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日军死亡多少人?

奇葩历史大观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甲午战争日军死亡数:1132人阵亡,11894人病死,被清军处死间谍若干。
受伤人数:3758人。


借此问题顺便梳理一下中日甲午战争的概况吧。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大清对日本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变化,大致分为三阶段。

小林清亲在1894年8月绘画的丰岛海战浮世绘


第一阶段:丰岛海战、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又执行李鸿章避战保船的命令,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陆面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大同江南岸战场、玄武门外战场、城西南战场。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9,500余人,日军也有16,000多人,双方战力相差甚远。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崑奋勇抗击,日军无功而返。



山地元治率日军攻打旅顺图


第二阶段:九连城之战和旅顺口之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10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成功,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被迫撤出阵地。日军攻陷虎山。山县有朋即将第一军司令部移于虎山。鸭绿江防线决战刚要打响前光绪帝拿问平壤之战逃跑主将卫汝贵。圣旨到,造成清军全军崩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同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11月9日,攻占金州,10日陷大连湾,至此清军在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11月21日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造成旅顺2万名平民死亡。李鸿章曾经提出“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往烟台。”但是受到丁汝昌的坚决反对,从而使得北洋水师继续困守在港内。旅顺口的防御工事,经营10余年,耗费白银数千万两,驻守兵力达14700人,日军仅用不到一天时间,付出426人的伤亡,就拿下这座重兵把守的要塞,清军则付出3600多人的伤亡。


威海卫陷落丁汝昌献降图(实为北洋水师管带萨镇冰献降)


第三阶段:威海卫海战、五复海城、牛庄之战和田庄台决战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2月24日,镇远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经抢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战,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营官周家恩阵亡,炮台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9日,日军少将大寺安纯被大炮击毙,是日军在甲午战争中军衔最高的阵亡者。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2日,丁汝昌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在英国籍海军军事顾问建议下,由最年轻管带、日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萨镇冰向伊东中将献降,济远,广丙,镇中,镇东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萨镇冰驾驶康济舰并载着丁汝昌等六人灵柩离开刘公岛。北线日军与清军满洲部队主力进行的战役有五复海城,与湘军、淮军、毅军进行的战役有牛庄之战。日军佯攻辽阳,光绪帝中计,亲自下令围攻海城的清军主力救援辽阳,结果日军迅速调动进攻清军交通枢纽牛庄,围歼孤立在牛庄湘军主力。最终双方主力爆发田庄台决战,宋庆在清军主力被围歼前下令撤退。清廷被迫议和。


历史的影像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日甲午海战,中国陆海军伤亡官兵约35000人,日本陆海军伤亡官兵18542人   而中国军队伤亡人员半数为死亡,所以中国军队死亡人数为约17500人。 而日本军队也死亡了13619人,只比中国军队少约5000人,日本军队打得并不好,中国军队也非不堪一击。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清政府是非常有信心打败日本鬼子的,日本鬼子在这之前一直也都是我国的手下败将,而且日本也深知我国以前的强大,虽然清政府已经没落,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方面还是非常的忌惮清政府,所以这次大战日本政府也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几乎派上了全部的兵力,出动了24万人。

而清政府也急需要一场大战来扬眉吐气,所以即使看不上小日本,清政府这次也是出动了63万兵力,光从兵力上来看,清政府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的,可是这场战争的结果却让清政府脸上无光,给我国丢了大面子。在这次的战争中,清军阵亡了4万多人,即便这样都没能够阻挡住小日本进攻的步伐,而日本鬼子却只是死了1万多人,在这一万多人中还有很多是死于水土不服,所以清军给日本鬼子造成的伤害几乎微乎其微。

就是因为这一战让日本鬼子变得嚣张无比,他们摸清了清政府的底细,在后来的索赔中,日本也是狮子大开口,而且他们还策划了更大的阴谋,发动了侵华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制造了无数的血案,可笑的是清政府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溥仪还当了日本鬼子的傀儡,这段历史说起来就让让人感到和气愤。


阳高快乐


在这场战争当中,日本军队的损失是多少呢?日本统计清军参战20万人,伤亡3.5万人。日本军队参战军人17万,军夫15.4万,死亡13488人,负伤3876人。另外民夫死亡7000人,日军合计死亡2万人,战伤3876人。

日军认为其大部分死亡都是病死,真正的战斗伤亡为战死1132人,负伤3879人,合计伤亡5008人。因此在复活的档案当中认为,若不是清廷懦弱,甲午战争,日本根本无法完胜。

在甲午战争当中,日军7个师团参战,连同军夫已经死亡2万人,而清军才损失了3.5万,这种交换比实际上清军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清军还有60万军队没有参战,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也不得不承认:“国内海陆军备殆已空虚,而去年来继续长期战斗之我军队人员,军需固已告缺乏。”

为此在清廷决定签署马关条约的时候,清军将领一致表示反对。清军将领山海关外诸军司令刘坤义说:“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日军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其实就是要和日军打消耗战,持久战,毕竟清朝陆军主力基本都在,损失很小。

前线将领宋庆,依克唐阿等人也都要去继续作战,表示不出三年,日军必定死伤殆尽。山东前线的最高军政长官李秉衡三次上奏折说日本财力已尽,希望继续打下去,十八个巡抚有十个都反对停战。

日本的情报,清朝还拥有61.2万军队,装备着1700门大炮,23万支洋枪,4万支火绳枪和抬枪,5.6万匹战马。如果继续按,清军伤亡3.5万,日军和军夫死2万,这个比例损失下去,日本是撑不住的。在甲午战争最后阶段,日本靠讹诈,让脆弱的清廷割地赔款结束了战争。

实际上在签署马关条约的时候,经过几个月激战,日军7个师团就只占领了辽宁的四分之一,山东省的一个威海卫周边,还有1个澎湖列岛,实际控制区域非常小,没有占领任何一个省会,清朝陆军主力基本保持完整。



御前带刀侍卫


甲午战争因为清军战斗力低下,日军在战斗中死亡的人数并不多,不过死于疾病的人数不少。

在洋务运动之中,清政府购买了很多西式武器装备清军,还引进设备建立了不少兵工厂自己生产武器。不过因为清军除了换装武器之外并没有真正好好学习西方军事知识,仅仅是一支装备了近代武器的旧式军队而已,战斗力有限。因此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后,面对日军的攻势清军不仅一败涂地,而且给日军造成的损失也是微乎其微。

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日军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是平壤之战,共有190被击毙,504人受伤。在此后的历次战斗中,日军的单次战斗死亡人数没有超过100,甚至有相当数量的战斗是零阵亡。因此在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直接死于战斗的人并不多,只有1132人,此外还有285人因为伤势过重而死亡,两者合计1417人,可以说损失微乎其微。

实际上对于日军来说最大的麻烦其实来自于各种疾病。根据日本官方统计,在甲午战争中(不含台湾作战)日本因为各种疾病而死亡的多达13216人(因为统计口径不一,这个数字在不同资料上有所差异)。

在这些病死的日军中,最多的是死于霍乱,有5211人之多,接下去死亡人数比较多的有各类消化道疾病、脚气病、痢疾、伤寒、脑膜炎等。

而在此后的台湾作战中,日军又有4642人因为脑膜炎等各种疾病死亡,像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就是死于脑膜炎。此外还有大约7千被军队征用的民夫死于各类疾病。

所以如果算上病死数,日军在甲午战争中的损失还是蛮大的。


不沉的经远


你好,我是阿卿聊历史,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格局。

当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正想对外积极侵略扩张。

而此时的清朝,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是其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上阿谀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队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求救。日本也趁机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总兵力63万,日军24万。看起来清军占了上风,但由于日本畜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再加上双方武器装备相差太远。这场战争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军惨败而宣告结束。甲午战争清军死亡3.15万人,日军死亡1.33万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为你有所帮助。


阿卿聊历史


日军参战的7个师团,伤亡达3万多人,其中死亡和残疾就达1.7万多人。



开朗的皮蛋


1894年日本发起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在人口数和兵员数占极大优势的清军本以为可以稳了,结果却是一败涂地,被打的损失惨重。这场战争中清军共出动了60多万人,最后阵亡了3万人。那么日本呢?据不完全统计日本这次战争仅仅死了1.2万人,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更是只有一千四百多人。实在是想象不到当时的清军是怎么打仗的。



珂珂爱好历史


在这场战争当中,日本军队的损失是多少呢?日本统计清军参战20万人,伤亡3.5万人。日本军队参战军人17万,军夫15.4万,死亡13488人,负伤3876人。另外民夫死亡7000人,日军合计死亡2万人,战伤3876人。

日军认为其大部分死亡都是病死,真正的战斗伤亡为战死1132人,负伤3879人,合计伤亡5008人。因此在复活的档案当中认为,若不是清廷懦弱,甲午战争,日本根本无法完胜。

在甲午战争当中,日军7个师团参战,连同军夫已经死亡2万人,而清军才损失了3.5万,这种交换比实际上清军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清军还有60万军队没有参战,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也不得不承认:“国内海陆军备殆已空虚,而去年来继续长期战斗之我军队人员,军需固已告缺乏。”


说历史的小白


据资料显示,甲午战争之后,清军伤亡的人数为4万,阵亡人数已经过半,而日本伤亡人数一万到,阵亡人数仅仅一千多人。也就是说数十万的清军消灭的日军仅仅为一千多名,这个数字是让让人瞠目结舌。为何数十万的清军仅仅消灭了一千多的日军呢?这其中究竟有哪些原因。因为日本属于岛国,因此甲午战争总的来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海上战斗,还有一部分就是陆地。北洋海军一直都有亚洲第一海军之称,但是在甲午战争的时候,这早已是过去式,1888年的北洋海军的确轰动一时,但十年了,不管是设备还是人员,都已经落伍了,日本的海军日新月异,海军素质也较高,此时腐败的清军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输得一败涂地。

在看看陆地上,清军虽然有近百万的军队,但是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打酱油的,更何况大部分人都受到了鸦片的影响,清朝政治腐败之下,大多人都是整天吃喝嫖赌,战斗力当然急速下降。所以说虽然清军的兵力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远远比不上日本。北洋海军已经不如当年,陆军也萎靡不振,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后勤,清军可以说都远远的落后于日本。日军的阵亡人数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医疗有保障,很多士兵受伤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清军就不一样了,大部分的医疗设施都跟摆设一样,这大大的增加了清军的阵亡人数。

甲午战争的结果让很多人意外,此战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日本政府因为战胜,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暴发户。日本将朝鲜和台湾占领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和华东构成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此战让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好处,这也极大的刺激了其侵略的欲望。

在甲午战争之后仅仅十七年,清朝也就灭亡了。


西门吹妞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灰暗的时期,这就是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中间近百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期间,我们曾经遭受了不止一个国家的侵略,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最大,最深远的莫过于日本。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是非常先进的,唐宋时期,日本便认识到了当时中国的强大,无论是在文化制度上,还是在科技发展上,中国所取得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因此,当时的日本便派了学者前往中国,并希望通过虚心的学习,以便让日本得以强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太骄傲了,我国选择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近现代的发展被外国狠甩十几条街。

其实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清军还是蛮有信心去打败小日本的,因为在中国的古代时期,日本就是以中国为学习的对象,即使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之后,其实力确实是有所变强,但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应该还是有些差距,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另一方面,当时清朝的军队人数也远比日本的多,总之,当时的大清可谓是信心十足,可结局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了。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阵亡四万人,还阻止不了日军前进的步伐。更让人感到难堪的是,日军死了1.2万人,其中死于我军手中的没一千余人,其他的几乎都死于水土不服。这些数据无一不在打脸中国人,也让一些中国人自此怕了日军,觉得他们是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使后来中日战争中,许多中国人当了汉奸也有所关联。日本人个个那么矮,土地也小,可是这么点人却还吊打我国。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的结果让西方列强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清政府已经腐败到了如此地步。而从这场战争中,西方列强也嗅到了猎物的气息。清政府的国力已经到了被日本打败的地步,那么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魔爪伸向清政府了。于是他们便开始侵略清朝,而清政府的软弱应对,更激起了他们野心的膨胀。清政府一味地想要通过割地赔款来将事情以大化小,却不知,这样更让那些西方列强认为清朝好侵略。

日本正是从清政府割地赔款的政策中捞到了油水,此战使得日本得到了相当于几十年财政收入的赔款,从此以后,这个蕞尔小国走上了发展之路,并一步一步壮大起来。

而清政府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剥削中,导致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弱。于是,更多的国家踏入我国的土地,贪婪地夺取我国的土地、资源、宝贝、劳动力等等。当时大清的统治者非但没有奋发图强,发展国家,奋起反抗,反而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当列强的傀儡皇帝,令人气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