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对联?

洱海非海彼岸非岸


一、博览群书。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大个人的知识储备,同时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修辞的各种用法,为对联的创作,尽可能多的加大知识储备量。就像一个人想盖房子,必须首先购买足够的建筑材料是一个道理,

二、格律的学习。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联以其独特简约的艺术形式,征服了所有爱好对联的人们的审美观,这与其优美工整的格律和形式是分不开的。这一形式承载内容的多寡优劣,完全取决于作者对格律规范下,对词汇的作用和把握。抛开格律就相当于肉体失去了骨架的支撑和精神的指导。有人凑够两行字,就以为是对联,那是个人学习的不够,和对对联这一艺术形式的不尊重!好比一个人用砖头堆砌了一个猪圈,非要说自己造的是豪华宫殿是一个道理。

三、学习例句和实践练习。多学多看多分析优秀的对联作品,看作者是怎么对的?为什么这么应对?格律是否规范?意境是否完整?上下联的主题是否统一?换作自己会怎么样应对?怎么样表达例句的意境?然后就是在生活中学习,锻炼。不放过自己遇到的应对机会,不放过和朋友交流对联心得的机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水平和应对速度。

我觉得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努力,不断的学习,参悟,提高,每个人都能学会写对联的,和高手的差距也会越来越近的!



老芦说诗词


在《今日头条》和《悟空问答》上,出对联、对对联的朋友不少。

这充分说明,对联,这种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艺术,因其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雅俗共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只要看到有人出对征联,都不免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希望能够给出自己精彩对句。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朋友在对下联,有的甚至出上联时,都不得要领,甚至出现错误。比如,有的把应该是下联的句子作为上联,等等。说明虽然喜欢对对联,但是,一些基本的对联知识和要领并没有掌握,只是跟着感觉走。

那么,对联到底应该怎么对?对对联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和技巧要领呢?

结合几年来自己对对联的学习,以及近一段时间在《今日头条》《悟空问答》与各位联友的交流,我觉得要对好对联,对得精彩,必须掌握以下六个要领,或者说是六个规矩,简称为“对联六要”。


对联“六要”,具体讲就是:

1、字数要相等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上联几个字,下联也要几个字。对于一些长联,则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那么下联也要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2、内容要相关

对联对联,就是要字对而意联。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要相互关联,意境上要相合。

习惯上,人们把依据上下联内容的不同关系,把对联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3种方式。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信道甘为孺子牛”为反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三幅对联为串对(流水对)

3、词性要相当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在词性上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此联中,“铁”和“妙”都是形容词,“肩”和“手”都是名词,“担”和“著”都是动词,“道义”和“文章”都是名词。

4、结构要相称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我们还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例: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铁肩”对“妙手”皆为偏正结构,“道义”对“文章”皆为并列结构。


5、节奏要相应

节奏,本来是音乐上的术语,运用到对联上,则指对联语句中规律的停顿。

节奏相应,就是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四面/ 荷花/ 三面/ 柳,

    一城/ 山色/ 半城/ 湖。

    胸罗/ 万红/ 凭/ 吞吐,

笔有/ 千钧/ 任/ 翕张。

  


6、平仄要相谐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主要是指仄起平落、平仄相对、平仄交替三个方面的要求:

仄起平落,也叫“仄起平收”。是指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为仄声,以引起下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以平声来收尾。

仄起平收,也是我们平时判断一副对联上下联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对应位置,特别是节奏点、各分句句脚,要平仄相对(相反),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由于对联来源于律诗,因此,律诗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样适用)

平仄交替,指对于上联或下联自身而言,联内平仄应交替使用,以此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效果。


比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平仄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上下联相对位置的平仄安排来看:“大渡”对“金沙”,是仄仄对平平,“桥横”对“水拍”,是平平对仄仄,“铁索”对“云崖”,是仄仄对平平,“寒”对“暖”,是平对仄。这就是平仄相对。

从上下联联内平仄的摆布上看:上联以平声起句,平平之后是仄仄,仄仄之后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下联以仄声起句,仄仄之后是平平,平平之后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平仄交替。




知识小卡片001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对汉字声调的划分,“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时候,汉字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革,我们现在使用现代汉语拼音,对汉字的声调也划分为四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被称为第1、2、3、4声。古时候使用的入声,区分不同情况被分别归入上述四种声调。

现代汉语拼音的平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对于平仄,可以这样简略记住:

第1、2声为平声,第3、4声为仄声。


知识小卡片002:

什么是对联?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这样解释: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对联又称对子,用来张贴悬挂的对偶语句,分上下两联。

从对联这一概念的表述来看,都绕不开一个词“对偶”。

关于对偶,《新华词典》的解释是:修辞格的一种。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同、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每天学点儿国学


问: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求下联?

答: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看到这样的回答,我只是满怀善意的笑了……呵呵。0分!这根本不能算对联,好吧 ? 不骗你!



正确答案是:

上联: 【看鹰击长空,何分贵贱】

下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解释: “鹰击长空”,同样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诗。我之所以说这是正解,因为对联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你以为简单? 而它符合对联的所有要求!



所以,我觉得需要给大家说说什么才是“对联”? 以及对对联的方法?


【对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相同,不能有重复的字。

2,句式一致,词性相同,韵律准确。

①句式 : 上下联要关联呼应,可以是 “承接、问答、延续、解释、肯定、否定、递进……”等等的,但是不能各说各的,对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引据典故等等,都要有所关联。

就气势和意境而已,一般上联不能盖过下联。下联是上联的“升华”。这点很多人不知道!

②词性: 即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的词性要保持一致,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成语对成语……等等。

如: “看对问、大地对从空、贵贱对沉浮……”。



③韵律: 指上下联的平仄。

平声,(拼音一二声) 仄声,(拼音三四声)


首先,是上下联的平仄关系不能相同。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次,尾字要遵循“仄起平收,平起仄收”的规则。不能都是平声或仄声! (缺了这一点,就不能称作对联)。

3,最好是避免“恶搞”。

对联本是传统文化瑰宝,要讲规矩。如对成语典故,谐音等等时,应尊重传统。

比如: “贵妃醉酒” 对 “凤姐品茶” 等等现代人的玩笑恶搞,看似好玩,实则俗不可耐!



看完这些,你还会觉得对联容易吗 ?

我说的没错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不是0分?哈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点 !

下面是我之前回答类似问题的截图,仅供参考:















我是山里人,简单纯粹的人~

欢迎点赞评论,交流。【关注】我,非常感谢!

.


我们山里人


简答:问对对联有什么诀窍?道不如问:“你的文学功底如何?”

对联从一字联到多字联,从一句段落到多句段落都有。要想把上下联对的工整、对仗,严丝合缝,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初学者,要认真学习,经常练习,时间常了,掌握了基本格律,就能对出好的对子来。所谓的诀窍,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同;(入门基础知识)

二、仄起平收;什么是仄呢?仄声通常是用于上联的尾韵(字的三、四声)平,通常是用于下联的尾韵(字的一、二声)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出句上联尾韵是四声字,下联要用一声字来对,三声字用二声字来对,这才称之为合仄押韵。(现在不提倡用古韵)

三、意境相同,逐步提升。尽量躲避上下顺联。什么叫顺联?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上联是“看”下联是“观”或者是“睹、上联是“听,”下联是“闻”等等。如:我看两片叶;你观一朵花。南海听波浪;北山闻鸟鸣之类的顺意联。

四、名词对名词,量词对量词、方位对方位。也称――对称!

五、“汉武楹联学堂”的一位教授,一剑先生,有一篇讲义写的非常好,在这里愿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上下联正如一对夫妻”如果两句话连平仄和对仗都格格不入,就如同两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人,根本进不了一家门。如果两句话,虽然貌似对仗工整、声律协调,但内涵却毫无关系,“隔”得太远,那也只能算上一对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夫妻。但假如这对夫妻的性情脾气,举止言行完全一致,如出一辙呢?这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谁愿意找一个自己的影子做配偶呢?事实上只有情投意合,性格互补的夫妻,才能称得上玉佩……”

希望各位网友能从此文中受到启发,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水平和自创能力,产出高质量、雅俗共赏、万古流芳、划时代的佳作。




天老大11


作为一名楹联普及者,我很高兴的看到楹联进入学校了,楹联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过去因为重视不够,导致了楹联基础教育的缺失,大部分人对对联的格律认识仅停留在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尾上仄下平上。不得不说这是我们楹联届的一大悲哀,在此我也呼吁联届所有的同行们多多重视楹联的基础教育,齐心协力搞好楹联的传承和普及,别让我们的楹联文化后继无人。

言归正传,题主的这个题目实际上是个很大的题目,要想在一篇文章里答完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体上,对联的形式现在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一副对联,这叫成联,这是学联的终极目标,要求相对较高。另一种是分开创作,一个人写一句,我们叫对句,民间也有叫答对的。先写的那个联句叫出句,后写的那个叫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但一般来说应该出上联,并给对句留出发挥的空间,不宜写得太满。

就题主的身份分析,小学里的对联考核点,一般不会是成联,最大的可能是对句。那我就我针对对句尽量精简点讲。

首先说格律要求,那就是《联律通则》,第一点就是对联六要素:

1,字句对等。出句有几个分句,你也得有几个分句,每个分句有几个字,你也得有几个字,上下对齐,这最简单。如我的作品:

题沧州山神庙:

自来难测天心,纵千重风雪当头,须认清去路;

到此休叹厄运,看对面丘山有骨,也挺作英雄。

出句三个分句,对句也是,每个分句字数也一边齐。

2,词性对品。就是词性一致,传统对格我们略过。就是出句用名词的地方,对句跟他对齐的地方也用名词;他用形容词的地方你也用形容词,他用动词的地方你也用动词等等。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对学海,路对涯,径对舟,都是名词对名词;有对无,为对作,都是动词对动词;勤对哭,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3,结构对应。这个对初学者来说比较严格也比较难,高手还是有能力突破的。对初学者来说,这一条要求上下联对齐的地方,它的语法结构一致。出句是主语的地方,对句也得是主语,出句是谓语的地方,对句也得是谓语,出句是宾语的地方对句也得是宾语,其他的定语状语补语也是一样的。如:

人行关外三千里;

心在江南第几楼。

主语:人对心;谓语:行对在;宾语:三千里对第几楼;定语:关外对江南。

另外,中国的词语词组也是有结构的,如偏正结构:关外对江南;并列结构:如前例中的风雪对丘山;还有连绵词:如芬芳、浪漫、玻璃等等,都是需要上下联对应的。

4,平仄对拍

5,平仄对立

这两点是讲对联的声律的,我们合起来说,因为题主只是小学,就不讲理论了,直接给你几个格式,小学是不可能会出更复杂的出句的:

七言的两种:

平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平起句都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就是第1,3,5个字平仄可以随意,第2,4,6个字的平仄就必须按照格式来。所谓的平仄,就是声调,抛开古音不谈,按照汉语字典来,第一第二声就是平音字,第三第四声就是仄音。仄起句和平起句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下联的第五个字必须是仄音,否则就变成三平尾,这是对联的一个禁忌,也是近体诗的禁忌。

五言的:

仄起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很好记,其实就是七言的去掉头两个字。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特殊的也是下面这种格式的倒数第三个字必须是仄音,防止“三平尾”。

四言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也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别的应该不会涉及,就不提了。

另外,对联还有三个禁忌,绝对不能犯。刚才提到的三平尾是一个,还有一个是忌合掌,意思就是上下联不能是一个意思,也不要过于接近。如:今日星期六;明朝礼拜天。又如那副民间流传甚广的古春联:生意兴隆同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上下联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就是合掌。最后一个禁忌是忌不规则重字,意思上联如果有相同的字,下联对应的地方也应该用另外一个相同的字来对仗,不允许在不对齐的地方出现重复用字。说起来比较拗口,举例说明:今日星期六;明天礼拜天。下联两个天字,一个对的是日,一个对的是六,这就是没对齐,是不规则重字。再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上联两个一,下联对应的地方没用另外一个重复的字来对应,还是用一,这个也是不规则重字。再举个正确使用重字的例子: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个就是重复用字的正确用法,雾一直对的是天,锁字一直对的是连,山字也一直对的是水。

6,形对意联。这是对联的精华所在,也是对联的本质。通俗讲就是,形式对仗,句意关联。以上前五点就是对联的外形,是格律范畴,死记硬背的东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真正难的部分就是在意上。

还是老规矩,成联略过,单讲对句。

如何对好一个句子,除了格律合格以外,我们首先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下出句,它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些什么情感基调,尽量与它找到共鸣点,进入到出句的情境中,它是喜悦是哀伤是豁达是感悟等等,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它匹配,和它保持一致的情感基调这是正对;或者和它相反(这种情况一般是朝正能量的方向写较好,当然也有转哀伤的,这和创作者的情感体验有关)这是反对,往往反对的效果会比正对的更好;或者它言之未尽,我们就顺着它的意思再进一步作个补充完整,这叫流水对也叫串对,是对句的最高级境界。不管哪一种对法,咱们要做的就是联意上要和出句有紧密的关联,适当的拔高,不能太近,太近了会合掌,也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扯到千里之外。最好能做到与出句如出一人之手。

其次,要注意出句的技法,主要是它用了什么修辞,是比喻啊是夸张啊是通感啊等等,这个咱们也得和它保持一致。

最后这一点实际上是需要分很多章节举很多例子来讲的,一时间还真难以尽述,大家可以关注我,我会在以后的头条文章中发布系列楹联入门教程。

最后祝您考试成功!


非主流联人李天亮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虽说仅两行文字,其意境却蕴含深刻,为广大读者以及文学爱好者所喜爱。

近来对对联成了今日头条的热门,并纳入了悟空问答,估计已有数万人加入这个热流之中。从大家所对的联句来看,少数朋友还是对的很好的,堪称佳句!有的朋友却连上下联都分不清楚,是否工整,意境如何就更不用说了!我也是个初学者,按理不该对此有所评价!只是想把自己所知的一点入门知识分享给大家,我们互相学习!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境美妙。为什么要讲究这些呢?因为句子对仗工整,有平有仄,错落有致,读起来才朗朗上口,否则,就索然无味了。

一、对仗,对仗要求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即通常所说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

二、平仄,其实一般对联就是律诗中的联句,如五字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意为位于一和三这两字可平可仄,位于二和四的这两字,该平的要平,该仄的就必须仄。七字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长联就在仄的前面加平,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的前面加仄,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对联的字数从一字到千字不等,到目前为止,最长的对联有2000多字,字数越多就越不容易对好,这就得靠个人才华了。

那什么是平仄呢!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声调过去讲的是平上去入,现在是以普通话为标准,普通话的第一二声为平声(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四声即为仄声。

三、意境,意境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只凑够了字数,搞好了平仄,那不能算是对联。对联讲究语句精练、优美。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这样才算得上好对联。

以上说的是工联,还有意联。现在流行意联,意联是只求意义相对,不必苛求平仄。要注意的是,无论工联还是意联,上联尾字要求仄声,下联尾字要求平声,这叫做有起有落,否则,就算不上好联。

写对联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要多读书,多识字,多研究别人的好对联,才能提高自我。我坚信,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写出一些佳句,能够赶上那些高手们。





开拓的世界491


ΔΔΔ此文1700余字, 若看此篇,先去燥心。

怎样对对联这个问题,在任何浏览器上都会搜出一大堆的文章,无非是对联创作的六要素之类的,虽然是千篇一律,但是回答这个问题确实绕不过去,这里简略强调一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就是对联创作的六要素。

下面把我多年来在对联创作中的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在古典诗词的天空里练好翅膀,扎好遣词造句的马步。

要对好对联,须多读一些古诗词,特别是名家名作,体会、挖掘、研究、领悟他们的遣词造句规律和方法,学习他们的行文经验。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作诗和创作对联有许多相通之处,对联的语言也是诗的语言。虽然白话文也可入联,但是这些白话文都是一些奇妙的汉字组合,比如祝枝山和唐伯虎的合作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行。

其中的水车风扇之类都是白话文,但是因为组合奇妙,读来却是趣味横生。这些都需要遣词造句的功力。我们在对对联的时候,除了要具有此等功力以外,还要把句子写的富含诗意,并寄予作者一定的情思。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在潜词造句的梅花桩上扎好马步,在诗词的天空里锤炼翅膀。这方面没有捷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二,给出句做一个全面的CT片,对症下药。

我们要把出句分析透,除了要分析它的平仄词性结构节奏逻辑等,我们还应注意分析出句的意象,气势,修辞,意境……如果出句是上联求下联,我们要在各个方面,最低做到等同于上联,甚至超过上联,这是对对联的最基本的规则。如果是下联求上联,气势上弱一些也无所谓。分析好了上联,对症下药,我们才能对好下联。

百桨荡飞千层浪(头条某网友)

一船犁破满江云(拙对)

此上联中出现了两个意象浆和浪,也很有气势,下联中便用船和云相对,另外上联的意境已经不错,但是下联尤佳,使意境更加饱满。气势上也较上联更大。

三,避免合掌。

所谓合掌,是指对联中上下两联的意思相近或相同。通常我们常见的一副对联也就一二十个字,我们要在这么少的字数里完成一个相对较完整的文学作品,所以应该要做到言简意赅,言尽而意不尽,因此要避免上下两联意思相近或相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对对联的时候,往往过于求工,用同一词性当中的同类词,甚至是近义词或反义词,去对上联中的每一个词,这就有可能会造成合掌,此为联家大忌。比如: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这就是一副合掌联,上下两句对仗工整,但意思基本一样。

另有联家观点:对联一定要避免上下两联意思毫不相关,相去甚远。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待商榷,很多所谓意思不相关的对联,要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如果你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比如下面的一副对联:

几亩雨荷香润肺;

千顷雪柏品坚心。(拙联自创)

上联写江南的荷花,下联写塞北的柏树,遥隔万里,节令错位,看似意思不相连,可是如果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那就有不一样的理解了:我身在江南,家在黑龙江,眼见绝美夏景,心里思念的却是龙江的琼冷玉碎的冬景,这意思岂不又是相关相连了?

另外举一个机巧联的例子,如上面开头部分祝枝山和唐伯虎的合作联,从表面上看水车和风扇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在故事里面我们却发现联系紧密。

四,像打磨宝刃一样打磨词语。

反复打磨出来的,必是利刃 。对对联也是一样的,当你得出一个句子以后,每一个词都要仔细斟酌,力求用一个最贴切恰当的,也就是说非此词不可。古人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这个意思。杜甫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红杏枝头春意闹。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上面三位诗家的三句诗可以作为我们打磨词语的典范,1句的“绿”字,,2句的“闹”字,3句的“敲”字都是不可替代的,缺之不可的,作者为什么能够得到这样准确的词语,就是因为行家里手,且“捻断数茎须”的缘故。

五,多关注今日头条的高手联家。

在我们的头条平台有很多联家高手,他们不但自己创作对联,也发布出句求对句,也写一些理论文章,我们要多读多参与多研习多领会,并与之私信交流,一定有所收益。

除了以上的注意要点之外,还要忌三平收尾,忌孤平,忌对句和出句重字(虚词除外)等,此篇不再详述。

总之,要对好对联或创作好对联,没有速成法,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要记住一句话,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耿加平


对联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技巧,已下为一些常用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复字 所谓复字,就是某一个字在对联中重复出现几次。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隐字 所谓隐字,就是有意识地将某些字隐去,从而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三)嵌字 所谓嵌字,就是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对联中。如: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四)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将联中某些字叠起来使用,形成反复重叠的艺术效果。如: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五)拆字 所谓拆字,就是把联中某一个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如:

踏破磊桥三块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六)合字 所谓合字,就是把联中某几个字合成一个字。如: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更妙

(七)针顶 所谓针顶就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角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八)数字 所谓数字,就是运用数字巧妙构成对联。如:

一孤舟,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九)歇后联 所谓邂逅联,就是用歇后语构成对联。如:

开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节节甜

(十)同旁 所谓同旁,就是将同偏旁部首的字组合成对联。如: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涛涛

(十一)拟声 所谓拟声,就是通过模拟声音已取得某种艺术效果。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对联的用字技巧,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深秋96964


怎样才能学会写对联,这不难。对联只两行字,上联和下联,外加一横联(横批)。上下联字数相等便是,就这么简单。如果是怎样才能写好对联,这就不简单了。它不仅要求字数相同,字义要相对,还有平仄、格律要相符。当然意境最为重要。平常的春联,山水景物联,结婚联还好写,如果是老人去逝的丧事联就难写了。写丧联,不仅要考虑上述平仄格律什么的去写,还要根据逝者的性别男女,年龄身份等等,以叙事的形式在短短的一副两行上下联中展示出来,他(她)的生世、生活以及坎坷人生,包括生养子女以及子女对老者的逝去的感恩和愧疚等等、等等,都得考虑进去,最后才能拟写出来贴在孝家大门上。单贴对联,都得讲究。古法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现在这方面不大讲究,但必须看横批而定。横批怎样写就怎样去贴好上下联。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上联最后一字必须是(普通话为准)第三、四声,即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就应该是第一、二声了,即平声。这就是大家常讲的仄起平收。如果你贴对联不按横批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去贴,又不按仄起平收去检查上下联,你就会贴错位,人家就会笑话你喔。你还别不相信,农村人虽不大懂文化,在写对联和贴对联还是蛮讲究的哩。不才掘见,仅当笑谈。


梦由心生397


关于对联的问答,在头条好象有了不少的提问和回答。不过我想说,要对好对联,成为一个对联人,没有什么捷径可以直达,必须老老实实去学习《联律通则》(网上可搜索阅读),那里面有详尽的解说。如果入门知识都不懂,又如何对好对联呢?有人说,对联是群众文学,不用理会平仄等那些鸟规矩,我行我素!那我想问,你从哪里看到的、哪个权威大家发表的群众文学(对联)不用讲联律的专题大作?用事实说明好不好?严格遵循联律规则,才能成为一个对联人。懂得对联知识的也是从爱好开始,通过网上学习成长的,好象没有全日制对联毕业生吧(恕我少见多怪)?这是学对联的途径之一。途径之二,中国楹联学会国粹网、联都网、中国对联网都是学对联的好去处,甚至设有网校。途径之三,在头条也有不少的对句,重点是看对句!因为出句是考题,对句才是答题。看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首先看二、四、六字位和末字位的平仄是否相对(上为平,下必仄!上为仄,下必平!没有二话可讲),如果不相对,内容再好也白搭。其次,注意‘三仄尾’或‘三平尾’,就是对联的上联末尾三个字不可仄仄仄,下联末尾三个字不可平平平。第三,利用‘平仄查询’工具(百度搜索)检查平仄,帮助学习和校正。第四,掌握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第五,读懂出句内容,对出与之相关的下句,不可答语不对来言,这个你懂的。如果把握了以上五点,就可以初试锋芒,出场‘作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