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闖”關東到“守”關東,中國人口第一街如何戰“疫”?

白天,上下班時熙熙攘攘的光谷軟件園,悄無聲息。

夜晚,曾經星星點點的寫字樓,黯淡融入夜色。

這裡是關東街,擁有130個樓盤(小區)、2.5萬家企業,工作日時人口超百萬,堪比一個國內中等城市的體量。

從“闖”關東到“守”關東,中國人口第一街如何戰“疫”?


光谷軟件園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武漢最富活力和人氣的該街道上,眾多產業地標,也和眾多武漢地標一起,按下暫停鍵。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是這場疫情阻擊戰的決戰之地。

而在光谷,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正在這條街道上百個小區打響。

因春節放假,許多產業人口、大學生因滯留家鄉未返,超百萬人口大大縮減,但留守在此的,也有近50萬人。

從“闖”關東到“守”關東,中國人口第一街如何戰“疫”?

與時間比速度、與病毒搶生命

近500位社區工作者緊急集結

1月23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出城通道暫時關閉的第一號通告,一場與新冠肺炎病毒作戰的衝鋒號吹響。

就在這一天,關東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線指揮部在東湖高新區的指示下成立,成為指揮街道抗擊疫情的前沿指揮所。

1月24日是農曆大年三十,也是2020年春節假期的第一天,大家都滿懷期待著回家過年。

關東街人武辦科長尹德勝已經和年過七旬的父母約好準備回老家過年。然而,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街黨工委通知,全街73名工作人員和31個社區489名社區工作者取消2020年春節假期,迅速回單位上班,參加武漢抗擊疫情的保衛戰。

關東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線指揮部將73名工作人員分成應急組、醫療救治組、宣傳組等共9個組,每個組由街黨工委成員擔任組長,迎戰組隊完成。

東湖高新區主要負責人連續三天帶領機關職能部門和區防疫指揮部領導,坐鎮關東街疫情防控前線指揮部。

戰鬥從一開始就顯示出異常的緊張和激烈。

統計數據顯示,1月27日關東街確診病例、疑似病例58人,到2月6日,10天時間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增加到289人,發熱人數每天都有百位數增長,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緊迫感。

“與時間比速度、與病毒搶生命,成為每一個關東人的自覺行動,哪怕一天24小時工作都覺得時間不夠用、雙腳不夠長。”街黨工委書記曾祥華在辦公室支起了行軍床,辦事處主任王生起也架起簡易床鋪,兩位軍隊轉業幹部軍人立馬展現出了頑強的戰鬥作風。

在他們的帶領下,27名幹部把“家”都安在了辦公室。

上門排查、雪夜轉運……

每天300多條處置信息上傳下達

位於關東街道辦事處的關東街防疫作戰前線指揮部,充斥著各種各樣忙碌的聲音和急促的腳步。

“喂,你好!我記錄……”“喂,你好!請問需要什麼幫助……”2月2日,指揮部信息跟蹤的光谷社區程婆婆的老伴肖老先生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逝,而70多歲程婆婆還患有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唯一的女兒遠在深圳。

信息確認後,指揮部迅速派出醫療救治組,由王永科長帶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上門查看老人情況,經醫生檢查,老人有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症狀。隨後,王永科長帶上老人去醫院確診,檢查確診程婆婆已感染新冠病毒,在指揮部的全力協調下,當天晚上就送程婆婆住進了光谷同濟醫院。

每天,指揮部獲取和發出的處置信息,至少在300條以上。

“交通組,今天晚上首批送至隔離酒店的疑似病例人員必須完成入住。”指揮長曾祥華用嘶啞的聲音發出指令,由於連續一個月堅守指揮部,以單位為家,嚴重缺乏睡眠,嗓子已多日不適。

2月14日晚,武漢突發大風,氣溫陡降零度以下,天空飄起了雪花。晚6時左右,關東街前線指揮部下轄的5個集中隔離酒店疑似病例當天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由疑似轉為確診病例的有37人。

根據區指揮部指令,當晚這37人須立即轉入雷神山醫院治療。而此刻寒風呼嘯,雪粒飛舞,關東街前線指揮部迅速指令街道城管中隊承擔安全轉運任務。

在轉運過程中,城管中隊在車隊前安排一輛引導車,車隊尾部安排了一輛保障車,中間是轉運病人車輛,每到一個酒店都開闢一條保暖通道,向每一位病人噓寒問暖,接力保障病人運輸途中的“溫度”。1個多小時後,37名病人安全入住雷神山醫院。

新分來的大學生累哭了

這裡有上萬個武漢戰“疫”小區的影子

王鳳是2019年分配到街道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來到街道從事的業務工作是公共服務,在街道戰“疫”中被委以重任,擔任疫情信息統計彙總人。

她每天彙集的信息有來自區防疫指揮部的各組信息、有醫院通報信息、有街道31個社區130個樓盤信息、有在漢近50萬人每天排查的信息、有市民每天的求助信息……成千上萬條信息最終彙總到她的電腦上。連續20多個日日夜夜,幾乎每天都忙到次日凌晨3點才能收工,有時甚至是通宵達旦。

王鳳累哭了。然而,哭過之後,她仍然端坐在電腦前,認真細緻地核查統計每一個數據信息,因為她知道,這每一個信息都可能關乎一條生命!

2月22日上午,關東街格林東郡社區,網格員熊婷婷和同事跟該社區確診患者及疑似患者一一打電話溝通,瞭解他們的實時狀態,彙總後向街道反饋。隨後,再通過電話和網絡瞭解網格內居民當日體溫情況、生活需求,提供相應幫助。

從“闖”關東到“守”關東,中國人口第一街如何戰“疫”?

社區網絡員、物業管理人員、下沉幹部值守小區門崗

熊婷婷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堅守社區防疫一線至今,剛開始的一週,隔離點不多,醫院病床也緊缺,那時社區居民打電話求助的多,有時整晚都有電話。

讓她印象最深的是2月2日,她接到的第一例求助:當日下午,租住該小區的一個陳姓小夥子給她打電話說正在發燒,擔心感染新冠病毒,希望社區派車送他到醫院做檢查。

熊婷婷趕緊向社區後,聯繫好車輛將小夥送到社區醫院首診,確定為疑似病例,需轉到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做進一步檢測。當晚6時許,小夥做完檢測返回,在進入小區時,遭小區物業保安阻攔,交涉半小時未果,眼看天色已晚,小夥子十分著急,向熊婷婷打電話求助。

熊婷婷隨即分別與小區物業公司、房東、業委會等進行3個多小時電話溝通未果,小夥子在小區門口急得哭了起來。

“怎麼辦?寒夜裡總得給小夥子找一個落腳處。”熊婷婷左思右想,想到該小區有一名業主長年在廣州,房子由物業代為出租,目前未住人。熊婷婷致電該業主,在電話中軟磨硬泡40多分鐘,該業主終於同意讓小夥子暫住。到晚上11點半,熊婷婷終於也說服了物業和業委會,同意小夥子到這個出租房單獨居家隔離。

放下電話的那一刻,她流淚了。“無論多麼困難,只要堅持去做,不要放棄,總會找到解決辦法。”熊婷婷說。

機器人打電話、三級防控……

關東街為“愈後”城市埋下城市治理的新希望

“請問您是李曉明(化名)嗎?是。請問您人在不在武漢?在。您和您的家人體溫有沒有超過37.3℃呢?沒有。”

三天大排查期間,上午9時許,這段對話出現在關東街祥和雅居社區一戶人家的聽筒中,與女主人對話的,是光穀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

這段對話,通過電話線,實時傳輸到位於3公里外的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局(大數據管理局)的系統後臺中心,並被轉換成文字記錄在電腦內。

從“闖”關東到“守”關東,中國人口第一街如何戰“疫”?

居民接到系統來電後,手機會收到以上提醒

這就是在此次疫情中大獲好評的光穀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系統將自動撥打轄區內居民電話,由人工智能機器人詢問居民家庭人數、有無發熱等狀況、有無新冠肺炎接觸史等問題,並將回答記錄自動生成表格反饋給社區工作者。

而最早試用,就是在中國人口第一街——關東街。“光谷政務”微信公眾號緊急上線“請報平安”功能模塊、無接觸式出入登記等,都最早在這裡,得到了使用。

在這條街上,因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眾多、年輕人群眾多,產業新業態、城市新治理模式,總是最早在這裡冒頭。

同時,一場疫情,滌盪出光谷青年之城的志願者力量。

關東街長山社區萬科嘉園小區有3000多戶居民,人口超過8000人,小區戶型相對密集,緊鄰高校及大型商超,曾經是病例相對高發小區,而最近多日有明顯改觀,曾連續多日無新增病例。

這得益於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後建立起的社區網格員——物業公司——志願者三級聯防聯控體系,如今小區門崗防控、生活物質採購、應急都有專門小組負責,每個樓棟都有至少一名志願者對口服務。

建立三級聯防聯控體系,僅靠小區物業的力量顯然不夠,加上下沉黨員志願者仍然不夠,怎麼辦?社區與下沉該社區的高科集團商議後,決定大量發動小區居民,特別是居民中的黨員,讓他們主動站出來,為全小區服務。

從“闖”關東到“守”關東,中國人口第一街如何戰“疫”?

關山社區上門排查出租屋

社區隨後在萬科嘉園小區發出倡議書,呼籲更多黨員志願者參與小區疫情防控。在社區的倡議和黨員志願者的示範帶動下,共有居民志願者43人(含黨員18人)報名參與。

這43名志願者又分成了門崗防控組、生活物質採購組、應急組。整個小區一共14個樓棟,每個樓棟都有至少一名志願者對口服務。每天,站崗、團購菜、買藥等各種居民需求彙總過來,帶著口罩、手套的志願者飛奔在小區裡,為居民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

關東街光谷青年城小區、多個還建小區都是開放式小區,沒有圍牆,為了實現小區封閉管控,社區工作人員、下沉黨員與志願者一道為此類小區緊急加裝圍擋。

在全市大排查行動之後,針對轄區出租戶較多的特點,關東街於2月21日至23日啟動了出租屋專項排查,志願者們與社區網格員、下沉黨員一起,一棟一棟地掃樓敲門排查……

從“闖”關東到“守”關東,中國人口第一街如何戰“疫”?

韻湖社區志願者為居民送菜上門

從“闖”關東到“守”關東,中國人口第一街如何戰“疫”?

公安幹警協防小區門崗

目前,關東街每天有千餘名志願者活躍在社區,參與社區封閉管控與居民服務,他們與全街73名機關工作人員、116名城管隊員,489名社區工作人員,168名高新區下沉社區幹部,130個小區樓盤全體物業人員一道,在高度緊張的抗“疫”戰鬥中堅守一線,排查發熱人員、守衛小區門崗、值守隔離酒店、送診、轉運患者、熱心為市民提供各血戰服務。

在經過2月中旬街道每天新增發熱患者百人左右的高峰後,目前每日新增發熱患者已連續多日降至十幾人。

關東,暫時”守“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