数功绩。

汉武帝15岁即皇帝位,23岁就敢跟调整国策与匈奴开战,在位54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深入匈奴腹地与匈奴作战的中原皇帝,第一个将西域纳入华夏领土的汉朝皇帝,第一个将朝鲜半岛归入华夏管辖,第一个开创丝绸之路的汉朝皇帝,第一个将汉民族声威远扬的汉朝皇帝等等。



这么一位皇帝,会把自已的江山传给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果你真这么问,还是不懂历史和华夏传统,自从尧、舜、禹开启禅让制,到禹的儿子启结束禅让制,开启血缘传承继承制之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传承都是血缘传承。



不仅是血缘传承,而且还有嫡长子继承制这样的宗法制,这些制度是不可能改变的,一旦改变,天下必定大乱,汉武帝也不例外,他是绝对不会将自已的帝位传承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这个人是谁。

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汉武帝自身的态度来看,汉武帝都认定了刘弗陵是他的亲生儿子,并且安排了辅政四重臣给刘弗陵辅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难道你会觉得自已比汉武帝聪明?汉武帝被人骗了,却没有察觉吗?



虽然钩弋夫人出身神秘,史书对其描写也颇有神话色彩,比如钩弋夫人的手从出生到遇见汉武帝之前都是紧握的,没人能打开,除了汉武帝,这些神秘事迹只不过是为了增添神秘色彩而已。

史书说刘邦是他妈和龙生的呢,史书还说刘邦到哪里,就有一股白气跟着他到哪里的,这些都当不得真,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有些解释不了的事情,用神话代替是非常常见的,哪怕是出现在史书中。



而钩弋夫人所谓怀胎14个月也不过是为了增添自已的神秘色彩,为将来的皇帝之位作铺垫的,要知道当年汉武帝他妈生他的时候,还说梦到肚子中有太阳呢,这些不过是为了增添神秘色彩,以及天意所为。

我相信汉武帝的选择和判断力,况且汉武帝又是唯二的当事人之一,对于自已62岁有没有生育能力,汉武帝会不清楚吗?虽然晚年的汉武帝有过糊涂的时候,比如巫蛊之祸,但汉武帝还没有糊涂到连自已能不能生儿子都不知道。



再说了,汉武帝原本没有打算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因为原本就有个太子刘据,这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了,如果没有巫蛊之祸,根本就不存在换太子的意图,而且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而死,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并且在刘据去世之后,首先被考虑立为太子的,也不是这个刘弗陵,而是汉武帝其他的儿子们,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考察,到最后,都不争气,汉武帝才考虑这个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



再说了,如果没有血缘关系,满朝文武百官也不会答应,如果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立为皇帝,将会天下大乱的,而汉武帝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绝对是第一个起兵造反的。

汉武帝为什么会立刘弗陵为太子呢?

简单的说,就是刘弗陵最聪明,汉武帝觉得刘弗陵像自已,再加上其他儿子不争气,于是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自杀身亡,汉武帝的次子刘闳18岁就去世,三子刘旦在刘据去世后,主动上书到京城,有逼汉武帝立其为太子的意图,被汉武帝削地处罚,也失去太子之位。

汉武帝的四子刘胥因为喜好玩乐、搏击,没有法度,也被排除太子之位,汉武帝的五子刘髆因为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密谋立刘髆为太子,并且赌咒汉武帝,而受到排斥,再加上刘髆舅舅李广利投降匈奴,因此也不可能立为太子。



考察来考察去,只有汉武帝幼子刘弗陵有资格又有能力被立为太子,于是刘弗陵就被立为太子,同时汉武帝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为的就是防止母壮主幼,外戚干政,太后淫荡的事发生,汉武帝是绝对的冷静和高超的政治能力。

这样能力出众的汉武帝会弄不清楚刘弗陵是否自己亲生儿子吗?这真是对汉武帝的污辱啊!宫中有众多的御医告诉汉武帝生理常识,朝中有众多的耳目告诉汉武帝钓弋夫人是否有阴谋,这些汉武帝是绝对能判断的。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刘弗陵就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至于怀疑汉武帝62岁没有生育能力的人,可以去补习下生理常识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公元前87年,年仅八岁的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旋即在汉武帝去世后即位。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之前发生了一件事,即他的生母钩弋夫人被杀了,汉武帝为了不再出现吕后干政的局面,来了一个杀母立子。这本来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但有人据此认为刘弗陵并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再加上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多岁了),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汉武帝并不糊涂,他怎么可能会让非亲生子成为太子,他甚至都不会允许非亲生子成为他的儿子,留在他的身边,又怎么可能把江山留给别人的儿子,他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时候,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了,皇家血统不容玷污,汉武帝这样的帝王是不会容许那样的事情发生的,再说,刘弗陵虽然是汉武帝在六十岁之后才有的儿子,但是古代的帝王,六十岁之后还有孩子出生的不惟有汉武帝,向李渊、朱元璋等,都能做到,这也算正常。

汉武帝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嫡长子就是我们熟悉的戾太子刘据,其实我们看汉武帝时期的情况,刘据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也是未来皇帝的最合适人选,他是嫡长子,又有才干,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偏偏汉武帝觉得刘据背后的卫氏家族会成为一支强大的外戚力量,所以才有了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牵连人数如此之多的巫蛊之祸。

刘据自杀了,卫子夫自杀了,卫氏家族基本算是没了,但是汉武帝也失去了合适的太子人选。他的次子刘闳不到二十岁就早亡,第三子刘旦和第四子刘髆因为觊觎太子而被汉武帝放弃,第五子刘胥又是一个靠拳头说话的不着调儿子,所以汉武帝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最幼子刘弗陵身上。

但是刘弗陵毕竟年龄太小,当初刘据自杀的时候,刘弗陵不过才是个四岁的幼童,这让汉武帝很为难,选来选去还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选择了刘弗陵,但是,汉武帝还是怕后戚干政,说不定在他死后,钩弋夫人会和吕后一样摄政,这是汉武帝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在立这个幼子为太子之前,汉武帝决定杀了钩弋夫人,你好,在政治和权力面前,再美的美人,再亲近的枕边人,都能够放弃。

说起来,汉武帝的女人们,结局还真就都不怎么样,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氏,也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汉武帝其实认真算起来就是靠妻子上位的人,但是这个陈氏在成为皇后后并没有为汉武帝生下孩子,后来又因为巫蛊直接被废了。而第二任皇后就是卫子夫,卫子夫从一名歌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的确励志,为汉武帝生下了三女一子,但后来在巫蛊之祸中自杀。

而李夫人生下皇五子后病逝,王夫人生下皇二子,后来也早早的去世了,然后还有这个钩弋夫人,生下汉武帝最宠爱的儿子刘弗陵,同时也因为这个儿子要被立为太子,所以钩弋夫人只能离开人世。

钩弋夫人当时所犯的错实在是小之又小,但对于诚心想让她死的汉武帝来说,已经足够了。钩弋夫人死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前87年的三月份,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两天后,汉武帝去世,然后刘弗陵继位。在刘弗陵成为太子之前,汉武帝早已经为他选择好了辅政大臣。他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的图,并下遗诏让霍光辅政,于霍光一起的还有三个人。

周公和周成王的事迹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资料。这里还是继续说汉武帝和刘弗陵,汉武帝自认为做了最妥当的安排,但是他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刘弗陵会英年早逝。

孩童时期的刘弗陵身体健康、聪明活泼,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儿子,但长大后的刘弗陵身体却不怎么样,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刘弗陵去世了,而这个时候的刘弗陵还没有子嗣,于是霍光等人只能从汉武帝别的儿子的后代中选择继承人。

刘髆的儿子被扶立为皇帝,但是这位被幸运女神砸中脑袋的刘贺并没有在皇帝位子上坐多久,实际上他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赶了下来,然后刘据的孙子刘病已被霍光选中,这就是未来的汉宣帝。

世事难料,汉武帝怎么也没有想到,兜兜转转,皇位还是回到了刘据这一支。如果他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或许在巫蛊之祸中还是不会手软,毕竟皇权历来都是用鲜血浇筑成的,汉武帝既舍不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又不肯让自己百年之后的皇权被外戚势力削弱,所以他的选择不会改变,毕竟,对于刘弗陵这样的一个孩童,汉武帝也是到了去世前两天才让他做了太子。


尚宫女史


公元前141年,

十六岁的刘彻登基成为大汉朝的皇帝。

公元前87年,

七十岁的刘彻在五柞宫驾崩。

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是仅次于康熙、乾隆皇帝,在位时长排行第三的皇帝。

汉武帝一生文治武功可彪炳千古,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子嗣稀薄,准确地说所生的儿子少,就六个: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

汉武帝为什么子嗣少,用现代医学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汉武帝早年孜孜不倦地求仙问道,估计被方士们忽悠没少吃什么玉屑、汞炼成的丹药什么?损伤了机体。

二、汉武帝即位之初,窦太后掌权,皇位没做稳之前,需要依靠阿娇皇后和长公主嫖,阿娇不会生育,四处寻医问药,据说光花的药钱就上百万,这期间汉武帝的身体和心理不可能不受影响,因此他喜欢微服出去狩猎,甚至有龙阳之好,也就顺理成章。

关于刘弗陵是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其实是存在争议的。

第一,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二了 ,六十二高龄还有生育能力吗?

理论上有,但是毕竟少。

第二,刘弗陵是怀胎十四个月生下来的,用现代科学技术解释,这显然不符合科学逻辑。

第三,燕王刘旦起兵讨伐。

汉昭帝初立,皇帝的继位诏书发布给诸侯时,燕王刘旦不服,说诏书的玉玺盖的比平时小,是伪造的。

说自己身为汉武帝长子不被立,大臣却拥立一个八岁的小屁孩,重蹈吕后乱政覆辙 ,提出“立者疑非刘氏。”还四处散布刘弗陵不是汉武帝儿子——“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

燕王刘旦还勾结上官桀和盖长公主谋反,最后被镇压。

第四,有人冒充卫太子。

昭帝在位第五年,夏阳男子张延年跑到未央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冒充已经死去的太子刘据,在皇宫门前堂而皇之的叫嚣,最后以诬罔罪,被腰斩。

当然,我相信汉武帝应该是笃信这个孩子是自己亲生的骨血,老年得子,汉武帝对刘弗陵的疼爱可想而知。

而且,汉武帝之所以那么喜欢小儿子,决定宁可弃长君而立幼子,我本人揣测汉武帝应该还有一重因素在里面。

那就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怀念,对霍去病的儿子怀念。

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虽然他曾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但他却留下一个儿子霍壇。汉武帝非常疼爱这个孩子,让他承袭霍去病的爵位,把他抚养在身边,根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在泰山举行登坛祭祀时,身边除了宦官,还带着霍壇,仅就霍壇。似乎比亲儿子还亲。

可是就在泰山祭祀完,汉武帝到海边求仙时,霍壇却暴病而亡,从生病到死就一天时间。

当时刘彻汉武帝的心情应该悲痛不已,原定的行程也做了大的调整,即便他一生再冷酷,但是霍壇的死,肯定给他造成巨大的心里伤害,而这个时候刘弗陵出生,也许在他内心,汉武帝刘彻把刘弗陵当成了霍壇再世,把刘弗陵当作是上天的一种恩赐。

这种情愫下,汉武帝对小儿子的感情自然不一样。

当然也可能是钩弋夫人在汉武帝身边,知道他对霍壇夭折,有太深的不舍,想法子生一个儿子,当然这也不是她想有就能有的,但是,宫廷里,每个人都在为权力算计,不排除有人挺而冒险。

但是,这不过是一种揣测,之于刘彻来说,他一定是笃信这个孩子是他的血脉,并郑重其事传位给自己疼爱的儿子,将其托付给几个倚重的顾命大臣。

说刘弗陵不是武帝所生,后人就是不嫌事多~大家姑且随意一听,纯属笑谈,别当真哈

不然汉武帝该冲你瞪眼了~


开涮历史


刘弗陵是刘彻的儿子应该无疑义,之所以引出这个疑问由于二个问题存在,一是刘弗陵十四个月出生,二是武帝六十多岁才有这个儿子,加上后来燕王有意误导而成。怀胎十四个月可能为后宫夺宠假孕,或误诊。而武帝登基之后,一直因为不能生儿子而造成人心惶惶,其舅父太尉田蚡曾因此暗中勾结淮南王刘安,直到二十九岁时,卫子夫才为他诞下长子刘据,破除了他不能生男的谣言。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刘闳刘旦等五位儿子先后出世。生育晚从而比常人生育年龄更长是可能的,并不能证明刘弗陵不是他亲生的。

刘弗陵之立,得益于之前各位长兄的揣摩上意失策,刘闳早死,刘旦在刘据死后,自以为论长也该轮到他当太子了,就在燕国上书武帝,请求入宫宿卫,这是亲近皇帝,随时可以登基的距离,武帝看出他的用心,大怒,立斩来使,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国三个县邑以示警告。四子刘胥力能博狮虎,可惜作风散漫,难以承担重任。五子刘髆机会最大,可惜犯了武帝大忌,有强力外援左丞相刘屈氂和舅父李广利,而二人也不安于位,暗中图谋拥立刘髆。因左丞相刘屈氂诅咒汉武帝事发而被疏远。

这样一来,刘据死后四位可以上位的兄长一一落选,刘弗陵成了唯一合适人选,因其幼小,尚没有做事和犯错的能力,倒成为武帝心中的首选。而对于幼君的问题,武帝应该也有深思熟虑过,就是让霍光等辅政,执行他后期的治国方向,主要目的是改弦更张,更改用武国策,转为文治。

刘彻刘据父子反目,事起巫蛊之祸,深层次却是父子治国理念的交锋,武帝以少年登上帝位,雄心勃勃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先后出击匈奴,打得北敌远遁,汉朝也因此大耗国力,逐渐民不聊生,等到卫青霍去病死后,后武帝时代依然崇尚武力,远征西域,继续攻打匈奴等,弄到国库空虚,民变四起。太子刘据多次规劝无效,父子二人的理念冲突,在卫青生时尚能调和,至此裂痕扩大,朝臣中反战派系以太子为中心对抗武帝的拓边国策。武帝掀起一次次政治大清洗的同时,也起用酷吏如江充苏文等,进行横征暴敛,支持征战。在此过程,无意中在扩大化的巫蛊之祸中把太子牵入,弄至不可收拾,杀妻杀子。后来虽有悔意,已是无力回天。但武帝的开边国策也在此产生转折,随后出台的轮台罪己诏等,都可以看出他改变国策的心意。

刘弗陵出生时,汉武帝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并对他抱有很大期望。结合上述诸子的落选,和国策后续等原因,刘彻最终选定了幼子,却把执行他命令的希望放在辅臣身上,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还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助。这些人中,无疑是以霍光为主的,后来霍光在推行武帝改变国策的遗命时,还受到极大的阻力,便召开盐铁会议,让贤良文学与桑弘羊当廷辩论,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评估,才真正完成转武为文的国策,达到让国家休养生息的目的。


南方鹏


汉武帝这一生是聪明睿智的,但是他一生之中犯了一个最大错误,那就是听信了自己身边的小人,杀死了自己最大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据,最终是让这个庞大帝国丢失了最佳的继承人,汉武帝没有办法才选择了自己最小的儿子刘弗陵。


这个是汉武帝亲生的儿子是没有错的,汉武帝英明一生,不可能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分别不出来。

汉武帝之所以选择这个儿子最好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孩子非常聪明,而其他的孩子不中用,所以最终是让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孩子刘弗陵

其实按照汉武帝这一生最好的安排,就是自己死了最大的儿子继位,但是没有想到自己最大儿子被奸人给害死了,还据说江青是和当时的夫人是有染的,甚至有人说刘弗陵就是他们的孩子,但是这个是不可能的。


汉武帝不会这么糊涂的把自己孩子认错,他之所以最后选择刘弗陵,那就是其他孩子都已经大了,非常的不听话,甚至对于皇帝的位置是虎视眈眈,汉武帝看在眼里这些孩子是不可以用的,而刘弗陵从小就非常单纯又特别聪明。

汉武帝给他留在身边的辅助大臣都是非常厉害的,同时能够互相制约住,相信在他的培养下,国家可以慢慢的恢复下来,这也是汉武帝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不希望国家再一次动乱,再去打匈奴了,最重要是要休养生息。


汪公说


这个问题有些玄,把刘弗陵确定为汉武帝非亲生的儿子,这个似乎是说不过去。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是赵婕妤(钩弋夫人),西汉第八位皇帝。

汉武帝刘彻共有六个儿子,太子刘据由于“巫蛊之祸”受牵连自尽而死;

次子刘闳早亡;

三子燕剌王刘旦在太子刘据自杀后,谋求太子之位,武帝大怒,削掉他三个县邑以示惩戒,同时也失去了太子之争;

四子广陵王刘胥,行为没有法度,失去了继承人资格;

五子昌邑王刘髆由于其舅舅贰师将军李广利与左丞相刘屈牦诅咒汉武帝、谋立刘髆为帝的事情被揭发,失去立为太子的机会,在汉武帝驾崩前一年去世。

前87年二月十二日,汉武帝刘彻病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

二月十三日,武帝诏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少主。

二月十四日,汉武帝病逝。

二月十五日,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

由于汉武帝临去世前才确定刘弗陵为皇太子,武帝三子燕剌王刘旦怀疑新帝位是朝中大臣操纵的结果。于是联络中山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

为了制造舆论,名正言顺,就造谣说昭帝不是武帝亲生的儿子,并称是奸佞之臣所立的“伪帝”。

这就是所谓的刘弗陵不是武帝亲生之子的来由。

是不是亲生的,除了刘弗陵之母钩弋夫人赵婕妤清楚,汉武帝自己应该是清楚的。

据说钩弋夫人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刘弗陵,因为与尧的出生相似,武帝十分喜欢他。

如果不是汉武帝亲生,难道他不清楚吗?

这个说不过去哦。

还有一点就是,刘弗陵出生时,武帝已经六十三岁。年龄是大了点,但这个年龄还能生儿子也不稀奇。

既然汉武帝都没有怀疑刘弗陵的身份,后人也就不必操这份心了吧。


豹眼看历史


汉武帝生猛了一辈子,如果刘弗陵是个野种,他居然会不知道?这也太扯了吧!不过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缺点就是太刚愎自用,他的长子刘据本来是很好的继承人,结果硬生生地被他逼得造反了,其他几个儿子又入不得他的法眼,最后只能立刘弗陵为帝。


说刘弗陵不是汉武帝所生,不过是因为如下两点:一是汉武帝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62岁),不可能再养育子女,二是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怀孕了十四个月才生产,不合常理。

其实这两点都不足以作为证据,即便是普通男人,六十多岁生孩子的也比比皆是,更何况汉武帝身体健康保养得当,还有当时最好的医疗条件呢!至于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这件事,应该是为了神化刘弗陵而编造的,古代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以汉武帝的精明及后宫管理之严苛,如果刘弗陵真的是个野种,汉武帝能不知道?鬼才信!

不过汉武帝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的确是犯了重大错误。

太子刘据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人又宽厚谨慎,本来是武帝事业的最佳继承人,但汉武帝听信小人之言,酿成了“巫蛊之变”,太子刘据无法向父亲说明自己的冤屈,只能铤而走险起兵锄奸,结果又被冤枉成造反,最后无奈自尽。汉武帝后来虽然明白了真相,诛杀了一群人为儿子殉葬,但他最好的继承人却再也活不过来了。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除了太子刘据之外,还有齐怀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刘弗陵。其中刘闳早逝,刘胥整天花天酒地不着调,可以略过不提,剩下的刘旦和刘髆,却都向皇位发起过冲击。


刘据刚自尽,刘旦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从封地派使者去了京城,向皇帝老爸问安,顺便提出要进京保卫父皇。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大哥不在了,二哥也挂了,现在我是第一顺序继位人,让我进京等着继位吧!

汉武帝刚刚死了儿子,心情糟糕到了极点,觉得刘旦这种行为简直太无耻了,立刻杀了刘旦派出的使者,并且把他的封地削掉了三个县,刘旦的继承人美梦就这样破产了。

刘髆却是受了舅舅的影响。刘髆是李夫人所生,大将军李广利是他的舅舅。这位大将军做梦都想把外甥推上皇位,于是和当时的宰相刘屈氂勾结在一起,“巫蛊之祸”背后,就有他们的策划。汉武帝搞清楚了前因后果之后,不管不顾地杀了李广利全家,当时李广利正在领兵攻击匈奴,闻讯干脆投降了匈奴,刘髆惊惧之下也不久就去世了。


汉武帝选择刘弗陵,明面上的理由是:刘弗陵体格健硕骨骼清奇,很像年轻时的自己。但实际上我们发现,汉武帝其实已经没得选,只能让刘弗陵继承皇位。当然,如果刘弗陵不是他的骨肉,以汉武帝的性格,宁可选刘旦,也不会将大汉江山拱手让给异性人,这一点是肯定的。


李飞叨


根据正史记载来说的话,毫无疑问刘弗陵确实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在整个正史记载来说其实没有任何争论的。

但是在一些野史里就把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儿子画上了问号,认为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是和别人私通生下的刘弗陵。因为刘弗陵的出生,还有汉武帝后来的举措就有太多的谜团了。

首先就是刘弗陵出生的时候,当时汉武帝已经是62岁了,不得不说在现代来说如此高龄生孩子都是一个大问题,更别说在两千多年前了。汉武帝这个时候有没有生育都是大问题。其次来说怀孕十四个月,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了刘弗陵,按照现代医学来说怀孕42周以上还没有出生的那就大大的有问题了。42周也不到十一个月。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生下刘弗陵,这十四个月是按照汉武帝临幸赵婕妤的时间由太监记录的,所以说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还有就是汉武帝去世之前为什么要杀了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在正史上面的记载就是因为汉武帝怕外戚乱政,外戚乱政在西汉王朝确实是最严重的,从这点也可以解释的通。但是也有很多的疑点,汉武帝当时已经是立了刘弗陵为太子,木已成舟。托孤霍光,杀了赵婕妤目的就是让霍光继续追查刘弗陵的身世。后来刘弗陵22岁就死了,而且死后没有留下后代,更是让原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继承了皇位,霍光的目的难道真的就只是扶持一个没有任何靠山的刘病已上台吗?

汉武帝既然怀疑刘弗陵的出生为什么还要把皇位传给他呢?前面说了刘弗陵已经是太子了,木已成舟。当然最关键的就是汉武帝没有选择了。自己长子原太子刘据被自己杀死了。次子刘闳早早的就夭折了,三子刘旦在巫蛊之祸之后也是觊觎太子之位,但是被汉武帝发现,早早的就不得汉武帝的宠信了。四子刘胥根本就是一个傻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且整天游手好闲,把江山给他那就真的完了。五子刘髆,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后来投降匈奴,而且刘髆也在汉武帝去世之前就死了。那么这个时候就只剩下刘弗陵了,而且汉武帝虽然有所怀疑,但是没有证据,这个时候也没有儿子可以传位了,所以于是只能传给刘弗陵,然后托孤给霍光,让他继续追查,后来刘弗陵不明不白的死,已经刘病已不明不白的登基难道不是汉武帝事先就想好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